第 128 节
作者:僻处自说      更新:2021-02-20 12:33      字数:4924
  你说这人嘴有多欠!
  “本公子的酒楼日进斗金,而夫子的酬劳不过九牛之一毛,本公子又不是开善堂的,赚那么多西席酬金做甚?”
  “既是如此,那汝的弟子规背得如何?”
  明白了吧,之所以崔小眠延缓了对他的战争,就是因为这厮竟然也是让她背弟子规啊弟子规。别说背,本巫女在五夷开课,替当今天子教化夷族,整整两年的时间,教育了几批儿童,靠的就是一部弟子规啊。
  “夫子教到哪里了,背来听听。”
  黄口小儿,真是可恨!董夫子朗声道:“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崔小眠明白了。原来这位是看她穿了件鲜艳华丽的新衣裳,故意用弟子规中的这段话来恶心她。
  “本公子是商人,商人都是穿华丽的衣饰,像这件也仅是本公子的工作服而已。夫子认为华丽,可本公子却认为非常简朴。”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人又在说些什么鸟语,崔小眠虽然听不太懂,可也知道董夫子骂她四体不勤。
  “夫子意欲何为?”
  “锄草,翻地。”
  。。。。。。
  董夫子的意思很明白,他让崔小眠穿着这身“简朴”的“家居服”去菜园子锄草翻地干农活,大成重农轻商,董夫子便让崔小掌柜做一回农民。活该你还显摆这身暴发户的新衣裳,犯贱!
  切,不就是去菜园子干农活吗?本公子正想去摘点新鲜菜吃呢。董夫子初来乍到,竟然知道府里有菜园子。
  崔小眠想错了,董夫子带她去的地方并非王府菜园。而是近郊的一处小村庄。
  既是出府,李妈妈自是不放心,不但她和白菜跟着,又带了两名王府亲兵,只是在董夫子嫌弃的眼神里,这两位亲兵都换上了普通衣裳。
  一行六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村,崔小眠还是穿着那身红衣裳。董夫子没说让她换,她也不想服输,都说了是工作服了,那就穿着去吧,小心一些不要弄破,脏了还可以洗的。
  京城的冬天虽然并不太寒冷。可也长不出庄稼,这里种的也都是菜,胡萝卜和白萝卜。
  董夫子指着满地的萝卜缨子对崔小眠道:“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小公子长在王府。吃人参多过萝卜,对这低贱的蔬菜恐怕并不熟悉。”
  本公子是厨子,能不认识萝卜吗?
  “夫子,节省时间,要做什么?”崔小眠已经把袍子塞好,袖子卷起,准备大干一场。
  管理菜地的老农跑过来,笑道:“董夫子,又带学生来务农了,这里的萝卜都已长成,只需刨出便可。”
  “就是刨萝卜啊,看本公子大显神威。”
  老农告诉崔小眠,萝卜要留一寸多长的缨子,这样利于保鲜,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既是要劳作小公子一人,李妈妈和白菜便拿出带来的小炭炉架上陶壶煮水烹茶,还摆上几样小点心,待到小公子干活儿累了渴了歇息一会儿。
  李妈妈已经得知董夫子就是冲着崔小眠的新衣裳才故意整她,索性大声对崔小眠道:“小公子,这衣料和棉花还有很多,这件穿坏了,老奴回去再给您做上一件,过年时一样有新衣裳穿上身。”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妈妈真是宝贝,关键时刻撑面子,崔小眠吃了定心丸,她也就是心疼衣裳而已,至于刨萝卜这件事,她反而觉得挺好玩。
  董夫子看到摆在青石上的茶水点心,不屑地摇头,这等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就是需要继续整治。
  崔小眠一边刨萝卜一边唱歌,心情好得飞上天,董夫子满脸鄙夷的脸色,她就假装没看到。
  “拔萝卜, 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混蛋,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董老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崔小眠歌声嘹亮,确保董夫子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李妈妈和白菜捂着嘴在笑,偷偷看一眼董夫子,只见他依旧面无表情,但太阳穴却一跳一跳的,显然气得不轻。
  崔小眠唱着唱着,忽然停了下来,她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
  衣裳很长,她虽然把袍子下摆塞在腰间,但还是很快便滑了下来,她蹲在地上刨萝卜,袍子便蹭到旁边的萝卜缨子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还是绿油油的萝卜缨子,竟然开始枯萎!
  如果换上别人还会大惊小怪一番,但对于崔小眠来说,这并非奇异之事,她在五夷三年,整日就是同毒物打交道,这样的事曾经亲眼见过很多次。
  衣裳上面有毒!
  她翻起袍子下摆细看,蹭到萝卜缨子上的并非是衣裳外面,而是内侧,这是棉袍,很是厚实。
  崔小眠低头闻了闻。见衣裳内侧里子上有淡淡的香味,这味道非常淡,如果不是仔细闻根本闻不到。
  崔小眠不动声色,继续刨萝卜。脑子却像车轮一般飞快转动。她叮嘱李妈妈要在衣裳内侧缝个小口袋,可是这衣裳却没有,李妈妈最是细心,又是她嘱咐的事,按理说不会忘记。她初时也并未在意,可如今却觉得不对劲儿。
  想到这里,她扔下刨了一半的萝卜,跑出菜地,问李妈妈:“李妈妈,您忘记给我在衣裳里面缝上小口袋了吗?”
  李妈妈一愣:“没有啊。您摸摸,在左侧,您没看到吗?”
  一旁的白菜也道:“谁说的,我亲眼看到李妈妈缝口袋,我还说多缝几个。李妈妈说一个就够了。”
  不会有错了,这件衣裳根本不是李妈妈给她做的那一件,有人偷梁换柱,把原本那件拿走,换上这件沾上毒的,这毒是香的,应该是把毒放在香料里。薰衣裳时毒便随着香料渗进了衣裳里面,因为衣裳厚实,所以这毒只是在内侧里子和中间的棉花里,外面的绸缎并没有。
  大户人家的女子大多都要用香料薰衣裳,男子却是不薰的,这人为了不露痕迹。用的香料极为清淡,如果不把鼻子凑上去细闻,根本闻不到。
  如果不是董夫子要整她,罚她刨萝卜,她是不会发现衣裳里面竟然有毒。当然这也是遇到了她。换做是别人,此时恐怕也和那些萝卜缨子一样,一命呜呼了。
  这毒下得无影无踪,就是仵作来了也难以发现端倪,谁会想到穿件衣裳也能被毒死呢。
  只是那人机关算尽,却没有算出她崔小巫女不但熟悉毒物,更是百毒不侵,大王蛇都能在她身上耗尽毒液脱力而死,更别说这种从皮肤渗入的毒了。
  崔小眠此时已经无心再和董夫子斗着玩儿了,她要好好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这般恨她,一定要置她于死地。沈玲伊?崔小眠不用多想也知道,如果这次她真的死了,贺远用脚趾头也会想到是沈玲伊干的,那人即使不会为她报仇,但沈玲伊在他心里也变成妖魔鬼怪,就是嫁给贺远做了皇后,也是个赐白绫子的结局。
  所以,沈玲伊不会这样蠢。但是如果不是她,还有谁会这么恨她呢?难道是崔蓉蓉,因为上次鱼籽的事而记恨她?再或者是文绣园里的崔绛春,发现了她的真实身份,想要杀人灭口?
  “李妈妈,回府。”
  一旁被冷落了的董夫子生气了:“萝卜尚未刨完,不能回去。圣人曰:。。。。。。”
  崔小眠小脸一沉,对那两位亲兵道:“把这个唧唧歪歪唠唠叨叨的家伙给我塞到车里去,他不从就给他一巴掌!”
  这招真的有用,董夫子果断闭嘴,早知如此简单省力,他来的第一天就把他收拾了,真是浪费精力。
  一一一一一一
  今天还是三更啊,十三两小时前才从外地回来,所以时间有些晚了,第三更可能要到十一点以后了,要睡美容觉的亲们就明天再看吧。
  刚刚看到又有亲们投了粉红票和打赏,谢谢你们。明天开始就正常了,十三努力多更,尽量不拖到很晚。
  ☆、第一九九章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三更)
  回到锦园,崔小眠便把李妈妈拉进她的房间。
  “李妈妈,你仔细看看,这衣裳可还是你做的那一件?”
  李妈妈狐疑地看看崔小眠,又看看这衣裳,衣裳外面是没有毒的,崔小眠放心地让她用手摸来看,当李妈妈想要翻看里面时,她才出手阻止,好在李妈妈已经看出破绽了。
  “小公子,这衣裳虽说和老奴做的那件一模一样,但这毛边却有不同,老奴给小公子镶的是白狐狸毛,那块皮子是老奴从庄子里带来的,并非雪白,仔细看来隐隐地透着青光,可这件的皮子却是雪白,老奴在山里住了二十多年,对皮子也一知半解,这不是狐狸皮,而是貂鼠皮,白狐狸皮还有一些,本是想给小公子再做个几件衣裳用的,老奴这就拿来比对一下。”
  两相一比,果然如李妈妈所言,这件衣裳上皮领子的毛色更白更正,而李妈妈手里的那些透着青头,颜色的差异并不明显,即使是李妈妈也是仔细看又摸过毛质才能发现不同之处。
  “李妈妈,这衣裳里面有毒,有人把你给我做的那件掉了包,想要害死我。”
  李妈妈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算计到年仅十二岁的崔小眠头上,她虽然诧异崔小眠女扮男装,但并没有多问,宫里出来的人早知三缄其口,更何况王爷说了,小公子幼时体弱,按相士所嘱养到及笄方可恢复女儿身。
  李妈妈十三岁进宫,十八岁出宫,在宫中虽只是短短五年,耳听眼看的都是后|宫之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她亲眼看到悦妃被人下药落胎,也听说过某某妃嫔死于非命,至于那些三天两头失踪不见的太监宫女,众人心知肚明,那定是被灭口了。
  “小公子。这事可还有别人知晓?”
  “就是方才刨萝卜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和你,再无第三人知道。”
  “如今王爷不在府内,若是那人还要害您。定然会趁着王爷没回来再次下手。”
  “我命大,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可我就是想知道,究竟是谁这么恨我,李妈妈我是不是挺招人恨的?”
  “小公子还是小孩,哪会有人恨您,倒是您如今管着府里的大小诸事,断了旁人财路也是有的,但杀人是大事,更何况您还有王爷这个大靠山。一旦查出凶手,这可是灭门的大罪,这人既能如此处心积虑地下毒,也是有心计之人,为了些许财物得罪皇亲国戚的事。他应是不会去做。”
  沈玲伊如果此时杀她,目标太大,她那般冷静的人万不会这样莽撞;崔蓉蓉虽被挡了些财路,前几日又为了鱼籽闹得很没面子,但崔小眠非但没有妨碍到崔家,反而对鱼籽甚好,这无型中对她和崔绛春也是有利无害。因而她也没有必要杀人。
  如此一来,就只有崔绛春了,可她只有十二岁,虽然比普通小孩要冷静有心计,但这样处心积虑的下毒方法,决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做得来的。更何况除了下毒还要让人偷梁换柱,她自幼住在文绣园,据说去年才开始认字学习礼法,因为识字也不会很多。以往那些事很可能都是崔蓉蓉教她的,像这样复杂的下毒。她恐怕听都听不懂。
  那还会有谁呢?刘管家,还是帐房的韩先生?他们本就是翁婿,两人配合默契,或许是帐上有了亏空,年底查帐时担心被她发现,这才抢先一步铤而走险。
  崔小眠想来想去,最后这一条最沾边儿。
  李妈妈说得对,那人发现她没有被毒死,趁着贺远不在,定然还会继续下手。
  于是当天晚上,崔小眠便生病了。
  傍晚时分,小公子和董夫子等人从郊外回来,回到锦园便不醒人事,据小公子身边最亲厚的白菜姐所说,王府里新近供养的寿大夫已经去看过,但却诊不出是患了何病,眼看人已经不行了,如今只能用人参吊着一口气,只待王爷回来,见上最后一面。
  小公子是忽然发病,据小公子身边最贴心的李妈妈所说,这病十有*是在乡间传染所致,因而锦园内只留王爷的两名近身太监和小公子身边的李妈妈和白菜,其余人等全部暂时住到前院,以防传染。
  因为小公子是被董夫子硬拉着去乡间劳作才患的这种怪病,董夫子难辞其咎,堂堂读书人,竟然趁着府中忙乱,连尚未结清的薪水都没要,偷偷溜出王府逃之夭夭,真乃斯文败类也。
  寿大夫进去就没有出来,锦园之内哭声一片,偶尔还夹杂着几声狗吠,那狗叫得也比往日里心酸,就像是许久没有拉屎般的呜咽!
  整个王府的人都在翘首企盼,王妃和崔大姑娘更是打发人来问了几次,无奈锦园的大门一直紧闭,连苍蝇也飞不进一只。
  直到次日清晨,一缕晨曦洒在锦园那满是悲哀的黑色大门上时,那门终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