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节
作者:僻处自说      更新:2021-02-20 12:32      字数:4923
  今天心情好。索性日行一善,说一两银也高兴高兴。
  “一两银大叔,昨晚我让玉竹姐把你的膻中穴解开了,你察觉到了吧。不用谢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
  一两银的眼角猛劲抽动了几下,恨不得把这个小魔怪摁住狠抽一通屁股。
  “你是解开了我的膻中穴,可却又封住了我的风府穴,你还真是好心,多谢了。”
  “矮油,我都说了不用谢了,以后每天给您换个穴道,就不会伤了你的身子,对了。我去煮饭啦,你的伤还没好,就不要来帮忙啦,躺在床上等着吃饭就行了,好幸福啊。么么哒。”
  早饭是加了山鸡肉的稻米粥,这山鸡肉可是专门为一两银加的,他流血过多,需要补充营养。
  如今崔小眠是一家之主,四口人全天的工作分工,也是在早饭时宣布的。
  “苗风,你把寨子里的小孩子都叫过来。我要给他们上课。”
  “阿桑,红树阿婆的小孩子病了,你把上次货郎给咱们的板兰根拿一些过去,让她煎了给孩子喝。”
  “玉竹姐,一会儿上完课,咱们去山上采蘑菇。昨晚下过雨,又有蘑菇出来了。”
  一两银还不能下地,靠着窗子只一家四口在天井里说话,忽然插嘴道:“你给小孩们上什么课?要把他们都教育成你这样的坏小孩吗?”
  崔小眠背对着他,看不到他讲话。玉竹听到了,马上说给崔小眠“听”。
  崔小眠翻翻白眼,回过身来,对一两银道:“我教他们《弟子规》,你想不到吧?”
  《弟子规》是她来的那个世界里,清朝的李老爷子编制的,没想到却在大成王朝广泛流行,崔小眠虽然对此深恶痛绝,但是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而言,她仍然认为小孩子需要学习《弟子规》,当然,像她这样的假小孩就不用学了。
  苗风找来的孩子有二十几个,全是七八岁年纪,他们平日里帮着家里的大人们在近处的山上采摘,也学着料理田里的庄稼,照顾弟弟妹妹,空闲的时间很少。
  崔小眠也只是用半个时辰来给他们上课,相当于一个小时,比现代小学生一堂课的时间略长一点点。
  贺远给她上课时,拿着诫尺,随时准备收拾她,崔小眠上课,却是准备了一篮子野浆果,谁学得好就奖给他一只果子,瞧瞧,一个是罚一个是奖,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上课的课堂就在天井里,崔小眠一早就让阿桑用竹子做了几排长凳,孩子们坐在上面很舒服。
  一两银觉得好奇,坐在窗前看着这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天井里上课。
  五夷人比汉人要高大,教书先生崔小眠十岁了,也就和山里七八岁的小孩差不多高,倒是做为翻译官的玉竹显得成熟一些,十三岁的她已经有些大姑娘的样子了。
  那群泥猴一样的山里孩子看到崔小眠,便学着大人的样子,跪在地上,双臂伸长上身前倾,伏地磕头,嘴里高呼着:“根达,根达。”
  一两银来过草田寨子,知道“根达”是巫女的意思,而“阿根达”则是大巫女。这次来到白草寨,他才知道崔小眠竟然做了巫女,这让他很是惊讶,不单是草田人,就是整个五夷,对汉人也是非常抵触的,在寨子里,如果没有族长或巫女的照拂,汉人很可能会被五夷人杀死。崔小眠虽然在大巫女花药的保护下可以安然无忧,但能够成为巫女,还是令人匪夷所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就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玉竹姐,你译成草田话讲给他们听。”
  崔小眠每讲几句,都会让玉竹翻译,小孩子们初时被巫女大人召来,心里忐忑,这时看到巫女大人和蔼可亲,一举一动也和“小孩子”一样,心里便放松下来,玉竹刚刚说完,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崔小眠忙让玉竹翻译。
  “小水说他有八个阿爸,如果八个阿爸都让他去做事,他又不能推辞,那还不累死了。”
  “阿美的爹娘都过世了,她住在姨娘家里,姨娘和姨父不是爹娘,他们说话算不算呢?”
  “大胖问,他在地里干活,他娘在自己家里叫他,可他离得远听不到,没有及时跑回去,巫女大人会降罪给他吗?”
  。。。。。。
  一一一
  ☆、第一一五章 请叫我巫女大人
  给寨子里的孩子们讲完课;崔小眠有一种农奴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又像是整日挨婆婆骂的苦情小媳妇忽然一天也做成了婆婆;做人果然要讲资历。
  再看一两银还守着窗子看着呢;样子很是欠扁;崔小眠小人得志之感油然而生;这家伙想借着受伤遁走;远离那三位极品父子的折磨;但也不能让她养着吧;包吃包住还包治伤;天下哪有这么美的事。
  “一两银大叔,我看你也挺闲的,晚上吃野鸡炖蘑菇,你看行吗?”
  “吃什么都行,你只要别再给我下药就好。”
  “不给你下药?别说我们家,就是整个寨子的人都算上,也没人能打得过你啊,你把我们杀人灭口怎么办?”
  “那你为何不索性毒死我?”
  崔小眠莫名其妙地看着一两银,那双清纯如水的大眼睛看得一两银自惭形秽,自从苏醒后他还没有洗过脸。
  “是你送我来这五夷的,我还指望着你伤好后带我离开这里呢,我怎么舍得杀你,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这样幼稚!”
  一两银觉得吧,他还真挺幼稚的,至少比十岁小孩要幼稚。
  “那你整日封我穴道,我也难受,你也挺辛苦的是不,要不咱们各让一步,比如我给你写个保证书啥的?”
  崔小眠煞有介事地想了想,很认真很认真地说:“其实这里的人对我挺好,等我长大了还能娶好几个老公来服侍我,要不我干脆不走了,做一辈子巫女,死的时候还能留个飞升天界的美好传说。”
  “那我呢?”
  “既然我决定不走了,那你就没有用处了,不过倒是可以挑断手筋脚筋,做试药用的药人。”
  一两银早就听说过五夷蛮人有用活人做“药人”的事,用来做“药人”的。大多是汉人或俘虏,巫女们将“药人”养在身边,每当调配出新的毒散和解药,便用“药人”来试药。先给“药人”服下毒散,再用解药来解毒,当然如果解毒无效,“药人”也就死了。
  崔小眠看看一两银那哀怨的小眼神,再在他那滴血的心窝子上洒把盐:“寨子里男多女少,像你这样瘦了巴叽病病秧秧的男人,除了做药人以外,也没有别的用处了。你若不想在寨子里做废人,我就让人把你送走,回到你来时的花花世界去。”
  听到最后一句。一两银一个头有两个大,他费尽心思演了一出苦肉计,就是为了找个皇帝爷仨儿寻不到的地方暂避风头,崔小眠若要把他送回去,那他这身伤就是白受了。
  如今不但身上有伤。穴道还被封了,别说动武,就是走路都困难,只能躺在这里任人鱼肉。
  “小光头。。。。。。”
  他刚一张口;崔小眠就指着长出寸余的头发;对他说:“我已经有头发了,不要再叫我小光头,请叫我巫女大人。”
  “好吧,巫女大人。咱们有话好说,你救过我,我也救过你,你我之间一向和平共处,不如不要破坏这珍贵的情谊,继续相互扶持。你看可好?”
  崔小眠对他的改变很满意:“那你说我们如何相互扶持呢?”
  “你看,我来这里是暂避风头,在这里除了你谁也不认识,汉人在五夷寨子里很难生存,武功再高。也是双拳难敌四手,何况是一个对付整个寨子几百人,所以你懂得,即便我没有被你封住穴道,也不敢造次,你德高望众,一呼百应, 我还想抱住你这条大腿,让你罩着我呢。”
  一两银放低姿态,表情和蔼委琐如同邻家抠脚大叔,崔小眠暗叹环境改变一切,江湖第一杀手暗无天日的囚徒生涯刚刚开始,他就举着白旗表示弃权了,识实务者为俊杰也。
  得高望众的巫女大人目的达到,决定用劳动改造的方式转变一两银扭曲的人生观。
  “好吧,从今天起就不再给你封穴了,你可以随意走动,但不可离开我的视线。”
  “巫女大人请放心,在下还怕被这些五夷蛮人当成奸细大卸八块呢。”
  “你的伤还没有好,重活累活你也不能干,那你会钓鱼吗?”
  。。。。。。
  一个月后,一两银的病体痊愈,而崔小眠也在来到五夷后,第一次喝上了鱼汤。
  一两银的钓鱼杆是他自制的,又挖来蚯蚓做饵,汉人男人几乎人人都会的玩意,在白草寨引起轩然大波,
  听说巫女救下的汉人钓了鱼,又把鱼给巫女吃了,整个寨子全都愤怒了。
  自从有了巫女大人,寨子里风调雨顺,巫女大人把从山外换来的东西全都分给他们,还教他们做出好吃的竹筒饭,就连家里的小孩子,到巫女那里上了几堂课,回到家就变得听话懂事了。这个汉人竟然把鱼给巫女大人吃,这样会害死她的。
  村民们聚集到崔小眠的吊脚楼前高呼着“根达”,崔小眠吃饱喝足正在剔牙,忙让玉竹出去打探,不到片刻玉竹便跑进来,告诉她是吃鱼惹的祸。
  崔小眠到吊脚楼前走了一圈,安抚了村民的情绪,告诉大家,水里的鱼是能吃的,不但她吃了鱼,就连身为草田人的玉竹、阿桑和苗风也吃了,大家全都安然无恙。
  村民们感叹着巫女大人法术无边,就连鱼都能将她害死,上次她在家里做竹筒饭,刚好有几个来上课的孩子还没有走,崔小眠就请他们一起吃,有机灵的女娃儿回到家里就把吃到的饭向阿娘仔细描述,没过多久,巫女大人“独创”的竹筒饭便出现在白草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果然比以往在里瓦罐里和着野菜煮出的饭糊糊好吃百倍。
  崔小眠却忽发奇想,她决定办一个烹饪班,让白草寨的人吃上美食,那就从吃鱼开始吧。
  她让一两银教给阿桑和苗风钓鱼的技巧,并让他们三人用竹竿制做了十几支鱼竿,第二天清晨没有紫雾,可是崔小眠还是早早出门,指挥着寨子里十几个汉子跟着一两银他们去水潭边钓鱼。
  水潭在溪流的中段。水面宽阔,鱼也是又多又肥。凤凰山的鱼以鲤鱼和草鱼为主,还有一种她叫不上名字的小鱼,通体银白。肉多刺少,崔小眠给它取了个名字:白银鱼。听起来很像是白银梅花堂的吉祥物。
  一两银是钓鱼的行家,不但自制钓竿,还把旧衣服、粗布和随处可见的剑麻编成鱼网,鱼网个头不大,但提训了捕鱼效率,这种鱼网吸水易膨胀,潮湿时易腐烂,用上两三天后就要晒上两天,这样才能延长使用的寿命。
  今天来的时候。一两银就带上了鱼网,崔小眠没有跟着一起来,但让玉竹给他做翻译,阿桑这阵子跟着玉竹学了很多汉话,但做专职翻译还是不行。
  一两银这人有个好处。那就是心灵手巧,不论是粗活笨活,还是像钓鱼这种技术活,他都做得精益求精,再说他现在除了在这里打工糊口,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了。
  整个上午,他都在教村民们钓鱼捕鱼。用鱼网捕捞白银鱼最是适合,一网下去就捕到几十尾,一两银把当中个头小的小鱼苗扔回到水潭里,并且告诉大家,没有长成的小鱼不要抓,否则这里的鱼会越来越少。
  到了下午。崔小眠找来十几二十个女人,教给她们制做烤鱼。
  第一步是教给她们如何把鱼收拾干净,这些女人一直把鱼视为妖魔,如今人手一条,让她们刮鳞破肚。开始时吓得不敢动手,直到见到巫女那人毫不畏俱,这才试着用剪刀给鱼开膛破肚;
  鱼收拾干净,用山泉水洗去血水,第二步就是腌制了,先用刀在鱼身上剞上十字花刀,把盐巴和从货郎手中换来的酱油涂抹到鱼身上,在鱼肚子里塞进姜蒜和切成细丝的蘑菇,用竹签把鱼肚子别上,防止肚子里的东西漏出来,腌上一炷香的功夫,就可以上火开烤了。
  烤鱼的火候很重要,要不停的翻烤,这样烤出的鱼才能外焦里嫩,五夷人多年来一直烤制野味,学习烤鱼倒也不难,不多时,每个女人手里的鱼便全都烤好了。
  接下来就是吃鱼了,这也是崔小巫女要着重培训的。
  她冥思苦想,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想当被草田人的祖先们,吃鱼后暴毙,有很大可能是被鱼刺卡死的!
  崔小眠把她推算来的死因告诉给这些女人们,并且手把手地教给她们如何剔掉鱼刺,这在汉人们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她却足足教了一个时辰,这些妇女们才学会。
  为了防止再出意外,崔小眠从屋里拿出一坛陈醋,这还是她让货郎们特意带给她的。
  “如果有人吃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