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作者:僻处自说      更新:2021-02-20 12:31      字数:4932
  懒耍岵换崞每谕孪恃?br />
  既然穿越了,为何不直接穿到汉朝,凭她崔小眠的智慧,一定能阻止班奶奶写这劳什子的《女诫》涂毒后世。
  所谓禁足,就是不能走出自己的房门,吃喝拉撒全在屋内,每日有专人来送饭和倒粪桶。
  妙能也在隔壁禁足,虽然只隔一道墙,但崔小眠再也不能趴在窗沿上看美人儿了,她沮丧得要命。
  “砰砰砰”,她敲敲墙壁,侧耳倾听,隔了一会儿,隔壁也传来“砰砰砰”敲墙的声音。
  虽然只是单调的敲墙声,但崔小眠觉得好温暖啊,这里还有一个人,不是她一个人在战斗。
  抄书本来就是可怕的事情,尤其是抄录她最最深恶痛绝的书,手里的狼毫如有千钧重,一横一竖如万箭穿心啊有木有!
  每过一天,崔小眠便在墙上刻下一道,每一道都是血泪筑成,小小禅房里就连阳光也是吝啬的,只有隔壁偶尔传来的敲墙声陪伴着她。
  除了那总也抄不完的书,她无所事事,墙上的道道越来越多,先是组成了一个“正”字,然后是两个,三个,到了第四个时,她终于抄完一百遍啊一百遍!
  整整两世,她从没有一次性写这么多字,她激动地使劲砸墙踹墙,如今能表达欢乐之情也只能对墙发泄了。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她梦到一个苍老的妇人手持龙头拐,对着她高声念道:“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崔小眠立时认出,这便是以一部《女诫》混来身后殊荣的班昭老太太。尼玛,这段日子没少骂她,莫非她老人家气不过,从坟墓里钻出来找自己吵架?
  “老太太别生气,您大人有大量,原谅我年幼无知,要怪就怪贺远,是他教徒无方,阿弥陀佛,无量天尊,阿门!”
  班老太得理不饶人,哪里肯依,龙头拐一指,一串美妙的音符从她的樱桃老嘴中溢出来:“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班老太一人吟诵还觉不过瘾,龙头拐杖顿地三声,从地底又冒出一个长袍马褂梳着大辫子的老头,这老头双指一拼,指向崔小眠:“呔,你这孽徒,适才竟口出狂言,言说令师教徒无方,实乃大逆不道之举!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崔小眠明白了,这是清朝的李老爷子,《弟子规》便是他的代表作!
  。。。。。。
  崔小眠病倒了;别人是累出病来;她是硬生生在梦中被《女诫》和《弟子规》吓出病来。
  崔小眠头痛欲裂;晕晕沉沉,依然喃喃自语:“以后我保证尊老爱幼,扶老太太过马路。。。。。。”
  江湖百晓生若再做兵器谱,崔小眠一定提名《女诫》和《弟子规》,大道三千,名兵利器宛若恒河沙数,然,武林至尊,弟子圣规,女诫不出,谁与争锋?
  送饭的小沙弥发现昨天的饭还好端端放在那里,没有动过,再看床上的小人儿面色如纸,缩成一团,当即吓得扔了食盒,一路狂奔,边跑边喊:“死人啦,出人命啦。”
  崔小眠当然没有死,她只是发烧而已,志觉不放心她独自在房里,又惟恐她是女孩子的事被人发现,便让人把她抬到自己的禅房之内,把被褥铺在地上,小光头躺在上面。
  生病的孩子特别乖,还不到一个月,小光头那圆圆胖胖的包子脸就瘦得巴掌大,下巴尖尖的,她本来就比同龄孩子个子矮,现在则显得格外瘦小,缩在那里,小小的一团儿,看上去分外惹人怜爱。
  志觉精通医术,对这种发烧感冒的小病更是手到擒来,一副汤药喝下去,崔小眠却不见好。志觉不明觉历,又是一副汤药喝下,崔小眠不但没有退烧,反而更加严重。
  一一一
  ☆、第六十四章 两个妙言?
  志觉仔细端详崔小眠,不过就是小孩子发烧而已,为何会如此严重?
  他脑子里灵光一闪,伸手去解崔小眠的领口。和尚的一双枯瘦的手刚刚触到崔小眠的脖子,就被她一掌拍开,崔小眠强撑着睁开双眼瞪着他,反倒把和尚吓了一跳。
  尼玛,别以为老娘病了你就能为所欲为,老娘的脖子只让贺远一个人碰过,你敢动我一下,我一口咬死你!
  大成王朝虽重视礼教,但民风开化,且崔小眠只是八岁幼童,还没有到须男女授受不亲的年龄,志觉显然也没想到这个不男不女的小家伙会有这样的反应,他看着小光头那充满戒备的小眼神,微笑道:“贫僧是出家人,四大皆空,妙言不必以俗世之妨猜疑贫僧,你若仍是心有忌讳,那便自己动手摸一摸,看看脖颈和身上是否已有水疱,若已有万万不可抓破。”
  真是发烧烧到糊涂了,差一点忘记自己是个八岁的小不点儿,再说不就是个脖子啊,前世别说是脖子,除了三点以外,夏天里哪里都露过了。
  收起凌厉的眼神,按照和尚说的,伸手摸摸自己的脖子,这一摸,把她吓了一蹦!
  艾玛,和尚说的一点儿没错,脖子上真的有水疱,不摸不要紧,这一摸就痒得难受,恨不得动手去抓。
  虽然不是学医的,可前生好歹也活了二十多岁,基本常识也是懂的,何况她为了学做药膳还研究过中医。
  “水痘?我这是出水痘!”
  穿越成小孩子真是尴尬,虽然暂时没有大姨妈,可是不但换牙,还要出水痘。
  貌似水痘不像天花,在古代并非不治之症。看到志觉郑重点头,崔小眠松了口气,只是出水痘而已。好在不是皮肤病,痘痘会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瘢痕。
  “大师您会治水痘的吧?”话外音就是。您如果不会治,我来教你。
  志觉饶有兴味地看着她点点头,贺远从哪里找来这个孩子,当真是有趣。
  看到志觉点头,崔小眠安心了,出家人不打诳语,和尚既然说了能治,那就不会有错。只是她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毕竟那一身水疱长在她的身上,万一稍有不慎。留下疤痕,被贺远那厮嘲笑可就糗死了。
  “大师,你用来治疗水痘的方子,也能让身上的疱疱不留疤痕吧?”医学这玩意儿,倒退几百年就能是天上地下的区别。更何况大成王朝又是个架空年代,谁知道他们的水是深还是浅。
  志觉脸上的笑意更深,轻声道:“阿弥陀佛,只要你自己不用手抓破,贫僧便有把握不留一丝瘢痕。”
  崔小眠彻底放心,明明是头晕脑胀,却还要劳心劳神。她还是个孩子,说了这几句话,便已体力不支,正想闭上眼睛休息,却又想起一件事来。
  “大师啊,话说我正在生病。寺里普通吃食不能满足我身体的需要,麻烦您让香积厨给我开小灶做碗薏米红豆粥吧,别忘了在里面多加一味土茯苓,煮好后千万不要加红糖,一定要用冰糖。”
  说完这番话。崔小眠便在志觉的目瞪口呆中满意地闭上双目,继续生病。
  水痘是学龄前儿童常发疾病,民间已有很多治疗的灵方,治起来简单,但生病的人却非常痛苦。崔小眠点名要吃的那确定薏米红豆粥外加土茯苓;不但除湿排毒;还有消肿的功效;用于水痘食疗最是适宜;志觉精通医理;对此粥的功效自是知晓;但崔小眠只是八岁幼童;竟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这才令他吃惊。
  单只发烧头痛倒也无妨,最难受的是痛痒难耐,到了当天晚上,崔小眠的水疱便由身上和脖子漫延到脸上。她不用照镜子也能想像出有多么狼狈,强忍着不让一双爪子去抓痒痒,忍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脑袋也越发沉重,清醒片刻便又沉沉睡去。
  迷迷糊糊的,她似乎听到有人在说话,来自一帘之隔的外间,那个苍老的声音太过耳熟,她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人——冯老头!
  她听到冯老头说道:“大师,您不用瞒了,那孩子就在桃花寺,捕头夫人来时带着个小孩,离开时那小孩却没有跟着一起回去,这些日子,老朽明查暗访,您身边确实是多出来一个小徒弟妙言。”
  另一个声音则来自志觉和尚:“老施主此话怎讲,贫僧身边确有徒儿,然先不说这是否老施主要找的人,就凭他是贫僧的徒儿,也不是任何人想要带走就可以的。”
  冯老头阴恻恻一笑,道:“大师好大的口气,单凭小老儿确是带不走他,可如果他是乐平公主要的人呢,大师是否也不让带走?”
  崔小眠吃了一惊,原来冯老头竟然是乐平公主的人!
  范县令抱上了驸马爷沈大人的大腿,也便成了乐平公主的手下,而那位新来的韩县令,十有*也是,冯老头和他们是同一个主子, 难怪他能出入县衙。
  难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乐平公主前来追杀?
  这也太不科学了,沈家已有嫡女嫁给六皇子,乐平公主想扶女儿沈玲伊上位,也是应该对付那个假的崔绛春,而不是桃花城里的小光头。
  这时志觉说话了:“阿弥陀佛,老施主竟是乐平公主的属下,失敬失敬。贫僧昔日在宫中,也曾与乐平公主有过一面之缘,然而贫僧的小徒,确实并非老施主所说之人。”
  冯老头一声冷笑:“大师空口无凭,不妨让他出来,如果不是,小老儿掉头便走,再不提及此事,但如果他是,就请大师高抬贵手,让小老儿带他回京交于乐平公主。”
  志觉笑而不答,对身边一人道:“妙能,去把妙言唤来。”
  崔小眠暗道不好,这臭和尚要做出对不起好基友的事,把她献出去?
  她握紧拳头,现在病秧秧的,别说逃跑,就连站起来都有困难,只能袖手就擒,罢罢罢,兵来将挡,大不了就是鱼死网破!
  可是她等来等去,却不见有人挑帘进来,片刻后,外面传来一个童子的声音:“小徒妙言参见师傅。”
  妙言?桃花寺内有两个妙言吗?
  瞬间,崔小眠明白了,是她错怪志觉和尚了,外面这个妙言是假的,是他找人假扮的。
  只听志觉的声音又一次响起,淡淡的,从容镇定:“老施主,这便是小徒妙言,可是您要找的人否?”
  冯老头胆敢找上门来要人,想必是认为十拿九稳,没想到志觉会来这么一招,当下冷笑:“大师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打诳语,桃花寺是佛门名刹,志觉大师是得道高僧,就连当今圣上也大加赞赏,小老儿既能来此找人,那自是提着脑袋前来,不敢稍有差池,然,眼前这位妙言小师傅是真是假,大师心如明镜,小老儿再是愚钝,也由不得大师如此戏弄。”
  冯老头越说越气,最后几句,已是声色俱厉。
  志觉却并不气恼,微微一笑,对那小“妙言”道:“徒儿,你和这位老施主说,你究竟是谁。”
  童子的声音清脆悦耳,不像崔小眠那般奶声奶气,却也童稚可爱。
  “老施主,小僧妙言,本是孤儿,自幼便在桃花寺中长大,寺内所有人都可证明。”
  见冯老头默不做声,志觉又道:“阿弥陀佛,老施主显然是误会了,贫僧只有妙能和妙言两个徒儿,这事寺内众人皆都知晓,或许是小徒妙言恰好与老施主要找之人年龄相仿,这才引起如此误会。”
  冯老头冷冷一笑:“果真是得道高僧,竟将此事做得天衣无缝,好,好,好。”
  冯老头连说三个好字,便转身出门,只听志觉在他身后高颂佛号:“阿弥陀佛,老施主一路走好。”
  直到此时,崔小眠不得不给贺远点赞,这厮的确有眼光,将她托付给志觉,真是太有远见了。
  志觉进来时,手上端着一碗薏米红豆粥,他坐在崔小眠身边的蒲团上,轻声道:“你要的粥,加了土茯苓和冰糖,快快趁热喝了吧。”
  崔小眠睁开眼睛,挣扎着坐起身,对志觉抱拳拱手:“多谢大师相救。”
  志觉那张馒头脸上绽开一朵大大的笑容,调侃道:“他那般宝贝于你,我怎敢怠慢,若你有何闪失,他说不定会拆了桃花寺。何况这只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志觉口中的“他”显然是指贺远,可是天地良心,贺远何年何月何日宝贝过她,她崔小眠怎么不记得?
  “大师,寺内可是真的还有一个妙言吗?”
  志觉依然微笑:“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嗬,果然是得道高僧,这话说得和没说一样,真有学问。
  崔小眠没有再追问下去,一是她的头晕沉沉,刚刚坐起来后便更加不舒服;二是即使她问了,志觉还是会继续说些她永远也听不懂的话。
  这就是传说中的打禅机,电影里的高僧们貌似也这样。
  只是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