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 节
作者:莫莫言      更新:2021-02-20 11:47      字数:4721
  虞秋元想想道:“这话也对,初来之时不是给箫太太送贴了,箫太太也回贴了。那就不如再送一张拜帖去,箫家不愿行走,我们先去看看也好。”
  贺子章重点给他提过箫清和,此人才华能力不容小觑,走孤臣路线,又有本事讨得天熙皇帝的欢心。与此人合作之类不太可能,那至少不要交恶。摸不清箫清和的态度,那就先从女眷交际开始,夫人外交有时候也能派上用场。
  “那一会我让管事写了贴,明早送过去。”小陶氏说着。
  “嗯,让你辛苦一趟了。”虞秋元笑着说。
  虞秋元去前头书房念书,小陶氏则回屋收拾,虞家的家务说不上多,不过家里孩子多,又是从直隶上京不久。分派房舍,裁制新衣,只是这些就够她忙了。现在虞秋元又中了举,摆脱了白身更上一步,孩子们一直养与乡间,许多事情也要慢慢教了。
  其实还有一件事,小陶氏想跟虞秋荻开口,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虞庆怡已经是秀才了,肯定要把他送到国子监读书,这个并不用担心。有点麻烦的是下面几个小的,京城并没有很好的私塾,因为好老师都被高门大户请走了,按小陶氏想的,想把下头几个送到罗家私塾里。
  除了念书之外,也与京城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们接触一下,去跟他们说,这里是京城,只怕他们感觉不到。去接触去交际了,真实感受到了,比用嘴巴说的要有用的多。
  “太太,外头一位自称是这府大奶奶的人到门外吵闹。”婆子突然进门说着,脸上也是满心疑惑,来人是个四十岁左右妇人,衣服非常破旧,满脸皱眉,本以为她是骗钱。谁想到她却把虞家上下人口说得清楚,还说是二爷嫡母。管事的搞不清楚状况,便过来回小陶氏了。
  小陶氏也有些愣神,却是起身道:“我去看看。”虞秋元此时正在读书,要不是什么大事就不去打扰他了。
  小陶氏带着丫头婆子到二门处,外头天将黑,却还不到点灯笼的时候,光线多少有些暗。门口的妇人已经被管事带到二门处,却没有请她到厅里坐下,就是她是虞家以前亲戚,也是打秋风的穷亲戚。现在就等小陶氏过来,看是给几两银子打发走,还是直接赶出去。
  “你是?”小陶氏看看来人,也有几分愣神,似乎是在哪里见过,但真想不起来了。
  妇人看到小陶氏却是立时扑了上来,一副要厮打小陶氏的模样。小陶氏不禁后退一步,几个婆子上前把妇人按住了。那妇人还叫骂着道:“贱人,贱人,抢我夫婿,抢我家,现在倒是大模大样的充起太太奶奶了……”
  妇人如此一喊,小陶氏不禁细看妇人,顿时惊呆了,竟然是大陶氏。她与大陶氏年龄相仿,大陶氏虽然容貌不如她,当年也算是个美人,只是十来年的时间,哪里想到大陶氏竟然变成如此模样,她根本就认不出来了。
  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大陶氏是从小欺负到她大,不过此事看着大陶氏这样,她也没有那么多幸灾乐祸,倒是有一番感慨。下午才送走虞秋荻,现在再见大陶氏,真让她有种物事人非之感,当年陶家早就不行了,大陶氏又是和离二嫁,如何能生活如意。以陶太太的行事风格,此刻陶家只怕早就败落完毕了。
  “若不是因为你,大爷为什么要跟我和离,你个贱人,抢了这么多东西,倒是心安理得很。”大陶氏嘶声叫着,她与虞秋元和离之后再嫁入商户中,初时还算富裕,后来却是一天不如一天,陶家早就不行了,后来陶太太去世,她就失去最大的依靠,家中兄弟们分家之后,更是没人再管她。
  虞家去了直隶,她自然没有消息,虞家回归也不晓的,直到虞秋元中举,消息发散出去,她才晓的,虞家不但回来了,还如此风光。再想想她现在的苦难生活,她就越发痛恨,脑子一热便冲到虞家门上。
  此时她看到小陶氏依然如往昔般美丽,并不见丝毫老态,穿金戴银前呼后拥,这更让她恨到极点,那一瞬间她都想去抓花小陶氏脸。那些都是她的,她才是虞家正经太太,都是这个贱人挑唆着虞秋元不要她,这样这贱人就能成为名正言顺的正室了。
  “去屋里拿五十两银子来。”小陶氏对身边丫头说,从账房拿钱那就是公中钱,从自己屋里拿钱,那就是自己的私房钱。都是陶家姑娘,恩恩怨怨的她也不想再去计算,其实也是她自己不知道要跟大陶氏说什么,真是无话可说。
  大陶氏听说有钱,顿时怔了一下,五十两银子对与现在的她来说,是一笔很大很大的数目。但越是这样,她心中越是窝火很,她为什么要小陶氏施舍,虞家这些东西本该就是她的,她该跟小陶氏换个位置才对,该是小陶氏过成穷婆子,四处打秋风的过日子,然后自己富贵荣华,可怜她,同情她,赏她几两银子吃饭。
  丫头腿脚利落,没一会拿了一包银子过来。小陶氏对押着大陶氏婆子道:“放开她吧。”
  婆子们这才放开大陶氏,却仍然提防着她再像刚才那样冲上来,小陶氏也没上前,只是把银子交给婆子,又看向大陶氏道:“你与老爷已经和离,与虞家再无关系,我与你总是姐妹一场,看你过成这样……这些银子拿上吧。”
  婆子把银包递给大陶氏,大陶氏立时抢了去,打开看看是白白花花的银子,不禁双手抱住。却是看向小陶氏道:“这些本来就是我的。”
  小陶氏只是淡然听着,也不并去反驳大陶氏,只是对管事挥挥手。管事会意立时劝大陶氏出门去,小陶氏则转身回屋里,又对身边婆子道:“以后她若是再上门来,给她几两银子打发她走就是了。”
  ☆、202
  罗欣的亲事在罗老太太;罗大太太,罗二太太的挑挑拣拣之后终于订下来了。新科举子姓朱;京城人士;刚二十岁;父母己亡故,家中有千田良田,虽然不能说是大富,但也是小康之家。据罗慕清所说;这位朱公子人品样貌都不错。又是京城人士,上头没有婆婆,嫁过去日子倒也舒服。
  朱罗两家定亲事宜倒不用虞秋荻操劳;罗二太太身为嫡母自然该她张罗;朱大爷的大伯母帮着张罗的;朱家上下高兴坏了,先是中举,又娶到侯府的小姐,那真是喜上加喜,只是聘礼嫁妆方面只怕要委屈姑娘了。
  朱家已经分家,大伯母可以帮着操办婚事,但不太好拿钱出来给侄子下聘,毕竟自家还有几个儿子。两方协商之后,朱家下了三千银子聘礼,就这样朱家还是几厢凑了的,朱家大房借了钱与朱大爷才拿出来的。
  罗二太太也觉得面子上能过去了,罗欣的出身在这里摆着,嫁的也不是高门大户,罗家公中出六千银子嫁妆也就差不多了,自己添点,罗老太太可能再添点,七八千银子嫁妆也就差不多了。
  罗二太太与罗老太太商议,也觉得可以了,来年朱大爷还要春闱。再者姑娘出阁总要十五成人礼之后,朱大爷才二十岁,还能再等上一两年,若是罗欣有造化,朱大爷能中了进士,她的日子也就更好过了。
  家中张罗定亲事宜,罗欣也不再跟着女眷们出外行走,只在家里准备嫁妆事宜。这门亲事可谓是上下都满意,本来都是欢欢喜喜的。偏偏罗欣的生母张姨娘,听说女儿要嫁给个举子就开始哭哭泣泣。
  女儿本来是跟着她的,后来被罗老太太抱去养,本来也是好事,但她只有一女,如何舍得。本以为跟着罗老太太几年,怎么也得寻个高门大户的公子哥,风风光光的嫁过去。谁想到就是小地主家的举子,前程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张姨娘先是跟罗二太太哭,这些年来罗二太太也算是抬举她,主要是罗二老爷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一子一女,罗欣又是罗老太太抱去养的,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罗二太太从来没有苛待过她生母。结果张姨娘过来说姑娘嫁的不好,罗二太太当时就不爱听,把张姨娘说了一通,要不是罗老太太用心给罗欣挑,罗欣根本就寻不到这样的好亲事。
  旁人家的嫡母是如何拿捏庶子庶女的,遇上罗老太太这样的真该烧高香了。就是罗二太太自己这个嫡母,也自觉得对得起罗欣和张姨娘了。
  张姨娘在罗二太太这里都碰了钉子,更不敢去找罗二老爷说,她年龄大了,早就不得罗二老爷宠爱,要不是因为有罗欣在,只怕罗二老爷边她是谁都记不得了。张姨娘无奈之余只能去找罗欣说,让罗欣去求求罗老太太,看看能不能换门更好的亲事。
  “姨娘!!”罗欣不等张姨娘说完就一脸生气的打断她,这些年她跟着罗老太太,罗老太太肯定不会教她不认亲娘,但是大道理也教了她。高门大户的媳妇没那么好当,她跟着虞秋荻管家这么久,当家奶奶的辛苦她再清楚不过。舞阳郡主那是身份高贵,唐氏和箫云灵把娘家因素抛开,自己也不是一般人物。
  其实在说亲事之前,罗老太太问过她的意思,她自己也不想在寻个高门大户里的庶出,上头两层婆婆,中间无数娌娌小姑,凭着她的出身,实在辛苦的很。与其这样,还不如嫁个潜力股,只要罗家不倒,她在婆家的生活就会不错,何必去高门大户吃那个苦。
  “我也是为姑娘好。”张姨娘说着,道:“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难道不会你着想吗。”
  “但姨娘想为我好,未必是真能为我好。”罗欣说着,上一辈的刘姨娘也是这样,说是为罗氏好,这样那样教养女儿,结果罗氏二嫁。要不是罗老太太撑着,任由刘姨娘闹,只怕罗氏现在还是过不好。道:“我是姨娘生的,我誓死都不会忘,只是我的婚事自有老太太和太太做主,姨娘就别操心了,更别再拿此事出来说,不然惹怒了老太太,姨娘吃不了兜着走。”
  张姨娘听亲生女儿如此说,顿时眼泪汪汪,满心的委屈。要是她一直带着罗欣,罗欣肯定不会这么跟她亲娘说话。跟着祖母好像是好的,但女儿却不是她的了。
  罗欣看亲娘如此,心中也是十分不忍,把语气放软了,劝着张姨娘道:“姨娘你想想前头的刘姨娘,因为二姑姑的婚事被发配到庄子上受了多少苦,你若是敢插手我的亲事,只怕是……姨娘放心,我是姨娘生的,我一次会记得,朱家本就是京城人士,我也能时常回来,定会常来看看姨娘。”
  张姨娘父母兄弟皆无,又没有夫婿的疼爱,一个人在府里,只有自己一个女儿。虽然她承欢在罗老太太膝下是她的大造化,但想到张姨娘一个人也是凄凉,不过女儿家总是要嫁出去的。
  论婚事的时候罗欣就想过,若是她嫁到高门大户去了,规矩太多,她想对张姨娘好些,只怕也有闲话说。低门低户里,倒是不用讲究这些,以后她在朱家时候长了,生儿育女了,也能把张姨娘接过去小住几天,尽尽她女儿的孝心。
  “姑娘只要还记得我,我也就知足了。”张姨娘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秋去冬来,新一季的冬衣换上来,贺家二姑娘的十五及笄之期也要到了。这是姑娘家的大日子,罗大太太备上厚礼,带上虞秋荻,唐氏,箫云灵给贺二姑娘过生日。现在贺府是贺大奶奶管家,贺子章一直没再娶,也再无儿女,只有前妻的二子二女,府里一直是平平顺顺。
  罗慕白一直在海宁,归期不定,仗没打完,主帅如何能回来。罗大太太就是心里急的冒火,也不敢说其他的。再加上订的又是贺侯爷的女儿,就是人家不成年,罗家也不能说,你家女儿还太小,不如先弄个小妾送过去生儿子。
  现在终于贺二姑娘成年了,罗大太太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明年就把婚事办了。现在沿海的局势没有那么严重了,许多武官都接了家倦再或者家里送了妾室过去。当然不能安置在军营里,却是海宁旁边的城市里住着,这样对于外出的武官也有个照样。
  罗大太太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尤其是听说这位贺二姑娘颇有罗素的风采,只怕不是位娇娇小姐,能受得了沿海的苦,若是贺家愿意把姑娘送过去。那就在京城把婚事办了,然后把新媳妇送过去就好。
  “这个……我实在不能做主,我与大爷商议之后再给亲家太太回话吧。”贺大奶奶犹豫着说着,当儿媳妇的不能说要跟公公商议事,她先跟贺大爷说,然后贺大爷转述,小姑的婚事只有贺子章点头。
  罗大太太当然也不指望贺大太太此时就答应她,她也是想跟贺家商议商议,只是这个事她不好跟贺子章直接对话。她倒是催过罗大老爷让他跟贺子章说说,罗大老爷却不太愿意,亲事早早就订下来了,早晚要成亲,何必如何着急,大丈夫只要有功业了,不怕没老婆。
  笑着道:“这是自然的,姑娘已经成年了,我这个当婆婆的怎么要问问亲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