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节
作者:打倒一切      更新:2021-02-20 08:18      字数:4729
  鞯较鹦#筒坏貌凰档接《饶嵛餮抢玻庑┖烀镒游以缇颓谐萃春蘩病3谜饣匚倚枰忝窍鹦5幕幔椿崤山⒍咏忝侨吭赘龈删坏美玻∴牛惫饫惨膊缓茫故橇舻阕魑夥雅グ盐掖筇聘钕鹦0桑『俸伲。┲劣诙β穑故怯眯罅昧耍暇瓜衷谡羝姑挥蟹⒚鞒隼矗还衷谝灿Ω枚掷玻嘈挪痪靡院舐⒄蛊鹄椿嵊玫蒙系摹!?br />
  六、开始建立大规模的基础工业。开玩笑,纵横四海是嘴巴说说就可以的吗?远征军队所需的大量粮食、肉类总不会全靠劫掠敌人供应吧,还有盔甲、武器、车辆等作战后勤物资更是耗费庞大,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远征谈何容易啊。还好这几年来,采矿、钢铁等行业已经发展起来。日后一则应该大力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产业,而那些纺织、精工、车辆及船舶制造等行业也要尽快建立起来,否则以后拿什么制造远洋战舰什么的。还有啊,食品、医药行业也要全面改革,毕竟军队在遥远的异域作战,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勤支援哪有力气作战。现在的食品难以长途运输,多会腐败,看来这罐头什么的要搞起来,酒瓶什么的保存食品的东西也要赶快制造出来以减少长途运输的物资损耗。还有医药,如果没有很好的药品进行治疗,不知会有多少本来应该生还的健儿枉死!科技就是生命,科技就是战斗力啊!呀,这是哪位先哲说的?!
  看看这最迫切要做的几项,我的头脑就开始嗡嗡作响了。天啦!这么多事情,要忙到什么时候啊!看来以后这几年我又要天天忙到废寤忘食的地步啦。不行,这事不能我当皇帝的一人干,得把那些大臣们全都给拉上,我出主意他们动手,嘿嘿嘿!这样子我不就轻松多了。想到这里我马上开始伏案奋笔疾书,规划中华第一个五年制计划,准备认真的埋头发展五年。一连七八天,终于大功告成。一口气写了近五万字的改革计要,洋洋洒洒百余张纸(不要奇怪,造纸这东西蔡伦早就发明了,我也在以前的改革中大力发展了制纸业。如今的纸已经比较便宜,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啦!)
  又经过N天的认真思考,命宫女们将改革计要腾写数百份备用。于是我在朝会上召集诸位文武大臣,宣布了新朝发展的六大规划。土地改革,抑制门阀、统一度量衡,改革文字,修路造车、发展工业。众朝臣从随我以来,早就知道我奇思妙想臣出不穷,倒也未感到奇妙。只是第二条抑制门阀中的类似于汉武帝推恩令的举措令诸人颇有些诧异。一时间众文武在底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察言观色之下,自是心知肚明,便道:“朕与诸卿数十年情谊相交,可知朕非不能容言之人。诸公有话但说无妨!奉孝汝为众臣之首,可以代言之!”郭嘉遂硬着头皮出言道:“陛下,臣等对其余各项举措并无异议!只是因功应爵令中爵不过三代这一规定是否请陛下多考虑一下?当然,臣等对朝庭官职不允许亲属无功而袭并无异议!”说完,颇有些担心的偷眼看了我一下。我心中明白,自剿灭东吴,一统江山以后,我的威望是越来越重,众臣也不像以前那般敢随便说话啦!
  我笑了笑道:“这一点朕早就知道诸公会有异议!但这一点朕不打算直接回答众卿,朕只打算问众卿四个问题。如果众卿能正确回答这四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做大家也就心中有数啦!”众人诧异,面面相觑,俱各不言,听我说话。
  我接着道:“第一个问题,秦国实行了类似于朕这条因公应爵令的军功制以后,是否国力大盛,诸侯恐惧!”诸臣互相看了看道:“陛下所言不假!”我点点头道:“那么,第二个问题,前汉武帝刘彻实行了类似于联的这条因功应爵令的推恩令以后,是否大大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诸臣又看了看,有点冒汗了,回答道:“确如陛下所言!”我又点点头道:“很好。那么朕的第三个问题是,朕的此条因功应爵令,是否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是否有利于鞭策诸位子孙成才!”诸人更是直冒冷汗,硬着头皮道:“亦如陛下所言!”我于是笑笑道:“那么第四个问题,诸公都是乱世之中为民请命,血战护国之贤臣,为何因功应爵令如此有利于百姓安宁、国家平安、子孙成才的法令诸公会有异议?可是有私心乎?”众人更是汗如雨下,连忙拜伏在地道:“臣等万死!”我笑笑道:“诸位爱卿不必紧张,朕非是不能容言之人。众卿都是贤能之臣,回答了朕的四个问题以后,当知道个人与百姓、个人与朝庭之间利益的孰轻孰重!还有异议吗?!”诸臣面面相觑,暗道:“陛下真是越来越厉害啦。几句话就把我们噎得一个字也没有啦,还得自己出来打自己的嘴巴。”急忙道:“陛下英明,臣等万死,再无异议!”我心中大喜,遂笑道:“既如此,众卿便持朕之改革计要各自回去,由奉孝安排各守本职,开始进行改革吧。改革中,如果有所疑问,尽可前来问朕!”诸臣抹了抹冷汗,惶惶然各自领命而去。
  于是大唐新朝第一个五年制计划开始正式启动。这一次的革新可不是小动作,而是举国齐动员的大事。于是皇命发出,遍及各郡县,天下顿时震动,各处州郡闻风而动,中华大地好似成了一个大工地般到处朝气蓬勃,显得生机黯然。久历战乱终享安宁的百姓们开始以最大的势情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倏忽间,三年过去了。在诸多贤材的努力下,朝庭终于在全国各州县顺利推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民政、体制改革。朝庭府库日渐充盈,国力大振。改革的结果自然是普通民众拥护,儒学士子侧目,但现在的天下儒学独尊天下已废除十余年,诸种学说兴盛,儒学再难为国之大患!看看全国各地报来的请功奏表,以及监察部的秘密情报,我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正在向正确的历史轨道前进。‘五胡乱华’已成梦幻,遥不可及,中华长久得安。
  翻过新近统计的天下各州人口目录:益州仍是有最多人口:330万人,雍州230万人,荆州210万人,扬州(淮南与江东合并为扬州)260万人,青州100万人,冀州170万人,徐州110万人,兖州110万人,豫州120万人,并州170万人,幽州80万人,凉州80万人,司隶100万人,交州60万人。全国人口合计:2130万人。我点了点头,大感满意:中华元气幸在。只要再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人口又可以增加到五六千万的水平,另一个辉煌王朝便将诞生!
  我曾与诸文武有约,天下一统十年后,有欲离去者绝不阻拦,现在我也已经49,诸文武中年过五旬甚至六旬者也是为数不少。到了七年后,是该我们这老一辈退下,让新的鲜血注入这新生的王朝了。此时长子蒋华16岁,七年后已经23了,应该可以独力担起中华发展得重担来。说起蒋华,我也不禁感到欣慰。论起马上功夫、礼贤下士、严已宽人,其大有我风;但要论起文学才华、君王风度我却不及他,综合起来看他已经比我更有个帝王的样子了。想到这里,我苦笑了一下:本来我出生在现代就没有什么帝王,谁会教我什么帝王风度,就算有人教,学了也没有用啊。蒋中、蒋杰、蒋英以及其它几个子女也颇为争气,都颇聪慧懂事,从来也没有让我费多少心。我狠狠地握了握拳头,是时候了。是该朕纵横四海,扫平华夏仇敌的时候了!无际的大海、浩翰的大漠,辽阔的草原,你们的真命天子来啦!
  正文 第八十二节 蒋振华大会文武将
  第八十二节 蒋振华大会文武将
  论四海征伐将展开
  想想北方草原,西域的大漠、东方的大海、南方的丛林先取哪一个呢?南方仍是蛮荒,没有多少油水,现在取之无益,可用软实力文化慢慢渗透,如届时仍有时间便取,没有时间便留待后子子孙吧!(我一个人也不能把功劳全立了不是!)东方的大海宽阔无际,以现在的航海技术除非从朝鲜半岛出发,否则十有八九会葬身大海,就如同昔年元朝两侵日本俱亡于海风一般。但高丽一带偏狭之地,并没有可以适合大规模军舰使用的良港。釜山港那地方不错,不过恐怕得先准备一段时间才行。东方就稍放几年吧。西域的万里黄沙也是颇令人头疼的事情,对后勤方面有极高的要求,现在各种道路、车辆、工业的建设速度还不能满足军队万里远征的需要,这也得暂时放一下。那么唯一的出路便呼之欲出了。对北方的大草原!羌人与氐人这几年在马腾等恩威并施的治理上,渐渐驯服,已不能为害。匈奴、乌桓虽实力稍有恢复,但十余年前雁门外大草原一战仍是令其刻骨难忘,而且我中华又已一统,想造反也是有心无力。羯族原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裔,这个时候不仅在北方地位很低,而且实力也很弱小,更是不敢轻举亡动。乱世时不会,我盛世已至,日后更不必考虑羯族。唯有这鲜卑,各族握甲二十万,虽经过我十余年前的强力打击和近几来的极力压制仍是蠢蠢欲动,颇不安份。想到此,我冷冷一笑:那么,好吧!有道是枪打出头鸟,既然你不服输,朕就再陪你玩玩!
  思虑至此,条理渐明,豁然开朗。我仰天大笑,鲜卑,我要以你族之血来卫我中华。大喝一声:“来人!”门外立时抢进来几名宦官,拜伏在地领命。我背负双手,缓慢却沉着地传令道:“传朕旨意,令在朝各部部长以上官员以及王公侯爵尽皆来宫中晋见,朕有要事相商,不得迟误!”宦官领命,急忙去宣诏。
  不多时,大批文武要员接到诏命,纷纷赶至。我端坐偏殿之中,面色平静,却一语不发,先来之人不知何事,也不敢乱发一言,只是静坐,一时殿中静悄悄的。我见诸文武皆已赶至,咳嗽了一声引起诸人的注意,然后道;“诸位爱卿,朕今日招你等前来,有要事和你等商议!诸位爱卿孰人可知朕心?”一时间众文武交头接耳,俱各拿不准我是何意。郭嘉遂奏道:“天意难测,我等愚钝之人怎敢亡测!”
  我笑了笑道:“朕今日请诸公前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便是朕想将羌、氐、匈奴、乌桓、鲜卑(羯原本在五胡中便是最弱小的,十六国时汉人英雄冉只杀了二十几万羯人,羯族便灭绝了,可见实力不强。尤其现在实力更弱,就不用去管它了。)五部汗王招至长安议事!”说着我顿了顿,扫视诸人。见众人皆有不解,唯有贾诩面有异色。我笑道:“文和可知朕心?”贾诩忙出列道:“恕臣斗胆。陛下可否是想削弱五部耶?”我大笑道:“文和久在边地,素知胡患之害,实是深知朕心也!依文和看,可有妙计耶?”贾诩苦笑道:“北方边患为我中原千百年来之顽疾,历代君王均无法根治,何况诩乎?”众人此时方明白我的心意,纷纷议论开来。郭嘉亦是皱了皱眉头道:“陛下,恕臣斗胆。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应对五部汗王,若处理不善,引起边乱,则百姓又将受苦矣!”
  我笑笑道:“诸可位可曾考虑过,为何北胡渴求入侵我中原耶?”田丰道:“我中华上国幅员辽阔,人口数多,富裕无比,胡族莫不垂涎三尺,故屡屡入侵。”我抚掌大笑道:“然也。故五胡一日不灭,其亡我中华之心便一日不死。”
  庞统一惊道:“陛下可是要全族剿灭五胡?万万不可!此必会逼反五胡,引发滔天大祸。”我笑道:“非也,非也。刀枪可以杀死一个人,一群人,但杀不灭一族之人,既便杀得了一族之人,也杀不灭一族之魂。而文化可以轻易的杀灭一代人、一族人。朕之所言‘灭’字,是要将五胡本族文化尽皆摒弃,接受我大汉之文化。那么不过百年,五胡便和我汉人无异。此时休说再入侵中原,因为他们已是汉人,中原已不仅仅是我们的,而且也是他们的。恐怕外族人再想入侵中原,他们都会率先抵抗的。诸公此白朕意否?”郭嘉亦有所悟,却道:“可是胡蛮毕竟是胡蛮,怎能入我汉族?”
  我笑道:“奉孝聪明之人,为何有如此愚见耶!?若论汉人,在座诸人谁敢言身上涌动的热血便全是轩辕血脉耶?我中华炎黄先祖至黄河发源,传至今日,早不知融合黄河南北、大江上下多少部族血液,早非纯正的炎黄部族。若以奉孝所论,恐在座诸公亦都是蛮胡也!”田丰大悟而喜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丰明白陛下之意也!”我喜道:“符皓试言之!”田丰笑道:“我中华先祖若顽固坚持所谓血统,必不会形成今日之殃殃大国,华夏民族。我中华自炎黄二帝以来已历三千余年,早不知融合多少异族血液,方成今日之汉族。早非纯正炎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