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作者:男孩不逛街      更新:2021-02-20 08:08      字数:4783
  雍正“嗯”一声,表示知道,问:“皇后为何见他二人?”
  衲敏双手交握,放在身前,“为了臣妾的第一条罪。皇上,臣妾骗了您,请皇上治罪!”
  雍正皱眉,“何事骗朕?”
  衲敏含悲忍泪,跪在御前,一面陈词,一面哀悼:我可怜的膝盖哟!
  “皇上容禀。臣妾这三天以来,其实,迷迷糊糊,是知道的。臣妾知道,弘晖——弘晖他,已经没了。不仅没了,而且,没了二十年了。臣妾更知道,天天来陪臣妾的,是弘时和他媳妇。臣妾并非完全不记得。臣妾,只是,不愿意记得。臣妾不仅骗了皇上,也骗了自己,骗自己,骗自己认为,弘晖没死,他还活着,他娶妻生子了,他出宫开府了,他——他活的好好的。臣妾骗自己,还拉着皇上一起骗自己,拉着弘时一起骗自己。臣妾,臣妾甚至想,这辈子,就这样骗下去,或许,弘晖他,他就活了,就活了!……”
  衲敏一面说,一面哭,一面在心里祈祷:乌喇那拉皇后,我尽力了,往后,就看你男人了!
  衲敏祷告一遍,收了眼泪,接着说:“可是,臣妾,不能这样做。臣妾可以忘了弘晖没死,可臣妾,不能忘了臣妾是皇后,是一国之母,臣妾,更不能忘了,那身为中宫之主的责任,和要承担的义务。当臣妾看到小宝和固伦公主来请安的时候,臣妾明白,臣妾更不能忘了,身为母亲的天职。皇上,臣妾错了,臣妾为了一己之私,连着三天,拉着所有人说谎。为了一个儿子,而忽略了所有儿女。这不是一个皇后应该做的,也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臣妾知错了,请皇上责罚!”说着,叩头不起。
  雍正听完,动容恻然,站起来,亲手扶起皇后,替她擦了脸上泪珠,挽着她的手,半晌,方说:“皇后,你——你的手,怎么还这么凉啊!”
  衲敏“啊”一声,随即低头,“多少年的毛病了。总也好不了,好在,还不碍事。”
  雍正皱眉,“手脚冰冷,是气血不足。怎么能不注意呢!朕不是命人给你调理了吗?有没有按时吃药?”
  衲敏点头,又摇头,“何必,为臣妾待罪之身费心?臣妾,当不得皇上如此敬重!”一面说,一面就要抽出手去。
  雍正冷斥,抓紧皇后一双手,“一国之母,怎么当不得朕一个‘敬’字!你若是待罪之身,那害死皇子的人可不就该千刀万剐了!”
  “皇上?”衲敏抬头,“可是弘晖之事有结果了?”
  雍正摇头,“还没有最终结果,刑部正在寻找当年证人。不过皇后放心,朕的嫡长子,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朕,定然要给他一个交待!”
  衲敏点头,又哭起来,“有皇上这句话,臣妾,就算给打入冷宫,也毫无怨言了!”雍正,你分明已经知道真相了,还给姑奶奶装!
  “皇后——”雍正无奈,“朕不怪你!你心里难过,这么多年,老压在心底,毕竟伤身。要是你能因此宣泄出来,朕,只会高兴。又怎么会怪你呢?”
  “可是,要是御史上表弹劾?”
  “皇后偶遇外臣,问些民间戏文,又有什么好弹劾的呢?更何况,皇后并未亲问,中间,还有皇子代为传话。谅那些御史,也不敢随意议论。”
  衲敏颔首,“多谢皇上。”心里抹汗,雍正啊,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眼!
  弘时在偏殿等了半天,方才有小太监传旨召见。
  跟着进了大殿东书房,就见靠南炕上,皇父、母后并肩而坐。弘时看着刺眼,低头行礼,“给皇阿玛请安!给母后请安!”
  雍正看了皇后一眼,淡淡地说:“起来吧!弘时啊,你今年有二十了吧?”
  弘时点头,“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今年二十岁了。”
  雍正盯着他脑门看了一阵,才接着说:“二十了,不小了。该学着自己过日子了。朕已经吩咐工部、内务府了,叫他们给你选地选宅子,一切,按贝勒规格。工部是你十四叔管,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跟他说吧!你八叔最近忙着照顾你八婶,没事,就别去烦他了。”
  弘时听了,不由抬头看去看皇后。衲敏端着茶杯,把脸藏在杯子后头,装作品茶。弘时没看清皇后表情,又怕隔得时候长了,还不谢恩,雍正怪罪,只得磕头行礼,“谢皇阿玛。儿臣定当好好办差,给皇阿玛出力。”
  雍正冷着脸点头,“那就好。朕也不指望你如何,好好过日子就是了。去吧!”
  弘时告辞出去,临走时,又看皇后一眼。衲敏这回躲不过了,只得坦坦荡荡跟他对视。弘时这才低头退出。
  雍正等他走了,这才叹息,“这个孩子,唉!”
  衲敏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伸手越过炕桌,拍拍雍正胳膊,以示安慰。雍正二年,马上就要过去,弘时现在,应该还没有被彻底厌弃吧?
  雍正闭目沉思,衲敏也坐在一旁,安静地想心事。高无庸进来回禀:“年羹尧将军求见!”
  衲敏听了,站起来说:“臣妾先回去吧。”
  雍正点头,“回去吧。朕晚上再去看你!”
  衲敏出来时,年羹尧正等在廊下日光里。见皇后出得殿外,连忙低头拱手施礼。衲敏斜他一眼,示意王五全叫起,便越过他往轿子走去。一面走,一面琢磨,他刚才比个手势,叫我等,等什么呢?难道,这件事,年家,也有参与?
  又过了一个月,刑部上文禀明当年旧事。原来,当年齐妃李氏,身边一个大丫鬟,名叫春儿,曾经奉命,给大阿哥弘晖送过一碗汤。那汤,就是用有毒蘑菇熬成的。至于弘晖是否死于食物中毒,有太医院脉案为证。春儿后来,离开李氏,不知为何,逃难到了年家,成了年幼年氏身边的伺候嬷嬷,跟年氏感情甚好。后来,年氏嫁进雍亲王府时,本来要带春儿一起去。春儿死活不愿意,这才说出当年旧事。年氏念在主仆情分,替她遮掩,放她到庄上,保了她一命。这些,都是年羹尧全力配合刑部官员,查证属实。有凭有据。至于皇子皇孙患上天花,刑部则认定是自然传染,并无内/情。
  雍正看到奏折大怒,不顾齐妃大喊冤枉,敕令齐妃自尽,收回册妃宝册、金印。多亏皇后哭诉恳求,这才保她一命,降为宫人,迁往雍和宫守着佛堂度过余生。史书上说,皇后于九州清晏跪了一夜,哭诉陈词,皇三子弘时带着嫡妻董鄂氏陪伴嫡母跪了一夜,纯孝恭顺。
  后来,衲敏听说了,捏着帕子擦鼻子:入关多年,这清朝的史官也跟明成祖他们家的学会胡诌了哈!其实,那天衲敏也不过是为了表示身为皇后的仁德,才抱着小公主,拉着小宝到九州清晏去给齐妃和年妃说了两句好话。好巧不巧的碰见弘时跟董鄂氏在大殿前头跪着。雍正不许二人进殿。衲敏没办法,只好陪着二人跪了一会儿,又哭着说了句:“皇上,臣妾已经没了一个儿子了,难道,您要臣妾再失去一个儿子吗?”
  雍正为了安抚皇后,这才准了弘时所求,赦免齐妃死罪。
  至于年妃,则更不幸。她在禁足期间,忙着抄写佛经,对八阿哥疏于照顾,致使福惠感染天花。案子查出来当天,八阿哥就没了。年妃哭的晕过去好几次。衲敏没办法,尽管年氏有知情不报之罪,但这抄佛经的主意,可是自己出的。总不能叫雍正以后哪天想起来,找自个儿麻烦吧。于是,也趁着弘时给生母求情,把小宝往雍正跟前一推。看着额娘落泪,小宝也抱着雍正的大腿哇哇大哭。雍正想起年氏也是小宝生母,连李氏都免了死罪,总不能再杀年氏。因此,听从皇后意见,只是降其为妃,迁于皇宫养性殿暂住。
  令人奇怪的是,年羹尧一家,并未受到贵妃降位影响。年羹尧依旧做他的将军,该上朝上朝,该见驾见驾,就连年妃迁宫,都没见他上个什么表,请个什么罪。雍正那边,竟然也无圣旨斥责。倒是俩个负责查案的汉臣,一个给外放到了山西祁县,一个给派到河南兰考,都去当县令。品级倒没降,分别成了雍正朝第一个“尚书县令”,和第一个“侍郎县令”!
  年夫人还怕余波未了,雍正还有处罚要降下来。亲自到书房等年羹尧回府。年羹尧回来,听她询问,微微一笑,“你以为,皇上看到的刑部奏折,是真相的全部吗?”
  圆明园里,画眉看皇后拿着本小人书不解,“主子,这个年羹尧什么意思?这个时候,给小阿哥送来这么本书?这上头,画的是啥呀?奴婢自认对图画很在行,这个怎么,看不懂啊?”
  衲敏微微一笑,“给小孩子看的,你懂不懂,有什么重要的?”把书一合,吩咐:“给小阿哥送去吧!”
  看画眉掀开锦帘出去,衲敏微微出口气,暗自揣摩:叫我等,就是等弘历母子手头的证据吗?难道,齐妃真是给冤枉的?弘晖之死,另有隐情?还是,事关永磕旮ⅲ憔烤瓜胍鍪裁茨兀?br />
  作者有话要说:年羹尧的打算,是为往后对付弘历做准备滴!到第四卷才会出现。这里是暗线哦!
  61、国舅辞官认义姐
  宫中,四妃之首被斥为宫人,唯一的贵妃降为妃子。这无疑,会在刚刚安定下来的朝堂引起轩然大波。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雍和宫旁边的廉亲王府。
  廉亲王府内,八八一面站在正院门外隔着门缝恳求:“玉瑶,好福晋,好妹妹,你开开门,叫我进去。有什么话,咱进去好好说!你听,你听,小格格几天没见到我,又哭了不是!”
  一面安排人去叫老九、老十来府里玩色子,“这押宝,是押给弘时呢?还是押给弘历呢?还是,再看看?”至于——弘皙,八**九十十一致表示:爷都放弃夺嫡、准备打赌看戏嗑瓜子了,你小子,一边儿玩儿去!
  要说这几个人真的就此放弃了,别说别人,他们自己都不信。光是他们后面的势力,都不答应。只是如今境况,八爷党内部分裂严重,老十四一早就投靠了老四,老十是个草包,精力旺盛,脑筋没有!老九本来是一大助力,自从发生玉瑶的事,成天找老八麻烦。现在的八爷党核心——八八,则是:在内,给福晋限制了管家大权,连花钱请人吃茶,都得到账房去签字画押;在外,让老九掐住经济命脉,想帮人疏通疏通,给个官儿做,还没等十三身后的御史出手,老九就抛下句“没钱”,愣是把人气走!如此一来,那些老臣勋贵,都看出门道,暗暗另谋出路,对这八爷,也不很上心了。
  况且,雍正重用张廷玉、马奇等能臣干吏,朝政渐渐好转。其他不夺嫡的兄弟,如十二、十六、十七,也都抱紧雍正大腿,一心一意当差干活儿。这种境况下,他们不放弃,还能如何呢!八八不由深夜站在把八福晋门外长叹:“昔日已去兮——北风寒!”
  十四忙着给弘时选宅子,装修房子。连带着,叔侄俩也渐渐熟了。没了李氏在一旁撺掇,弘时跟董鄂氏夫妻感情逐渐修复,不出三个月,董鄂氏就怀了皇孙。难得连月来的第一件喜事,加上过年心情好,雍正也高兴,重赏儿子媳妇。
  一时间,朝堂上,又激起一团风云变幻。
  完颜氏则领着儿子们看戏外加挣钱。受“戏文”点拨,她也渐渐对十四其他儿子上心。催十四给弘春在兵部谋个职位,不时叫父子二人磋商一下官场之道;俩亲生儿子喜欢跟怡亲王办差,就常常找兆佳氏说话套近乎,连带给兆佳氏入股分红,也丰厚好多:至于弘暄,完颜氏有回碰巧出门碰上他,见他喜欢跟人说话,对做生意也很有兴趣,索性就抓过来当个小跟班,教他如何东货西运、南物北贩,甚至看账本管财务。不久以后,实在喜欢他聪明伶俐,请来弘暄生母庶福晋伊根觉罗氏,说明情况,当着伊根觉罗氏的面,把一家门面送给弘暄,叫他跟着自己挣钱。
  弘暄非嫡非长,既不能承袭爵位,也很难靠军功挣什么功劳,看着舒舒觉罗氏的儿子在十四面前得宠,伊根觉罗氏不是没有嫉妒过。可那又有什么用呢,自己既不能跟嫡福晋比出身,也不能跟侧福晋比宠爱。听完颜氏这么一说,伊根觉罗氏心里活动一下,本来怕人家瞧不起经商的,怕影响儿子以后前途,不想答应。可是,看儿子实在感兴趣,完颜氏又处事公道,咬牙应承下来。完颜氏看了,握着她的手保证:“孩子跟着我你只管放心,断不叫他委屈!”
  完颜氏这话说的实在,在以后,也确实履行了她的承诺。在她回到现代前,将名下所有产业都交给弘暄打理,并要求子孙们到一百年后再分财产。由此,造就了一个在后世影响深远的金氏家族,并因缘际会地成就了这个世界里的另外一段传奇姻缘。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天,完颜氏正带着大丫鬟金姑到天桥下溜达,琢磨着正月十五快到了,要不要弄些个彩纸、竹篾叫府里的巧手工匠,做花灯来买;还是回去跟弘暄商量,做些应景汤圆搂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