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节
作者:竹水冷      更新:2021-02-20 07:22      字数:4962
  宁觉非待他面南坐下,这才在下首坐了,问道:“我军的伤亡情况怎么样?”
  “燧城那边情况不明,只知十二天前还余下五万余人。”澹台牧冷静地说。“这里的伤亡不大,只有三百余人阵亡,两千余人受伤,且大部分是轻伤,可以继续战斗。鹰军两万人,只在前日攻上城头后折了十七人,重伤九人,轻伤有百余人。”
  “好。”宁觉非感到很欣慰,不由得笑了。
  澹台牧感慨万千:“觉非,如果当初听了你的话,我们那二十万大军也不至于损失这么惨重,德沁……勇则勇矣,智谋不够,又身份高贵,性烈如火,在战阵之上无人能够钳制,要对付南楚的荆游两将,确实不是对手,这……结果也不奇怪。觉非,你说说看,如今我们该当如何?”
  宁觉非不想再提前事,讨论谁是谁非,因为毫无意义。他起身出帐,左右看了看,见王帐周围站了一圈持刀的侍卫,无人能够偷听,便回进帐中,对澹台牧道:“陛下,我有个计划……”
  整整一日,两人都在帐中谋划,随后又召见了从燧城回来的那拥。
  当夜,北蓟分兵一半,十五万轻骑兵秘密离开,向西疾速潜行。
  接着,几个信使飞马赶往燕北其余六郡,传令各处仅留一万人马,继续攻城,其他人立即兼程赶回燕屏关。
  第二日直至午时,澹台牧待各处兵马陆续赶到,才下令继续攻城。南楚将士早已严阵以待,立刻还击。顿时,城上城下喊杀声大起,滚木擂石齐下,箭如飞蝗般在空中嗖嗖对射。
  宁觉非站在大营门口,远远地看着战况,直到傍晚,才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看来燕北七郡对他们的兵力调动并无察觉。
  当晚,已恢复豪迈爽朗的澹台牧摆下酒宴,与宁觉非壮行。
  宴罢,宁觉非匆匆睡了两个时辰,便在子夜时分起身,率领两万鹰军悄然出发,离开了燕屏关。
  片断
  (这是后面的一个片断,拿出来给大家欣赏欣赏,前面那段让人伤感郁闷的情节已经过了,下面的将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最后的爱情表白,呵呵。)
  三天后,两支大军便在岳西平原上相遇。
  孙庭显然治军严谨,这十五万南楚步军一看到对方黑压压的骑兵,却并未胆怯,而是自动列成方阵,井然有序地站住了。
  宁觉非勒住马,仔细地观察着。跟在他身后的只有十万人,其他的鹰军和雁骑都已分路包抄而去。
  两支大军一东一西,沉默地对峙着。队伍中都是旌旗招展,军容严整。
  孙庭骑着一匹雪青马,银盔银甲,手提重剑,显得英气勃勃。
  宁觉非仍是一身黑衣,骑在火红的战马上,鹰刀并未出鞘,似是从容不迫。
  两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胸有成竹的微笑,却并未下令进攻。
  孙庭对他一拱手,朗声道:“宁将军,久仰了。”
  宁觉非也抱拳还礼,笑着说:“孙将军,不敢当。”
  孙庭豪爽地道:“宁将军,你我两军劳师动众,远道而来,尽皆人困马乏,此时对阵,无论谁赢,都算不得英雄。今日不如休战,让众将士好好歇息。明日午时,你我两军对垒,大战一场,岂不快哉?”
  宁觉非哈哈大笑:“正是,便依将军所言。”
  两人便各自下令扎营休息。
  两边的军队都是轻装,没带任何辎重,此时已是夏季,本也不需营帐遮风避寒。士兵们一听命令,神情都变得轻松起来,行动却是井井有条,岗哨先撒了出去,随后有的埋锅造饭,有的整理兵器用具,大部分则都席地而坐,养精蓄锐。
  相形之下,南楚兵勇仍然显得紧张,北蓟这边的战士们则要放松得多。他们大部分都在察看照顾自己的马,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过了一会儿,有人哼起歌来,渐渐的,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雄浑高昂。
  那是草原上的牧歌,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宁觉非放“烈火”去吃草,自己则站在小丘上,含笑倾听着。
  “一辈子放牧 摸黑又起早
  马背上失去了青春却不知道
  放过羊群 放过马群
  放过了雨雪 也放过了风暴
  最爱喝的是烈火性的酒
  最爱唱的是草原的曲调
  只要喝了酒 只要唱起歌
  大树也压不垮 大风也吹不倒
  一辈子放牧 摸黑又起早
  马背上颠簸的岁月累弯了腰
  放牧着昨天 放牧着明天
  追逐过彩云 迷恋过花草
  从不辗转昨日的围栏
  总在把新的牧场寻找
  大河也拦不住 沙漠也挡不住
  马蹄声啊踏响了心中的春潮”
  悠扬沉郁的歌声响彻整个平原,令东面的南楚大军也都忍不住望了过来。
  此刻已是黄昏,巨大的金红色的夕阳堪堪沉落到地平线上,霞光万道,染红了西面的半个天空,景色无比瑰丽壮观。
  虽是平原,也有起伏,宁觉非独自挺立在小坡顶上,却正好与斜阳重叠,仿佛整个人不在人间,而在太阳里面,那挺拔的身姿被血红色的霞辉勾勒出耀眼的金边,似乎正在散发着不可战胜的神力。
  南楚众兵将看得出了神,心下都生起了奇异的畏惧感,有人低低地咕哝道:“战神……战神……难道他真是战神临凡?”
  “太阳神……”
  孙庭站在南楚大军之前,也看着安静地立于如血残阳之中的宁觉非,脸上满是欣赏赞叹。
  他身边的副将忽然低声道:“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败。”
  另一边的参将如受蛊惑,脱口而出:“即使输给他,也算不得丢人。”
  听着他们的话,孙庭却并未生气。他始终带着一抹笑容,微微点了点头。
  (孙庭,前面没有出现过人,但名字出来过,当时在临淄,淳于乾、游玄之率人包围了北蓟使团,皇宫忽然起火,淳于乾命人通知“禁军统领孙庭”速去救援,这里的这位年轻将军就是他,三十万禁军统领,这时被淳于乾封为讨虏将军,率军迎战宁觉非。呵呵,既然连临淄的禁军都不得不出动,那自然是宁觉非已经兵临城下了。^_^)
  提前的后记
  更新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后面还有大约4万字,出版的书是完结文,有大结局,是HAPPY ENDING。
  因为我一直在前面埋设伏笔,所以对有些朋友的评论没有详细回复,现在基本上已经揭盅,所以在这里说明一下。
  一、 关于感情:
  云深出现在小非面前的第一刻开始,我就在埋伏笔,他的所有的温柔、隐忍、关怀、爱护,其主观上都是为了笼络小非的心,然后有意无意地有着各种试探,而小非却是光明磊落、豁达大度,非常讲义气,又有才干,尤其是为了他反出临淄,后来又与结义兄长交恶,为了掩护他先撤而在燕屏关外中箭,这些都不知不觉地在客观上让他产生了真正的爱情。但是,只要一开始有了隐瞒或者有了谎言,那就必须永远隐瞒,或者用一百个谎言去圆谎,这也是云深觉得无奈的地方。
  本来当然是瞒得过的。如果不是江从鸾过来存心揭穿,此事永远会成为秘密。或许有些读者认为不可能,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的最核心的部分。在现代,无论是黑道、白道、红道,你若想要进入核心领导层,那就要学会不露声色,守口如瓶,即使说出的是谎言,也永远不要更改,要当它就是真实的,一生都不要改口,而且说出来的时候永远面不改色。身在圈中的人自然都明白其中利害,因此不会有人无意之间泄露,除非是故意说出来。
  关于小非最后决定帮北蓟,有朋友认为是因为他与小云上了床,所以为了私情而帮他。这是把顺序说倒了。在这里,小非是因为认定了要帮小云,才决定接受并认真对待这份感情,而不是为了接受这份感情而去帮北蓟。他不是如此幼稚的人。在现代,即使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也不会为了跟某人上过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所以,小非即使没跟小云上床,也会帮北蓟,因为他认为北蓟是当时比较理想的一个政府。
  总之,爱情以什么方式开始,都是有可能的,有从追求开始,有从强迫开始,有从欺骗开始,有从利用开始,但只要发展成了爱情,那就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了。
  写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看出,小非和小云是彼此深深相爱的,但因为两人的性格,以及两个人事实上都在爱情上是十分单纯的人,因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所以才造成了目前的僵局。但小云是个精神上十分强悍的人,既然他明白了自己心中的感情,呵呵,小非只怕是跑不掉的吧?
  二、关于政治:
  有个别朋友说这篇文里对政治描写得不透彻,比不上现在的许多描写宫廷争斗的文章。坦率地说,我不想写政治,并不是不会,而是恰恰相反,因为对政界了解得太多,所以实在是不想写,不想担影射攻击之嫌,没有必要。此其一。
  其二,写那些看上去很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的文太多了,我就不凑那个热闹了。我这篇文的初衷就是打算写以军事为背景的耽美,所以只是侧面提了提政治,让读者们自行想象,只怕比我写出来的还要热闹,还要复杂。嘿嘿。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政治架构自秦始皇开始,2000余年来从未变过,当权者都是明提《孔子》,暗用《韩非》,《孔子》是用来愚民的、洗脑的,《韩非子》才是用来驾驭臣心民心的。有许多读者在这里提出的想法,绝大部分都基于孔孟之道,这却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派理论,我比较喜欢的还是《老子》、《墨子》,尤其喜欢《韩非》,我认为每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看一看,好好研究研究。至于政界高层的人物,那是早已融会贯通。当年的毛老人家对《韩非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令人佩服。
  三、关于战争:
  这本小说里我写了几次战斗,不过都没有展开了写,主要是写了流血和死亡。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他们都是为自己而战,当面对死亡时,感情也都是一样的。
  不过,可能是我的笔拙吧,好像我想传达出来的意思并没有被一些读者所领会,反而认为我只写了小非一个人厉害,其他人都是陪衬,但我从来没这个意思。我写荆无双和游虎时,是真心认为他们是智勇双全的名将,并以此为基础来写的。澹台德沁则是员勇将,但有勇无谋,因此战死沙场,却也是壮烈捐躯,并没有什么可贬斥的。鲜于骥有勇有谋,因此让他镇守西疆,防止独孤及趁机东侵。这些部署,在战略上都应该是最佳的安排。
  如果要看与小非势均力敌的战役,那这个文的设定根本就不对了。我就应该按我原来的大纲,让小非留在南楚,与西武和北蓟大战,那就是绝对势均力敌的血战。
  事实上,我写的那几次战斗,都没有夸张之处。历史上有的是更夸张的战例,譬如西汉的李陵率5000名步兵与匈奴的11万骑兵周旋,转战千里,后来被汉武帝所忌,不肯派兵救援,才被最后围困,他想自刎殉国,匈奴的卫律实在爱才,威胁他说如果他自尽就杀光汉朝俘虏,他才弃械投降(这是个我非常喜欢的名将,充满悲剧美和豪迈的气概。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名将则是他的祖父,“飞将军”李广)。
  又譬如南北朝时期的冉闵,更是以少胜多的悍将,类似于澹台德沁。他一生骁勇善战,有数次仅率数千骑兵便大败甚至全歼胡人数万大军,一道“灭胡令”下来,屠杀了羯、氐、羌、匈奴、鲜卑等“胡人”数以百万计,甚至连留了大胡子的汉人都未能幸免。直到前燕的名将慕容恪想出连环马的战术,才得以困住他。最后是其座骑朱龙宝马倒地而亡,他才被鲜卑骑兵所俘。被押送到蓟城后,慕容俊斥责他说:“汝奴仆下才,何得妄自称帝?” 冉闵虽被缚,仍是豪气冲天,说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慕容俊大怒,下令将之绑送龙城处斩,死时年仅27岁。(荆无双与游虎两员名将在燧城以大阵围困,力毙澹台德沁,就有点这一仗的影子。)
  后来,前秦的王猛曾统步、骑兵共6万人,与前燕慕容评的30万大军对阵,结果一战就歼敌5万余,接着又追斩10余万,慕容评单骑逃回。
  此外,还有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名将慕容恪,也就是智擒冉闵的那位大将,就更是了不起了。当前燕初立,后赵皇帝,也是百战百胜的勇将石虎率3、40万精锐部队,其中有猛将姚豹、姚弋仲、冉闵(当时叫石闵)等人,包围棘城,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