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节
作者:曾氏六合网      更新:2021-02-20 07:07      字数:4875
  205 责任上传
  贾珠咳了起来,虽说他是相信老娘说是给老爹弄个藏书楼,可实际上,是为了老爹的名声,重塑家门啊!这是重点,赚不赚钱还真的没什么。所以不为赚钱,他真的是相信的。
  当然了,以老娘的性子,一定不会亏钱了。可是办藏书楼的是用穆哥儿家里给的生活费,这个,这个,穆哥儿知道了,不得伤心啊?不过也是,这说明自己老娘不贪钱,用这钱给做更有用的事,穆哥儿说不定会开心的。得亏贾珠并不知道穆哥儿的身份,只知道家里有钱,不然贾珠都跟穆哥儿没法处了。
  也亏得贾珠是被艾若教出来的,很快找回了平衡点,不再纠结了。顺便还想到了,将来若是见了穆哥儿,要怎么说。心态不要太好哦!他一点也不知道,艾若在他小时侯用的心,此时都体现了出来。此时的贾珠,绝对不会跟红楼梦里的贾珠一样,因为读书用功而把自己累死。现在的贾珠,开口绝对有把别人气死的本钱。
  贾政也是有脑子的,听艾若这么说了,不谈印书赚钱的话,若是让士子进去抄书,这么做,算不算施恩天下士子?容易被人误解吧?
  “这好吗?只怕圣人怪罪,回头我问问圣人的意思,看看他怎么说。”贾政再一次责任上传,他也不纠结。
  艾若忙笑盈盈的点头,责任上传,这个一定要支持贾政同学,这个非常必须。总不能为了名声,搭命不是。回头马上对贾珠说道:“这点你也要学起来,稳妥为上。我们就做安安稳稳的读书人,其它的事都不管,好好的做学问,攒人品。”
  “攒什么?”贾珠掏掏耳朵,没听清母亲在说啥。
  “人品!你以为人品是从天而降的,是一点点攒起来的。一个不小心。全掉了,捡都捡不回来。所以你看你爹,每一步走得多么小心谨慎,这不容易。”艾若随时随地的教育着贾珠,当然把贾政拔得高高的,以后贾政想出门败人品时,也得想想,自己是儿子的榜样呢!
  果然此时贾政的背都挺得更直了。没法子,一下子架上去,没给梯子,他一时半会的,也下不来。
  贾珠歪着脑袋想想,人品这个问题,这个家里好像最该攒人品的是老娘吧?穆哥儿住两年,还问他们收生活费,太过份了。不过现在把那钱用来给老爹盖藏书楼,这个其实也不怎么靠谱。只不过。这是老娘,他还真不好意思说。只能一边待着去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贾政带着艾若去给贾母新进员工训话,其实该说的头一天,艾若都说了,但是艾若能告诉贾政,她都说过了吗?当然不能,所以领导一定得尊重。一定要给他领导的权威。贾政同学给贾母请了安,把新来的丫头们叫了出来,扫视了一下。没有妖里妖气,花枝招展的,他表示很满意,直接训起话来,贾政不说人话的毛病越发的严重了,不过呢,艾若觉得只要不对着自己,她还是能忍受的。
  偷看贾母和丫头们,她表示很强大,这些人果然都是根正苗红,贾政这么长篇大论,他们竟然还听懂了,果然很强大。
  其实贾政的中心思想就一句,“你们好好伺候老太太,别想有的没的。”
  其实这句话是当着老太太的面说的,贾母多么精明强干的人,这话得琢磨。什么叫‘别想有的没的’?是让新来的别想,还是让自己别多想?
  贾政才没注意老太太想什么,看时间差不多了,赶忙上班去了。大家也就明白,贾政不是来请安的,是特意来训话的,所以对贾母来说,不能不说又是一个打击了。
  而对艾若来说,关她屁事!贾政忘记带着贾珠一块来了,所以大家也明白,对老爷太太来说,老太太就是一个不得不接着的神主牌位,他们只能供着,但是却也只是供着。没瞧见,贾家的第三代都不说要进来请安问好的。
  贾政退了,艾若也就不在这耗了,跟贾母笑了笑,直接回了自己院里,该忙的事还挺多的。
  她也绝对相信,受过训的八大丫头一定已经明白了老太太在这家的地位了,别想有的没的,这家做主的永远轮不到老太太。
  贾政的工作没变,当然,老圣人还是给他加了点担子,你不是喜欢办学吗?那国子监的行政工作,你也负责一点吧。于是还给了他一个长史的小官。
  长史可是六品,所以不声不响的,贾政升了一级。从正七品,直接到六品。虽然长史也不算是什么,工资没涨,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贾政很爱干这个,每天的热情很高。
  艾若虽然也嫌弃六品小官,七品在二十一世纪算是正处的话,六品是不是算是副局之类的,其实按贾政的岁数来说,也算不错了,你想,贾政在红楼里,一直在工部做员外郎,二十年没升过官,也真亏了他。
  而且书里看得出,贾政上班不很积极,表示那活,贾政也不爱干。现在贾政热情高涨的上班,艾若还是支持的,人得有追求,贾政有追求了,就不会把心思用在家里了,不会跟红楼里一样五十岁的人了,还是母控一枚,事事都要说,‘问问老太太的意思吧!’不过现在贾政改‘圣人控’,凡事问问圣人的意思。当然了,圣人控比母控强,那是尊重领导。
  贾政哪里知道艾若鼓励自己,认真教学其实就是怕他闲啊!他本身就好为人师,而且这三年,其实他也真的没闲着,去江南的书院看过不是一两家,跟那些山长们也都交流过,本身自己就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在正是积累经验的时候,自然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来做这个。
  藏书楼的事,他也不急,回头跟路不群细细的商议了一下,把各种可能都想到之后,才认真的写了一个折子,和路不群推敲了半天,觉得没错漏了,方找人递了进去。
  要知道,贾政才六品,现在是没有直接上折的权利的。若谁都有权上折,皇帝不得忙死。所以转了一道手,很多人也就知道了贾政问圣人,他能不能办公共藏书楼的事了。
  圣人又郁闷了,贾政工作热情很高,他很满意,主要是,基本上他也真的看出来了,这位就是想教书,就是奔着鸿学大儒去的。只是大儒那么好当,就满街的大儒了,大儒除了是好先生之外,还要有社会责任感,还要有著作。当然这三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名声。
  你看孔子,首先就是他有七十二个贤人弟子;他的学生还把他的语录汇编成了现在所有读书人的教科书;而他本人编写了《春秋》,中国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因为孔老夫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成就了名声,于是他是致圣先师,甭管谁当皇上,都得给他们老孔家一个爵位。
  再说朱熹,那伪君子,首先他是某书院的山长,他培养了多少学生,没人统计,但他是山长这一点就够了。属于国家认证的;其次,他编写的四书集注,成了后来科举的标准范本,想当官,就得把他编的书好好弄通了。至于说,他其它的什么寡妇守节,什么女子无才这些渣言论也算是他老人家的政绩之一,所以他也名满天下,所以他也成了大儒。
  以贾政来说,年轻了点,想教出好学生一点也不难,反正他有的是时间;写著作也是,他还年青得很,他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的磨一本书出来;现在他缺什么?名声,现在大家知道他贾政的,除了是探花郎之外,也就是前荣国公之次子。这在他成名的道路上是很不利的。所以办一个公共的藏书楼,让天下的仕子都念他的好,于是他间接的名满天下了。
  也对,你看公共藏书楼,里面的书供士子们免费阅读,一下子就能拔高他在士林中的名声,慢慢的他的身边就会围上一群士子。脑子是不错,怎么自己没想到?让他占了先。谁家的书比皇家还多?白给了贾政机会!圣人扼惋,太可惜了。此时就算能办,他也不能办了,能让人说,他与臣下抢功吗?
  不谈抢功,单就说这事,其实圣人真心的觉得,这是很危险的。天下仕子归心,自己这皇上怎么办?就算贾政没那心,万一被有心人利用了,又怎么办?可是问题是,他公开上折子了,自己若不同意,士林怎么想?说自己不支持文化事业?圣人觉得自己好像被绑架了一般。
  还是老规矩,叫来了四个儿子,顺便也叫来了穆哥儿,谁让他在贾家住了两年,他认识贾政最深呢。圣人叫人来之前,他还是想过的,基本上,他是不信贾政是心机深沉的人,他还是希望相信,贾政心是好的,不过可能会被人利用,所以叫儿子们来,基本上是希望能想办法,把这事圆过去,还要不扯上贾政。叫穆哥儿来,基本上也是为了贾政做人格证人罢了。
  ps:接昨天,问老师怎么回复?老师啥也没说,只是让左传坐下,换下一位谈理想。由此,小p觉得名校有名校的好了,若不是氛围轻松,左传也不可能真的跟二货一样,跟人说,他想当贪官了。他们学校的作文也挺有趣的,写《天下无贼》,体裁任选。小帅哥写得中规中矩,意思是,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达到天下无贼的境界。但他们班上有各种各样的想像力。非常发人深省。所以现在真没傻孩子,我还是觉得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跟我们那时真不同了。还是在进步之中。
  206 穆哥儿
  五人看了贾政的折子,最后折子回到了老爷子的手中,老爷子看向了他们,“怎么看?”
  “让他办,挂皇家的牌子就是了。”老大冷笑了一声,皇家没傻子,老大虽说是粗人,可是脑子不差的,他自然知道老爹在想什么,真的把清流们合在一块,到时怎么办?只怕皇室都动不了他,这是不可容忍的,自然要把这事严格的掌握在皇室的手中。
  老二阴阴的一笑,“大哥,您生怕人家不知道,父皇害怕臣下抢功吗?”
  对老二来说,大哥支持的,他就必须反对,怎么着也不能让老大得了皇父的青眼。
  “你……”老大果然怒了。
  “老三,你说!”圣人已经懒得搭理老大、老二的狗咬狗行为了,直接看向了老三刘睿。虽然刚刚,他的天平的确偏向了老大,果然是长子,看问题就是尖锐,老二……偏狭了些。不过他是老爷子,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喜恶,自然面上一点都不露的。
  “其实可以想得简单一点,由着他办,加以监控就是了。贾政是个很简单的人,他只是喜欢办学,喜欢当先生。太复杂的事,他不会参与。弄不好,他办了藏书楼,自己只怕都不会去。不然,他也不会连办个藏书楼都要问问您了。就怕边上有些人不省心,不过也不怕,这反倒是机会,派人去藏书楼里作事,正好便于知晓士林动向。”刘睿果然不是省油的灯,马上深思的说道。
  圣人点头,老三果然事事周全,也明白贾政是傻的,由着他办,自己暗自派人监控,其实也是为了贾政好,省得他被人利用,而对皇室来说。变被动为主动,有什么事,反而比自己打听来得快得多。果然很好!
  “父皇,就算无不利之言论,但怎可由他收买天下士子之心?”老二当然不能由着老三专美于前,现在也不跟老大斗了,拱手对圣人说道。
  圣人也点头,这也是问题。就是啊,除了怕不利的言论,更重要的是,这是收买人心,到时真的弄了个当代大儒出来,自己被动啊。当然顺便更不耻老二了,好像就没有自己的主张一般。
  “儿臣以为,既然三弟觉得贾政是位迂腐书生,能想出这主意的,只怕是有人别有用心。”老大恨恨的看了老二一眼。他说的跟自己说的有什么不同,这红果果的抢风头。
  圣人也不愿相信贾政心机深沉。他还是挺看好贾政的,所以刚刚老三的话,他是爱听的,有错都是别人的,不可能是贾政的错。现在老大也顺着话说了,老爷子点头,马上表示了认可。谁眼花,也不代表他眼花不是。转向贾政的人格证人,穆哥儿。
  “你在贾家住了两年。这主意会是贾政想的吗?”圣人对自己外孙子还是很信任的,皇家没有孩子,所以他也不会把穆哥儿当成孩子来看。
  “这主意,只怕是贾夫人想出来的。孙儿昨儿不是去贾家宗学了吗?倒是听珠儿提及,贾夫人似乎是想用这个,把他们家改换门庭,他们这枝,便能脱开荣国府,是书香门地了。”穆哥儿抿着嘴笑道。
  穆哥再聪慧也是小孩子,他是回了几天了,在宫里该拜见的都见了,于是没事做了,在贾家舒服日子惯了,一下子就觉得宫里憋屈了。
  可是他能说他憋屈了吗?这不是给淑妃添堵吗?他想出宫得有理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