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节
作者:曾氏六合网      更新:2021-02-20 07:07      字数:4852
  穆哥倒真不介意对外宣称他姓啥的小事,让贾政不必为难,叫什么无所谓。贾政这才放心的安排,让他和贾珠一块进了贾氏族学念起书来。包括骑射也学,不过贾珠能拉起一石半弓箭时,穆哥儿也能接起半石的,小马一路慢跑,他也能骑得不错。
  日子越久,界线好像也慢慢的变消融,穆哥儿改跟他们一块吃饭了,更是跟贾珠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不过那是同龄人的亲近,有时外面天气不好,贾珠得在外练习时,穆哥儿就会在学里与贾敬,贾政一块清谈。
  他身体不好,性子生生的被逼得安静了。贾敬其实比贾政的脑子好,修道的人,其实是因为他思维更放纵,向往着自由,向往随心所欲,只是现实逼得他放弃了。而贾政是奔着大儒去,于是对教书,对育人,越来越有心得,贾政是不敢把穆哥当一般的孩子,而贾敬喜欢这个文雅的安静孩子,身上透着道家那种随遇而安的淡然气质。
  三人其实是各说各的,但是最后总是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各自回想,倒是都各有所得,本来卧病一年,穆哥就读了不少的闲书,思维便不同于定式,之间相互碰撞之下,倒也撞出不少火花来。
  而其实和穆哥儿感情最好的,反而是小呆贾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块吃点心。讲故事培养出来的战斗感情。穆哥出门上了学,看到好玩的,也会给小呆带上一份。有时想起什么,便会让人带信,从京里自己家里,拿他当初的小玩艺给小呆,就好像他比小呆大很多一样。
  小呆现在除了艾若和贾政,最喜欢的人就是穆哥哥了。每天到了时间,就跑到门口等着穆哥他们放学回来,也不知道是等着穆哥的礼物,还是等着穆哥了。气得贾珠直捏他的胖脸,说他是小叛徒。但也这样,让三人倒似乎真的有了兄弟一般的情谊,这是艾若和贾政没想到的,这让他们很纠结。
  穆哥儿是什么身份,其实至今他们也不知道。瑞亲王虽然已经成亲,但是家里没有这样大的儿子。如果说不是皇室中人。那么他身边这些人又算什么?这不是一般的家丁,而从穆哥的言谈举指之中。也不像他们这样的二等人家能有的。还有送给小呆的那些小玩艺,上面赫然打着内务府的标记,这让她们觉得很头大,他们现在不怕穆哥的身份,而是怕有一天,穆哥回了他既定的生活中去后,贾珠和小呆怎么办?会不会受伤?
  惟一让他们好受点的是。这两年,刘禹没在他们附近出现过,只是逢年过节的。派人过来送东西,也是按家里的人口送东西,连贾母都有一份,不过只是一般的礼品,不会让人多想。因为有穆哥的存在,基本上艾若算了一账,他们这两年,不但没支出,竟然还有盈余,总算也让她受伤的心灵好过了一点。于是很快乐的给自己和府里又添了好些铺子。来年不管穆哥在不在,他们收入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不过也不知道,刘禹会怎么想,因为穆哥儿,养着贾家一大家子人,这笔账也不知道那位算过来没?
  守孝期正式的来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并不是真的三年,到了日子,举行一个大大的仪式,然后他们拜别了代善的墓,举家就可以回京了。
  贾敬本人不喜欢京城,可能觉得圣人在京里,对他有着大大的压迫感,于是不想回去。也跟圣人写了折子,圣人对他也不感冒,你不愿回来,要在老家继续守孝,圣人有什么不满的,直接就答应。
  于是贾敬老实的就宅在金陵老家,办他的族学,之前虽然是被逼无奈,办了三年,也有感情了,倒是也是个趣味。主要是他也觉得无聊了。就一个儿子,还送到贾赦那去了,他家里就老太太和他们夫妇俩,回京城了,更没趣味,还不如原籍。
  贾政回来说,贾敬不回京城时,艾若倒是很是惊喜了,对她来说,宁府的将来,她都觉得很害怕。现在贾敬老实有金陵的原籍专心办族学,再说,谁不知道,他是被圣人厌弃的人,若不是还有荣国府的罩着,谁还知道有个宁国府。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宁荣二府是分不开的。现在贾敬很清醒,没回京里找事,怎么不让艾若开心不已。
  所以到了他们守孝完成,艾若都动了不回京城的心思了。在江南多好,他们在这儿办个书院,只要贾政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有什么意见。
  和贾政商量,贾政听说要给他开书院,马上就来劲了,这二十七个月里,特别是最后十个月里,贾政常带着家人,穆哥一起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各大书院,他真心的喜欢办学,看得多了,他脑子里的想法也很多了,艾若鼓励他把自己想法记录下来,将来总有机会实践的。于是,这些日子里,贾政都不知不觉记录了很多感想,回头看,会有新的想法,这些东西会不断的完善,而艾若也会加入她的想法。
  也不算是想法了,她从小读到大学,对现代人来说,真的在学校待的时间比家里还长。也许她不会办学,但是她可是身经过无数老师的,好些事情站在学生的想法跟贾政这老先生是不同的,两人交谈时,也让穆哥儿,贾珠,小呆一块听着,大家一起讨论。
  虽然穆哥儿很讶异,竟然他们这一家人,拿这么大的事,一家人这么随便聊。一段时间之后,他竟然也习惯了,也能跟着一块聊聊天了,他虽然没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过,但是吃过饭之后,一家人,一块坐坐聊聊天,孩子们抢着说话,父母也不生气,反正一家人,和和乐乐的样子,让穆哥儿很是惊讶,原来家庭是可以这样的。
  当然穆哥儿不支持贾政留在江南办学,在哪办学不一样,本来文风来说,本就重南轻北,北方著名的书院就不很多,当然要去需要贾政的地方办学啊!主要是,他将来是要回京的,那贾政一家不回去了,他得多寂寞啊!所以坚定的反对了。
  艾若忙说,对他们来说,有竞争才有进步。真的在这儿闯出名堂,才是真的得到学界的认同,这很重要的。艾若和穆哥儿的关系还真没什么进步,就是大夫和那病人的关系,就算一起吃饭,艾若和穆哥儿似乎也是互不对盘。一听穆哥这么说了,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的,于是马上反对,开玩笑,就是想离你们家远远的,所以坚定的忽悠着贾政。
  贾政觉得两边说得都对,作为老师,当然也想有教无类,到学生更需要他的地方去,在是艾若说得也没说,他也想得到学界的认同,这种不是国子监能给的,就算是他真的把那些子弟教好了,他弄了一个大祭酒当当,其实也没用,他还不是鸿学大儒。但是在江南办一个学院,真的闯出名堂来,他就晋身清流之中了。若再教出一两个状元,榜眼什么什么的,他就是名师了。再混几年,当大儒不是梦啊!
  两相无法抉择之下,贾政同学又发挥了他忠君的思想,在守孝期满了,写了折子给老圣人,把情况一说,意思很简单:“您是老大,您说了算。您说,我是在江南办学呢?还是回京里,继续自己当年未尽的教育事业呢?
  艾若瞪着贾政,这个人,过日子还真的挺简单的。啥责任也不负,真的觉得果然当笨蛋果然幸福了。之前有代善,现在好了,贾政直接把做主权交给老圣人了。
  老圣人对贾政跟对贾敬果然不是一个态度了,看了贾政的折子,很快就给了回应。不是下圣旨哦,而是真的回复折子,就是在折子上直接写了朱批。直接说,爱办学是很好的,先回来去国子监好好积累经验。口气很温和,就真的像是个长辈一样,对晚辈的谆谆教导,贾政马上感动了,赶紧让艾若收拾行李,他们回京。
  艾若翻着白眼,却只能让人收拾行李了。不过她是很能自我安慰的,守孝二十七个月,然后折子的往来又几个月,然后,她们又拖了几天,所以,基本上,她算着拖了半年,硬生生的在江南过了春节才正式的准备回去了。然后让周瑞家的派人回去打理,她留下准备,不过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当然,还是叫人去苏州,叫林海他们过来,怎么说,他们离开江南之前,得让他们见见女儿是不是。
  那个林海他们还有一年,但一年也挺长的,金陵与苏州怎么说也比京城要近得多,真的搬了,他们想见就难了。林海很快就带着贾瑗他们一块过来了。
  ps:两年一晃而过,现在看谁说小p节奏慢。
  187 机关算尽的林海
  其实贾敏很常带贾瑗来看艾若的,再常见,也不是天天能见的,艾若每每的看到女儿,马上就不同了。
  “宝贝想不想娘?”艾若马上伸头看着女儿。说起来还真的几个月没见了。
  “想,娘越来越漂亮了。”贾瑗马上答到,明明很甜的话,结果通过她酷酷的小脸说出来,真的让人觉得很没诚意了。
  “宝贝,你真是坚强啊。看来你姑父,姑母真的没有能力啊!”被林家夫妇当宝贝蛋一样捧在手心里养着,竟然还是酷姐一枚,艾若真心的为林海夫妇伤感,多么没成就感啊。
  贾瑗望天,表示对艾若很无语了。贾敏瞪了艾若一眼,“二嫂,你能不能正经一点,看看,我们瑗儿得亏是跟着我们,不然,早跟你学坏了。”
  “姐姐,你想我不?”小呆也不知道从哪冲了出来,说的话都跟艾若一样,于是,贾敏果然对艾若哼哼了一声,觉得这就是明证了。
  其实小呆只比贾瑗小半岁,但因为胖,又好动,现在其实比贾瑗高壮了。跟个小猪一样冲来,还是吓了贾敏一跳,赶忙拦住了小呆,生怕小呆不知道轻重,把贾瑗给撞了。
  小呆在贾瑗的面前刹车了,贾瑗歪着脑袋看着壮壮的小呆,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娘,你把琏儿当猪在养啊?”
  “有吗?我们琏儿多体面啊!”艾若惯性的搂着小呆,上下看看,四岁多了,不跟小时候一样,长得跟个肉球一样了。小时候的贾琏很是俊美,可能因为跟着艾若,科学喂养,白天穆哥儿不在时,他没事跟着穆哥儿的侍卫长玩。体魄比贾珠看着还壮实,看着倒是很有些英武之气了。
  “嗯嗯,我不是猪,我可好养了。”小呆马上点头,跟贾瑗说道。他又不像贾珠和贾瑗一样,小时候在乡下的庄子里住过,后来没事也去度个假,对家养的这些家畜都熟得很。小呆一岁多就跟他们到江南来了。江南他们倒是有庄子,不过他们忙得很,也就根本没带着小呆去农家乐过,他自然就没见过猪长什么样。真是典型的‘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的主。只知道这不是好词,忙证明自己真不同猪,自己很好养的。他不知道,猪就是特好养的啊!
  贾瑗无语的拍拍小呆的脑袋,表示很无奈。小呆忙低下头,让她打得顺手一点。脾气真的太好了。贾瑗都忍不住笑了,轻轻的捏捏小呆的小胖脸。“琏儿真乖,姐姐挺想你的。”
  说完了,转身还让人拿了给小呆绣的帕子,表示自己真的挺想念小呆的。艾若看看帕子,小呆的帕子艾若总觉得小呆还小,于是一直恶搞着,帕子角都绣了个‘呆’字。此时贾瑗却绣上一个大头娃娃,但一看就知道小呆的傻样,很是活灵活现的。
  艾若真郁闷了。这是什么女儿啊?对自己,连个笑脸都没有,可是对着小呆,竟然能笑,而且温柔的对他说话,还有礼物,这真是太过份了。不禁捏捏女儿的小脸,表示她的不满。然后还是接过女儿的手艺,仔细看了起来。
  “你自己绣的?没说给你爹妈也绣点什么?”艾若忙盯着女儿,表示自己的不满。
  “大姐儿怎么会忘记老爷,太太。不过大姐儿刚学,给老爷、太太的帕子简单些,这是绣得好了,才给琏哥儿绣的。”边上丫头忙送上另两个匣子,给艾若的帕子各种颜色的上好绸缎,而在帕的一角绣上了一支兰花,配色非常漂亮。花样是简单了些,不过艾若倒也是懂行的,女儿看来是真的学会了。
  “宝贝真了不起,比娘强多了,现在娘还不会做荷包呢!”艾若捧着女儿的小脸,使劲的亲了一下。看看身后的姑姑,“两位辛苦了。”
  “愧不敢当,都是姑太太教得好。”关姑姑脸黑了一下,若不是贾敏坚持,他们其实也不想这么早教的。主要是,贾敏本来要教吟诗的,关姑姑知道艾若的忌讳,连忙拦住。两害相较取其轻,让贾瑗学绣花了。
  贾瑗性子冷是冷一点,不过呢,还算听话,一说,她自己想想,也就老实的学起针线来。配色上倒是有些天分的,针线上这时的确是早了点。但她的确聪明,只练习同一种花色,男女通用,所以在把送父母的手帕绣好之后,她的针法就很纯熟了。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