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1 节
作者:低诉      更新:2021-02-20 04:53      字数:4726
  【译文】
  隋文帝开皇末年,有一位老翁去拜见唐高祖李渊,他的相貌很不一般。高祖非常敬重他,从容不迫地布置酒筵,喝到兴起之时,那老翁谈到时事政治说:〃隋朝将要灭亡,李氏宗族将要兴起,取而代之。这是上天的旨意,不是您自身决定的呵。希望你能够自爱自重,好自为之。〃高祖感到戒惧不安,且怅然若失,急忙拒绝了。老翁说:〃既然是天神授命,只管用好了。隋朝的杨坚在前代没有什么名气,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后废静帝自立的,权力超越了晋魏南北朝任何一个皇帝。可是,他虽然一时得到天子之位,平定了南方的国土,还是得被你推翻。上天将对你有所开导。〃听罢此言,高祖暗自高兴,于是询问治世经验。老翁说:〃你在品德方面已经修养成了,容貌又有大贵之相,如果应承天帝的旨意接受此命,定会不费力就能取得成功。但是,你应该排在丹丘子的后面。〃高祖问道:〃丹丘是谁呀?〃老翁说:〃跟你住的很近,但你却不知道他。将来帝位所属,只有你们二人。然而,丹丘生在你的前面,他把精力和情感都集中到世俗之外,恐怕不会再为国家和社会的纲纪而费心。倘若他屈就于此,你如果不打算和他在中原相争,那就应该去辅佐他。〃高祖问:〃丹丘先生在什么地方?〃老翁说隐居在鄠县和杜县的交界处,高祖随即藏剑于袖中前去拜见丹丘子。高祖的到来,虽然将对丹丘不利,然而丹丘在道德修养方面十分透彻深远,脸上冷若冰霜,看他的仪表就会使人敬畏不已。高祖来到之后就伏身在草棚前拜见,那丹丘先生坐在几案后面养神,泰然自若。高祖拜谒完了站起身来。丹丘先生忽然说道:〃我很久就厌恶凡世了,而你胸中却一直装着世事;你我二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是相当悬殊的,可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因此被你忌恨。〃高祖愕然不已,向他道谢,又跪下说道:〃隋朝就要亡了,已经有神人告诉我说,如今由上天赐予帝位的人,就在我们李氏宗族之内。我在往日梦中所见的征兆,称为'钟末运'。我知道你修道德济世之道,也是想找寻天人合一的征兆。如果我们两个不相上下,必将用武力一决雌雄,把才智全用在搞阴谋诡计、争权夺势之上,谁也不讲善和德,我担心中原大地会受像刘邦、项羽争雄那样的灾乱。我今天到这里来,其实是有很多心思和想法的,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呵。殊不知你会把大唐基业揖让给我,而要步隐居不仕的巢父和许由的后尘。我所说的不过是鸡虫一般的浅见,不足以说明大的道理呵。〃丹丘先生笑着点点头。高祖又进而说道:〃凭天下之广大,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所能考虑周全的。我看前朝的治与乱,原因在于得到没得到辅佐之人。是不是伊尹、周公、皋夔那样的良臣。自秦汉以来,碌碌无为的庸才是靠不了前的;汉高祖刘邦得萧何、张良而未能很好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为此叹息。现在,你还没有为帝位而动心屈身,当然可以看不起伊尹皋夔。一句话可以致国运昌盛,得到或没有得到对我都是个教诲。〃丹丘先生说:〃当年陶朱在会稽山用五千多人,战胜了强吴。后来他离开越国到齐国为相,在齐国他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难道这能说他在越国就聪敏而到齐国之后就愚笨了呢?功业应该随着时代而兴,不可妄动,废兴你自己早已经心里有数。时事好坏,不是人力所能左右。而且不是我所能够知道。〃言罢,高祖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不能推让,怅然地望着丹丘子越走越远。武德初年,高祖秘密派遣李世民到鄠县和杜县的交界处寻访,然而,丹丘子住的屋子已经化作一片废墟了。
  瀚海神
  并州北七十里有一古冢。贞观初,每至日夕,即有鬼兵万余,旗幡鲜洁,围绕此冢。须臾,冢中又出鬼兵数千,步骑相杂,于冢傍力战。夜即各退,如此近及一月。忽一夕,复有鬼兵万余,自北而至,去冢数里而阵。一耕夫见之惊走。有一鬼将,令十余人擒之至前,谓曰:〃尔勿惧,我瀚海神也。被一小将窃我爱妾,逃入此冢中。此冢张公,又借之兵士,与我力战。我离瀚海月余,未获此贼,深愤之。君当为我诣此冢造张公,言我自来收叛将,何乃藏之冢中?仍更借兵拒我,当速逐出。不然,即终杀尔!〃仍使兵百人,监此耕夫往。耕夫至冢前,高声传言。良久,冢中引兵出阵。有二神人,并辔而立于大旗下,左右剑戟如林。遽召此耕夫前,亦令传言曰:〃我生为锐将三十年,死葬此,从我者步骑五千余,尽皆精强。今(今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有尔小将投我,我已结交有誓,不可不借助也。若坚欲与我力争,我终败尔,不使尔得归瀚海。若要且保本职,当速回!〃耕夫又传于瀚海神,神大怒,引兵前进,令其众曰:〃不破此冢,今夕须尽死于冢前!〃遂又力战,三败三复。战及初夜,冢中兵败,生擒叛将。及入冢,获爱妾,拘之而回。张公及其众,并斩于冢前,纵火焚冢,赐耕夫金带。耕夫明日往观,此冢之火犹未灭,冢傍有枯骨木人甚多。(出《潇湘录》)
  【译文】
  并州以北七十里处有一座古墓。唐代贞观初年,每天天一亮,这里立即会出现一万多鬼兵,举着鲜艳的旗职,把这座古墓包围起来。不一会儿,墓里又冲出鬼兵几千人,步兵和骑兵夹杂在一起,双方在墓旁拼力撕杀,天快亮时便各自退去。就这样闹了快一个月了。忽然在一天晚上,又有一万多鬼兵从北边冲杀过来,在距古墓几里地远的地方摆下了阵势,一个农民见状吓得拔腿就跑。这时,有一位鬼将军,派十几个人把那农民抓到跟前,并对他说:〃你不要害怕,我是瀚海神呵。我的爱妾被手下一个小将带着私奔,逃进那座古墓里。这座古墓的主人张公,又借给他兵马,与我拼战。我离开瀚海一个多月了,尚未抓住这个贼,十分气愤。你应当为我去拜见那古墓的主人张公,说我来此的目的就是捉拿叛将,他为何将此人藏在墓中,还借兵让他跟我对抗?他应该马上把那叛将驱赶出来,否则,最终我要把他杀死的!〃接着就派出一百多士兵,监视那农民向古墓走去。农民来到墓前,高声传达瀚海神说的那些话。好久,古墓里杀出兵马上前迎战。只见有两个神人,骑在马上,并肩站在大旗下,周围剑戟刀枪林立。其中一个神人急忙把农夫召呼过去,也让他传话过来说:〃我生前当过三十年勇将,死后埋葬在这里,跟随我的共有骑兵步兵五千多,全都是精兵强将。今天,你的一员小将投奔于我,我已经同他宣誓结交,不能不帮他的忙呵。如果你坚决想和我拼下去,我最终将把你打败,使你无法再回到瀚海。如果你想要暂且保住现在的职位,就应当立即返回。〃农民又把这番话传给了瀚海神。瀚海神听罢大怒,带兵前进,对手下发令说:〃不攻破这座古墓,咱们今天就都战死于墓前!〃随即又拼杀起来。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一直打到天黑,古墓中的兵马败下阵去,活捉了那名叛将。接着他们又杀进墓中,找到了潮海神的爱妾,把她押送回去。张公及其手下兵士,全被斩杀于墓前。瀚海神命手下人放火烧了那座古墓,赐给那位农民一条金带子。第二天,那农民又到墓前观看,只见那大火还没有灭,墓旁边有许许多多的枯骨和木头人。
  薛延陀
  突厥沙多弥可汗,贞观年,驭下无恩,多有杀戮,国中震恐,皆不自安。常有客乞食于主人,引入帐,命妻具馔。其妻顾视,客乃狼头。主人不之觉。妻告邻人,共视之,狼头人已食其(其原作告。据明抄本改。)主人而去。相与逐之,至郁督军山,见二人,追者告其故。二人曰:〃我即神人,薛延陀当灭,我来取之。〃追者惧而返。太宗命将击之,其众相惊扰,诸部大乱。寻为回纥所杀,族类殆尽。(出《广古今五行记》)
  突厥的沙多弥可汗,于唐代贞观年间,对部下及百姓不施恩惠,且大开杀戒,弄得举国上下惶恐不安,人人自危。一天,有位客人来向薛延陀部落首领乞食,主人把他引进帐内,让妻子准备饭食。他的妻子抬头看去,只见那客人长着一颗狼脑袋,主人却没有发觉。妻子去通知邻居,一起来看。这时,那个狼头人已经吃掉主人逃走了。人们聚到一起前追赶,追到郁督军山时,遇到两个人,追赶的人们告诉他们此行的原因。那二人道:〃我们是神人呵。你们的薛延陀部落应当灭亡了,我们就是来取你们首领脑袋的。〃追赶的人们听罢此言,全吓得跑了回来。唐太宗派将领率兵攻打薛延陀部落,部落里的人们相互惊扰,这样一来铁勒各个部落全乱了,旋即被回纥人斩尽杀绝,这个部族便灭亡了。睦仁茜    唐睦仁茜者,赵郡邯郸人也。少时经学,不信鬼神。常欲试其有无,就见鬼人(人原作神。据明抄本改。)学之,十余年不能得见。后徙家向县,于路见一人,如大官,衣冠甚伟,乘好马,从五十余骑。视仁茜而不言。后数见之,经十年,凡数十相见。后忽驻马,呼仁茜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慕,愿与君交游。〃仁茜即拜之,问公何人耶?答曰:〃吾是鬼耳。姓成名景,本弘农人。西晋时为别驾,今任临湖国长史。〃仁茜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黄河以北,总为临湖国。国都在楼烦西北沙碛是也。其王即故赵武灵王。今统此国,总受泰山控摄。每月各使上相朝于泰山。是以数来至此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令君预知祸难而先避之,可免横苦。唯死生之命,与大祸福之报,不能移动耳。〃仁茜从之。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以赠之,遣随茜行。有事则令先报之,即尔所不知,当来告我,如是便别。掌事恒随,遂如侍从者。每有所问,无不先知。时大业初,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子文本,年未弱冠。之象请仁茜于家教文本,仁茜以此事告文本。仍谓曰:〃成长史语我,'有一事差君不得道。既与君交,亦不能不告。鬼神道亦有食,然(食然二字原缺。据《冥报记》补。)不能得饱,常苦饥。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众鬼多偷窃人食。我既贵重,不能偷之,从君请一食。〃'仁茜既告文本。文本既为具馔,备设珍羞。仁茜曰:〃鬼不欲入人屋,可于外水边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文本如其言。至时,仁茜见景与两客来至,从百余骑。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不精,亦传景意辞谢。初文本将设食,仁茜请有金帛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仁茜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金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及景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景深喜,谢曰:〃因睦生烦郎君供给,郎君颇欲知寿命乎?〃文本辞云:〃不愿知也。〃景笑而去。数年后,仁茜遇病,不因困笃而不起。月余,仁茜问常(常原作凭。据明抄本改。)掌事,掌事不知。便问长史,长史报云:〃国内不知。后月因朝泰山,为问消息而相报。〃至后月,长史来报云:〃是君乡人赵某,为泰山主簿。主簿一员缺,荐君为此官,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耳。案成者当死。〃仁茜问计将安出,景云:〃君寿应年六十余,今始四十。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当为请之。〃乃曰:〃赵主簿相问,睦兄昔与同学,恩情深至。今幸得为泰山主簿。适遇一员官缺,明府令择人,吾已启公。公许相用。兄既不得长生,命当有死。死遇济会,未必当官。何惜一二十年苟生耶?今文案已出,不可复止。愿决作来意,无所疑也。〃仁茜忧惧,病愈笃。景谓仁茜曰:〃赵主簿必欲致君,君可自往泰山,于府君陈述,则可以免。〃仁茜问何由见府君。景曰:〃往泰山庙东,度一小岭,平地是其都所。君(君原作居。据明抄本改。)往,自当见之。〃仁茜以告文本,文本为具行装。数日,又告仁茜曰:〃文书欲成,君诉惧不可免。急作一佛像,彼文书自消。〃告文本,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讫而景来告曰:〃免矣。〃仁茜情不信佛,意尚疑之,因问景云:〃佛法说有三世因果,此为虚实?〃答曰:〃皆实。〃仁茜曰:〃即如是,人死当分入六道,那得尽为鬼?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景曰:〃君县内几户?〃仁茜曰:〃万余户。〃又曰:〃狱囚几人?〃仁茜曰:〃常二十人已下。〃又曰:〃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仁茜曰:〃无。〃又曰:〃九品以上官几人?〃仁茜曰:〃数十人。〃景曰:〃六道之义分,一如此耳。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得人道者,万有数人,如君县内九品数十人;入地狱者,万亦数十,如君狱内囚;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