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节
作者: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7      字数:4912
  尸房里。门旁准备将棺盖打开让“我”看看母亲的遗容,“我”说不想看了。
  母亲下葬后回到阿尔及尔。第二天在海滨浴场遇见曾一起工作的打字员,女
  友玛丽。“我”和她一起游泳、看电影,最后到“我”的住处住了一夜。几
  天后,玛丽问“我”爱不爱她,“我”回答说:“这种话毫无意义”,“我
  好象不爱她”。后她又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我”说“怎么样都
  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婚。”“我”有两个邻居。一个叫萨拉马诺。8
  年来,他死了老婆后一直跟一条狗厮守在一起。另一个叫莱蒙。他供养着一
  个情妇,后发觉她欺骗了他,打算惩罚她。莱蒙出了个主意,要“我”替他
  写封信给那个情妇,将她引诱到莱蒙的住处。过了几天,情妇果然上门,被
  莱蒙揍了一顿。一次,莱蒙约“我”和玛丽去他朋友的海滨木屋去度假。在
  海滩上遇到两个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将莱蒙刺伤逃跑了。莱蒙想报复,没有
  成功。他回到了木屋。“我”因怕爬台阶,怕跟两个女人说话,未进去。为
  避酷热,“我”向一片阴影走去,当走近时,恰遇到了刺伤莱蒙的阿拉伯人。
  “我”并不想替邻居报仇,“对我来说,那件事已经完了,我来到这儿根本
  没想那件事”。可阿拉伯人却抽出刀来。“刀锋闪闪发光,仿佛一把寒光四
  射的长剑刺中了我的头。”此时,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觉得天门洞开,
  向下倾泻着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我”就在这无意识
  中向阿拉伯人开了枪,接着又向尸体连放四枪。“我”被捕了。先是警察局
  替“我”找的律师跟“我”交谈。他问我在母亲下葬的那天是否惑到难过。
  “我”说:“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是这并不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
  人都或多或少盼望过他们可爱的人死去。”律师打断了“我”,要“我”保
  证不要在法庭上说这句话。“我”对他说,“我更希望妈妈不死”。他启发
  着问,在母亲下葬的那天,“我”是否控制住了对她的感情?“我”回答说
  不能那样说,“因为这是假话”,他很生气地走了。不久,“我,被带到预
  审推事面前,他问“我”在打阿拉伯人时,为什么开了第一枪,又连续开四
  枪,“我”不知如何回答。他说任何人,哪怕是罪孽深重的人,必须向上帝
  海过,上帝都能饶恕。他问“‘我”是否信仰上帝,我回答说不。他听了极
  为愤怒。“我”的案子开始审讯。法庭庭长让养老院的院长证明“我”在母
  亲下葬那天表现过于冷静,下葬后也没有在坟前默哀。他们又让停尸房的门
  房证明“我”不想看看母亲的遗体,却抽烟、睡觉、喝牛奶,在法庭上,“我”
  的朋友和邻居为“我”辩护,说“我”是“男子汉”,“不说废话”,是“正
  经人”、“老实人”。最后,检察宫将母亲下葬和海滩杀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而证明“我”杀人是有预谋的。“我”被判处死刑。“我”想逃避这不可
  逆转的进程,考虑上诉。但“我”作了最坏的打算,上诉很可能被驳回,那
  么,“我”就去死。“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事实上我不是不知道30
  岁死或70 岁死关系不大”。“反正总是我去死,现在也好,20 年后也好。”
  “我”放弃了上诉,“我”数次拒绝接待神甫。最后一次他进入牢房坐在我
  的床上,请我坐在他旁边,我拒绝了。他安慰“我”:“上帝会帮助您的。”
  但“我不愿意人家帮助我”,“我”也“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
  发生兴趣,”他气得两手发抖。他缠着“我”,还要跟“我”谈上帝。他硬
  要为“我”祈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象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
  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他”,“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
  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神甫走后,“我”平静下来。在这生命将尽的
  时刻,“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放开了心扉。”“我觉得我过去
  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我”太孤独了。为了使“我”不
  那么孤独,“我”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
  之以仇恨的喊叫声。”
  作品鉴赏默尔索跟常人一样,他工作、交友、游玩。可他更迥异于生
  活中的人,他是那样的怪异。母子之爱,原是人世间神圣的感情,而默尔索
  对母亲却极为冷漠。他连母亲的年岁都弄不清;母亲住养老院,他怕占用星
  期天休息日,很少去看望。母亲死了,对于常人来说,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
  可在默尔索的感情冰水中,激不起细微的涟漪。养老院要他再看看母亲的遗
  体,他阻止了,说自己不想看,虽然他离开她已有一年,在送葬过程中,默
  尔索除感到难以忍受的炎热之外,毫无伤痛之意。下葬的第二天,就投入跟
  女友的欢爱之中。默尔索显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作家着意塑造的荒诞的“局
  外人”。小说全力渲染人物对于世界、社会、人生、乃至自我的局外感。对
  于母亲之死,默尔索就站在母子关系的局外,漠然置之。女友要跟他结婚,
  他也超然于恋人关系的局外,无可无不可。对于他的两个邻居,说不上是同
  情还是厌恶。他做汪何事情,毫无情感色彩。默尔索作为“局外人”的性格
  特征,集中表现在他对死亡的态度上。死前他拒绝向神甫忏悔。对于死,他
  不感到恐惧;对于生,也没有过多胞留恋。在生命结束的前夕,他倒觉得自
  己是“幸福”的。默尔索实在是一个超平一切的十足的“局外人”!相对现
  实人物而言,“局外人”是一种荒诞的变形。加缪塑造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
  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现实存在的一切都是荒诞的《局外人》集中表现了
  法津的荒谬性。默尔索在毫无杀人动机的情况下犯了罪,可是法律不是用证
  据,而是以荒诞的推理给他判罪。审判官将他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跟开
  枪杀人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断定默尔索杀人是有预谋的。
  在整个审讯过程中,不让犯人声辩。“他们好象在处理这宗案子时把我撇在
  一边。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
  的意见。”更有甚者,检察宫还将默尔索的案子跟一宗弑父案联在一起,说:
  “一个在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和一个杀死父亲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罪名自
  绝于人类社会。”多么可笑的逻辑,多么荒唐的法律!
  默尔索就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的人”。既然人生原是一出荒诞剧,
  那么,一切都不必愿望,不必执著,不必认真、不必热情,极端的冷漠才是
  唯一可奉行的人生哲学。加缪极为赞赏默尔索对荒谬的认识和漠然的人生态
  度。《局外人》最后一段,作家以充满哲理和诗情的语言传达了默尔索临刑
  前夕的心理活动。“我好象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
  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因此,“我是幸福
  的”。这种“把握”,就是人物对荒谬现实的彻底洞察,就是冷漠、傲然的
  人生态度以及蔑视死亡、天神的气概,无疑,默尔索的形象具有形而上学的
  寓言意义。“局外人”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畸零人的共名,他概括了三、四十
  年代的部分青年对现实的绝望心理。不言而喻,“局外人”愤世嫉俗是可取
  的,悲观绝望则应扬弃。
  (赵惠平)
  保尔·艾吕雅自由(1942)
  作者简介保尔·艾吕雅(1895—1952),法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欧仁·艾米尔·保尔·格兰代尔。他出生于巴黎北部的圣·德尼,这是一个
  逐步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其父为会计师,母亲是个裁缝。父亲后来又到巴黎
  经营地产生意。1912 年夏季,艾吕雅害重病,不得不中断即将结束的学业。
  在达沃的疗养院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作品,井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一次大战
  中他作为护士被征召上前线。1917 年他发表第一部诗集《责任与焦虑》。战
  后通过让·波朗的介绍,艾昌雅结识了布勒东和阿拉贡。1924 年,一场婚姻
  危机使得艾吕雅独自一人远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六个月后他返回法国,
  全身心投入超现实主义运动,写出一批重要作品:《痛苦之都》(1926)、
  《生活的底层或人类金字塔》(1926)、《爱情与诗歌》(1929)等。艾吕
  雅与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画家们过从甚密,初期有马克斯·思斯特,后来又
  有毕加索。由于政治和艺术上的观点差异,艾吕雅与布勒东产生裂痕,到1938
  年终至分道扬镳,这期间他出版了《丰富的眼睛》(1936),《自由的手》
  (1937)、《自然之流》(1938)等诗集。诗人尽情地歌唱被征服的孤独,
  女性的导引作用以及一种广泛的兄弟般的友爱。二次大战期间,他积极参与
  抵抗运动,写了《诗与真》(1942,1943 年增补重版)和《赴德国人的约会》
  (1944)等诗集。战后诗人出版了《没有中断的诗一集》(1946),还写了
  一些带有很强烈的政治倾向的诗,如《政治诗》(1948),《为所有人写的
  诗》(1948)。他的第二个妻子努淑的死给他打击极大,他为此几乎要自杀,
  只能从诗中来寻求安慰与平衡:《一堂道德课》(1919),《一切都可以说》
  (1951),《凤凰》(1951)。1952 年11 月18 日,一场突发的心绞痛夺去
  了诗人的生命。1953 年,艾吕雅的《没有中断的诗二集》出版,艾吕雅的诗
  不仅在形式上刻意创新,而且还贴近现实,不懈而深入地探究爱情与人生的
  意义,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20 世纪法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内容概要在我的学生练习簿上/在课桌和大树上/在沙地上在雪地上/
  我写你的名字在所有读过的书页上/在所有空白的书页上/石头血纸张或灰烬
  /我写你的名字在金黄色的图片上/在武士们的刀剑上/在国王们的王冠上/我
  写你的名字在热带丛林和沙漠上/在鸟巢和花草上/在童年的回声上/我写你
  的名字在夜的奇景上/在日常的白面包上/在订婚的四季上/我写你的名字在
  我所有天蓝色的旧布头上/在沤烂太阳的池塘上/在月光皎皎的湖水上/我写
  你的名字在原野上在地平线上/在鸟雀的翅膀上/在暗影幢幢的磨坊上/我写
  你的名字在喷薄而出的朝阳上/在大海上在船舶上/在高峻的山岗上/我写尔
  的名字在云堆的泡沫上/在暴雨的汗珠上/在稠密而乏味的雨水上/我写你的
  名字在闪烁不定的形状上/在领色的钟铃上/在自然的真实上/我写你的名字
  在苏醒的小道上/在舒展的大路上/在挤满人群的广场上/我写你的名字在一
  盏点燃的灯上/在一盏熄灭的灯上/在我的会聚一起的房子上/我写你的名字
  在镜子里和我房间里/被切成两半的果实上/在我那贝壳似的空床上/我写你
  的名字在我那贪吃而又温驯的小狗身上/在它竖起的耳朵上/在它笨拙的爪子
  上/我写你的名字在我房门的门板上/在那些熟悉的物件上/在颤动的烛火上/
  我写你的名字在胁调的肌体上/在朋友们的额头上/在每只伸出的手上/我写
  你的名字在罩住惊奇之物的玻璃窗上/在专注的嘴唇上/在沉默之上/我写你
  的名字在我被摧毁的避居地/在我坍塌的灯塔上/在我烦恼的墙壁上/我写你
  的名字在没有欲望的空虚上/在赤裸的孤寂上/在死神的行迹上/我写你的名
  字在康复的身体上/在消失的危险上/在无牵桂的希望上/我写你的名字由于
  这两个字的魔力/我开始新的生活/我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认识你/为了称呼你
  自由作品鉴赏《自由》一诗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收在艾吕雅1942
  年秘密出版的《诗与真》集中。那时欧洲在法西斯的铁蹄下呻吟,法兰西被
  纳粹德国扼住了咽喉,自由被凌辱,被杀死在尘埃中。读完这首诗,我们能
  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强烈的追求,诗人仿佛在做梦,那种推动他着魔
  似地在一切物体上涂写“自由”的力便是他潜意识中对自由的渴望,对民族
  解放的渴望。该诗较长,共二十一节,八十五行,继承了西诗铺陈的特色。
  从第一节到第四节,诗人梦见的是童年所见的旧物:小学生的练习本,学校
  里的课桌,教室外的大树,夏天的沙地,冬日的白雪,写到第二节,梦境变
  得有些模糊起来,读过的书页和空白的书页上幻化出“石头血纸张或灰烬”,
  接着诗人仿佛又看见书里那些“金黄色的图片”,图片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