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闪啊闪      更新:2021-02-19 21:37      字数:4784
  却说周瑜率战舰密密地排在江上,向荆州而来。
  到了城下却不见动静。周瑜命军士叫门。这时忽然一声梆子响,城上军兵一齐竖起刀枪,赵云出来对周瑜道:“都督之计已被我军师识破。我家主公与刘璋皆为汉室宗亲,不能背义而夺西川。”
  周瑜一听,拨马便回,早被孔明四路人马围杀,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都要捉住周瑜。周瑜大叫一声,箭疮又裂,坠下马来。左右急忙救上船去。军士传话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大怒,咬牙切齿道:“你以为我周瑜取不了西川,我发誓一定取下。”便下令催军队前进。
  行到巴丘,孔明已派二将领军截住水路,并让人给周瑜递来一封书信,周瑜拆开看道:“亮与公瑾自从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听说足下要取西川,亮认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完全能够自守。公瑾如今劳军远征,转运上万里路,要想收到全部功效,就是吴起、孙武也难以做到。曹操在赤壁一战失利,岂能不立志要随时报仇呢?现在足下率兵远征, 倘若曹操趁虚而入, 江南不就化成粉末了吗?亮不忍袖首旁观,特此告知于你,幸望三思。”
  周瑜看罢,长叹一声,叫人取来纸笔,上书吴侯。
  把众将聚到左右,说道:“我并不是不想尽忠报国,无奈天命已绝。你们好好扶佐吴侯,共成大业。”说完,昏了过去。
  周瑜再次醒过来时,仰天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享年36岁。
  孔明在荆州,知周瑜已死,便对刘备说:“我得往江东走一趟,以吊丧为由,为主公寻访贤士。”
  刘备道:“只怕东吴的将士会加害于先生。”
  孔明道:“周瑜在时我都不怕,如今还有什么好怕?”于是带上赵云等五百军士便走了。
  孔明来到柴桑,鲁肃以礼迎接他。周瑜部将都要杀孔明,因看到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祭酒,跪在地上,读祭文道: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固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有其灵,享我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员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慨,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百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地,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完,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已。众将都相互说道:“人人都说公瑾与孔明和不来,今天看孔明的祭奠之情,恐怕是人们都说错了。”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也十分感伤,暗暗想到:“孔明本来是个多情的人,而公瑾气量就过窄了,自己害了自己呀。”鲁肃设宴款待孔明。宴罢,孔明便告辞要回去了。
  孔明刚要下船,却见江边有个人,穿着道袍,头戴竹冠,一把抓住孔明大笑道:“你气死周瑜,却又来吊孝,明明是欺负东吴没有人了嘛。”
  孔明一看,也不由大笑起来,原来竟是凤雏,庞统庞士元。两人携手一起登船,相互倾心交谈。孔明给庞统留下一封信,叮嘱道:“我想孙仲谋必不能重用你。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和我一起共同扶佐刘备。
  这个人宽仁厚德,一定不会辜负兄平生之所学。”庞统答应了,和孔明告别,孔明回了荆州。
  第十三章 巧布八阵图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去打汉中张鲁。刘备率几万人入蜀,进驻葭萌,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
  建安十八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带领张飞、赵云等占领巴东等郡县。第二年,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又占领益州(今四川)。刘备外出打仗,诸葛亮镇守成都,兵多粮足。
  建安二十二年三月,孙权降曹。刘备进兵汉中,于建安二十四年拿下汉中,当年十月,关羽被孙权大将吕蒙袭杀,失掉荆州。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于洛阳,年66岁,曹丕即位,废汉献帝,改年号为黄初元年。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公元221年四月,刘备即帝位,立子刘禅为太子,诸葛亮为丞相,定该年为章武元年。六月,张飞被部下杀害。第二年六月,先主刘备因不听孔明之言,致使东吴大都督陆逊大破蜀军于彝陵等地,刘备退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赵云引兵据守。
  却说陆逊大获全胜,领得胜之兵又往西追。前面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望见临江的山边有一阵杀气冲天而起,料定有埋伏,下令倒退十多里,又差人去哨探,回报并没有军队屯扎在那里。陆逊不信,登高一望,杀气又起,便令人再去打探。回报说前面确实并无一人一马。陆逊看到太阳快要落山,杀气更胜了,心中犹豫,让心腹之人再去探看。回报说:江边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陆逊大惑不解,命令找当地土著人来问。不久,找来几个人。陆逊问:“是什么人把那些乱石堆在这里的?为什么乱石堆中会有杀气冲起?”
  土人说:“这个地方叫作鱼腹浦。诸葛亮入川的时候派兵在这里,用石头排成阵。从那以后,这里便常有气如云从中生起。”
  陆逊听罢,便带十几个人来看石阵,立马在山坡之上, 只见四面八方,全都有门有户。陆逊笑道:“这不过是迷惑人的魔术罢了, 有什么用呢?”于是便带着几个人纵马下山,一直进到石阵里来观看。
  陆逊手下的部将道:“ 天快黑了, 请都督早些回去吧。”
  陆逊刚要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间,飞沙走石,遮天盖地,只见怪石嵯峨,横沙立土,江声浪涌。
  陆逊大惊道:“ 中了诸葛亮之计!” 急忙想要返回时,却无路可走。
  正惊疑之间,忽见一位长者出现在马前,笑着说道:“将军想要出这个阵吗?”
  陆逊道:“请长者带我们出去。”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往前走去,径直走出了石阵,并没有遇上阻碍, 送到山坡上, 陆逊问:“长者是谁?”
  老人答道:“老夫乃是诸葛孔明的岳父黄承彦。
  当初小婿入川的时候,在这里布下了石阵,叫作‘八阵图’。反复八个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抵得上十万精兵。
  他临走时嘱咐我说:“今后要是有东吴大将迷困于阵中,不要带他出来。’ 老夫刚才在山上看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想你一定不识此阵,必会被困其中。老夫平生好善,不忍看将军陷在这里,因此特地从生门引你出来。”
  陆逊问:“公曾学过这个阵法吗?”
  黄承彦道:“变化无穷,无法学也。”
  陆逊慌忙下马拜谢,然后回去了。后人杜工部有诗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
  第十四章 七擒孟获
  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先主刘备因病在白帝城驾崩,寿63岁。刘备临终将太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即位为后主,年号建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之恢复友好。
  建兴三年,益州探马飞报说:“蛮王孟获大起蛮兵二万,侵犯蜀国边境进行掠夺。”
  孔明入朝上奏后主:“臣观南蛮不服,实在是国家之大患。臣要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征讨。”
  公元225年五月,诸葛孔明率军渡泸水南征讨寇,七月至南中。
  孔明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英勇,在当地少数民族中也很得人心,就是在汉族中也有一定威望,他决定攻心为上,收伏孟获。
  孟获虽然英勇,但不善用兵。第一次交战,孟获见蜀军败退,便不顾一切地追赶,结果闯入孔明布下的埋伏圈,被魏延活捉。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处死,不料孔明竟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倔强地加以拒绝。孔明并不勉强,好酒好菜招待他,之后放他回去。众将都感到不理解,问孔明道:“孟获是南蛮首领, 抓住他就等于平定了南方, 却为何要将他放了呢?”孔明笑笑,道:“我擒孟获,就好比从口袋里取东西一样容易,但是,只有让他心服口服,南方才算是真正被平定了。”众将听了都不以为如此,因为像孟获这样的野蛮人是不会心服口服的。
  孟获回去后重新调集人马与蜀军对抗,并重罚了作战不利的头领。却没想到自己在喝醉后,被手下两个头领绑了来献给孔明。
  这一次孟获更加不服,说是被自己内部的人暗算,而不是被蜀军所获。孔明不仅不计较,反而还让孟获参观蜀军兵营的情况,然后又把他给放了。
  孟获在蜀军兵营里看得很清楚,蜀军兵力并不雄厚,于是当晚便去偷袭,结果又中了孔明的算计,第三次被活捉。但孔明还是将他给放了回去。
  孟获纠集了十万大军,决心与蜀军决一死战,但孔明却坚守营地,拒不出兵,气得孟获暴跳如雷。几天后,蜀军竟在一夜之间撤离,只留下空空的营地。
  孟获大喜,认为必定是蜀军国内有急情才匆匆撤退,于是挥师急追,没想到落入蜀军的包围,孟获再次被擒。他仍不服,孔明又将他放掉。
  这回孟获再也不蛮战了,跑到一个叫秃龙洞的险要之地躲起来负隅顽抗。蜀军这次历尽艰辛,但在当地土人的引导下,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奇袭秃龙洞,第五次抓住了孟获。
  之后,蜀军又分别战胜了孟获请来的各部族首领,大破怪兽兵,第六次擒住孟获。
  第七次火烧藤甲兵,抓住孟获之后,孔明派人去对孟获说:“诸葛丞相羞于与你见面了,叫再放你回去,再招人马来决一胜负。”
  孟获流着眼泪说:“七擒七纵,自古以来没听说过。我虽然是边野之人,也懂得礼仪,难道真这般不知羞耻吗?” 于是率兄弟妻子及各部族首领,一起跪拜在孔明面前,甘心情愿,永远归服,绝不再反。
  孔明对南蛮番王孟获七擒七纵,使之心服口服,提出不留一兵,不留一人。十一月孔明班师回国,孟获率大小洞主、酋长及各部落人等,罗拜相送。南方就此平定,孔明引军凯旋而归。
  第十五章 上表伐中原
  曹操死后,魏主曹丕在位七年,到蜀汉建兴四年,曹丕因寒疾不痊而薨,时年40岁,其孺子曹睿即位。
  同年,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上表大魏皇帝,要求镇守西凉等地,曹睿准奏,封司马懿为提督。
  孔明听到报告不由大惊,司马懿深有谋略,必为蜀国大患。参军马谡对孔明道:“司马懿虽然是魏国的大臣,但曹睿一向对他怀有戒心。我们不如派人秘密潜往洛阳等地,散布流言,说司马懿想要造反,借曹睿杀了他。”
  孔明用了马谡之计。果然不久,曹睿中了马谡的反间计,只因疑心是吴蜀奸细所为,所以未杀司马懿,罚其削职回乡。
  孔明闻听司马懿中计遭贬,大喜。第二天后主早朝,大会官僚。孔明上《出师表》欲北伐中原。表中道:
  臣诸葛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