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垃圾王      更新:2021-02-19 21:33      字数:5235
  斯谈到几个月前与罗斯福会见的印象。言语间表现出他对这位伟大人物衷心
  的钦佩。因此琼斯坚信奥本海默决不是那种背叛祖国的人。
  在办公大楼的旗杆旁举行了追悼仪式。奥本海默作了简短的讲演,引用
  了古印度圣诗勃哈加瓦基达中的一段话。他充满悲痛,语调低沉,但听众深
  受感动并铭记在心。
  4月份,洛斯阿拉莫斯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奥本海默告诉格罗夫斯,
  预计到8月1日可以制成一枚实用原子弹。格罗夫斯听后很兴奋,立即前往
  华盛顿向新总统汇报。
  这是杜鲁门第一次阅读关于原子弹计划的详细报告。格罗夫斯详细介绍
  了发展原子弹的整个过程及准备如何使用它的设想。他指出,自1943年之后
  就已将日本列为可能袭击目标之一。当时有可靠的军方情报估计,如果使用
  原子弹,可以代替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样可以少牺牲
  100万人以上。
  杜鲁门为格罗夫斯的话动了心。实际上军方还有一种估计,即在日本本
  土登陆时要付出4万人左右的生命而格罗夫斯没有讲到。
  美国随即组成了“临时委员会”和由康普顿、劳伦斯、费米与奥本海默
  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研讨美国对原子武器的未来政策。
  1945年5月7日清晨,科学家们引爆了100吨梯恩梯炸药,进行了“三
  一计划”的演习。在同一天,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对于洛斯阿拉莫斯的大
  多数科学家来说,这个消息无异宣布了他们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
  们不再是与纳粹德国在发展原子弹方面进行生与死的搏斗,而是在为美国军
  火库研制另一种更为致命的新式武器。不过,大家仍然受到这项计划进展的
  顺利和涉及的精湛技术的鼓舞,继续努力工作。
  很少有人像西拉德哪样富有远见,能够评价原子弹对于战后政治形势产
  生的深远影响。多数科学家的忧虑仅仅出于人道观念。人人都明白,必须尽
  可能快地结束对日战争。然而,除了用原子弹直接袭击日本外,有没有别的
  方法呢?例如,是否可以在使用原子弹之前事先以某种方式警告或者甚至进
  行一次威慑性演习呢?
  … Page 15…
  5月31日新成立的临时委员会和所属学术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会上也
  讨论了上述问题。奥本海默在会上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成立学术委员会的目
  的,是要他们能反映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但奥本海默以及其他委员实际上
  多年以来早已习惯于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
  首先会上集中讨论在原子能计划的各种技术与实际工作的问题,接着讨
  论就转向一个棘手的议题:究竟是以突然使用原子弹的方式使苏联人震惊,
  还是事先通知他们?奥本海默表示,苏联在科学方面一直持友好态度,因此
  他认为应当争取最好的可能性,即与苏联谈判在原子能方面的未来国际合作
  问题。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支持他的观点,并认为事先通知苏联,甚至邀请
  他们参观试验并没什么危险,而且可能有助于消除美苏间的隔阂。但是由于
  总统代表詹姆斯·伯恩斯的反对,这个建议未获通过。
  随后又提出了否能进行一次原子弹的威力显示而不必真正用于实战的问
  题。劳伦斯扼要地提出问题,奥本海默则深入探讨了究竟有无实际可能的其
  它方案。他表示不相信进行一次试验就足以使日本人承认这种武器的威力而
  放弃战争。不仅如此,如果在对目标进行袭击前就预先发出警告,也存在许
  多实际上的困难。例如,原子弹可能是一个未爆炸的哑弹;日本人可能将来
  袭的美机击落;也可能先把美国战俘送到目标区。也如果进行了一次威力显
  示而未能使对手恐惧而投降,则永远失去了使敌人在新武器面前惊惶失措的
  机会。无论如何,还有一个未定因素:究竟原子弹造成的伤亡会不会比上次
  大规模空袭东京的伤亡更大?
  根据奥本海默的这些意见,临时委员会提出三项重要建议:1。对日本使
  用原子弹;2。目标应是周围有居民区的军事设施;3。在使用前不进行任何预
  先警告。这样,奥本海默在这次会议上并没有自始至终地支持科学家们在对
  日使用原子弹的道义方面的主张,而完全从政治与战术角度上考虑了这个问
  题。
  虽然政府的顾问们与科学家们都同样认为未加警告的原子弹袭击将对日
  本与苏联都会引起极大震动,但两者的目标完全相反,科学家们所担心的首
  先是这种震动的远期后果会引起军备竞赛。但这时奥本海默仍然不同意这种
  观点。西拉德在华盛顿遇见奥本海默,并向后者阐述了这种观点。奥本海默
  的回答却使人感到他根本没有看到这种长远的影响。他说:“你真的认为如
  果我们事先告诉苏联,然后再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苏联就会领受我们的好意
  了吗?”西拉德回答说:“他们无疑是会理解的。”
  4天以后,奥本海默参加了在洛斯阿拉莫斯举行的第二次学术委员会,
  康普顿对委员会当时的情况与他本人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作了如下描
  述:
  “我们想到正准备在日本登陆作战的美国士兵们,理解到今后战斗还要
  牺牲多少美国人与日本人的生命。我们决心尽一切可能,寻求一种使日本军
  国主义者能够信服,而同时又不牺牲生命的显示原子弹威力的途径。我们多
  么希望能找出这种方式啊!”
  在洛斯阿拉莫斯这个恼人的周末期间,奥本海默的处境也是左右为难。
  “我一方面陈述了反对投掷原子弹的理由和担小……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不
  赞同这种主张。”后来他这样追述当时这种矛盾的心情。
  对应否使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这一问题能够真正看清楚并有发言权的一
  个人就是奥本海默,但当时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他却并未参加争论,而只
  … Page 16…
  是从实用主义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本人在以后曾公开对6月末这次学
  术委员会所表现的缺乏远见与政治上的勇气表示遗憾——而他的这种失败感
  中必然混杂着自己的悔恨:当时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采取更多的主动,恐
  怕他比任何其他人都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去改变历史的进程。
  … Page 17…
  八、“我成了死神”
  “三一”试验场正在全力进行准备工作。
  6月初,一座110英尺高的钢架塔开始安装,在它顶部的小棚内将安装
  绰号叫“胖子”的钚弹。洛斯阿拉莫斯采取了最严厉的保安措施。奥本海默
  与负责监督内爆式原子弹的高级科学小组——称为“牧童委员会”——最后
  确定了试验日期——7月16日清晨4时。
  7月初,日本战败已成定局,但仍有两个因素促使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
  一是针对苏联,战争后期,美苏冷战已露端倪,美英苏三巨头将在波茨坦会
  晤,杜鲁门需要有原子弹撑腰。同时,美国政府想以原子弹促使日本早日投
  降,以阻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因此在远东获得利益;二是日本不会无条件
  投降。
  原子弹试爆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由于多年的忙碌,加之心情
  紧张,也许还有对原子弹前途的忧虑,奥本海默此时已心力交悴。为使他身
  心不致崩溃,格罗夫斯煞费苦心地从东部请来奥本海默的密友伊西多尔·拉
  比来陪伴他。
  7月5日,奥本海默致电劳伦斯和康普顿,邀请他们前来“三一”试验
  场。
  7月11日晚,奥本海默与家人告别前往试验场。
  7月2日凌晨,经过严格防腐蚀、防漏水、防过热以及防一切意外事故
  的,价值20亿美元的钚弹芯被从奥米加实验室的地下仓库内取出,分别装入
  两个特制的手提箱内,在两辆警卫车护送下运往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试验
  场。
  早晨9时,开始装配原子弹芯。室内气氛极端紧张。只要有一点疏忽,
  哪怕是瞬时达到临界,不仅会使弹芯无法再用,也将使整个装配小组成员受
  到过量照射而注定会慢慢地死去。奥本海默亲临现场观看,但在此情况下他
  已全然无法干预。正如在剧幕升起之时,导演对演员的演技已无能为力一样。
  但考虑到他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到所有在场的人,因而影响到工作顺利进行,
  他被要求离开现场。
  接下来是把弹芯装入弹体。当时气氛十分紧张,奥本海默又亲临现场。
  他叼着烟斗在帐蓬外转来转去。
  7月15日下午,奥本海默最后一次来到铁塔上巡视。乌云在天空飘荡,
  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他爬上塔顶,站在他从实验里创造出的宝贝旁边。
  这件珍品其貌不扬,使人难以看出其中隐藏着如此精湛的技术奇迹。它看上
  去很像一具水雷,在表面上布满电线,把4枚雷管连接到X点火装置上。奥
  本海默一人独自站立在离地100英尺高的塔顶,在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的铁皮
  屋顶下,倾听着远处的雷鸣,细心地检查着这弟一颗原子弹。
  由于天气恶劣,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不得不一再推迟试爆。
  当天午夜,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来到距爆心点10000码的S。10000点代
  号为贝克尔的倒计时指挥中心,他们将在此处观看试验。当时曾有科学家竭
  力反时奥本海默亲自在那样近的距离观看原子弹爆炸,但奥本海默还是去
  了。
  凌晨4时,雨停了。奥本海默决定在5时30分试爆。
  所有人员立即撤离铁塔。
  … Page 18…
  5时10分,在沙漠中各处设置的扩音器响起了报时员的声音:“现在是
  零时差20分。”
  已经开始倒计时。
  奥本海默独自一个人在坑道内外走进走出,显得紧张与孤僻。有一位负
  责管理一个紧急按钮的科学家看到奥本海默过份紧张,想开一个小小的玩笑
  让他轻松一下,他说,“奥比,我想很可能在零时差5秒时,我把开关一拉,
  然后向大家宣布——先生们,试验不成了,都回去休息吧!你看会这样吗?”
  奥本海默并没有被他的诙谐逗乐,反而冷笑地回答说,“你神经没有毛病吧!”
  倒计时继续进行。营地上的警报器拉响,人们都掩蔽到壕沟中。
  “十……九……八……七……”报时员忽然想到原子弹爆炸可能产生像
  闪电一样的效应,因而他手中的话筒有使他触电的危险。因此,在计数报到
  差一秒钟时,他扔下了话筒然后竭尽全力地高喊:“零!”
  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了。
  有一位科学家这样描写当时的壮观景象:
  “此时,万籁俱寂,忽然出现一片耀眼的强烈阳光——或者说是像太阳
  一样的强光。这是一股炽热的、无定形的白光,把沙漠边际的小沙丘照得雪
  亮,仿佛要将它们全部熔化。几秒钟之内,光线的亮度没有变化,然后开始
  减弱。……我眯着眼睛,想看个清楚,大约又过了10秒左右,火球开始膨胀,
  同时亮度减弱,这时看起来好像用石油燃起的一片大火,其形状犹如一个大
  草莓。火球由地面缓缓上升,下面连着一个急剧旋转着的、由尘土构成的长
  尾巴。……所有这一切都在一片宁静中出现,直到几分钟之后,才传来一声
  巨响,我赶紧堵住自己的耳朵,但声音仍然震耳欲聋。接着是一片隆隆的轰
  鸣,就像远处有载重火车开过那样。到现在我耳边仿佛还能听见这种响声。”
  在S。10000坑道内,人们可以看到由背向爆心的出口处闪进一股强烈的
  阳光,从而知道原子弹已经爆炸。几分钟之内仍然是一片寂静,随后传来了
  雷鸣般的巨响。
  奥本海默回忆道:“有几个人笑了,有几个人却哭了,大多数人惊呆了,
  一声不响。我心中浮上了古印度圣诗勃哈加瓦墓达中克里希那试图说服王子
  执行他使命的一句话: ‘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当奥本海默克走出坑道来观看巨大的火球上升时,人们纷纷向他祝贺。
  班希里奇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