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敏儿不觉      更新:2021-02-19 20:47      字数:4735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温泉乡听水
  到处都是水。
  与其说到处都是水,不如说到处都能听得到流水的声音。水声把一座山流成了一座像山那么巨大的山水牌音响。
  那水是从海拔3000米左右山顶流到山脚下的这个寂静的小镇里来的,这是旱川、芦之湖及须云川的三水会合处。因为一路上经过了各种不同的地形,水势时而婉转,由委婉转入静止;时而湍急,再加急而成飞瀑;弄出的声音,则时而淙淙,凄凄切切;时而铮铮,汹涌澎湃。延山径上行,一路走,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水声就错杂着嘈嘈切切地流入耳中,移步换景,景随声变。
  泉水流经之处,野鸭扑动着翅膀自水面起飞,不知是翅膀扇动的风还是流水带起的山涧里清凉的空气,水边有秋芦起舞。流水声使我忘记了时间,时间停止了,水流代替了时间,腕上的时钟也流成了达利的形状。山色空冥,一轮玉色的秋月孤悬于远处的山脊,月光穿过松林,照耀着流过石上的清泉,就是在这样的唐诗意境里,这样的深秋时节,这样的月光,这样的良宵,《 失乐园 》里的女主角凛子和男主角久木,为了寻找“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心感”,从90公里之外的东京偷情偷到了这个地方,那一夜,凛子披着浴衣,站在温泉旅馆的凉台上看到这一轮皎洁如水的月亮时,心中有些害怕,觉得“五脏六腑都被它射透了似的”。和她一起站在凉台上的男人,则细看着凛子在月光下“更显白皙,宛如一具白蜡雕塑”的裸体,最后“自己变成了月光”。
  村上春树在小说《 加纳格列达 》写到一种听水的职业,“也就是倾听浸在人体里面的水声”。身体内部的水声若真的能被听到,只有当它浸泡在露天风吕的泉水之中,这个时候,身体和思想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已经和泉水融为一体。其实泉水本身也是从山的身体内部流出来的。
  温泉是上天对日本人多年来承受火山肆虐的一种安慰性的涌泉相报。按照日式美学,水声打破了静谧同时又创造了静谧,寂( Sabi ),既是禅的必要前提也是其至高境界。流水的声音不仅有助于参禅,也直接导至顿悟,右脑的α波据说与水声最为亲和。
  《 高僧传 》记载了明憨山德清禅师(1543…1623)在水边的心路历程:“憨山大师隐居处有老屋数间,地处万山冰雪中,每到春夏之交,流冰冲击,其声有如万马奔腾——憨师每日危坐溪旁修行,最初还闻得耳畔轰然流水声,久之,一日忽而忘却己身所在,只觉天地间万籁俱寂,从此水声不再聒耳。某日早食过后,正在经行,忽然伫立原地不动,澈然洞见身心世界一片光明莹然,有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清晰异常,恍如大梦之初觉,身心湛然寂静,了不可得。”
  枕底涛声枕上山。是夜,月光下既无别人身上的雪肌可赏,更听不到自己身体内部的水声,这个“水声禅”是百般地参不透,遂于榻榻米上得俳句如左:
  到处是流水
  温泉旅馆的小便池
  水声也动听
  “在黑暗中,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这里是箱根的汤本温泉乡,距离川端康成的伊豆虽已不远,却还有一段山路要走。
  远看一朵花
  是人就会受伤,受伤就会有疤,但是,一样的疤长在不同人的身上,往往会给“疤主”们带来不同的遭遇。
  疤长在男人身上,据信有助于“男子气”的正增长。这个不难理解:有疤,证明这男人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与其说这叫做沧桑,不如视之为男人的第二性征。中国古代的好汉,在被人砍头之前往往会有这样一句共同的临终遗言:“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平时话多的好汉,还会在这后面再加上一句:“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当然,这句口号里对于“碗口”在尺寸上的不无刻意的强调,并不是死到临头还要硬充自己的脖子长得细,其用意乃在于对“疤”的高度蔑视。
  好汉就是好汉,当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一般俗人,能视死如归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有人竟能勇敢到视死如疤的程度。成龙在泰国拍戏时被一条折断的钢索击中面部,睁开眼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好庆幸我是男人,如果这次意外发生在女演员身上就不太妙,随时毁容,男人在脸、手、脚多点疤痕,更有男人味!”
  成龙这话也对也不对,最起码,看过孙燕姿的这条新闻之后,我更觉得成龙真的是有点老了—— 孙燕姿在为她的一张新唱片而举行的新歌速记大赛时,罕见地穿了一条低腰牛仔裤,更为罕见的是,因为这条低腰牛仔裤,孙燕姿在歌迷面前露出了她的小肚肚,不过这还算不了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的卖点其实不是裤裤也不是肚肚,而是小肚肚上面——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小肚肚的右侧,赫然见到一道手术后留下的伤疤——这就是这条新闻的标题。当然你一定要说这也正是这条新闻的疤痕,我也没有意见。
  没有人喜欢自己身上的伤疤,吃娱乐饭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不仅是靠脸蛋吃饭,而且得靠皮肤吃饭。娱乐圈中甘心花费巨资来为自己去除或掩盖疤痕者,比比皆是,而且不足为奇。不过,冰雪聪明者如孙燕姿,不仅敢于当众展露她的疤痕,而且展示的是一道处于敏感部位的疤痕,与此同时,还坦然地告诉记者说,这道疤痕是她小时候因为得盲肠炎而做手术所留下来的。于是记者们就认为,小孙对自己身上的疤痕能够毫不掩饰,体现了她自然不做作的个性,这正是她吸引大批崇拜者的主要原因。
  站在常识的立场,身体上的伤疤肯定是不美观的,有可能的话,大多数人都愿意把它掩盖起来,至少不会乐于当众展示。不过这种事现在也很难说,据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 》的报道,英国的前卫青年,现在已不再满足于用纹身来表现自己的时尚和潮流,转而流行一种更酷的玩意儿——请美容外科医生出手,用手术刀在自己身上“制造”一个伤疤,作为最前卫的身体标记。一家名为《 地下 》的青少年另类潮流杂志的编辑米顿说,这个时髦始于伦敦和曼彻斯特的夜店,在20至25岁的青年中最受欢迎。“别人也许认为不可思议,但经常出没于夜总会的年轻人觉得疤痕很性感很有魅力。”
  对于一道疤痕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伤疤的来历。也就是说,造成伤疤的原因比伤疤本身重要得多。就以孙燕姿的例子来说,正因为是小时候做盲肠炎手术的结果,于是无形中使伤疤的主人与伤疤的观众之间获得了某种“亲和力”,因为盲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此外,在我看来小孙之所以敢于当众展露她的疤痕,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也比较关键:据这则报道说,她的小腹部极为平坦,而且“毫无赘肉”。
  闻香识人
  人之美丑,说穿了再简单不过:凡女人,不可有一处似男人,则美;同理,男人若有一处似女人,便丑。这种标准,基本上就是我们说的“女人味”及“男人味”,总称为“人味”。
  “有女人味”既是对一个女人的高度评价,举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风情万种”以及“千娇百媚”等等,皆可归入“有味”之类;有些时候,同样的四个字,竟也可以沦落为一种最低的要求。也就是说,当我们必须对一个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的女人作一番不失厚道的评价时,这句话十分好用,虽然在这种语境里,“有女人味”基本上仅指这个女人在第一性征之外区别于男性的某些硬指标。
  尽管如此,在具体的审美实践过程中,“女人味”还是常常遭到文学化、神秘化的曲解。一旦往深里谈,恨不能一把就扯出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要义的谢赫六法,晕。我个人倒是更倾向于选择“女人味”最质朴的那层意思,即物理学以及生物化学意义上的“人味”。与中式美学概念上的“女人味”及“男人味”相比,前者来得实际得多。
  黛玉宝玉志趣相投,包括对味道的审美价值取向。当宝玉以北静王所赠之御赐名贵念珠一串相赠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在这里,“臭男人”并非都是男人的体臭,而是为宝、黛所一致深恶痛绝的“仕途经济”之臭。不过,一旦发现刘姥姥醉卧了宝玉的牙床( 尤其是在“腹内一阵乱响,不免通泻起来”之后 ),最知床主脾气的袭人( 注意,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花香袭人” )所进行的第一危机处理是:“将当地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
  我所说的“女人味”显然属于后面一种。其实林妹妹也好,刘姥姥也罢,除了极个别天赋异秉者,人之天然味道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女人是水做的,因而无色、无味、无嗅,男人是泥做的,所以一个两个从骨子里散发出一股泥巴的味道。“男人味”比“女人味”简单得多,一个字,臭。故根据前述之“互不相像”原理,基本上,一个女人闻起来应该是香的,或者应该是“倾向于香的 ”,特别是在臭男人闻起来。
  女人香基本来自于外部,如脂粉香水香熏雪花膏洗头水之类的生化制品。也有个别奉行“吃什么补什么”的美女,以进食造成一股由内而外的异香,如《 书剑恩仇录 》里的香香公主,天Xing爱嚼鲜花,因而身上散发出一阵阵“不是脂粉香,也不是世间任何花香”的芬香,颠倒众生。据她向红花会舵主陈家洛自称:“有许多许多好看的花,开在草地上……我宁可不吃牛羊,也要吃花。想是因为我爱吃花,所以自幼身上就有股气味,你不喜欢吗?”这个时候陈家洛坐在她身边,“只觉得一阵阵淡淡幽香从她身上渗出,明明不是雪中莲的花香,也不是世间任何花香,只觉淡雅清幽、甜美难言。”
  不用吃花,一个女人要在一分钟内把自己变得香喷喷的并不很难,虽然主流的选美活动除了五官和三围之外,历来都不设味觉部分。但是,尽管在一些香水的广告文案中已经出现“以80多种花混合、以茉莉为基调、前味中味后味”这样的句子,尽管连内衣也被熏上了香气,归根究底,“女人味”到头来还是给女人自己来闻的,男人作为一种雄性动物,其嗅觉正在发生普遍的衰退。即使不然,女性的嗅觉也天生地发达过男性。据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不仅能闻出味道,甚至还可以从汗味中“嗅出 ”心情,例如男人是否感到害怕或者开心。接受实验者共有40名女性和37名男性,他们都先看一出惊栗片,然后再看一出喜剧。结果有75%的女性嗅出了“冷汗味”的惊恐,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不但嗅出那些是男人的汗味,更嗅出那是看了惊栗片的“受惊男人”的冷汗味。相比下,只有半数男性能嗅出这个正确答案。研究同时发现,约有半数接受实验的女性能嗅出那些“喜剧性”的汗味来自哪些心情愉快的男子。相比之下,男性就没有如此灵敏的嗅觉,即使有,也大都缺乏味的解析,只是“如是我闻”罢了。
  “人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散发自鼻腔及口腔的气息。至于味道如何,则与个人卫生、食物以及肠胃、内分泌功能有关。当然,与日常的交接受授相比,男女间宽衣解带肉帛相见的机会并不太多,更不可能一见面就像狗男狗女那样互相狂嗅一番。因此,不管是“女人味”还是“男人味”,本质上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像穿衣打扮,无非一种普通社交礼仪而已。
  仪态万方
  关于“仪态”的定义,林语堂大师是这样说的:“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姿态是活的,脸孔是死的,姿态犹不足,姿态只是心灵的表现;美是在心灵上的。有那样慧心,必有那样姿态,搽粉打扮是打不来的。 ”
  很显然,仪态这个玩意儿,和女人的容貌基本无关。也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天生五官欠端正,兼且无论怎样“搽粉打扮”也收拾不出来的女人,也大有机会凭借后天的努力,最终压倒群芳,以“仪态”胜出。反过来,若一个女人天生丽质,后天却在“仪态”二字上表现得乏善可陈甚至一塌糊涂,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了。当然,若天生丽质再加上仪态万方,便可谓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已接近完美的境界。可惜的是,越是天生丽质的,越容易在仪态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这正是天无绝人之路,自助者天助。一个美女的养成,实在是一个充满了辩证法精神的过程。此外我还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