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节
作者:指点迷津      更新:2021-02-19 16:44      字数:4990
  “回来就好。”
  袁氏点了点头,神情间不见一丝波动,只自己拿起了筷子,“既然人到齐了,就吃吧!”
  “是。”
  兄弟俩应了一声,纷纷举筷而食,无一人再多说一句。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袁氏一直信奉的,既然到了她的院子,自然是依她的规矩,两兄弟向来如此。
  而宁湛上一次在这里用膳,已是两年前了。
  虽然大家没有说话,宁渊还是给了宁湛眼神示意,又用公筷分别给袁氏与宁湛夹了菜,任凭这俩人面色平淡细嚼慢咽,自己埋下头却是吃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啊!
  宁湛看了宁渊一眼,心头微暖,若不是宁渊做着这中间的纽带,只怕他也不会与袁氏同坐进食。
  也许从前他与宁渊的性子相同,可随着年龄年长,也习惯了深山寂寞,性子变得安静了许多,其实这样也很好。
  俩兄弟若是一样的性子,那该多无趣。
  宁湛牵了牵唇角,也用公筷给宁渊夹了菜,又看了袁氏一眼,迟疑着没有动作,最后还是将公筷放在了一边,自个儿吃自个儿的,想来他就算这样做了,袁氏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一顿饭吃得寂静无声,饭后梅雪来收拾了碗盘,俩兄弟便没再多留,起身告辞。
  袁氏自回屋里歇息,梅雪依依不舍地送了俩兄弟出门,直到他们的身影转过回廊这才轻叹一声,转身回了屋。
  月上柳梢,已近黄昏,初春里夜来得早,宁湛他们刚刚穿过梅林,天色已是黯淡了下来。
  “阿湛,这次你回府就好好歇息一下,如果没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相信父亲也不会再派你出门的。”
  宁渊拍了拍宁湛的肩膀,两兄弟并肩而行,步伐始终保持着不快不慢的节奏。
  “嗯。”
  宁湛点了点头,“就算有事,相信父亲也会先让三哥去的,我倒是不急。”
  “回府后你还没见过他们几个吧?”
  宁渊偏头问道,他口中的“他们”宁湛自然能够会意。
  “来这的路上见着姜姨娘和三哥,易姨娘与七弟倒没见着,还有小妹也是。”
  宁府的人口也算不得多复杂,除开正妻袁氏,两个姨娘,便只有他们五兄弟,外加姜姨娘的女儿宁艳,大姐宁霞是先夫人韩氏所出,已经出嫁多年了。
  “若不是哥哥没用,也轮不到你去换防,那时你年纪还那么小……”
  宁渊看向宁湛,眸中有着一丝歉意。
  “这怎么能怪四哥?”
  宁湛摆了摆手,月色如水在他眸中荡起一圈涟漪,仿佛久违的亲情渐暖人心,“四哥若不是当年伤了筋脉,‘归元宗’也不会要我。”
  “归元宗”不轻易招收弟子,与宁远也算是有一份善缘,这才答应收他一个儿子为弟子,当初宁渊的天赋是最好的,这还招致了其他兄弟几个的嫉妒,没想到他却是不小心伤了筋脉,就算今后习武也难以大成,这才换作了宁湛。
  宁渊摇了摇头,有些难过地看向宁湛,“阿湛,这些年苦了你!”
  “咱们兄弟俩还说这些干什么?”
  宁湛不以为意地扯了扯唇角,面上的表情渐渐柔和,这两年在军营中他都快要忘记怎么笑了,若不是有赵坤这个活宝时不时地卖弄两下,恐怕他的日子还更难过,如今回到府里还有宁渊的关心与爱护,他已是知足了。
  “好兄弟!”
  宁渊笑着点头,兄弟俩便继续向前而行,到了分岔口便转回了自个儿的院子。
  *
  而在另一边,萧怀素他们又赶了将近十天的路程,这才安全抵达了杜家村。
  当然途中曾经穿过西安府城,只是他们的目的地不在那里,穿城而过也没有多做停留,杜家村离着西安府城不过百里远,若是以后有机会再来城中逛逛也不迟,眼下最紧要的是先安顿下来。
  杜延云的脚也找大夫看过,不算严重,不过一个月都不能下地,得好好养养才行。
  萧怀素也很是内疚,一路精心照顾着杜延云,甚至连抹药油都由她亲自上阵。
  随着时日的过去,他们也终于抵达了杜家村。
  杜家村的村头果然有着一条百丈宽的河流,浪涛奔涌,生生不息,看着便让人无端地生出一股豪情来。
  “这就是祖河了!”
  萧怀素坐在马车里撩帘向外看去,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还夹杂着河流的蒸蒸湿气,扑了她满头满脸,她却只是随意地擦了擦,仍旧满脸的兴奋。
  终于到了!
  祖河上搭了一座结实的土桥,马车“嗒嗒”地前行着,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过了桥,桥的另一端一座高高的石碑耸立着,石碑宽近一丈,高足有三丈有余,“杜家村”三个红色的大字气势磅礴地刻在了石碑上。
  “快看看,那石碑上的字可是你们祖父亲手题的。”
  杜老夫人看向几个孙子,眸中是满满的骄傲,“杜氏不管远亲旁支,虽然也有不少人为官,却只有你们祖父一人做到如今的高位,当朝首辅,百官之首,也算是如今杜氏的第一人了!”
  萧怀素与杜延玉争相凑头去看,只杜延云坐着不敢动,但是目光也充满了好奇地向外望去。
  “祖父真了不起啊!”
  杜延玉赞叹道。
  萧怀素也跟着点头,“这字用笔潇洒,意气风发,定是外祖父春风得意时之作。”
  杜老夫人有些感慨道:“再得意又如何,临到老了,还不是要落叶归根,咱们如今到了杜家村,你们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可别仗着是京里回来的,便瞧不起这些老实巴交的乡下人,知道了吗?”说到最后,口气不觉也严肃了起来。
  萧怀素几个对视一眼,赶忙应了声是。
  马车一路前行,穿过了住在杜家村最外围的佃户们的居所,又绕过了那些旁支远亲的院子,七拐八弯的,这才停在了一座看似不大的宅院门前。
  刘妈妈夫妻带着儿子早已经在门前恭候多时了,甚至还不待杜老夫人步下马车,刘妈妈已是激动地迎了上来,“老夫人,奴婢可算是等到您了!”
  刘妈妈亲自扶了杜老夫人下车,香桃与香菱都退到了一边。
  “翠芝啊!”翠芝是刘妈妈的闺名。
  杜老夫人也是感触颇深,拍了拍刘妈妈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只目光睃在这一栋老旧的祖宅之时才充满了深切怀念的感情。
  萧怀素也跟着下了车,站在一旁打量着这位传说中最得杜老夫人信任的刘妈妈。
  圆盘脸,面容和气,梳着整齐干练的圆髻,只插了根朴素的银簪,年纪至少有五十开外,眉梢眼角都是深深的皱纹,可她一笑却又让觉得亲切,就像邻家的老太太。
  今后她就要在这里生活了,萧怀素的目光也好奇地往四周转了转,却意外地见到了隔壁探出的一颗小脑袋,她笑着眨了眨眼,那颗小脑袋一下又缩了回去。
  “那是谁家的孩子?”
  杜老夫人显然也发现了那个孩子,指了指向刘妈妈问道。
  “隔壁的……”刘妈妈想了想才道:“是延德吧!”
  杜老夫人目光一转,似在回想,“隔壁不是住着十七房的大侄儿,我只记得他们有个女儿延慧,什么时候多了个延德?”
  “老夫人这些年都没回杜家村了,好些事情都不知道,奴婢回头再与您细说。”
  刘妈妈说着又转向了杜延云几个,笑着道:“这位便是二小姐、三小姐和表小姐吧,老奴在这厢有礼了。”说着便要福身。
  萧怀素她们几个自然不敢受刘妈妈全礼,纷纷侧身避过,杜延云还是在两个丫环的帮助下才挪动了步伐。
  刘妈妈的丈夫与儿子已在一旁安排着车辆与行礼箱笼的装卸,见这边得空了才来与杜老夫人他们见了礼,尔后又自去忙碌了不提。
  杜延昭他们几个也下了车来到杜老夫人身边,刘妈妈又是一番感叹唏嘘,只道她当年离开时还是襁褓中的几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怎么不催着他们这些人老啊!
  杜老夫人这一行队伍回到杜家村自然吸引了好些人的注意,宅门前渐渐围了些人,有相熟的面孔,也有些陌生的。
  杜老夫人目光四下一扫,已是高声朗笑道:“我老婆子回来了,等收拾妥当后再去各家串门子,大家都是亲戚邻居的,今后也要互相照应才是。”
  人群中立时传来一阵应和声,也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杜老夫人返乡了!”
  “对了,他们家杜老太爷不是当朝首辅么?”
  “那可是顶顶大的官职啊!”
  “你们看那些少爷小姐,京里来得就是不一样,模样长得多俊啊,穿得多有气派!”
  “……。”
  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响成一片,杜老夫人也没介意,又对着众人一颔首,这才扶了刘妈妈的手进了院子。
  将村里人的议论与惊叹收入耳中,萧怀素他们几个也只是微微一顿,便快步跟了上去。
  ☆、第【77】章 安顿
  杜家的老宅子是个三进的宅院,是杜老太爷祖辈传下来的,当年杜老夫人就是嫁到这里,又逐年修缮了一番,房子外面看着虽然老旧了些,可内里却住得舒服。
  杜老太爷官运亨通之后,更舍得在祖宅上花银子,若不是左右都住着族里的亲戚不好让别人搬挪,指不定这祖宅还要更扩大一些。
  毕竟人都想着落叶归根,杜老太爷退下来后始终也是要回到杜家村的,自家祖宅弄得舒坦些,他晚年生活也自在舒适。
  如今刘妈妈一家人以及一些粗使的仆佣便住在第一进里,几位少爷连带着侍候他们的丫环小厮占了第二进,第三进自然是杜老夫人与几位小姐的住处,连带着她们的贴身丫环。
  杜老夫人随意分配了一番,各间房子已是住得满当当了,若不是家里几个姑娘今后都是要出嫁的,再添几口人都住不下了。
  当然,这祖宅只是杜老太爷留着与杜老夫人养老的居所,年轻人自然在外面打拼,不可能长留在杜家村里,对于这一点,两老自然也有考量。
  三进的院落里有五间正房,左右各四间厢房连着两座抱厦。
  杜老夫人占据着正房,杜延云一个人住在东厢,萧怀素便与杜延玉瓜分了西厢,几个丫环在两边匀一匀还是住得下的。
  秋灵与小菊她们在一边整理着行装,萧怀素便打量起了这间屋子,屋子很宽大,至少有个四十平,用隔扇一隔也能弄出间内室与书房,另一间当作起居的堂屋,几个丫环也能轮换着住,算是够用了。
  古香古色的紫檀木拔步床已经有些年头,床框的木头泛着深沉油亮的暗紫色,淡淡的檀香飘散在空气中,很是舒爽宜人。
  “终于到了啊!”
  萧怀素向后一倒,窝在柔软的丝绒被子上,盯着头顶起伏的淡青色帐幔,思绪还有些怔怔的。
  这个地方便是她今后几年的居所了,也不知道能不能住到她出阁再回去。
  或许一辈子不回去她也是愿意的,兰陵萧家也没什么值得她留恋的地方。
  不过就算她肯,别人也是不肯的。
  那一厢杜延玉看了一会丫环整理行装,便到了萧怀素这头,与她一同窝在了床榻上。
  俩人看着床顶,久久不语。
  “在想些什么呢?”
  还是杜延玉首先沉不住气了,用手肘抵了抵萧怀素。
  “还能想什么?想着咱们就要在这住下了。”
  萧怀素笑了笑,偏头看向杜延玉,那一双明眸中能够清晰映出她的容颜,八岁的姑娘了,眉目逐渐长开,亦发精致得像个瓷娃娃。
  杜延玉感叹了一声,双手枕在脑后,“我在想父亲他们走到广西没,听说那边靠海,人烟稀少,很是荒凉,也不知道曲姨好不好……”说着声音渐渐低沉了下去。
  曲婧虽然成了杜伯严的正妻,但杜延玉这称呼还是改不过来,曲婧也没有强求,索性就这样了。
  萧怀素想了想,才道:“四舅舅他们到广西一半陆路一半水路,若是中间没有什么耽搁都要走上三个月,眼下只怕还没到呢!”顿了顿又道:“不过二伯父他们应该到了,秦岭就在陕西与河南的交界处,离咱们这里也不过近十天的路程,倒是不算远。”
  “嗯。”
  杜延玉点了点头,面色有些犯愁,“要是父亲他们在秦岭该多好,若是想念他们了,还能去看上一回,但若是下广西,这来回都得大半年呢。”
  “放心吧,以后肯定有机会见面的!”
  萧怀素翻了个身趴在了床榻上,双手撑着下颌,对着杜延玉眨了眨眼,眸中闪过一抹狡黠。
  杜延玉却是没会过意来,双手一摊,道:“能有什么机会,除非父亲能够调职,但也不可能那么巧地调到西安府来吧?”
  “三表姐糊涂了,”萧怀素唇角一勾,“等着你出嫁时,四舅舅说什么也会回来的,那不就见面了吗?”
  “你这丫头,尽戏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