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节
作者:浮游云中      更新:2021-02-19 15:22      字数:4841
  想起初遇那时,宋初一已觉得他龙章凤姿,如今却觉得再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言辞去形容。
  安静片刻,赵倚楼侧过脸看向她,灯火从身后映照,光线将他五官刻画的更加深邃,神色也有几分莫测,只有蹙眉的动作很明显,“你站在那里做什么?”
  “咳,你的意思是……”宋初一方才是用目光猥亵他,他现在说这种话,宋初一难免感觉有点邀请她动手的意思。
  宋初一到他对面坐下来,盯着他的脸道,“你不生气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生气了。”赵倚楼经历再多艰难困苦,架不住还是个面嫩的青年,实在经不住她这么直勾勾的盯着,只好垂下眼帘掩饰自己的窘迫。
  “还嘴硬。”宋初一不打算去追问他为什么生气,万一要是再惹恼他,桃花又谢了,可该咋哄呢!于是淡淡转移话题道,“看的什么书?”
  “是新得的一卷书,《缭子》(详见末尾注解1)。”赵倚楼将竹简摊开。
  宋初一目光微寒,冷声道,“谁给你的书!”
  赵倚楼怔了一下,即便宋初一此时没有暴躁也没有骂人。但他能感觉到她是真的动怒了。所以也没有丝毫隐瞒,“是在秦时,是一个叫尹川的魏国商人赠予我,他说这是魏国一位隐士高人所著,虽然名声不如《孙子》、《司马法》,却是极好的兵书。”
  “尹川……魏国。”宋初一不识此人。但她向来以阴谋想事情,“好不入流的手段!”
  赵倚楼见她不似玩笑,也严肃起来,“莫非有什么问题?”
  “《缭子》区区三千言。内容却十分丰富,作为兵书来说也不差,但其中言‘善用兵者,能杀其半,威加海内’,缺仁少德,不适合存于世上。”宋初一说着。将那卷书收了起来,“倚楼,征战沙场本就煞气过重,这卷书中却教人血腥屠杀,有违天道,你若是照书上行事,必将天理难容。若非如此,你以为魏王岂能揣着这好东西不用?”
  赵倚楼在山野许多年,行事本就比普通人多一些杀戮气。跟着墨家大剑师一载有余,心境已经渐趋平和。然而兽性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短短一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完全改造他的心性,再让他看《缭子》,无疑会激发潜藏的野性,若再任秦国武将,后果不堪设想。
  宋初一的话并不中听,但赵倚楼意识到她如此慎重是因为担心他,他自然不会不分好赖。便点头道,“好,那我不看。”
  “多看看《孙子》、《司马法》、《六韬》这些书。兵书不在多。只要用兵因时度势,善于变通,能举一反三,就算只读过一本兵书也已经足够了。”宋初一道。
  “嗯。”赵倚楼应道。
  “闲暇时多读读老庄孔孟,于你也有利……”宋初一看赵倚楼神色郑重,丝毫不敷衍,心中又觉得自己又摸不透他了。明明她今日言辞犀利,语气也不大好,他怎么就没生气呢?
  “好。”赵倚楼应下来。
  宋初一看他忽然又如此听话,不禁更加糊涂,想到脑壳发胀也没有个所以然,烦躁道,“睡觉睡觉!年少精力旺,莫负好时光。”
  “噗!”赵倚楼刚吞下一口茶,被她一句话嗝住,喷的满几都是,一张俊脸涨的通红。
  宋初一觉得有趣,想了想居然唱道,“开春好时节,家家播种忙,年少精力旺,莫负好时光。”
  胡乱诹的一个歌谣,听起来倒挺像那么回事,意思也积极向上,只是这大半夜的唱起来总觉得那么不对味!再加上宋初一之前的意思,赵倚楼一时憋气又窘迫,脸红脖子粗的怒瞪着她。
  宋初一见他面上染霞,颇为瑰丽,大饱眼福了一番。进内室上榻睡觉时,还不忘自我品评一番,“朴实,雅俗共赏!”
  赵倚楼在外面坐了半个时辰,待回到内室时,宋初一已经睡熟,将一条被子裹得寻不见头尾。
  赵倚楼揉了揉太阳穴,伸手将她从里面捞出来,整理完床榻又丢进去,自己也寻了个舒服的姿势躺下。
  一夜天明。
  赵倚楼心情大好,早早的去练兵了。
  练兵场在山麓之下一个对城外隐蔽之所,正常的守军练兵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样,多是训练体力耐力以及执行将领的速度,列国没有什么不同,不需要回避附近的百姓。
  刚开始众人对赵倚楼这个年轻后生很不以为然,加之他模样生的实在好看,通身贵气,众人皆以为他是哪家权贵后生。但赵倚楼不像一般都尉那样坐在上面闲看,全是下场同普通士卒一般操练,无论是剑还是长戟戈矛都能舞虎虎生风,百来个人近不了身。秦人骨子里喜欢争强斗勇,崇尚武力,因此也不再小看他。
  赵倚楼在人前虽然少言寡语,但一个月下来,他同士卒一同操练一处用饭,哪怕顿顿干饼沾水也能吃的津津有味,且食量极大,平日谁同他说话也从不端架子,士卒们倒都服他。
  赵倚楼混的再好,也没有白刃混的如鱼得水,起初它一头巨狼蹲在场边,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但一段时间就发现它脾气十分温和。尤其是谁给点吃的更是乖巧的不得了。对此,军中人人称奇,说它是神兽,人们觉得供奉神兽会受到庇佑,所以都抢着给它送吃的。这厮傻乎乎的大包大揽,实在让赵倚楼倍感压力。
  一天训练完毕,就在演武场上蹲坐用食。
  白刃吊着今天收获的烤鸡颠颠的跑到赵倚楼身边,依依不舍的放到他碗里。
  赵倚楼无语的看着满是口水的烤鸡,以及周围射来的目光,默默把鸡拿起来又塞到白刃嘴里。然后这厮就在一片歌颂赞誉声里,迈着矜贵的步子离开。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赵倚楼总觉得白刃与宋初一越来越像,虽然它看起来傻一些。
  赵倚楼咬了一口烙饼,发现今日稍微松软一些,吃的正起劲,耳畔忽然传来牧童的歌声。
  “开春好时节,家家播种忙。年少精力旺,莫负好时光。”稚嫩的童声回荡在山间,颇有些趣味。
  “嗝!”赵倚楼一口饼卡在喉咙里,狠狠咽了下去,噎的心口发疼。
  “咦,以前没听过这童谣,新鲜。”旁边有人稀奇道。
  这个年头,出入靠走,通信靠吼。歌谣极有地域性,一般呆在一个地方可能许多年都听不到新的歌谣,而普通庶民没有资格欣赏洪钟大吕、丝竹雅乐,于是歌谣最受欢迎了。
  宋初一散播的这首,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不一会便有许多人跟着哼唱起来。
  赵倚楼飞快的吃完食物,大步离开校场。
  他冲到宋初一营帐前,猛然顿住脚步。这事就算见到她,也难开口质问。她散播童谣这件事情实在不算错,全天下除了她也就只有他知道其中“内涵”。他能怎么着?
  “年少精力旺,莫负好时光。”
  赵倚楼忽然听见帐内传来张仪的赞叹,“深入浅出,精辟入里!”
  宋初一这个人实在……都不知道怎么说她!赵倚楼愤然转身回帐,怒气陡然抑制不住炸裂,周围守帐的士卒噤若寒蝉。
  “怀瑾啊,我后脊发凉,你不如帮我卜一卦,此行出使蜀国凶吉如何?”帐中,张仪落下一子,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后颈。
  “这还用卜么,定然大吉,只要谨慎行事不会出差错。”宋初一笑道。
  张仪颌首,“这一局先搁着,待我回来再下。”
  两人一局棋下了一整天,目前张仪略占上风,眼见着一时半会也定不了胜负,于是约定待张仪出使蜀国之后再接着下。
  宋初一今日调戏某人调戏的很开心,高高兴兴的送走张仪,准备端了食去赵倚楼帐中吃。
  “先生,季涣求见。”帐外人道。
  宋初一放下盘,道,“进来吧。”
  季涣入帐,从怀中掏出两个青色小竹筒递给宋初一。
  这是安插在巴蜀探子的密报,她立刻伸手取了过来,用刀撬开塞子,从里面取出一张薄薄的帛书,飞快的扫了几眼。
  上面的内容让她陡然泄了浑身的力气。
  季涣看宋初一面色微变,迟疑了一下,问道,“先生,出事了?”
  “是姬眠。”宋初一叹了口气,“这封信传到此处至少得用六七日,或许已经凶多吉少,但愿……但愿羽能听临别之言。”
  宋初一虽然也不想看到这个结果,但对于姬眠,她算是仁至义尽了,为他护着卫江,三番五次的提醒劝告,委婉的、直接的。世事无绝对,她无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姬眠的看法就错了。人各有志,无法强求。
  这个结果,也不算出乎宋初一的意料。
  而她之所忧是籍羽的品格。他最优秀的品格是仁义忠勇,最大的弱点也是仁义忠勇……
  宋初一心叹,希望卫国之事能让他对此不再执着吧!
  注解1:《缭子》,其实是兵书《尉缭子》。作者尉缭,生卒年不详。有史学家根据种种推测,证明尉缭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也就恰好是文中的年代),但《史记》又明确记载尉缭是秦王嬴政时期的人,并且为嬴政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年代相差有一百多年。我个人比较偏信《史记》记载,感觉嬴政的嗜杀说不定是受《尉缭子》影响。所以我就自动脑补,这本书其实上市魏惠王时期某位隐士所写,但一直不为世道所容,然后代代相传,有个叫尉缭的人把它完善并发扬光大。⊙﹏⊙b那些史书上记载很多自相矛盾,俺们可以各种发挥想象力。
  第201章 江与你同去(一更)
  “传信斥候秘密接应籍羽。”宋初一将竹筒连同密信一并丢进火炉里。
  “嗨!”季涣领命之后,迟疑道,“先生,大哥有危险吗?”
  “有没有危险全在他自己。”宋初一摊开竹简,一副不欲多言的样子。
  季涣见状便识趣的退了出去。
  刚看见消息的那一刻,宋初一有一丝后悔派籍羽去巴国,但旋即就消散了。籍羽是个能独当一面的男人,想必也不耻活在一个女人的身后。就算他最终因为仁义而死,也是一条值得敬佩的汉子。
  宋初一叹了一声,罢了!本就是人命危浅的年头,要是每次都这样忧心忡忡,怕是早早的就精力衰竭了!
  满案的竹简,宋初一一字不落的看完,确定事情是按照自己预计的方向发展才稍稍放心。
  巴国巫城。
  天气阴沉,城南一座高大的土台上矗立五根巨大的青铜柱子,上面阴刻着诡秘的纹路。那是一个只有大巫才能看懂的神秘故事,传言与上古神灵除妖有关。
  在正中央的一根铜柱上,绑着一名披头散发的蓝袍男子,他被架在高高的柴堆上,台下的人隐约能看见,那张被花白头发遮掩后的脸竟然十分年轻俊俏。
  四周人山人海,却出奇的静,只能听见一名被缚住口舌的貌美女子发出呜咽声。
  祭台戴着青铜獠牙面具的十二名大巫忽然开口,朝着刑台方向唱出晦涩的咒文。场面肃杀至极。
  唱完之后,其中一名大巫用古老的羌语道,“点火。”
  许多壮年巴国汉子往柴上和男子身上泼一种黑乎乎的东西,火把一碰到这些黑色液体,轰然烧了起来。
  “夫君!”台下凄厉的喊声划破寂静,那个被捆缚的女子不知何时自行挣脱,踉跄着往土台上扑去。
  人群微微骚动,但是碍于至高无上的十二大巫全部在场,都不敢出声议论。
  被缚住柱子上的男子垂眸看着她,神情痛苦。不断的摇头仿佛急切的想让女子离开,只是不知什么原因不能发出丝毫声音。
  土台上大火肆虐,无人敢靠近,那女子毫无阻碍的冲进火中。
  “夫君,江与你同去。”女子伸手抱住他,被灼烧皮肉的痛苦掩不住她凄然决绝的笑容。
  男子双满是血丝的眼里忽然逼出血来,喉咙里呜咽。
  阿江,姬眠此生负你。
  躲在暗中的籍羽紧紧按住剑柄,台上那两个人,一个是曾经砻谷将军府的门口。一个是故国公主,他几乎要奋不顾身的冲出去,脑海里却忽然响起宋初一的话:你记得,无论出了什么变故,你切莫亲身涉险……你一定要切记,只需把信函交给姬眠,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