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节
作者:浮游云中      更新:2021-02-19 15:20      字数:4838
  “话虽如此说,可都城一旦沦陷,可是要江山易主啊!”那文臣道。
  “兵者诡道!以少胜多也非是不可能,臣虽无孙膑之能,却也守得都城无虞!”武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大善!”赵侯抚掌,“大将军不愧为我赵国栋梁!”
  “散朝,大将军只管去部署防卫。”赵侯说罢,又转向为首的文臣道,“丞相随寡人到书房议事。”
  一直未动声色的丞相直身拱手,“老臣遵旨。”
  “臣领命。”大将军施礼。
  令虽颁布下去,但赵侯心中丝毫没有轻松之感,他拧着眉头大步走入书房,刚刚坐稳,便有内监禀道,“君上,卫国有使节到了。”
  “卫国?”赵侯接过侍女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道,“都城将危,寡人哪有闲工夫听他们哭哭啼啼,先晾着吧。”
  赵侯说的哭哭啼啼,却也是开始时,卫侯听了宋初一的献策,派人向赵侯哭诉。那过来的使节想必也是很有哭诉的经验,硬是将赵侯弄的头晕脑胀,把人轰了出去。他以为这是卫侯得不到答复,故而又派人过来哭诉。根本不会想到小小的卫国会有什么大出息。
  “喏。”内监退出去之后,请丞相进来。
  “丞相快请坐。”赵侯直身,一副十分敬重的模样。
  “谢君上。”丞相却并无怠慢,恭敬的行了礼之后,才甩开宽袖,在席榻上跪坐。
  赵侯迫不急待道,“不知丞相可有法解开这危局?”
  赵侯十分信赖眼前这位长相十分平庸的老者,当年他的君父宠爱一名鲁女,那女子是贵族出身,相貌绝艳,却难得不媚不俗。当时他已经十八九岁的年纪,早有了夫人,亦有许多内宠,但他从未想象过世上还有那样美貌高贵的女子。
  这名鲁女毫无意外的得到了赵敬侯的宠爱,而且这恩宠很快便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赵敬侯甚至称她为赵章姬。
  赵敬侯原名赵章,赵章姬的意思是也就是指赵章的女人。之后,赵章姬怀了身孕,剩下一名男婴。男婴长到四岁便可以看出,他的容貌完全继承了赵章姬优点,成为赵敬侯所有儿子中最好看的一个。
  赵敬侯甚喜,赐名刻。并且私下三番五次的询问肱骨大臣,欲立公子刻为储君。
  就是这位丞相,在此等情形下,力保嫡长子即位,多次冒险与赵敬侯争论的面红耳赤,甚至已经准备好用兵拥立。
  第九十三章 赵章姬殉情
  在这七年之后,赵国朝中分为两派势力,一派支持太子派却拥戴年仅十一岁的公子刻。
  眼见赵敬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终于一场风寒令他卧榻不起。
  赵敬侯缠绵病榻半月,赵章姬几番思量,端了一爵鸩酒去见他,梨花带雨的道:妾无兄弟,家中只有妾一嫡女,君上对妾情深意重,妾自是希望君上长命百岁,可如今病情凶险,妾生性懦弱,不敢等待结果,欲先走一步在黄泉路上等着您,妾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求您下令将公子刻送去鲁国,将来替妾送父母百年。这番话,若是旁人说,赵敬侯早就怒了,这不是咒他死吗!可偏偏爱姬似乎情真意切,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久,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答应她呢?
  但他又怕赵章姬虚情假意,所以试探她:我欲打算把你和公子刻一起送回鲁国去,你好好把他抚养成人,不许殉葬。
  赵章姬对这个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老叟的确无任何情爱可言,但她知道,一旦赵敬侯薨了,他们孤儿寡母即便被某些权臣送上赵国最尊贵的地位,也不过是傀儡而已。儿子无论到哪里都还是赵国公子,如果在鲁国平安长大,就算将来想夺赵国君位,也不无可能。
  所以她毅然决定用自己的命搏一回,为儿子换来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于是她便对赵敬侯道:只要公子刻能够到鲁国,君上说什么妾都答应。
  赵敬侯满心失望。
  赵章姬如何能不了解赵敬侯的性子?当她说完那就话后,便起身从侍婢手里接过鸩酒,一饮而尽。
  她知道自己怎样笑最魅惑,如何哭最动人,而此时便将二者合二为一,望着赵敬侯,缓缓伏在他身上,略带娇嗔的道:君上说不许妾殉葬,可妾殉的是情,不算违背上意吧…她笑着哭,唇角鲜血映衬着白雪一样的肌肤,仿佛将一生的光华集于这一刻绽放,让赵敬侯看的直了眼,几乎忘记病痛。
  赵敬侯眼看着她伏在自己的身上闭了眼睛,一时老泪纵横。认定赵章姬对自己果然有情,而不是别有图谋。他挣扎着起身,抱着赵章姬的尸体,当下便令人送公子刻去鲁国。
  然而赵敬侯因爱姬为他殉情,悲痛欲绝受不住打击,三日后便去世了。
  以公孙丕为首权臣,立刻拥太子继位,而后为了以绝后患,令人追杀公子刻……
  “依臣之见,这并非祸事。”丞相公孙丕苍老的声音,把赵侯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他闻言精神一震,道,“此话怎讲?”
  不管怎么说,君上是嫡长子是太子,当年先君未有遗诏,您就名正言顺的储君在此事上没有人能够质疑,就算他们找到了公子刻,也还是叛乱。”公孙丕顿了顿,转而道,“那些狼子野心的人蠢蠢欲动已久,君上不也一直在找机会铲除他们?这次能够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将他们一网打尽,对赵国是好事。”赵侯点头,知道公孙丕话还未说完便未曾接话。
  “这次叛乱以武氏、华氏势力最大这两个家族一向和睦,但据我所观这两者能共谋事,却不能共富贵。倘若篡位成功必会因分利不均而反目。此时只要稍加引导,令他们现在就将目光放在分利之上,未胜而言利,必溃!”公孙丕相眼眸明亮。
  赵侯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露出笑容,调侃道,“老丞相啊!真真是老谋深算!”
  公孙丕亦笑看着面前的君主,赵侯还是太子时,表现出的是一副贤德模样,仿佛有些愚钝,可是自即位时候,每每紧要关头,却总能够以找到对的人求助。
  公孙丕仔细想了想形势,赵国各族权利过大,君权被削弱,太子还是保持一个愚笨的模样才容易获得更多支持。如今也必须愚笨,才能让这些大氏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冲在最前面。连他也渐渐的才看清这一点。
  看来不能小看君主啊!公孙丕心中暗叹。
  公孙丕从书房中出来,看了一眼外面细密落下的雪,抄手缓缓顺着长廊走向议事堂。
  直到议事堂门外,才微微抬手,招来一名卫士,“去请公孙谷将军。”
  “嗨!”卫士领命快步离开。
  雪愈来愈密,连渚河、沁河都开始结冰,整个邯郸城都被淹没在大雪之中。
  宋初一蹲在屋里,盯着杯子中结的冰,牙齿打颤道,“比陇西还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陇西经常有暴雪,所以墙壁比邯郸要厚实许多,也很少有这种四处漏风的雕花窗,只要屋里升上炭火很快便能暖起来,但这屋子里便是升十个火盆怕也比不上。
  “先生既然冷,不如起来活动活动。”籍羽道。
  宋初一咧嘴苦笑道,“这种天气,就不用了吧,其实我抱着白刃也不算冷。”
  “先生不是想学些防身武艺?”籍羽的目光,是赤裸裸的怀疑她的决心。
  宋初一埋头半晌,才道,“好吧。”
  她这厢刚刚准备站起来,便听见门外季涣的声音,“先生。”
  “进来。”宋初一又理所当然的坐了回去。
  季涣推门进来,拱手道,“打听到了,是当年赵敬侯曾想立公子刻为太子,但后来赵敬侯薨,公子刻便不见了,据说公子范找到了公子刻,才拉拢到了武氏和华氏两个大族。”
  公孙氏拥护太子继位之后,这两个大家族的力量正在被逐渐削弱,倘若没有个时机,他们很可能就这样没落下去,所以谋反也是在情理之中。
  宋初一伸手从炉上取下壶,道,“继续注意情况,他们谁做赵国君主与我们关碍不大,最好能一战定胜负。”
  “嗨。”季涣道。
  宋初一现在不急着面见赵侯,内战将至,她去谈外战,不是去讨打么。她心里琢磨着,倘若迟迟不打,得想个什么法子让他们早些打起来。
  籍羽起身,“我也去试试打听消息。”
  “你别去了。”宋初一喝了口水道,“季涣那个直性子、直肠子才合适,你去打听,一看就是居心叵测。”
  “我长相还算正直。”籍羽一直这么认为。
  宋初一摇摇头。正直和憨厚不一样,籍羽一看便不是那种没心眼的人,而季涣是。
  倘若季涣拿着钱去贿赂守卫,打听情况,那些人恐怕只当是卫使等的着急了,但籍羽若是这么做,定然会引起别人的防备。
  以宋初一的经验,人们对面相憨厚的人比较没有防备。
  第九十四章 赵公子倚楼
  在驿馆的第七天,连籍羽这样冷静的人都开始有些焦躁了宋初一每天悠然自得的喂白刃、自弈、看书,日子过的道好似很逍遥。
  唔,你说这几日渚河上面的冰能有多厚?能不能承住人?”宋初一看向若雕像一般立在窗前的籍羽。
  渚河极宽,当初是在夏季水量充沛之时建造,上面是几乎与水面持平,可建造者是鲁国人,不知道渚河水冬夏的水位差距十分大,冬旱时,水位甚至能下降五六尺左右,足以一个人从中通过。
  籍羽一怔,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这几天邯郸真是前所未有的冷,倘若从王城穿过的渚河上结了厚冰层,公子范那一方会不会选择从河上潜入城中?
  “这今日或许可以。”籍羽道。眼看着天气要放晴,过了今日恐怕便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虽然城内的人也一定想得到防守渚河,但那里没有高大坚固的城墙,相对来说要容易攻破。与攻城的两方夹击,破城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要知道,邯郸作为春秋末期最繁华的城池之一,它的城墙之高,远远不普通城池可比,如果六万兵卒死守,莫说是十万人攻城,便是二十万,撑上三五个月也不成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公子范那一方明明人数占优势,却迟迟不攻城的原因。
  找不到攻克的办法,硬攻只能让士兵白白送命。
  籍羽的焦躁瞬间熄灭,他也觉得眼下虽不是个极佳的时机,但已经到了不得不攻都城的时候,否则一旦失去对都城的压制,或者拖的时间过久,于他们的处境来说都十分不妙。
  宋初一挠在白刃的肚皮,问籍羽道:“不妄情绪如何?”
  籍羽道:“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直也不开口说话,想必心情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小子长了一副女儿心么,还娇怯?”宋初一鄙视道。
  “我想,是因为先生变声如此轻松,心中有些不平吧。”籍羽依旧一针见血。
  外面天色渐晚,几个人用完午膳之后,都聚到了一起等待消息。
  季涣这几日与几名卫士混的很熟,一来他性子直爽,说话便知道他没有多少心机;二来他出手大方,动辄便是金。那些人大都用赵国刀币,怕是连金都没见过,因此季涣问起来,他们对外面的事情知无不言,上面只吩咐不许卫使到处乱跑,也没说不可以同他们聊天,反正那些事情又不是什么秘密,说出来就能换金子,傻才不干。
  “先生!”季涣急急忙忙跑进来,面上是掩不住的喜色,“嘿!先生料事如神,还真是要打起来了。”
  “你这欢天喜地的模样,若是被赵人瞧见怕是要同你拼命的。”宋初一端着茶盏捂手,问道,“他们如何知道要打起来了?”
  “听说公子范今日清晨便把六军队调至渚河的下游。”季涣道。
  宋初一点头,“还有别的消息吗?”
  “对了!”季涣面上笑容更胜,“我还打听道,那位公子刻,字倚楼……”
  宋初一手微微一抖,微烫的水撒在她手背上,她将茶盏放在几上,立刻问道,“当真?公子刻从前不在赵国?”
  在一旁玩自弈的砻谷不妄微微抬眼,看向宋初一。
  季涣点头,“是,听说就半个月前才被公子范从魏国接回。”
  从魏国……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