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节
作者:老山文学      更新:2021-02-19 13:41      字数:4724
  蟠遄永锏娜嘶嵩诜崾盏氖焙蚰妹拙萍赖焐窳楦暮檬粘伞W约豪粗泄角丫吣炅耍淮我裁挥谢毓遥娴暮芟肽罴蚁绲拿拙频南闾鸢 ?br />
  他此时并不知道,杨棋的阵地上,一个脑袋上戴着柳条帽子的中国军官正在拿准星套着他。一道枪口的火光,子弹穿过望远镜打进他的头颅,丁三满意地看着中弹的鬼子跟个麻袋一样,一头栽在甲板上。枪声大作,几发迫击炮弹准确地打在炮艇的甲板上,腾起了冲天的火光,整个炮艇几十秒内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艇上的鬼子纷纷跳水。
  杨棋让兄弟们冲到河里抓俘虏,也没费什么大事,就一口气抓了四个,其他的负隅顽抗被击毙了。
  俘虏被迅速送到团里审讯,几个老兵抽断了好几根皮带,被打晕了的鬼子泼上水再打,最后终于吐露出了实情。
  原来日军的两个师团打过国军主力后就被调走了,具体调到哪儿他们也搞不清楚,他们四个虽然穿着日军的制服,但其实是朝鲜人,军官是日本人。现在距离团里防区二十多公里的县城边上驻防着朝鲜兵一个大队和伪军的一个警备团,还有刚刚调过来的伪军一个大队在距离团里十公里不到的地方驻防。
  杨棋看着陈锋漫不经心地捏着个南瓜饼,看着地面发呆,一边在琢磨一边在一口一口地吃南瓜饼,等饼子吃完了,咕噜咕噜地端着粗瓷碗喝了一气,把碗放下,目光看着王卫华,“要不就打一下?”
  大伙从陈锋的目光中看到了那种久违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在前段时间的大撤退中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
  王卫华领着大伙走到墙边上的地图前面,现在团里东南方向就是伪军大队的防区,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大概是十一公里。但这一带的地形主要是河网分叉,真走起来可就费了劲。陈锋把警卫连连长楚建明叫来,楚建明正领着几个兄弟在防区边上的湖里捞藕,一身泥的简单洗了洗,套上军装匆忙来到团部。
  王卫华简单地将伪军布防情况说了一下,要求楚建明按照地图上大致的范围进行侦察,一是要确定伪军具体布防位置,二是要侦查出足够两个营开展递次进攻的行军路线。
  这次团里长了个心眼,往师里汇报的时候特地把伪军的规模说小了一点,说成了一个多中队,不超过两百人。等到了傍晚,师里回复说可以组织一次试探性进攻,但要注意保存部队实力。
  入夜,楚建明带着人出发了,南方的夏夜一片祥和的虫鸣蛙噪。楚建明的人脸上都拿锅灰涂黑,带着短枪,递次保持掩护队形朝东南方向搜索前进。
  而这边团部的人也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团部屋子里面闷,几个人就抬了桌子在外头吃,几个营长也被叫过来了。这个时节黄瓜顶着花,嫩的手捏得出水。当地特有的水萝卜甜甜的,上面的秆和叶子拿开水抄了做成凉菜也很好吃。炊事班把豆腐拿菜油炸了,撒上盐之后喷香喷香。
  虽然没有荤菜,但这些素菜大家也吃得很可口,白天挖来的藕拿水煮的面呼呼,大家就着红薯米饭吃着菜喝着酒。
  南方的天空到了晚上星光璀璨,远处草香飘着,萤火虫挂着明明暗暗的小灯笼在空中穿梭。真是好地方,两湘之地,人杰地灵,丛山峻岭中透着壮美和秀丽,就是团里的一些北方汉子也不得不佩服南方的秀美。
  过去这么些年,团里多少次穿过喷香的稻田,路过黄澄澄的麦场,蜜蜂穿梭于油菜花飘香,好多人想起了东北的黑土地,那地肥的恨不得踩上去扑哧扑哧的脚趾缝冒油。
  可这秀美河山,这片星空下的土地,处处都埋着将士的忠骨。
  第二天半上午的楚建明才回到团里,在地图上把伪军大队的防区情况作了汇报。当面伪军可能为一个大队辖一个山炮小队,布防在一个庄子的两翼,庄子里估计是他们的指挥部。庄子边上是两条河的交叉。如果团里要进攻的话,必须越过庄子后面,估计只要一个连就能依托地形,把河上的石桥占领。
  沿途的地形,和要害地布防情况楚建明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了。陈锋安排他抓紧时间睡觉,这边和王卫华在地图上商议。最后计划拟由警卫连调一个班作为前进搜索带路,楚建明带警卫连包抄至后方,断掉伪军的退路。同时团里抽调两个营及教导队一部,作为主攻部队。其中一营担任主攻,一路突进,直接打掉对方的指挥机构。
  丁三被叫到团部,他被临时任命为团里的联络参谋。其实丁三知道,是陈锋知道他伤没好透,所以不要他参加这次行动,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没办法,只好到团里报到。
  一营的杨棋负责这次行动的前敌指挥,由于没有火炮支援,所以一营上下个个都带了很多手榴弹。团部特地拨了马匹,给营里的迫击炮排运炮弹。因为从兵力上看,差不多是两个半营打一个营,陈锋对这样的兵力配比心里没啥底。
  参战的兄弟们也有各自不一样的想法,有人觉得既然伪军数量不多,那就打他一下,没准能一口气把它吃掉。还有一部分觉得这是多此一举,既然团里的任务是守备,那就沿河把自己的防区守好了就得了,没必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连装备精良的王牌军都节节后退避免恶战,咱们没必要给自己找这个不自在。
  奔袭的出发时间定在晚上八点出发,这样走到伪军的防区正好是下半夜的一点来钟,这个时候也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容易偷袭得手。
  陈锋看着兄弟们消失在夜色中,队列整齐威武,虽然这个团从来就不被别人当成过主力,装备、兵力也都算不上是主力。但陈锋每次看到兄弟们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威风凛凛的身影,就觉得这群爷们可以打败任何强敌,可以打垮任何暴政。
  警卫连是提前出发的,因为他们的路最远,要在预定进攻之前到达。团里只有警卫连配发了钢盔,青黑色的钢盔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的杀气腾腾。
  陈锋和丁三在露天围着电匣子听,没听一会儿,所有的波段都停止播音了。丁三想听戏,就旋着钮耐心的找,最后垂头丧气的打住了。
  丁三的烟比陈锋的好,是当时很难买到的哈德门,是后方带过来的,陈锋就蹭他的烟抽。团里的其他几个参谋找来几瓶缴获的鬼子的清酒,几个人喝酒乘凉,等待着前方的消息。
  陈锋对鬼子爱喝清酒比较纳闷,这哪叫酒,跟糖水一样。他觉得日本人是个很奇怪的矛盾体,战前他曾经见过很多的日本商人,天津卫、塘沽,甚至自己老家保定都有。他们穿这宽大的衣服,冬天也不怕冷,经常光着膀子拿雪擦身子。他们永远彬彬有礼,见谁都很客气的鞠躬请安。
  可是无法想象这个民族会干出那些非常残暴的事情,屠城、残杀平民,旅顺、南京……累累白骨。这些陈锋都无法理解,大家好好干嘛要打仗呢,干嘛不能和睦的相处下去。
  等到了一点多钟,远远地看到几颗信号弹飞向空中,红红绿绿的,陈锋知道是那边夺桥的警卫连得手了。隔的太远也听不到枪声,不知道战况如何,陈锋焦急地在团部里面转圈,王卫华端着一大碗烧锅子,跟喝水一般,一会儿一大碗就喝干了,高声叫勤务兵过来续酒。
  陈锋一直搞不明白,王卫华不管仗打得多艰难,总能喝的下酒。这还不算神的,更神的是不管物资多匮乏,战区多荒凉,他总能搞到度数很高的烧锅子,以至于陈锋怀疑他是不是私藏了一套酿酒的家伙事。
  又过了焦急难耐的几个小时,一营打发人回来气喘吁吁的汇报,仗打的出乎异常的顺利,一个冲锋就打进庄子了,然后伪军就打了白旗,整个部队几乎没打几枪,就成建制地开始投降。现在三营在留下来清点战场,其他部队先押着俘虏回来。
  第六十九章 倒戈
  夏天天亮的早,五点来钟陈锋就看到一营的一个连押着伪军的大队回到团里。队伍后面跟着十几辆大车,陈锋看了吓了一大跳。一是整个俘虏队伍里面起码有一半居然都没缴械,好多伪军都背着枪。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大车装不下这么多,只好让他们背着枪。陈锋看着几大车的子弹眼馋,可惜口径不对,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补充自己再说。
  二是这次缴获的火炮很多,陈锋看了看,包括四门山炮和七门五零迫击炮,炮弹拉了整整三辆大车。迫击炮弹最多,从一号装药到三号装药的都有。
  陈锋二话不说,先让人把所有的火炮和炮弹先补到团里,俘虏全部缴械,押到后面列队,把俘虏中的军官找出来,挨个审讯。直到中午审讯结果出来,大伙看着就来气,原来这支伪军部队是几个月前刚刚被日军俘虏的一支国军部队,结果刚当几个月伪军又被抓回来了。
  整个行动应该算是很成功的,团里解除了来自侧翼的威胁,还补充了一部分物资。王卫华对伪军俘虏身后背着的斗笠很感兴趣,命令全部缴获,发到团部人手一个,其他的各个营分掉。
  俘虏随后被押到后方整编,估计要被重新编入国军。陈锋觉得这种部队干脆解散算了,打仗不行,当俘虏在行,这叫什么部队。
  但师里对这次行动评价倒是不高,王卫华没有想那么深,现在整个战区都在败退,唯独自己的团成建制地俘虏了一支伪军,这明显是让师长闻天海下不了台。
  团里通过审讯,当面伪军一个警备团是原来的国民政府的税警团,战斗力一般,重型武器不多,驻扎在县城外头。县城里头是日军的一个小队,和朝鲜兵一个大队,还有日军的一个宪兵小队。
  陈锋觉得这样的兵力配置如果师里集中力量,还是有希望瓦解县城外面的这个伪军团的。但问题是上面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似乎全无斗志。王卫华把侦查的结果和团里的设想报到了上头,也没什么反应。
  团里就这么在防区耗着,一直耗到立秋,整个战区才勉强把战线向前推了几十公里。
  随之而来的是后方物资的匮乏,补给也越来越少,王卫华琢磨着再这么下去看来是要组织兄弟们种点野菜什么的了。团里几次跟后头要,但后方说实在是吃紧的很,也没什么物资好补充到前方的。
  主要是日军通过大半年的行动一口气打通了大陆交通线,而国军方面现在只能依靠西南脆弱的运输来补给物资了。
  弹药是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主要是基本的生活物资,兄弟们个个面黄肌瘦的,别说行军、打仗了,全副武装跑上几里地,喝的粥全变几泡尿拉没了。
  团里觉得这也不是个事情,得想想办法,至少得让兄弟们不饿肚子。陈锋主张实在不行就到周围镇政府什么地方去借。其实大伙都明白,说是借其实就是横着膀子去抢,但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当兵打仗不能没粮吃啊。但找了几趟大伙发现这个法子也行不通,因为战区拉锯了很长时间,老百姓早跑光个舅子的,别说筹粮了,连个人影子也看不到。
  还有个法子就是拿钱买,军官都把军饷拿出来,陈锋领着人赶着车走了几十里地,最后买了十几大车白面。等把白面拉回团部,一问价钱大伙都觉得邪乎,这白面比几年前涨了七八倍的价钱。有认识洋字码的说,这白面袋子上印着清楚,都是美国过来的白面。
  大伙一听不禁恶由胆边生,娘个舅子的,老子们在前方打仗玩命,后方有人偷偷把军援的粮食偷出来在黑市卖了挣钱,而且挣的还是前方将士的军饷,真他娘的不是个人操的。大伙一个劲骂,只有陈锋和王卫华心知肚明。一是陈锋和师长闻天海有过节,所以师里一直不怎么待见团里。二是后方的大官们利用职权鲸吞物资到黑市卖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谁敢说,谁又敢查,没准查来查去最后查到老头子的什么亲戚身上,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但靠买毕竟也不是个事,从数量上看,师里补充的物资只能勉强够一半,尤其是粮食。真要全靠买的话,那全团官兵的军饷加一块也撑不了多长时间。
  既然不能买,那总得想辙啊,不能让兄弟一天几碗稀粥这么干熬着。又过了大半个月,陈锋找王卫华商量,实在不行就把团里前段时间缴获的枪支、子弹卖了换粮食吧。上次缴获的很多,最后只是象征性的往师里上缴了一百多支步枪和几箱子弹。剩下的还有两百多支三八步枪和上万发子弹,反正口径对不上子弹也没用,再说团里现在不缺枪支,不如先紧着眼前吃饭的难处。
  王卫华想想也是,就找来几个营长商量,大家都同意。但问题是这个事情不能透底了,要是缴获了私自昧着,留着打仗用也就算了,各个部队也都有。但把缴获的枪支弹药买了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