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随便看看      更新:2021-02-19 13:17      字数:4810
  赵姨娘听他话里话外透出的尊敬王夫人的意思,心里就不舒服了。“太太好大的恩典,只是我倒不明白。哥儿如今虽然尊贵了,到底是我生的,一碗子面还不是该得的?”
  贾环自小就养在王夫人那里,虽然跟王夫人更亲近些,心里对自己的生母也是有几分尊敬濡慕的,只是如今赵姨娘这么阴阳怪气的一番话,到叫他不知道怎么回了。只得说到,“姨娘多心了,万没有这样的意思。往常年节时太太不也时常叫我来给姨娘请安的。并不拦着我与姨娘亲近。”
  贾环到底还小,这样的话一说,反倒更叫赵姨娘气不打一出来,“太太最是好的,哥儿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反倒要讨了大恩典才能来让我瞧呢,好大的道理。如今哥儿只知道太太,倒忘了谁是他亲娘呢,还叫我感恩戴德呢!我统共就这么个孩子,这倒叫我怎么处!不如我一头撞死了,哥儿更痛快,从此只做太太的儿子罢!”
  贾环一个孩子,自小养在王夫人那里也算是尊贵的,从没有人给过这么一顿抢白,当时就站在那里眼眶有些发酸。
  也是赶巧了,因今天是贾环的生日,贾瑶黛玉与贾环也是自小一起长大的,感情也很好,今日就没跟着先生上学而是准备给贾环庆生。两个人刚在贾母那里用了早饭,黛玉回自己屋里换一身衣服,贾瑶就先去了王夫人的院子里,路过偏房时,站在院子里都隐隐听到了赵姨娘一番阴阳怪气的抢白。贾瑶原本对贾环没什么感觉,甚至因为原著中对贾环荒疏猥琐的描写对这个弟弟有几分不喜,只是来到这里,因为贾环到底是她的弟弟,便不欲让贾环养在赵姨娘身边得不到良好的教养。王夫人养着这个孩子,一开始不甚在意,只是淡淡的。贾瑶只得表现出对弟弟的七分喜爱,以免这个孩子没人关注长歪了。可是,小孩子这种东西,只要你开始对他付出,你早晚都会越来越喜欢他。王夫人到底有了年纪,自己也生过四个孩子,对孩子怎么也硬不起心肠的。贾环在她眼皮底下长着,她一开始只不过每日里看一看,过问一下饮食起居,慢慢地就真正的关爱起来。在贾瑶还很小的时候,是不经常在王夫人院子以外的地方呆着的。有一段时间还因为自己和贾环都是养在王夫人跟前,和贾环相处时间比和宝玉相处时间还长呢。王夫人屋里没有那多嘴爱嚼舌的,王夫人的性子平常又还算稳重平和,对孩子也肯管教。故贾环虽然不如宝玉贾瑶那样聪敏灵气,天生会讨喜,也是乖巧知礼的。
  如今贾环慢慢地大了,也开了蒙,与贾瑶黛玉两个上学自然不在一处。又兼黛玉来了,贾瑶常与黛玉腻在一起,常常一整天都在贾母那里呆着了。贾环除了请安,是不大往贾母那里去的。贾母对他并不大热络,三分疼爱在看到王夫人养的不错也变得淡淡的。加上贾环性子里很有几分安然清淡,又十分乖巧,并不是贾母喜欢的那种心肝伶俐的孩子。贾瑶与贾环相处时间就少了起来。只是相处时间少了,贾环在贾瑶心里也是亲弟弟,而赵姨娘在贾瑶心里,虽然是贾环的母亲,却总是做蠢事,让自己的孩子难做。不是她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她总摆不清自己的地位,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好,对自己的孩子好。只会掐尖拈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犬不宁。
  贾瑶既在门口听到了,便没有不管这件事的道理。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是贾环能处理得了的。若是贾环亲近赵姨娘多了,叫赵姨娘满意了,委屈自己不说,落到王夫人耳朵里,对贾环肯定也不满,而贾环要是跟赵姨娘说清了表示自己亲近太太,又难免让人说他凉薄,为了讨好太太连亲娘都不顾。原著中的探春不就是这么让人说嘴么。原著里的探春受了委屈,宝玉是知道的,却没有给她做主。宝玉的身份可是比赵姨娘尊贵了不知多少倍,赵姨娘是奴才,宝玉是主子。可宝玉对待赵姨娘却显出了三分退让。无非是赵姨娘最能在贾政面前告状挑事,而宝玉又最怕贾政。可是贾瑶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贾瑶是贾政的老来女,从小贾瑶肯同贾政亲近,从里不怕他,故而贾政这些儿女里头对贾瑶最是宽和。再说告小状,就贾瑶那张嘴,还能怕了赵姨娘?再说贾瑶原本就占着理。
  只见贾瑶径直掀了帘子就进去了,贾瑶身份尊贵,该是赵姨娘给她行半礼的,若是赵姨娘特别得宠而贾瑶不得宠爱那还凉说可如今赵姨娘坐在炕上动也不动,那明显是托大了。贾瑶笑了笑,“姨娘的脸面到大,我亲自来看你,倒不请我坐一坐?”
  这已经是在给赵姨娘台阶下了,贾环感激中带着欣喜看着他姐,谁知赵姨娘却不领情,“三小姐怎么肯到这腌臜地方来,我教训我儿子,很不与小姐相干。”
  贾瑶听了这话,火是“噌噌”往上涨,“姨娘好大的口气,这院子那里不是我家的地方。再一个,教训儿子?我看这一屋子里除了我和环儿,姨娘倒是都教训的。不知你教训的是那个?”
  赵姨娘听了这话便哭道,“环儿难道不是我生的?怎么我倒教不得?”
  贾瑶怒极反笑,“真是个拎不清的。环儿是这府里的正经主子,身份尊贵着呢,他要不好,自有老祖宗,老爷太太好好教导。轮到你来多嘴。况且环儿好得很,肯上进,知进退,乖巧懂礼,又知道孝顺老祖宗,老爷太太。我倒要听听有什么天大的罪名,叫姨娘在环儿的好日子里发火,还捎带着我。倒是明白说出来,到太太那,好让太太好好教训我并环儿?”
  赵姨娘先听说贾环孝顺老爷太太,心里就更不舒服,只是又听说今天是贾环的好日子,一下子想起来,便有几分后悔,又听贾瑶抬出王夫人,心里又后知后觉的害怕起来。虽然她不觉得自己教训贾环不亲近自己反倒敬爱王夫人有什么不对,到底口气软和下来。“我哪有这样意思?姑娘想的也太重了。这日子里我也高兴,不过平白牢骚几句罢了,倒惹得姑娘发的这么大火。想是老爷太太就爱姑娘这个脾气。”
  贾瑶一声冷笑,“你很不用在老爷跟前嚼舌根,只消我说你拦着环儿亲近太太,你猜老爷怎么说你也长点脑子,今日这话传出去以后环儿在太太面前怎么处?”
  说罢也不管赵姨娘的脸色,拉着贾环径直出去了。
  贾环眼眶有些发红,贾瑶见他这样停了下来。
  “环儿,你放心,姐姐不能叫太太知道的。”
  贾环揉揉眼睛,“我知道,姐”他又抬头看了看贾瑶,“姨娘就是这样,姐你也别生她气。”
  贾瑶对他笑笑,“我知道,她也是关心你的。姐也知道她是什么样,不会为难她的放心吧。”她抬手摸了摸快跟她一般高的贾环的头,“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要高高兴兴的才好,快别想些个杂七杂八的了,走吧,去太太那里。”
  贾环点点头。
  第22章 声明
  寒假回复日更,上学期间可能更新,可能没有更。跟不下去的亲们果断弃把,谢谢你们陪我走到这里,
  第十八章 宝玉入学及宝玉明事理
  第十八章 宝玉明事理
  贾瑶前世是读过红楼的,自然知道红楼中贾府供族中弟子上学的地方有多么荒劣不堪。如今怀着想要宝玉前途远大的期盼,自然便会想方设法的阻止宝玉去家学那种地方遇到些个不三不四的人。只是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儿,若只说些家学子弟顽劣不堪的话,王夫人贾政纵是疼她,也必不信这样的话的。贾瑶很是为此费了些心神。
  后来想不到太好的办法,贾瑶只得在贾政王夫人跟前慢慢地说。只说些哥哥好厉害,懂得多。又说哥哥跟别人比起来一定好些。引着王夫人笑她不如哥哥,她就装作委屈的样子说她和哥哥不一样大;学的自然不一样的。若贾政有一字半句提到家学,贾瑶就问贾政家学里教书的是谁,学问好不好。贾政稍透出些想让宝玉上家学的意思,贾瑶就一副娇蛮的样子,说自己的哥哥将来要当状元才行,怎么能和那么多人一起学些一样的东西。又道不知道家学里的人都是怎样的人品,若是良师益友,让哥哥去家学倒好。
  她这样慢慢的讲,王夫人贾政慢慢的就生出了别的心思。贾政这些年对宝玉虽然还是严格的,只是宝玉到底是他的嫡子,天生也很是聪慧,长的又得人意,他心里还是很爱的。再一个,贾政纵是无甚真才实学,到底是个真文人。自己不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心里便格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走上这条道路。前头寄予厚望的贾珠一场病去了,最小的儿子如今也开始启蒙,倒是勤奋,只是资质差些。剩一个宝玉。寄托了他几乎全部的希望。这个二儿子还小的时候,他瞧着那性子很是有些软和娇气,他略说两句,就怯怯诺诺的,不像个能上进的。只是自从有了小女儿,许是当了哥哥,倒是定了性。像个男孩子模样,身子渐渐好了些,好像也更聪慧灵性了。对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唯唯诺诺的,问答间很有了些模样。
  对此贾政是高兴得了不得,在宝玉还略嫌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起了蒙。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孩子倒是没闹苦闹累,学的还像模像样的。他就放手多教了些,却欣喜地发现,宝玉的资质比先头的珠儿还好。如今宝玉到了要上家学的年龄了,贾政虽有些不放心宝玉在那能不能学好,到底没什么想法,这也是贾府的规矩。只是听自己的小女儿说了两句嘴,他不免多想了些。虽然他一直摆着副严父的脸,心里却觉得自己的儿子就是比别人家的优秀,一起在家学里学同样的内容是有些不妥。又有些怕别的孩子把自己儿子带坏了。
  比起他的思量,只有宝玉一个儿子的王夫人就想的更多了。王夫人对宝玉寄予厚望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贾政,任何阻碍宝玉前程的东西她都恨不得扼杀到地底下。听了宝贝女儿的这些话,心里就有了念头。思量了再三,还是决定跟丈夫提起。
  王夫人一跟贾政提想给宝玉找个学问好些的先生做西席,贾政一听,下意识的就要同意,瞬间心中转过种种思量,到底没点头。皱着眉问道,“咱们家的哥儿到了年纪都上家学的,不好为宝玉开了先例。”
  王夫人听他的口气,就知道他心里也是愿意的,只是不好安排罢了,这事王夫人已经思量了一些时日,自然有了章程,便说道,“老太太必然也是愿意的。宝玉身子单弱,我们做长辈的不放心。留他在家里,也没什么。”
  贾政微微颔首,想了想又道,“这事倒不是不成,只是这先生要是请的不好,没得到误了他。咱们家请个人容易,真正教的好的倒是难找了。”
  王夫人笑道,“我知道老爷心里也是极疼宝玉的,只是担心他淘气。就连我也不敢很娇惯他呢,只是我看宝玉这些年倒是长进,也肯学些。不然进学这事我也不管的!只是到底是我的儿子,总想为他打算些。环儿也是好的,只是身子单弱。我将来不说指望他什么,只是不败坏了老爷的名声,不让我们瑶儿没个指靠,我心里就足够了。”
  贾政听了这些话,心里就是一软,“这个劣子到底是我儿子,罢了。我不为他打算又为谁打算呢。只是央着亲友好好打听打听罢了。剩下的唯有他自己长进。”
  王夫人心里便有几分慰帖,“我想着,这事还是告诉老太太罢。麻烦他老人家是我们的不孝,只是老太太就是比我们小辈活动开些。再一个,我也叫我哥哥打听这些。还有林姑爷,他是咱们家极有学问的,少不得也知会一声,叫他留意着。”
  贾政满意的点点头,“如海学问是极好的,同年也多。叫他帮忙留意着却是不错。”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不过半个多月,果然是林如海那边先有了主意。倒果是一个学问好的,也是林如海的同年,叫做徐峥令。原是二甲里的第二名,也算是全国第五了。当时殿试时表现的也是出彩,颇得皇上的喜欢的。不然也不会出身寒门,却能排在第五名了。除了这个徐峥令,前十名可都是世家的子弟。只是不巧,这徐峥令头两年做官,一直做的稳稳当当的,跟林如海也算是一个派系。升的不算多快,在没有家世的情况下也算极了不得的了。只是做官没两年,母亲去世了,徐峥令自然丁忧回家。一服孝就是三年。朝中没有家族中人扶持提拔,皇上手下的人才又多,三年的时间早把这个人抛掷脑后了,故而徐峥令回朝廷后,虽然还是当着从前那个官,却没有从前那样广阔的前景了。林海有些襄助一二,无奈徐峥令却没有从前那样豪情壮志,对官场的心也淡了下来。林海也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