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南方网      更新:2021-02-19 12:52      字数:4845
  “我看就是这么个意思。”刘冕一点也不像开玩笑,正色说道,“而且以在下看来,太后称帝的决心不容改变。同时最重要的是,她不仅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实力。现在唯一所缺的,就是顺理成章的‘名份’和让人认可的舆论。”
  李贤双拳紧握,惊讶、惶恐、愤怒的神色瞬息万变,怔怔的看着刘冕,半晌说不出话来。
  “殿下,你要冷静。”刘冕平声静气,“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成大事。”
  李贤郁结的眉头,终于是缓缓舒展开来,仍然痛苦的摇头:“我李唐百年基业……竟要毁于今日么?!”
  “依在下看来,倒也不一定就是毁了。”事已至此,刘冕也只能这么劝慰李贤,“太后纵然是自己称帝,哪怕改去国号年号,也不敢毁了李唐的国体。李室皇家宗庙可存,大的典章制度废弃不去,就连天下格局,她也无法做出彻底的改变。与此同时,她也必须依靠李唐遗留下来的纲体治国,必须借助李唐贵族们的力量相助。所以,殿下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李唐的损失,保存实力。”
  “我能做什么?”李贤精神一振,大概体会到了刘冕话中深意。
  刘冕拱起手来,郑重一拜:“殿下英明,自然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后如若当真要称帝,或是已经称帝了,肯定会要对李唐宗室大挥屠刀,会对李唐遗留下来的仕族门阀赶尽杀绝,这样她才能培植起支持自己的仕族门阀来。殿下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存李唐宗室的血脉、减少李唐旧部门阀的损失!——恕在下说句大不韪之言:太后已是年过六旬之人,终有一天要龙驭归天。到那时候,李唐就会有机会得到匡复!如果能在现在尽可能的多保存一点实力留下来,到时势必好处无穷!”
  李贤呆栗半晌,突然一下激动的抓住刘冕的肩膀:“天官,想不到你竟想得如此透彻,深谋远虑,实在令我钦佩!”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55章 复唐
  〖强推了,爆发更新。请大家多多投票!〗
  。
  刘冕丝毫不喜:“那殿下可曾明白,在下这番话的用意何在?”
  “我明白。”李贤面色微沉,缓缓说道,“你是想让我出面,劝服我李唐宗室的皇亲国戚和以裴炎为首的关陇仕族,诚心归附太后。不过,太后就会真的从此放过他们吗?”
  “公若取之,必先予之。眼下的情景之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刘冕说道,“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太后是否会真的放过他们。我只知道,眼下如果那些人不顺从,就会玉石俱焚。日后再有何麻烦,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如何,现在必须想办法保存实力。平白的牺牲,太不值得了。而且殿下你想透了没有,你如果出面说服李家的皇家国戚和关陇的仕族们,这对你来说也有好处。首先,太后会对你更加的信任,同时会认可你的功劳。而且……太后称帝之后,必然还是会杀一批人。那些在你附荫之下的皇亲贵胄和门阀仕族们也会看在眼里。到时候,他们也会感觉殿下的相救之恩。若干年后,他们将成为殿下最为忠诚的股肱。”
  “话虽如此,但我那母亲岂是泛泛之辈?她岂能想不能这其中的深意?”李贤担忧的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由我出面说服李家王亲与关陇仕族,是最为合适的。这对太后、对我、对裴炎等人,都有非常的好处。可这其中的隐患就在于,太后是否会真的相信我与裴炎等人投诚的诚意?她一向疑心病重,是不会那么轻易相信的。”
  “信不信是一回事,接不接纳,是另外一回事。”刘冕说道,“殿下,你能在颍州见到我,就没想到这其中的缘由?”
  “这?!”李贤恍然一怔,随即吃惊道,“这么说来,是太后专程派你来说降于我?”
  “正是。”刘冕一字一顿,正色回应。然后说道:“太后找了个借口,让我来亲自生擒骆宾王回京以洗刷自己的嫌疑,实则就是派我来说降于殿下。殿下你想一想,不管太后有多大的疑心,现在的情形就是:她需要你的投诚和帮助。你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你如果能率领关陇仕族们归降,对她来说无异于是天大的福音。信与不信,暂时都不那么重要了。关键就在于:降,则殿下等人可免死,太后也能更顺利的登基称帝;不降,则殿下等人必死,太后会费一些气力杀许多的人,然后同样还是称帝。殿下如果想让李唐多保存一点匡复的实力,想让自己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复唐之日——就必须降!”
  “复唐!……之日?!”李贤浑身一颤,嘴唇都有些发白了:“天官,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暂且栖身于敌营,等待时间匡复李唐?!”
  刘冕嚯然一下站起身来,浑身甲胄一阵哗响。他退后三步单膝一拜,双拳重重一抱:“识时务者为俊杰,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成大业。殿下,你身负匡国复辟之重任,就必须要忍人所不能忍之悲愤,受常人所不能受之屈辱,方能留得有用之身,图谋大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殿下三思!”
  李贤缓缓站起来来,沉吟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天千越甲可吞吴!”
  “复唐?”
  “复唐!”
  “复唐……”
  刘冕沉声道:“殿下务必三思!高祖太宗创业何其艰辛,大唐的强盛与繁荣令天下倾服。殿下身为李唐子孙,纵然可以一死明志清正己名。然而,真正的大事留给谁来操办?殿下,勇者无惧,越是这等危机关头,越需要人铤身而出肩挑重担。哪怕是忍辱负重,也要担负起匡复李唐的重担来!死很容易,死了万事皆休只任后人好事者作无妄之评说。然而,真正的勇者在这时候应该胸怀大志,徐图伟业!这,才是你——皇子贤责无旁贷的重任!”
  李贤的呼吸变得沉重,手脚也有些木然。他迟钝的一步步踱到刘冕面前,俯身下腰,将他扶了起来,喟然长叹:“天官,你就是上天赐给我的明灯。若非有你,李贤何德何能可以参透这些玄妙因果?天官,莫非你真有洞悉天机之能?”
  “那,殿下可是答应了?”刘冕当然不会直接回答这种问题:难道告诉他,在下正是穿越而来?
  李贤眉头重重一拧:“责无旁贷!”
  “好!”刘冕放下一颗心头大石,豪情满怀的道,“殿下若能肩挑起此般重担,刘冕愿意竭力相助!”
  “我有天官,万事无忧。”李贤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欣慰的拍着刘冕的肩膀,“纵然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不归之路,有你结伴同行,夫复何恨?来,坐下来。我们畅所欲言。只恨席间无酒,只能以茶代之。”
  二人再复坐了下来,刘冕说道:“殿下既有了大志,但也须明白一条:要复唐,却不可乱国。此番只可顺取,不可逆取。”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复唐》 第37节
  《复唐》    第37节
  作者: 寻香帅
  “此论到与我不谋而合。”李贤说道,“如今看来,太后称帝已是无可避免。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改变。诸如徐敬业之般起暴兵而逆取,非但不能成事,反而给大唐的天下带来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我那母亲终究是年过六旬之人,就是坐享天下又能把持多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持李唐的国体、保存李唐的实力,待时机成熟,顺取匡复。唯有如此,才不会让天下大乱,才不会让社稷蒙亏,也不会造成太多的流血与牺牲。否则,我宁愿不取。毕竟太后夺取神器,不可与外寇入侵国土沦丧相提并论。”
  “殿下果然是仁慈圣德之主。”刘冕称赞道,“若要取之,必先顺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顺之,方才能够留得有用之身,方才能够不断的积攒实力,方才有图谋大事之日。凡事急不得,恼不得,更慌不得。一个字:忍!”
  “好,忍!”李贤眉头一拧,“待战争结束后,我马上回朝帮太后劝服裴炎投诚。估计普天之下,也只有我能说服裴炎了。不过,母后的性子我明白。纵然是裴炎愿意投诚,她也是不会放过他了。裴炎最好的命运,也就是流放。”
  刘冕说道:“其实裴炎的生死如何,倒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太后开了杀戒。她若杀裴炎,关陇仕族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列于非命。只要裴炎等人愿意归附,太后如何发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片刻后刘冕又道:“殿下,在下还有一条建议。你现在可以作檄文一篇传檄天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讨伐徐敬业的罪行。如此,太后势必大悦。这篇檄文,也唯有出自殿下之手笔,方才最有成效。这场战争的胜负本无太大悬念,志大才疏的徐敬业等辈是必败无疑。关键就在于,这场战争对政治上的影响如何。殿下何妨在檄文中对太后恭维孝敬一番,以示母子同心对抗外敌?这比当初在巴州时上表一千篇表文,来得更有用处。”
  “妙哉!”李贤击节大赞,爽快道,“来,磨墨!”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56章 契机
  〖今天第三更。求推荐票〗
  深夜,唐军大营。刁斗森严旌旗猎猎,秋风掠过营帐,发出一阵啸响。一股清冷寒意让军士们嗅到了冬天的气息。
  中军主营里,雷仁智双手负背肃然而立,听面前一位斥候回报军情:“报将军。我军已探明,敌军大部已经攻陷润州,正调头朝淮水掩杀而来准备抵挡朝廷平叛大军。另,敌军伪将韦超率三万人马已开抵淮阴,准备迎面阻击我军。”
  雷仁智面色一沉:“擂鼓聚将!”
  少时众将到列,并排立于下手尽皆拱手而拜:“将军!”
  “叛军伪将韦超,率三万乌合之众准备殂击我军先锋。”雷仁智面带怒容,大声道,“传我将令,点起一万越骑,本将要亲自杀上前去打他个丢盔弃甲,拔得头筹!”
  “将军勿急。”一名偏将闪出身来,急忙抱拳道,“魏大将军临行有言,如若敌军来犯,可据城而守避其锋芒。待大军到后,再与之拼敌。”
  雷仁智冷笑一声:“马敬臣,你素有武勇之名,难不成还临阵怯敌了?兵法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机制机方为上上之策。敌军远来疲惫立足未稳,更兼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低下。我精锐铁骑趁势掩杀蔫有不胜之理?休得多言,本将将令已下,违令者斩!”
  马敬臣惶然一怔,尴尬的退了回来:“末将……听从将令行事。”
  “点兵,出营——杀奔淮阴,突袭韦超!”雷仁智大手一挥,亲提一柄铁枪就朝帐营外大步去走。
  与此同时,颍州李贤房中。
  刘冕掌着灯烛,李贤奋笔疾书,终于将一篇檄文写成。他自嘲的笑道:“我这文章,自然没有骆宾王那般神采飞扬惊世骇俗。”
  刘冕拿过来看了一眼,点头道:“殿下文辞虽不如骆宾王华丽飘洒,却也有一股凛然正气与磅礴之势。‘离间皇族,混淆视听;名为匡复,实为谋逆;祸国乱器,人神共愤’,这几个字就足以将徐敬业的面目揭露在众人面前了。相信传檄天下之后,徐敬业的阴谋野心将被世人一览无疑。到时候,他就会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嗯。”李贤摇了摇头叹息道,“话虽如此,我仍觉得有些惋惜。徐敬业毕竟是开唐名将之后,徐勣的一世英名,恐怕就要被他这么毁了。其实,天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要用这种方式来对抗太后,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徐敬业这么鲁莽。无论徐敬业真正的出发点如何,我总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如此鲁莽的揭竿造反,偏又志大才疏只求自己的富贵,屡屡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他若不败,天理不容啊!”言语之中,还多有怜悯、可惜的味道。
  刘冕微笑道:“殿下就是太过仁义了。从立场上讲,徐敬业肯定是更倾向于李唐一些。但是从大局上说,他这样举兵谋叛非但不能推翻太后,恐怕还会让更多的人受到诛连,战火也会给当今天下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估计,扬州平叛之后,朝堂上会掀起一场新的腥风血雨。殿下你想一想,太后经历了这一场叛乱之后,肯定会更加多疑、更加谨慎。任何有可能像徐敬业这样反对他的人,恐怕都会被提前扼杀。到时候……一片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