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节
作者:雨来不躲      更新:2021-02-19 09:59      字数:5062
  中海从容挥剑,潇地移动身形,脚下凝实稳健,手中剑轻灵地挥,将攻来的狂野狠招一
  一化解,不时攻出一两手神来之剑,必定将李如陵的绝招迫得半途而废,毫无发挥威力的机
  会。
  “着!”他突然低叱。
  “叮!”李如陵的剑向右下方飘开。“刷!”电芒一闪,李如陵的右胸襟出现了三寸长
  的裂痕。
  人影乍分,飘退丈外的李如陵满头冷汗,恐惧地问:“你……你为何不……不杀我?”
  中海疾冲而上,一剑点出道:“接招!”
  李如陵向侧闪,回敬了一剑叫:“还你!”
  “叮”一声脆响,中海振出一剑,再次点出低问:“小襄王大批人马下陈州,四更后先
  头人马将到,厅然是为你们陈州三侠而来,你为何不及早走避?”
  李如陵一怔,手下一慢。
  “继续进招。”中海低喝,剑影连续飞射。
  李如陵不敢不接,一面化招一面说:“他们不是为在下而来。”
  “为谁?”
  “不知道,听说是一个时男时女的女人。”
  “那女人目下在何处?”
  “听说她从归德到开封,转许州大道下湖广。小襄王一群人抄捷径从陈州赶,可能是先
  到汝宁府预设伏兵以资堵截。”
  中海又攻了五剑,说:“为了防范于未然起见,阁下尚宜走避为上。假使他们顺便来要
  你的命,你逃得了么?此刻还来得及,走吧。江湖大劫已临,如想苟全性命,必须迁居退
  隐。今晚之事,阁下如果漏消息,在下必定杀你灭口。后会有期,珍重。”
  声落,剑虹倏敛,黑影化为魅影,一闪便到了栓马糟前,抄起绳上马,驰入茫茫夜幕之
  中,蹄声逐渐去远,消失在南端的官道尽头。
  李如陵抹掉满头冷汗,呆在阶下的老苍头叫:“陈伯,快派人通知周、张两家,四更之
  前必须离开宅院,不然大祸立至。十万火急,快!”
  欲速则不达,半点不假。中海急于查出小襄王要擒捉的人是谁,希望赶到前面及时警告
  那位时男时女的人,连夜急赶,赶来赶去赶迷了路,在陈州与汝宁交界处的丘陵地带,乱冲
  胡撞找不到正路啦!表使神差地,他走上了西平道。
  由陈卅到汝宁府,须经由陈州管辖的商水县,转由汝宁所辖的上蔡县南下。两县交界
  处,是丘陵平野所构成的起伏平原。这一带的道路都宽大而平坦,分不出那一条是官道,看
  去都差不多,稍一不留心路旁的路碑,便极易迷路。
  官道原向西南伸展,在太平庄向南折,西南伸出一条大道,可达汝宁府西平县。由于分
  岔道在庄中,路碑树立在路旁的墙根下,晚间赶路更加不易发现。
  中海昼伏夜行,晚三更离开陈州,昼间在商水落店。初更天起程,过了太平庄,向西平
  的大路急驰,南辕北辙,反而向相反的方向,走不了十里地,通向各处村庄的岔道愈来愈
  多,他只能见路就走迷失在三县交界处的丘陵地里了。
  那些岔道时南时北,转东折西,天上彤云密布,夜风凛冽,黑沉沉地伸手不见五指,虽
  时届初九但天上不见星月,无法分辨方向,他策马在丘陵中乱转,不知身在何处,他自己也
  有点发现不对了。
  看看东方发白,按行程,该已到达汝宁附近了,怎么这一带连一个大点儿的村庄都没
  有?他想落店,便开始留心找村镇。可是走了四五里,还不见有村影。
  他驻马在一座高阜的南端,阜高约十丈余,占地约两三里,密密麻麻地长了不少森林。
  这一段道路比以往所经过的道路窄小了许多,似乎不是大道,但地面上也可看到蹄痕和规
  迹。附近全是旷野,迎风吹来一阵羊粪臭和羊身上特有的气。道路升向冈顶,进入了森林。
  他想:“不管怎样,等会所看到的第一座村庄,就是我的宿处,希望小襄王一群家伙没
  有这么快赶来。”
  到了冈下,他在森林前下马,凝神查看四周。东方已现鱼肚白,黎明前的阵黑巳过,视
  界可远及里外,但他仍然毫无所见,便将马系在一株树枝上,独自进入林中。
  他进入林木深处,先盘坐在一株巨树下练气,之后是练飞刀,最后是练剑。这是他日常
  的功课,不管如何忙碌,每天他必须练三次,艺业突飞猛进。
  他之所以敢和小襄王及麒麟双豪论长短,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苦练有成。
  他已能完全领悟驭使追电剑的秘诀,唯一的缺憾,是这把剑刃嫌窄了些,假使不想击毁
  对方的兵刃,转变锋刃太容易了反而有点难以收发由心。同时,用这把剑反而不易发挥电剑
  婆婆所传的电剑心诀。
  渐渐地天色大明,他在树下倚干调息片刻。
  蓦地,他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踏叶之声,扭头一看,十数丈外,一个白发如银的老头儿点
  着一根枣木杖,摇摇晃晃地从冈下向上走,似乎并未看到隐在树后的他。
  “唔!有人,附近一定会村落。”他自语。
  老头儿一步一晃晃,渐渐走近。自眉、白发白须,满脸皱纹,老眼昏花,脸色苍褐,确
  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中海直待老人家走近,方现身拱手道:“老爷子请了,你老人家早。”
  老人愕然抬头,眯着老花眼吃惊地问:“小扮儿,你……”
  “小可是赶路的人,迷了路,特请老爷子指示路途。”
  “峨!原来小扮儿是迷路的人,难怪会跑到老龙丘上逗留了。哥儿要问的是那条路?”
  “小可要到汝宁府府城。”
  “噢!小扮儿,你从何处来?”
  “陈州。”
  “那……那你走错路了,要多走一百二十里才到府城。”
  “多走一百二十里?”
  “是的,由陈州到汝宁,你本该走上蔡,目前你只有走西平,转回头同样远近,不如将
  错就错地由西平南下算了。看小扮儿身带宝剑,会不会是练武的英雄好汉?”
  “小可闯荡江湖行医营生,救人而不杀人,只不过略具防身小技,根本谈不上什么英雄
  好汉。”
  老人不住地向他打量,点头道:“挟技行医,老汉确信哥儿是个好医生。”
  “老丈过奖了。打扰老丈,请问附近可有客店么?”
  “有,有。这座冈叫做老龙丘,丘西有一座小镇,叫做太康缜,那儿就有客店。天色大
  明,正是赶路的好时光,哥儿为何要落店?”
  “小可贪赶路程,错了宿头,昨晚奔波了一夜,人疲马乏,必须养养力,所以要落
  店。”
  “哦!原来如此。哥儿,在太康镇落店,听老朽良言相劝,千万不可多管闲事。”
  “老丈请放心,小可外乡过客,怎敢管他人闲事?听老丈话中之意,难道太康镇有惊扰
  商旅的事么?”
  老人长吁一口气,苦笑道:“商旅过往,如果不管闲事,倒也将就得过去。镇中共有两
  百余户人家,其中分为两大族,南北相持,打打杀杀闹了五六年,血案时生,如果再有外人
  加入,不啻火上添油,更加不可收拾。”
  “老丈能说说经过么?”中海问。
  “四下无人,小扮又是外地人,说也无妨。太康镇中有钱有势的两大族,镇两姓卫,镇
  北姓徐,中间则是守本分的各姓商贾和农户。卫姓以卫振明为首,包销许、汝、裕、陈四州
  的盐和茶,总后则是设在平西,他本人在家乡纳福,招纳亡命,横行州县。
  徐姓以徐福春为首,是地方的有名士绅,结交官府,鱼肉乡里,豢养了一大群闲汉,专
  一惹事生非。俗语说,一山不容二虎;这座村子有了两头虎狼,而且势均力敌,想想看,那
  多糟,那还会有好日子过?双方都想将对方赶走,棋逢对手,互不相让。只苦了镇中的入,
  不但不敢说任何一方的闲话只稍口气上稍为不慎,大祸立至,更须防备两方的人冲突时遭到
  无妄之灾,经常出人命。
  苦的是双方都希望获得镇民的支持,不许迁离,没有人敢迁到外地谋生。富贵不还乡,
  如着锦衣夜行,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有财有势,便得在人前神气,如果镇民都走光了,还有
  什么可神气的?这就是不许镇民迁走的原因。”
  中海淡淡一笑,道:“只要他们不将缜民弄个家破人亡,任由两虎相斗也不是坏事
  嘛!”
  老人摇摇头,愤愤地说:“他们两虎相斗,遭殃的全是镇民,只要一方看这人不顺眼,
  便诬指这人是对方的奸细,不家破人亡才怪,前后已经死了不少家了!”
  “难道缜民不会设法和两姓对抗么?”
  “谁敢出头?两姓的人以高价请来不少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全是些穷凶恶极的人,
  镇民又全都是本分的小民,难道玩命不顾家么?”
  “老丈,你老人家呢?就这么袖手旁观么?”中海含笑问。
  “我?”老人愕然问,接着摇摇头,向冈上一指,又道:“老汉不是镇上的人,住在老
  龙丘的西麓,一家子养羊为生,我的羊群也不向太康县的方向放。”
  “老丈,小可指的不是这些。”
  “你意何所指?”
  “老丈贵姓?高龄大概不下八十了吧?”
  “老朽姓邹,名已早亡,年届九六了。”
  “常人若届古稀之年,即使养生有术,目中必有红丝,而老丈虽故意眯目示昏,但难逃
  小可双眼睛清而瞳人宛如点漆,红丝不落,必是俱有上乘玄门练气术的名宿,难道小可看错
  了么?”
  邹老丈不再眯起双眼,凝神注视着中海,久久方问:“哥儿高姓大名?”
  “小姓龙名中海。”
  “你管不管这档子闲事?”
  “老丈,你呢?”
  邹老人摇摇头,无限感慨地说:“练气的人年过八十,如同流水下滩,有下无上……能
  保持所获的成就,已是万幸,何况老朽已年近百岁,想管也力不从心了。同时,你自然不知
  老朽的督脉已伤,腰脊无法挺直。脊为身之柱,柱不能支,怎能不自量力地妄自出面管闲事
  枉送性命?”
  中海低头沉吟片刻?
  “化解两方的纷争,用武乃是下策。老丈年高辈尊,若能出面排解,化干戈为玉
  帛……”
  “不可能的,哥儿。除非两方俱皆死伤殆尽,不可能要他们化干戈为玉帛。”邹老人抢
  着说。
  “哦!那么,就让他们两败俱伤好了。”
  “哥儿的意思是……”
  “噢!小可外乡人不愿卷入漩涡,小可要走了。”
  邹老人笑笑,向冈上指,说:“老朽的家在丘的那一边,倚山傍水茅舍两问,只有一个
  老伴一个小孙。如果你认为不辜负大好头颅,认为行侠仗义除恶锄奸方算是男儿本色,那
  么,欢迎光临寒合。
  ”说完,点着枣木杖颤巍巍地走了。
  中海目送老人去远,淡淡一笑,向系马处走去,一面自语道:“两败俱伤,两败俱
  伤……伤……
  当然,我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先看看再说。”
  丘顶阔约里余,下坡时驻马向下看,暗喝了一击采,自语道:“好一座独得天厚的镇
  集,难怪两姓的人皆想独占其利。”
  镇集距丘麓约有三里地,居高临下看得十分真切。那是一座四周丘陵围绕的盆地,中间
  展开二三十里的方圆,一条略带黄色的小河流蜿蜒其间,丘陵上森林密布,平原上开垦的田
  地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其他全是果林和树丛,远处的冈阜下,不时可发现三两栋屋舍点缀其
  间。
  太康镇位于小河的西岸,右面是老龙丘。镇四周果林密布,花木掩映。镇中槐树成行,
  柳树款摆虽则所有树叶行将落尽,但不难想像春天临时,这座镇集是怎样一副面目。
  镇集向南北延伸,共有五条大道在镇中会合,分别可达西华,临颖,郾城,西平,上
  蔡。镇南北的房屋比镇中段的房屋宏丽得多,楼台亭阁十分神气。田野和河畔羊群散布,巨
  大的张角大黄牛在各处徘徊;谁相信这样和平安祥的镇集,会像一座隐有无穷凶险的火山?
  中海驻马站在冈顶打量着四周的形势,久久方策马向下走。
  太康镇虽有通向五座县城的大道,但并不是往来必经的要冲,往来的大都是附近村落的
  人,和一些往来五县的行商,所以并不繁华,显得冷清清地。
  的答的蹄声从东面传来。镇中心的关王庙左侧,平安客栈兼卖酒食的店门前,两个村夫
  抬头向蹄声传来处看去,一个脱口喝道:“好健壮的汉子,只是马太蹩脚。”
  另一个村夫低叫道:“大牛,你闭上嘴好不?这人恐怕是他们请来的打手,你没看到他
  的剑?被他听到,可能误会你挖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