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闪啊闪      更新:2021-02-19 09:56      字数:4829
  绻嗄耆耸种械恼苎房伪驹谛捶ㄉ细揪兔挥姓苎叮侨绾嗡忱匮罢苎兀磕俏抟墒窃谟盏妓前颜苎房醋饕淮蠖阎兜亩鸦苎伎荚虺巳嗽埔嘣埔酝猓褪翘炻硇锌铡1臼樽髡咴谡夥矫嫣峁┝艘桓鲋档猛萍龅姆独颐侵灰纯此怨畔@白畛跫父稣苎Ъ宜枷敕⒄沟拿枋觯突岱⑾终庵置枋鍪悄敲醋匀弧⑶浊校拖裎颐撬鲜兜募父錾肀吲笥言诠餐岩桓鑫侍獾奶致弁葡蛏钊耄庇旨浼蛎鳌?br />
  不过,也正如黑格尔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这种方法虽然比前两种方法层次要高,但也有它值得警惕的陷阱。黑格尔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他自信这就是人类哲学思维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因而在遇到与他的逻辑不一致的地方,他就粗暴地扭曲历史事实。斯通普夫当然没有黑格尔那样的自信,但仍然显出他在处理历史资料上的某种先入之见。例如他对在近代哲学中发生了巨大影响力并一直波及当代的德国观念论,除了给康德以一定的地位外,整个采取了一种相当忽视的态度,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干脆就被砍掉了。在现代哲学中,他对现象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介绍也有简单化的倾向,而诠释学则只字不提,就当从未出现过。至于对边沁、密尔和孔德的功利主义,则似乎花费了太多的篇幅,且大都偏重其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没有多少哲学味。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哲学史家面面俱到,况且一个像本书作者这样的学者总会带上自己的哲学观点,而哲学观点总是可以讨论的。所以,尽管在我看来本书有如上这些不足之处,但我仍然很欣赏作者的写法,它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哲学思维,并由此对哲学产生真正的兴趣。至于书中所缺的那些部分,青年读者们也很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补足。重要的是,作者对所涉及的那些哲学家的思想作了客观、清晰而生动的介绍,除了对马克思的一处误解外(译者已在注释中作了澄清),基本上是准确的。
  参加本书翻译的有丁三东(第1、2、3、4、12、13章)、张传有(第5、6、7、8、9章)、邓晓芒(第10、11、14章)、张离海(第15章)、郝长墀(第16章及参考书目)、张建华(第17章)和何卫平(第18、19章及关键词汇表),全书由邓晓芒校订和统稿。由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作为最后的统稿人,书中所出现的翻译错误全部由我负责。
  最后,感谢中华书局译著部的江绪林编辑,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邓晓芒
  2003年12月于珞珈山
  第一部分 4。前 言
  哲学之历史,浑如一部史诗演义。有先祖历尽艰辛,开宗立统,泽被后世,令人仰止;有后人标新立异,构怨于同宗,甚或触怒政教当局。家族间世代苦苦相争,然鹿死谁手,时常难见分晓。世易时移,此一部家史亦渐令人生后胜于前之感:不合时宜之道淡出视野,创新求异之说取而代之——然每每不过昙花一现而已。是故有大哲尝云,哲学史乃〃思想历险之征程〃。按本书之立意,即在刻画此一活剧之大纲要目也。
  新版改动最彰明者,乃在添入新写之论〃启蒙哲学〃一章。其余部分之添加,计有:论〃理性与信仰〃入奥古斯丁章,〃运动的证明〃入阿奎那章,〃美德认识论〃入最近哲学章。至于此外之细小改动,则遍布全书——盖为增进表述之精确与文字之可读计也。
  詹姆斯·菲泽
  第二部分 1。苏格拉底的前辈
  人类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千百万年。当然,我们不能知道最早的人们的所有经历和思想。然而,我们还是有理由设想,那时的人们就像现在一样被一种想要解释世界的欲望所驱使。或许我们最早的先人们思考过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在动物中是否是独一无二的,在包围着他们的大地之外是否还有一个世界。他们或许也曾经想知道,对于道德行为或社会秩序,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适用于他们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部落。对于这些问题不论他们想过什么,他们的观点都没能经受住岁月的消磨。我们要想得知先辈们的确切思想,只能通过一个较为晚出的发明——文字书写。当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考察最早的文字著作时,我们发现各个地区都有它们特殊的传统——例如东亚的传统、印度次大陆的传统、中东的传统以及非洲的传统。这本书就是对这样一个传统的阐述:这个传统在欧洲发展,后来又传播到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这一传统通常被称作〃西方的〃,这个名称标明了它起源于欧亚大陆的西部。
  西方哲学故事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群岛及其殖民地。一些原创性的哲学家被一些特殊的困惑驱使,最值得注意的是〃事物实际上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解释事物中的变化过程?〃他们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不久就被称作〃哲学〃——爱智。这些思考的前提在于人们逐渐认识到:事物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现象往往不同于实在。生、死、成、毁——也就是事物的形成和消逝——都是无情的事实。这些事实引发了一些归根到底的问题:事物与人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在不同的时间里变得不同的?他们又是如何消逝而被其他的事物和人取代的?最早的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中有很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关注这些特殊问题。他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这些问题,这种眼光完全不同于那个时代伟大的诗人们更加神秘的视角。
  希腊哲学诞生在与雅典隔爱琴海相望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它坐落于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的西海岸。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一批希腊哲学家就被称作米利都学派或伊奥尼亚学派。大约公元前585年,当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开始他们系统的哲学工作时,米利都已经成为一个海洋贸易和各地思想的汇聚之地。城市的富有使人们有充分的空闲时间,没有它,艺术和哲学的生活是不能得到发展的。此外,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宏大气魄和追根究底精神也为哲学的理智活动创造了非常适宜的氛围。早先伊奥尼亚就诞生过创作了《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塞》(Odyssey)的荷马(约公元前700年)。在这些永恒的史诗经典中,荷马描绘了奥林匹斯山的场景,在那里众神们过着和地上的人们相似的生活。这种对世界的诗意观点也描绘了众神介入人类事务的方式。特别地,荷马的神会由于人们缺乏节制,尤其是他们的骄傲和不服从——希腊人称之为傲慢(hubris)——而惩罚他们。这并不是说荷马的神非常的道德。相反,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更强大,要求我们服从。
  虽然荷马很大程度上用人的形象去描绘众神,他还是偶尔暗示自然界中有一个严格的秩序。特别地,他提到存在着一种叫〃命运〃的力量,甚至众神也得服从它,所有的人和事物也必须服从它。然而荷马的诗意想象彻底地受到人的局限,在他的世界里到处都居住着人型的存在者。而且他的自然概念也是反复无常的意志在起作用,而不是自然规律占统治地位。与荷马同一时期进行写作(约公元前700年)的赫西俄德改变了神和命运的概念。他去除了神身上所有的反复无常,赋予他们道德的连贯性。虽然赫西俄德保留了众神控制自然的思想,但是他强调宇宙的道德规律非人格化的运作,以此来冲淡事物本性中的人格化因素。在赫西俄德看来,道德秩序依然是宙斯命令的产物。但是不同于荷马的是,这些命令既不是反复无常的,也不是为了取悦众神的,而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对于赫西俄德来说,宇宙是一个道德的秩序,由此,我们只要再前进一小步就可以说,有着一种非人格化的力量控制着宇宙的结构,规定着它变化的过程,这一切与众神没有任何关系。
  迈出这一小步的是三个伟大的米利都哲学家:泰勒斯(约公元前585年)、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46年)和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6世纪)。赫西俄德依然根据传统的神话来思考。而米利都派的哲学则发轫于一个独立思考的行动。他们问,〃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如何解释事物中的变化过程?〃这就真正告别了荷马和赫西俄德的诗歌,而走上了一条更加科学的思想道路。事实上,在历史的这个阶段,科学和哲学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到了后来各种学科才从哲学领域分离出去。医学是最先分离出去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称米利都学派既是最早的科学家,也是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我们必须牢记的是,希腊哲学从最初开始就是一种理智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观察或相信的问题,而是思想的问题,哲学就意味着抱着纯粹而自由地探索的态度去思考那些基本的问题。
  第二部分 2。什么东西是持存的?:泰勒斯
  泰勒斯
  对于米利都的泰勒斯我们知道的并不多,而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还不如说是一些逸闻。泰勒斯没有留下任何作品。所有现在能够获得的,都是后来那些记录他一生值得记录的事件的作者的一些零星报道。他是希腊国王克洛索斯和执政官梭伦的同代人,他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624年到公元前546年之间。在对波斯的战争中,他解决了一个军队后勤上的问题,使吕底安国王的军队渡过了哈里斯河。他的办法是挖一条人工渠分流一部分河水,这样一来大河就成了两条较浅的河,很容易在上面架桥。在埃及旅行时,泰勒斯想出了一个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在一天中当他的身高和影长相等时,他只要测量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就知道了它的高度。或许就是这些在埃及的旅行使他了解到一些知识,从而预言了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蚀。他在米利都时,出于实用的考虑,制作了一个仪器,用来测量海上船只之间的距离。他促使水手们利用小熊星座做导航来确定北方,这对远洋航行很有帮助。
  传统或许是不可避免地把一些可疑的传说加在泰勒斯这样一位杰出人物的身上。例如,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就写到过:〃据说是泰勒斯抬头观察星空而掉进一口井里时,一位聪明伶俐的色雷斯丫鬟拿他说过的俏皮话说,他这样渴望知道天上的事情,以至于不能看到脚下的东西。〃柏拉图加上了一句,〃这个嘲笑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记载了另一则逸闻:
  有这样一个关于米利都的泰勒斯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有关赚钱的计划,被安在泰勒斯头上,是因为他素以智慧而闻名。……人们非议他的贫困,认为这说明哲学是无用的。但据这个故事说,他利用自己的天文学知识,观测到(来年的夏天)橄榄会有个大丰收。于是他就用手头的一小笔钱租下了米利都和开俄斯所有的榨油机。由于当时没有人跟他争价,所以租价很低。到了收获时节,突然间需要许多榨油机,他就把这些榨油机租出去,并且恣意抬高租金;由此他赚了一大笔钱,他成功地证明了,只要哲学家们愿意,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发财,但这并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
  但是,泰勒斯之所以著名并不是由于他广博的智慧和实践的精明,而是因为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想领域,由此,也赢得了西方文明〃第一个哲学家〃的称号。
  泰勒斯全新的问题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或者,哪种〃物质〃构成了万事万物?泰勒斯提出这些问题,试图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即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事物,例如土壤、云和海洋。有时这些事物中的一些转变成另一些事物,不过它们在某些方面依然类似。泰勒斯对思想的独特贡献在于他的如下思想,即不论事物之间有多大的差异,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根本的相似。多通过一而相互关联。他假定某种单一的元素,某种〃物质〃包含了自身活动和变化的原则,它是所有物理实在的基础。对泰勒斯来说,这个一,这种物质,就是水。
  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说明泰勒斯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但亚里士多德写道,他得出这个结论或许是通过观察简单的事实;〃或许是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而热本身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所以泰勒斯〃得到这个看法可能就是以此为依据的,还有所有事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其他一些现象,例如蒸发或者凝固,也表明水有各种状态。泰勒斯对事物构成的分析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