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节
作者:公主站记      更新:2021-02-19 09:28      字数:4960
  ?br />
  不过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也知道他们的祖母去了很远的地方,以后都不回来了。
  平常的拜访或者招待客人,基本上都是二少夫人出面,陶若身子渐渐好了已经是三月底,她有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好生的调养着,对于二少夫人暂时打理家事并不多加干涉,库房的银子是她管着的,每一笔的出项都要经过她。就算二少夫人想监守自盗,她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杏花满头时,她去了二少夫人的园子,毕竟她是二嫂,长幼有序。若是她让人把二少夫人叫去,她那个碎嘴肯定说出不少话来。
  二少夫人得知她过来了,心中有数,这几个打理府上的事情,她一点好处没捞着,光给别人做嫁衣,自己倒是瘦了一圈而她却胖了一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她巴不得不干了。
  最主要的是,她光干活没好处啊!
  两人寒暄了几句,陶若道“二嫂,这几个月让你辛苦了。”
  “若娘说笑了,二嫂做这些是应该的,不过瞧着若娘身子好了二嫂也就高兴了,府上的事情只能麻烦若娘多打点了。”这个家业,司马夫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把钥匙给了她。她就是有心想打理,也没她的份,她也不会傻乎乎的和大嫂一眼下毒,最后害了自己,还让家人抬不起头做人,她才不会那么做。
  “让二嫂担心了!”陶若抱歉的笑笑,从乳母手中接过一个锦盒给她“这是一点小心意,二嫂收下吧!”
  二少夫人打开一看,是一支金钗,镂空雕刻着桃花。倒是精美别致,她瞧着就喜欢,不过。。。把锦盒退了回去,她摇头“若娘这是什么意思,二嫂可受不起这样的好东西。”
  “二嫂说笑了,再说了这不是若娘的意思,是爹爹说这几个月让你劳累了,让若娘准备些东西算是弥补。二嫂若是不喜欢的话,等会便去金玉行看看,有没有喜欢的。”若不是司马老爷吩咐,她也不会如此,若是她的名义送东西,二少夫人一定多想,觉得她拿身份压人。她可没那个想法。
  二少夫人听着看了看锦盒,笑道“爹爹也是有心了。”说着接过锦盒,毕竟她很是喜欢这只金钗的。
  她一直病着也没仔细研究司马夫人给的钥匙,等她从二少夫人哪儿回去,她拿出钥匙看了看,司马夫人的一些东西大多都在她的屋子里了,其中就有一个很大的箱子,上了锁的。
  她拿着钥匙打开,箱子里还放着一个箱子,里面放着一把小钥匙,和乳母一起抱出箱子,再打开,里面除了卖身契,还有地契,屋契,以及几本账本,账本中夹着一张纸,她拿着看了看,上面写着让她一个人独自拿着手上的钥匙去后院假山。
  她有些好奇,随意的翻看了账本,又看了看其他的东西,发现安国候府真的是家大业大,以前她觉得自己有一笔银子已经是小金库了,与司马夫人掌管的财富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暗自平复了心中的欢喜和紧张,她觉得手心都在冒汗。把东西收拾好,独自一个人拿着钥匙出门。
  天色大好,她真想看看假山后面有什么。
  后院除了打扫的人并没几个人走动,她趁着婢女们不留意,走到假山后面,目光寻找了一番,没发现什么不妥的,以为自己找错了,仔细拿出图纸看了看,又看了看假山周围,扒开葱郁的树枝,她瞧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动,尝试的把钥匙放进去扭了一下,面前的假山一处松动了一下,她心惊肉跳一番。
  过了一会儿便推开进去,在入口处瞧着放着的蜡烛和火石,她点燃了蜡烛看清了是一个地窖一样的东西,周围用石头砌成,掩上门小心的下了十几个台阶,入目越来越宽阔。她点燃了几根蜡烛,打开一个个箱子,发现一叠叠码好的金条,银条,她震惊了。
  打开其他的箱子看看,都是贵重物品。不是金条,银条,就是珠玉赏玩。想来这里是安国候府的藏金库。
  回到园子,她翻看着地契,屋契,以及店铺门面,想来没有一个小金库是装不下安国候府每年的入账的。
  不过关于小金库的事情,知道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司马老爷,一个是她。
  傍晚司马玦回来,对于假山后面的秘密,她缄口莫言,纸上写了的,除了她谁都不能说。她便按照司马夫人的意思,不多言。
  因为她在司马夫人跟前学着怎么打理家事,倒也得心应手,府上还有三位未成家的公子小姐,今年五月是四小姐及笄的日子,她便开始筹备及笄的事情,至于四公子,五公子并不多操心,只要衣食上不亏待就行了,他们今年要参加秋闱,若是去了贡士明年就能参加春闱,然后是殿试及第之类的。
  所以今年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忙碌的。
  得知她身体好了,文瑜抽时间带着两个孩子来看她,她肚子里有怀了一个,陶若笑着恭喜,文瑜确实愁眉不展“就算生了儿子还不是那样,在府上是长房的人做主,我连说话都说不上呢!”
  “你也别多想,只要不亏待自己,能容忍就容忍吧,毕竟长幼有序,你若是在意了,传到长房那边也不好说话,多孝敬孝敬长辈得长辈庇护也不会吃亏的。”
  文瑜听得点点头,说“娘进来身子不好了,若表姐若是有时间回去看看吧!”
  “姨母好好的怎么了?”陶若有些意外,倒是没听说王夫人身子不适的消息。
  “还能是怎么了,被乐姨娘气得,二哥去年冬日在边关牺牲了,皇上虽然封了他大将军之位,可人已经活不过来了,那些荣华他也享受不了。乐姨娘就怪娘害死了他,害死了她的亲孙子,谢清霞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整日找娘的麻烦,大声诅咒。。。”
  陶若听着震惊,王远志居然死了,她居然一点都不知道,更重要的事,他死了?
  “娘罚了她,可她还是疯言疯语,最后真的疯了,娘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个月时不时的身子不适,大夫也瞧不出所以然来,你身子又不好,便也没告诉你。”
  “前几日我回去时,娘说要冲冲喜,冲冲晦气,她说她给大哥说了一门亲事,准备把那家的小姐迎娶进门做继室。”
  陶若听着,心里已经明白了些,毕竟很多事情从她救了乳母之后就已经改变了,所以,以后会如何,她也不清楚。
  “表哥怎么说的?”冲喜,若真是有用吗,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病死,完全是无稽之谈。
  “大哥想来孝顺,自然是听从娘的意思,再说了为了娘的病,就算不愿意也会答应的。府上只有一位侍妾,娶个继室照顾大哥也好。”
  见她赞同的点头,文瑜抓着她的手说“如今看来,我们姐妹几个,还是你嫁得最好,大姐说是进了宫,在宫里也不过是个美人而已,就算她如今怀了龙种,过得也不好,今年元宵我看见她了,她变了很多,眉目都是忧愁,想来在宫中过得不好。”
  文瑜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她似乎很久没和人推心置腹的说话了,把她知道,心里忧愁的都说出来,陶若有时听着,有时会宽慰几句。
  对于给王恒之娶继室,她是赞同的,毕竟他身边需要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那个赵氏明显不是那样的人。而他似乎也不甚欢喜。
  送走文瑜,她想了很多,却也什么都没想。
  她承认,王家的姐妹几个,确实是她过得好一些,丈夫疼爱,儿子乖巧,还掌管整个安国候府,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没几日她去了一趟王家,王夫人确实身子不适,她陪着说了几句话,安慰了几句,文瑜便回来了,一起说着花儿,王夫人心情好了些,气色也好了些。
  六月中旬王恒之去了继室,她准备了礼物和司马玦一起上门道喜。和王恒之打照面时,她笑着恭喜,他含笑着回礼。
  司马玦的官位越来越高,六月时他被翟升为三品大员,回来时笑嘻嘻的对她说中秋佳节便可以带着她进宫参加宫宴了,让她一睹繁华的宫宴。
  她听了很高兴,心中盼望着八月十五的到来,对他更是体贴关怀,而他也是怜惜有加。
  四小姐及笄之后不少人上门说媒,司马夫人不在了,四小姐的亲事姨娘可是做不了主的,陶若把上门说媒的人记了下来,傍晚司马老爷回来时,她把挑选出来的人选给司马老爷看,他斟酌了一番点中了陈家公子。
  陶若心中有数,第二日让人回话,没多久陈家选了吉日上门提亲,陶若出面答应提亲,而四小姐的亲事也是她一手操办的,不管是嫁妆还是其他的一些事情,都是她的吩咐。
  对于四小姐的亲事杨氏多次在陶若面前嘀咕,生怕陶若亏待了她的女儿。
  陶若虽然不喜,倒也没公报私仇,该给的嫁妆也都给了,和三小姐的嫁妆是一样的,任谁也指点不出什么不是来。
  八月十五的傍晚,陶若让乳母好生照顾着三个孩子,她带着铃儿和司马玦一同入宫,坐在马车里她有些紧张,司马玦瞧着笑了一下“别担心,皇宫又不是吃人的地方,不会吃了你的,再说了该知道的你已经知道了,只要你如平常一般,也就无碍了。”
  她点点头,昨夜缠着他询问了不少关于皇宫的事情,礼节的话注意一下就行了。
  马车行驶了好一会儿在偏门停下,司马玦下了马车等着铃儿扶着她一起下马车,今日陶若盛装出行,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发簪也多簪了几支,不至于失礼也不至于出彩,她只要得体就行。
  司马玦拿出帖子,侍卫检查了一边才让他们进去,皇宫很是气派,朱门高墙,道路平坦宽敞,进了宫他们是不能坐马车的,只能步行去宴席的地方。
  他走在前面,她和铃儿走在身后,一直看着左右的建筑风景,走了好一会儿,太监公公行礼道“司马大人往南直门走,夫人往北直门走即可!”
  司马玦点点头,安抚的看着陶若被宫女带着朝北直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看他,嘴角含笑。
  他们来的不早不晚,宫殿摆放着座椅,很是华贵,瞧着有夫人看来,她礼貌的点头示意,虽然不怎么认识,礼到了就行了。
  宫女指引着她在自己的位上坐下,低语道“宴席结束后,司马夫人稍等一会儿,琬美人想见上夫人一面。”
  陶若点点头,知道她口中的琬美人是文琬,看了铃儿一眼,铃儿会意掏出几颗银瓜子塞给宫女,宫女也不推脱,收下俯身离去。
  渐渐的她这桌的人都来了,陶若礼貌的和她们打招呼示意,客气的报了夫家的名声,陶若才知道,她这一桌的女眷地位并不低,想来是看在贤妃娘娘的面子,给她安排了一个好桌位。
  她们也是极有眼色的人,知道她是初次入宫,也知道她是贤妃娘娘的嫡亲二嫂,对她也是照顾礼遇。
  宫里的菜肴精美可口,她还看见了皇上,皇后,以及其他妃嫔,贤妃娘娘虽然受宠,有些礼制还是要遵守的,她和其他妃嫔一起坐在下手的位置。她并未看见文琬,想来是她的妃位不足以让她出席这样大的宫宴吧。
  宴席开了一半,贤妃娘娘起身离开,不多久一位宫女在陶若身边耳语几句,她朝几位夫人示意了一下,起身离开。
  走出了宫殿,在宫女的带领下走了几步就看见不远处的身影,不是贤妃娘娘又是谁?
  她上前行礼道“臣妇见过贤妃娘娘,贤妃娘娘金安!”
  贤妃娘娘瞧着她笑了笑,虚扶了一把“三嫂客气了。都是一家人,用不着如此见外。”
  “贤妃娘娘仁厚,臣妇不能冒犯了娘娘。”陶若谨言,宫中不比宫外,再说她是皇上的妃子,自然高人一等,宫中礼仪森严,她不能因为是司马玦的嫡妹就疏忽了,该有的礼仪就应该有。
  两人寒暄几句,都是贤妃娘娘再问,她在回答,站了一会儿,她说“如今三哥是三品大员了,以后每年的宴会三嫂都能进宫,这也让人欣慰,府上的事情就得三嫂多费心了,爹爹年纪大了,三嫂也要费心照顾了。”
  “是臣妇应该的,贤妃娘娘放心,臣妇一定好生孝顺爹爹,打理安国侯府。”陶若得体道。
  “那就好。”两人又说了几句,贤妃娘娘不宜出来太久,让宫女把准备好的礼物给她,铃儿行礼接过去,陶若感激道谢。
  两人站了一会儿,等贤妃娘娘走了她才进去。殿中歌舞升平,各色花灯照亮了整个宫殿,她坐在自己位上,没事人一般吃食看歌舞。
  宴席散后,那位引路的宫女带着她去见琬美人,七拐八拐的走了一会儿,她在亭中看见文琬,文琬也看见了她。
  陶若行礼道“见过娘娘,娘娘金安!”
  “若娘客气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