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1-02-19 08:45      字数:4733
  前堂的暗涌几乎都快翻到了台面。
  自从回宫以后,有皇帝的成心冷落,也有初音的刻意躲避,就连除夕家宴之时,她也都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脱不肯露面,为的就是避免与皇上碰面。紫槿曾经问过她,是不是怕冷桐的那所谓的仙女身份被拆穿,当时初音只是但笑不语,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还有另一面,她不愿在百花中争奇斗艳,纵使衰败枯萎,也比在盛美时凋零要好。能走过绚丽,品尝萧条,就不枉此生了,人活在世上,不单单只有夫妻情分,兄弟姐妹亲朋友好,若是能以心相交,是可以弥补掉缺失的部分。
  所以,众人眼中不受宠的皇后,虽敛尽了同情,她还是能体味着其中的快乐,并且拥有一颗无杂念的心,冷眼看着深宫中的一切。
  从知道皇帝纳冷桐的那一刻起,初音就知道他认错了人,没有说什么一是认为没必要,再有也想成全了冷桐想为家人报仇的这份心意,反正也不损失什么,又有人能遮住了皇上的眼,让他没有精力注意到她这个中宫,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那日盛装……想到建景帝见了鬼的样子,初音还是无法自抑地弯唇浅笑,若是自己的言行被四哥知道了,肯定又要被念上好一会儿了。
  脉案及院正的话都在证明着皇上纵使会有好转,也绝不可能再宠幸宫妃,那她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让他知道知道错过些什么,又做错过什么,这样的略带任性的惩戒,足够让初音乐呵上一些日子了。
  至于赐下来的两个字儿,初音反倒没什么感觉,左右到死的那天,皇后该有的十六个字的谥号一个都不会少,现在争那些个虚名做什么?唯一让她没想到的是杨及的态度……
  圣旨传来后,他就一直没再露过面,今天又是跟痴了一样练剑……听着利刃在空中舞动的铮铮声响,初音只能维持着面上的淡然,而心……只有她自己知道。
  碧桃见主子没个要采取措施的意思,敛着眼睑想了想,举步到案前,瞄了眼正窝在塌上,摆弄着明黄圣旨的大殿下,压低了声线,“小姐,您莫不是在思量前会儿蒋贵嫔到访的事儿?”
  听了这话,初音翻书的手一顿,遂抬头斜倪着女官,见她面上分明铺满了紧张,眸中不由划过寸寸趣味,佯装懵懂,“怎么了?”
  “主子……”高亢的调子不仅让初音皱了眉,连安静在自己世界中的梓安都被引来侧目。
  碧桃也知道逾越了,可她已经顾不得了,一双眼珠绞在皇后的面上,想从中看出来玩笑的成分,可到头来除了淡然,什么都没瞧到,最后只能放弃探寻,“主子,今天蒋贵嫔带着三皇子来请安,她的意图本就不纯,您可不要因为那几滴泪就心软……”
  “哪里不纯?你说说看……”初音倒想看看,自己的这位女官有如何的见解。
  听着这不疾不徐的慢语,碧桃都快急哭了,“蒋贵嫔那话里话外都拿三皇子说事儿,在皇上才一示好的当口,就跑来宣安殿请安,她这是在为以后打算啊。想让您收了三皇子做养子,三皇子有了嫡出的身份,纵使定南王现在俸旨监国,也还是缺少一个名份,若皇上……到时群臣定会拥三皇子继承大统,而三皇子又年幼,少不得会有后宫听政,那样……一切就都落到了蒋家人的手里,您可不要大意了。”
  这头头是道的阐明,可是让初音刮目相看,知道碧桃心细胆大且聪慧不凡,却是没想到她竟是连前堂的□面都能参透,这可真是了不得,只是……“碧桃,我遣人教你识字吧。”
  目不识丁的女子都能有如此的见解,若是能读书识字,怕是会让无数儒生汗颜吧,初音很期待,览尽圣贤书的碧桃会是什么模样。
  “……”碧桃一愣,光见张嘴,不见出声儿,她就不明白了,有人都将坏心眼儿动了头上来了,自家主子还跟没事儿人一样跟她讨论要不要读书。
  看她急红面颊,初音也就不再逗了,合实了摊开的书册,目光放空,轻轻出了口气,才道:“她的如意算盘打得是不错,可也得有人成全不是,放心吧,我还没糊涂到那个地步。”
  自打开国,就没有两宫并存的先例,纵使是儿子做了皇帝,做为偏妃的生母至多也落名个太妃的名号,想以这样的身份听政,那是不可能的事。而蒋贵嫔这是在为这个不可能铺路,试图提前先打动了无能的皇后,以后再有娘家扶持,就也不是什么绝对的事儿了。
  不过,她千想万算,唯独没有料到……林初音变了!
  碧桃脸上的绯红急速被苍白取代了,她以为主子还没领会到事态的严重,才想再劝,就听得有人说道:“不用再说了……”
  主仆二人看过去,只见杨及汗渍着鬓角走了过来,初音以指腹滑着书角,心说……没事了。杨及这人性情虽古怪,可是遇到事等他自己想通了,弄明白了,那就是晴天。
  待他走近,初音挑眉相问:“以目前来看,蒋太师能信得过吗?”别他们跟这筹划好了一切,再有人临阵掉了队,那就太冤枉了。
  杨及将佩剑摘到八仙桌上,为自己倒了杯水,饮下后才说:“那人先不用管。”
  恩?
  “我想过了,可以先开翰林院广纳学子,不论出身惟才是用,可以以皇后的名义整理佛经,也可以以定南王的名义编写用兵之法或是为孝之道,亦或者着手收集东兆列位皇帝及老臣的治国之术……”
  话,杨及只说了一半,这只是表面的意思,而另一半招纳儒生的意思,他相信她都懂。
  翰林院一直都是学子们心目中的神邸,是寒门子弟可望而不可及的的圣地,例来,它都是作为从学术翘楚到行使宰相职权的一个踏板,翰林们以刚正不阿,直谏敢言的形象在政治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真正被认可并打上翰林标识的人却寥寥无几。
  翰林院对学子的接收十分苛刻,除了每届科举的头名状元外,连榜眼探花都要审查门第和出身,这就成了架在儒生与朝庭之间的一堵墙,国家缺少可用之材,读书人找不报郊的途径。
  大开翰林院就可以将天下儒生纳到自己的这边,虽说有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不管是在声势或是民心方面,那些所谓的“无用之人”,却是真正的中坚力量,所以想要脱离神佛之名,做到真正的万人敬仰,这的确是上上之策。
  想明白了,初音不禁深深感叹,不愧是世外高人的弟子,能不用刀枪就直接占领百姓的灵魂,等有了民心所向,就不怕不心想事成了,只是……“这样一来,定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定南王能处理好吗?”
  杨及手中捏着喝水的小杯,眼光流连其上,似是在深思又似是在闪神。
  半晌之后,才听他说:“王爷身单力孤,又缺少经验,被几位权臣左右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担心的事,先不提左右丞相,就太保与太师的面心皆悖,就是个大麻烦……若是想让他们维持着面上的平和,怕是……”说着他一滞,向她看过来。
  要出现一股中立势力牵制……才有可能平衡现在的朝堂。
  四目相对,初音从那双精芒中读到了与自己心中所想一致的解决方案……临朝。与听政意在桎梏顾命大臣不同,临朝就多了主动性,可以与监国的定南王共同决议朝中大事……到时就不怕拿捏不住蒋太师,而杨家与自己的血仇也不愁无法得报了。
  至于怨恨的是谁,他们早已心照不宣了,想到这儿,初音放松了面容。
  兴奋之余,他们二人又同时浮现出了迟疑:一个后宫女着要走到前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契机,才能堵上那些以祖制说事的嘴?
  就在他们不得其法的时候,只听一声“咣当”声响,惊得几人同时向声源看去,只见梓安不知什么时候跑到了妆台边,此时手里抱着玺绶锦盒,正一脸无措地看着她,而在他的身边珠花美钿散落了一地,想必是不小心碰掉了。
  碧桃嘴上叹了句“小祖宗”,就连叨念着什么,边走过去收拾残乱。
  初音愣愣地看着碧桃的背影,突然灵光一闪,忙转头去找杨及的视线,然后对上等待中的半弯笑意,心下一松……有了。
  第 43 章
  承泰说是监国,实际上也就是在五位大臣拟订的谕旨上盖盖章而已,参政议政的部分很有限,只以一方皇帝的私章览政,少了国玺在手,跟国之储君行使职能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无形中就被架空了权利,相对的,辅弼的臣子拥有的就会越来越多。
  皇上想的是挺好,一方有顾命大臣限制着承泰做大做强,以免威胁皇权;而另一方面,在自己生病的期间,有儿子代为监国,又有辅臣加以辅佐,不至于使朝政瘫痪,还不用怕某一人独揽大权,以至会出来“挟幼主以令阖朝”的危险。
  可智者千虑,还终于一失呢。看似巧妙均衡,毫无纰漏的万全之策,才不出两日,就显现出了尖锐的矛盾。建景帝费尽心思设计的多方牵制的安排,还是忽略掉了辅臣能否通力合作的问题。
  一旦出现了意见不合,往往几位大臣就在金殿之上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让步,这倒让承泰不知所措起来。
  元老将军虽是个武将,对治国不甚精通,可他却懂得尊卑之礼,认为如此做法有背皇恩,也辜负了圣上培养定南王的心思,于是招集了大部分朝臣,手执御赐金锏到长安殿请命……要求皇后以玺绶临朝,与王爷共同执掌朝政。
  这样一来,将过份依赖朝臣的局面扳回了正轨,重新且深刻了君臣之别,旨意由皇后与定南王共同下达,而做为顾命臣子,只需提交合理意见和建议进了本分就好,无需再在谕旨上加联名。于是,有些人还没尝透权力的滋味,就又被打回了原形。
  横冗在初音眼前,怎么看都过不去的坎,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长安大殿上,皇帝的御座左右新添了两把鎏金坐塌,那就是早朝之时,初音与承泰的所在。
  数日以来,除了感觉起得比平时早,会偶有困乏之外,初音也没觉得有什么,那些拥有了一切的快~感,可是一点也没体会到。
  至于朝政,她很少过问,多交给承泰去处理。年轻的王爷虽有不足,但朝中有三公之中的太保太师,有左右丞相,还有以周兼为首的翰林学子鼎力支持,迅速成长起来就不是件难事了。
  其实初音临朝只不过是种姿态,为以后早做打算的考量而已。
  也就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初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太保李益生被孤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建景帝组织起来宰相班底一共五人:元将军,李太保,蒋太师和左右两位丞相。其中元将军早已明确了立场誓保皇后,蒋太师至少在明面上是效忠于皇后所支持的定南王,而左右两们丞相则是中立派,只忠于皇权,不针对个人……于是,剩下了太保李益生,没有人认领!
  初音也没真当回事儿,只是心情很好的看着,左右朝中才刚刚稳定下来,还经不起什么大波澜,若是伤及了国体,就得不偿失了,反正还有时间,不是吗?
  某天,初音与承泰闲谈时无意提及,政治核心之中有固有的名门李太保,也有朝廷新贵蒋太师,还有执掌军权的老将军,唯独缺少了代表着千万儒生的翰林学子,不如从翰林院择选出优秀的人才来加入宰相班子,不说给多大的官职,至少也不能让读书人寒了心。
  承泰听了也深感有理,于是连夜著人草拟择贤旨意,令翰林院一众推举贤明入驻朝廷的政治中心。
  于是……周兼华丽丽地走入了世人的视野!
  承泰对周兼有种近乎于濡慕的敬仰,一经选用,就连升两级,升到了正二品的中书令,一时不论是在朝中,还是在民间嘉颂之声高涨,一介平民出身的周兼,通过科举入朝,再以卓越的才学赢得朝廷的赏识,最终实现了报效国家和光宗耀祖的宏愿,这让无数寒门学子看到了一条宽广的仕途之路。
  于是,朝中所向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
  而另一个转变,源于自诩明睿英武的建景帝,除了遣近侍一连三日送来封赏,还有就是同时带来一道伴驾的口谕。
  奇珍异宝晃花了采女们的眼,个个都喜笑颜开,连一向沉稳的碧桃都有意无意地为主子挑选了鲜亮的宫装,以为这回可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初音只是冷眼看着,看着女官惊诧于赏赐的珍贵,看采女们那昂首挺胸的架势,看着又开始热闹起来的门庭,心里却是波澜不惊,这示好……未免太迟了些,既然已无心停留,连应付都懒于了,所以一连推了两日。
  今天若不是碧桃跪请,初音也不会走这一趟,实在是不想面对那张口眼歪斜的脸,可碧桃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