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节
作者:一半儿      更新:2021-02-19 07:56      字数:4872
  男牧椋源耍盖自谒耐睦锼髁⑵鹄吹摹坝⑿坌蜗蟆蓖耆扑榱耍馐兜剑约焊米咭惶鹾透盖撞煌穆贰!   ?br />
  王西征先生并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他作为一名富有爱国情感的知识分子,时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他把满腔的义愤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直接灌输给渴望追求进步的张学思,在他的心里燃烧起争民主、争自由、求真理的热情火焰。对于这位引导自己走上进步道路的启蒙老师,张学思满怀深情地写道:
  “王先生的教育使我认识了军阀父亲的反动,打破了家庭的圈子,看到了社会的问题,从而引起了我对社会的不满,认为社会应当变革,应当好人当政,实行民主与自由,而我自己就应该做这样的好人,来做一番事业。至于革命、民主自由、社会主义究竟怎么回事,我却尚不清楚,只是觉得那是好人干的事。”
  在求索人生的道路上,张学思在思想上已经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就在这时,大帅府发生了“烧书事件”,活生生的现实使张学思更清醒地认识到大帅府和社会进步是多么的水火不相容,要追求进步就一定得离开这个家庭。
  那是1930年端午节前夕,大帅府里一派节日的喜气洋洋。平时极少有空和弟妹们谈心的张学良也趁机抽暇到各房看看兄弟姐妹们。当他来到四弟学思的房间,看到书架上、桌上都摆着许多书时,他心里非常高兴,为四弟的好学善思、博览群书感到自豪。这时,桌上摊着的一本看了大半的书引起了张学良的注意,他便拿起来随手翻翻,谁知不翻还好,一翻,满腔的喜悦都化作了怒火中烧,他瞪大了眼睛又看了一遍封面,没错,正是进步作家丁玲著的《在黑暗中》。
  张学良强忍着怒火,板着面孔厉声斥问学思:“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张学思沉稳地答道:“是我从书店里买来的。”
  “你知不知道这书是谁写的?这是共产党写的!”
  “我看写的没什么不好啊!”
  “岂有此理!以后不准看这种书!烧掉!”看到四弟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张学良的火更大了,他恨恨地扔下书,气呼呼地走了。
  不大一会儿,此事便传遍了帅府内外,往日平静的帅府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各房纷纷议论:“四爷赤化了!学共产共妻了!”母亲许夫人吓坏了,她向学思哭劝道:“你们几个,是我守活寡,遭人家白眼,好不容易才拉扯大的。你是我最小的孩子,我也最疼你,你可千万不能走歪路,学共产共妻啊!”其实,当时的张学思对共产党是怎么回事还不甚了了,他只是本能地觉得书上写的都是好事,并无“共产共妻”之说,他本想据理力争,但他不愿使母亲过于担心,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张学思还是违心地烧掉了一些书。
  “烧书风波”使张学思认清了,要想追求真理和光明,就必须离开大帅府!他渴望冲破家庭和旧式思想编就的樊笼,到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平去学习知识,追求真理。1931年初,经过向母亲再三恳求,张学思终于被获准到北平求学。从此,这位帅府的四公子踏上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
  第九章 新中国的海军大将——四弟学思3、北平入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张学思被一种深深的羞辱包围了,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耻辱——“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落在了大哥学良的头上,大哥成了丢失东北的罪魁祸首,东北军也被称为“误国军”。张学思几乎不敢在公众场合露面了,四周一片鄙视和愤怒的目光,都在冷冷地盯着他,仿佛说:“瞧,这就是不抵抗将军的弟弟!”他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学思再也忍不住了,他冲进顺承王府,冲着张学良就吼:“为何下令不抵抗?为何将国土拱手送于日寇?为何弃东北的父老兄妹而不顾?为何不念杀父之仇?为何不顾误国之羞、失土之恨?!。。。。”一连串的为什么如连珠炮一样轰向张学良,一向知书达理、斯文礼貌的学思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将久久就在心里盘旋的问题一股脑倾泄而出,他知道大哥总是把他当小孩子看,而他在心里也一直将大哥如父辈般敬重,但是,今天,他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张学思直言不讳地对大哥说:“大哥,我觉得你太轻信了,蒋介石真的靠得住吗?你还是多听听民众的呼声吧!”
  张学良在为这些刺耳的话而痛苦、羞愧的同时,他也感到他的四弟长大了,他深深地为四弟赤忱的爱国激情所打动,他诚挚而郑重地对张学思说:“四弟,请你相信大哥,我不是那种卖国之人,总有一天,我会向世人证明,我是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得起祖先和同胞的。”
  张学思深感失望和苦闷,他自知人幼言轻,无法改变大哥的意志。九一八以后的形势发展,使张学思寻求救国真理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幸运的是,两年未见的王金镜又来到了他的身边,这一时期,王金镜对张学思的思想转变帮助很大。
  此时的王金镜,已经接触过不少的革命志士,受到了初步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思潮的影响,他把这些思想悉数传播给张学思。在他的指引下,张学思专心致志地攻读起社会主义革命的书籍,除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大革命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国家与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等政治书籍外,张学思还大量阅读了当时的进步小说,《石炭王》、《屠场》、《毁灭》、《母亲》、《在底层》等都给张学思以极大的启迪,张学思后来在自传中写道:
  “这些书我是一知半解地看完了,有时与王金镜讨论研究,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却有了马列主义的初步知识。参照‘九•;一八’以来的事实,使我认清了国民党反革命统治必须推翻,我知道了共产党是中国解放的唯一领导者。小时《屠场》,使我知道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对工人的剥削与迫害;《石炭王》中资本家的儿子走向旷工运动,则深深打动了我。”
  1932年初,王金镜转入了上海法政大学,后来又转赴东北组织义勇军并且加入了党组织,张学思一直和他保持联系,二人互通信息,互相鼓励。1933年,王金镜自东北返回北平,这一次,王金镜又在张学思的人生转折关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3年3月中旬,张学思在王金镜的介绍下,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沙滩支部”,支部书记是共产党员关成章。关成章的理论水平很高,加之口才又好,讲起话来很有吸引力,张学思和他的每一次谈话,都让他感到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在关成章火热的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张学思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当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决心。凭着这股赤诚之心,张学思在白色恐怖之下,勇敢地进行战斗,对党交给他的任务,他干得特别起劲,而且每次都圆满地完成,在严峻的实际斗争中,张学思感到自己又前进了一大步,他渴望加入党组织的心也更加迫切。
  好友王金镜充当了他的介绍人。张学思永远也不会忘记1933年4月的那个夜晚,那是一个多么宁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夜啊!东北大学民众夜校的一间斗室里,在柔和的灯光下,关成章和张学思在促膝谈心。关成章的炯炯目光,一直凝视着对面而坐的这个年轻人。几年前,他还是身居豪门的公子哥儿,可是,他竟然能毅然抛弃了优渥的生活,背叛了原来的阶级,执着地追求共产主义的真理,这在同时代的年轻人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关成章为能吸收张学思入党而感到十分的欣慰。
  与关成章相对而坐的张学思,脸兴奋得通红发热,一颗心激动得怦怦直跳,一刹那间,他的脑海里如电影一般闪过许多镜头,他想起自己的身世,他想到自幼父亲给予自己的军阀权势的熏染,他想到受过的母亲关于“自立”、“做正派人”的教育,想到王西征先生的启蒙,想到王金镜的帮助和指引。。。。突然间,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使他猛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对关成章说:“我认准了坚决跟共产党走,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我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交给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到底!”这确实是他郁积心头的肺腑之言,他早就想一吐为快了,今天,他终于在党组织的面前袒露了自己的一片赤心,他相信,党组织一定不会拒绝他的。
  “好!”关成章被张学思的激情所感染,他也兴奋地站了起来,紧紧地握住张学思的双手,用宏亮的嗓音庄严地说道:“张学思同志,党正式批准你的要求,从现在起,你就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
  幸福的暖流瞬间布满了张学思的全身,他只觉得千言万语一齐涌上心头,共产党员这个神圣庄严的称号,今后就将和自己连在一起了?!张学思感慨万千,论他的家庭,是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对象,他的父亲与共产党是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几年前,在北平,就是张作霖下令杀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这个大军阀想把共产党扼杀在摇篮之中,可是他万万不会想到,几年后,也是在北平,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却成了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张学思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而自豪,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了,我一定不会辜负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我发誓。”
  第九章 新中国的海军大将——四弟学思4、中央军校的高才生
  “半年训完一年的科目,够他受的!”
  “十有八九得累趴下,爬不起来!”
  “这位公子哥,能吃得了这种苦吗?”
  1934年7月,张学思高中毕业,经张学良保荐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进行入伍训练。张学良将军弟弟的到来,自然成为军校众人瞩目的对象,大家议论纷纷。
  张学思对此一笑置之。国民党中央军校的生活是严格按照德国军校的模式设置的,特别强调紧张和艰苦,有些训练,简直就是故意折磨人,不用说少爷、公子哥受不了,就连许多穷苦人家的子弟,自小吃惯了苦的也感到吃不消,张学思自幼生活在豪华奢靡的大帅府里,也难怪大家会发出如此疑问。
  行动是最好的回答。张学思除了和大家参加正常的训练外,还额外下小操,苦自然是不消说的,但外表斯文柔弱的张学思居然挺过来了,并且还后来居上,成绩远远地超过了先入校的学员。1935年春,张学思入伍训练期满,成为步兵科正式学员,他开始埋头钻研军事技术,他抱着“只要掌握了军事,就不愁达不到革命的目的”的信念,苦学苦练,不久,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军校的优等生,校方对他另眼相看,于是他又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各种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所学到的东西比一般学员要多得多。
  步兵科以“战术作业”为主要课程,教官给学员发下教案,限定了地形,限定了兵力,交代了敌情,然后命学员自己去布置兵力,安排如何应敌制敌,如何使用预备队等等。张学思头脑敏锐,反应迅速,判断果断,他的作业不但为同学们所敬服,就连德国教官也惊叹不已。
  张治中当时时任军校教育长,他曾对张学良竖起大拇指,夸奖张学思表现很好,能吃苦耐劳,成绩优秀,是个出色的人才,很有培养前途。张学良听了非常高兴,感到四弟为自己增了光,他感慨地对张治中说:“在七个弟弟中,我最器重的就是这个老四。他有志气,有头脑,精明强干,勤奋好学,而且没有一点纨绔之气。我们张氏八兄弟中,将来大概只有他会有些出息!”
  1936年春,正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王金镜让同志张怡给张学思带来了党的《八一宣言》。张学思这才知道党的方针路线有了新的发展,由过去的反蒋抗日转变为联蒋抗日和逼蒋抗日,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英明政策,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指明灯,张学思一下子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方向。不久,张学良派来警卫营营长孙铭久到中央军校看望四弟学思和全体东北籍学员,在与孙铭久的彻夜长谈中,张学思又了解到张学良面对红军提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东北去”的口号,已决定走联共抗日的道路。为了实现抗日御侮、收复失地的宏愿,张学良成立了军官训练团,准备改造东北军,为此,他让孙铭久转告四弟,在军校物色优秀学员,毕业后带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