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卖吻      更新:2021-02-19 06:26      字数:4826
  “董哥哥!”“一朵花”弹身上前,满面激动之色。
  董卓英也是满面激动,神剑不自觉地垂下,他没望地上的焦拐子,也没睬“一朵花”,只是定定地望着椅上的老妪。
  “卫夫人,她就是掌理空空门的卫夫人,师父年轻时的情侣……”董卓英在心里一再重复,师父为了她而抑郁终生,为了她而绝迹江湖。
  当年不可一世的尤物,老人,风韵依稀残存。
  她和师父为什么不能结合?是什么原因使他俩誓不相见?焦拐子说他早该想到,是想到自已跟她的微妙渊源么?“董哥哥!”“一朵花”又叫了一声。
  董卓英收回目光,望了一眼“一朵花”,收起了“石纹神剑”,以异样的声音道:“吴姑娘,我答应你的事办完了,告辞!”转过身,举步便走,他不敢和卫夫人交谈,因为师父叮咛过,出江湖之后,绝不许跟她和她的门人打交道。
  “董哥哥!”“一朵花”闪身截住:“你为什么要走?”“我没理由留下。”“你对家师连招呼都不打?”“我…只例行答应你的诺言!”“唉!”卫夫人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一声长叹,使董卓英的心神连颤,他立即产生一种想揭开谜底的冲动,但又想到师命不可违。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卫夫人喃喃声音:“没有仇,没有恨,都老了,快入土了,到底为什么?”是怨艾,是追悔?还是无奈的自诉?董卓英的脚长了钉,移不动,情绪相当激越。
  “一朵花”却是清面凄情。
  “让他走!”卫夫人放大了声音。
  董卓英一咬牙,回过身,快步走近卫夫人。
  “一朵花”立即跟了过去,站在她师父的坐椅边。
  “你己经知道老身是谁?”“是的。”“谁告诉你的?”“家师!”“他怎么会…”
  “家师提到您老人家,已不止一次。”董卓英迟疑着说。
  “媚儿!”卫夫人偏头向“一朵花”:“着人把焦拐子的遗体搬下去,好好料理安葬,他也是一个人物!”“是!”“一朵花”立即走向后进。
  “我们到客厅里谈!”这句话是对董卓英说的,身形一起,旋飞入厅内,这份功力委实令人咋舌。
  董卓英跟了进去。
  卫夫人已端坐在正厅上首。
  “你坐下!”卫夫人抬了抬手。
  董卓英在侧方下首落座,情绪仍在紊乱之中。
  “你师父如何向你提起的?”“家师…有时自言自语,却不许追问,不过晚辈看得出,他有追悔之情,临行瞩咐不许与您老人家和您的门下交往!”“他没说为什么?”“没有,但叮嘱的神情很勉强,似乎不是由衷之意。”“人老了就会变,老身…”她没说下去,但下文可以体会得到,她的观念转变了。
  “可否能见示当年两位反目的原因?”“这个…”卫夫人沉吟良久,脸色不停变幻,最后苦苦一笑:“原因…说起来很可笑,同样的倔强,互不相让。”“他要我脱离本门,我要他封剑退出江湖,结果闹僵了,各自东西,唉!岁月无情,几十年光阴虚掷,男不婚女不嫁,结果换来了什么?”卫夫人说着,老眼里隐现泪光。
  “据晚辈看,家师早已有悔意,但性格天生,不愿低头。”“老身也想象得到,彼此都在炼狱里熬。”“晚辈一定设法使两位……”想想不妥,倏然住了口。
  “迟了!迟了!”泪珠滚了下来。一阵难堪的沉默。
  “幸喜他选中了你这个衣钵传人!”卫夫人转了口。
  “您老人家也一样有了继承者!”“你喜欢媚儿么?”董卓英一颗心忽然下沉,他想到“一朵花”放浪的行为,说什么也不是合适的对象,一时之间,他不知如何回答。
  卫夫人老脸微变,自顾自地点点头,像是明白了什么!
  “孩子,天下许多事只能随缘,不能勉强,老身到这大年纪才想通了这一点。不过老身特别交代你一句,媚儿太聪明,所以行事就流于任性,但品格方面老身是可以担保的。”
  “是!”董卓英无话可说。
  卫夫人歇了一会,微吁一口气,又道:“孩子,老身再说明一点,天下事不可强求,你们俩之间的事,就让时间去证明。”
  “从明天起,老身要媚儿收心,不准再出江湖闯荡,你如有意,三年后再到这里来吧!
  另外还有你的一位好朋友在等着见你……”
  董卓英心中一动,忙问道:“是谁?找在下何事?”
  卫夫人叹息了一声道:“是谁,你见了就知道,他来找你,是关于你未来复仇的事,你们见面后就可离开了!”
  话声刚落,从门外走近一人,面含微笑急步而来。
  董卓英一见,不由惊喜道:“老古,是你!”
  古风先向卫夫人点头道谢,这才向董卓英道:“卓英,快走,小弟已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消息?”董卓英急问道:“是关于司徒业的?”
  “正是他。”
  “这边的事情……”
  “真正的白玉石环在司徒业的手中,‘南义’和‘北侠’是两个老实人,却被司徒业骗了,司徒业才是罪魁祸首。”
  “好,那咱俩现在就走,迟早要逮到那个老匹夫的!”
  董卓英转向卫夫人拱拱手,便和古风离云。
  …
  08 013
  第十二回
  一个荒郊的残破古寺,野坟累累,黄色泥土连茅草都不生长,看起来四野光秃秃的,附近十里没有人烟,更别说香火了。
  这一天,刚过了晌午。
  古风走在前面,他说这寺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很可能可以提供司徒业的行踪。
  老和尚是谁?原来这老和尚是当年岭南五虎岭的盗魁屠明,浑号叫屠夫的便是他,五十年前黑自两道,谁要提起他,莫不敬畏三分。
  他为什么来到这里?什么时候来到这里?无人知道。
  董卓英没听说过这个名号,他心中的疑问特别多。
  远远的还没有来到寺门,古风一眼已看出寺门已半倒,剥落不堪,寺门上的牌匾,也早已蚀化,字迹模糊已不可辨。
  董卓英叹了口气,向古风道:“那个人住在这里?”
  “不错,屠明确是住在这儿。”
  “这么破烂住所……能住人么?”
  “为什么不能?”
  “屠明为何千里迢迢到这里来呢?”
  “伤心人别有怀抱,行事不求人知。”
  “他有什么伤心事?”
  “听说他以前犯了一件很大的错误,从此远离人群,隐居避世,痛心忏悔。”
  “是为了杀人杀得太多了?”
  “也不尽然,是为了感情的事。”
  董卓英听他这么说,不由默然,内心感触良多,感情的事,是人生最难调理好的,也是最易伤人的。
  二人到了门口。
  寺内,一片沉寂苍凉。
  古风道:“卓英,咱们进去瞧瞧!”
  董卓英摇摇头道:“还是你先进去通报一声较为妥当,就说我董卓英求见。”
  古风道:“唔!也好!”
  话落,他即走向寺内,一路上破瓦残砖,苍苔满地,根本不像个有人住的地方。
  古风终于走到最后一间较为完整的厢房前,厢房门阶上没有芜草苔藓,显示有人住过的样子。
  古风在门口高声叫道:“屠老前辈在吗?”
  空寺寂寂,静无回音。
  古风提高了声调又道:“屠老前辈,晚辈古风和董卓英特来求见……”
  风吹草摇,仍是没有第二种声音回答。
  古风浓眉微轩,心忖:这老和尚难道是云游四海未归,但阶前落叶甚少,似是有人打扫过。
  他心念至此,决心探个究竟,上前伸手向门上一推。
  门是虚掩着的,轻轻一推便开了。
  木榻上坐着一个老和尚,白色长眉紧闭,坐相庄严。
  古风微感一怔,屠老前辈正在坐关,自己闯了进来,实在莽撞之至,只得又轻声禀道:
  “晚辈不知道老前辈正在坐关,只是因为董少侠有急事求见大师,晚辈才不得已带他来,请大师恕罪。”
  言辞委婉,字字清朗,想不到木榻上的人仍是没有反应。
  古风疑心顿起,急急一个箭步上前,靠近榻边,仔细观察老和尚的脸色,并用手轻探鼻息,才知道老和尚已归返道天了。
  于是他急速退出厢房,奔向寺门口。
  董卓英见他急匆匆的奔来,心中一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古风,屠老前辈是不是在里面?”
  古风奔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在……里面,只是……”
  “只是怎么样?”
  “只是他已经死了!”
  董卓英大惊,道:“此话当真?”
  古风喘着道:“当然是真的,我亲眼所见,绝对假不了!”
  董卓英大感失望,但侠义之心油然而生,接着又问道:“屠老前辈是被歹徒所害?”
  “不知道,在下来不及仔细查看,就先赶了回来。”
  “他尸身现在何处?”
  “在厢房内。”
  “走!咱们去看看!”
  二人连袂飞驰,再回到厢房内,董卓英经过一翻察勘,证实老和尚是寿终正寝,返归道天,不是被人所害。
  古风走过去掀开老和尚的袈裟,发觉衣襟下压着一张白纸,不由讶道:“快看,这里有一张纸条!”
  董卓英道:“快抽出来看看!”
  古风把白纸条抽出,见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不少的字,随即交给董卓英道:“你来念念看,老和尚留下什么遗言?”
  董卓英接过,念道——“余俗家姓屠名明,幼时生长武夷,五岁起即好弄枪弄棒,嗜武成癖,十二岁时横行乡里,路人侧目。
  弱冠后独身前往岭南,在五虎岭占山为寨,劫富济贫,终以杀孽太多,致遭天谴,家中亲人鲜得善终,儿时情侣亦背离别嫁,亲恩爱情,两无一是,遂于知命之年,大澈大悟,远来此荒僻山野,皈依我佛,清修二十五年。
  届时当脱却臭皮囊,还我真面目。
  届时倘有客人来访,必为武林后起之秀,老衲别无所赠,留赠偈言四句:青中藏青,人在天外,尘里飞石,外甥随舅。”
  董卓英念完了,古风听懂了大半,只是后面那四句,混淆不清。
  古风道:“老和尚这赠言,是什么意思……”
  说着,他又径自接道:“卓英,你好好的推敲一下内中原因,老和尚好像是预知咱们会来似的。”
  董卓英沉思了一会,心中有了概念,道:“屠老前辈,一生功过,都已过去,咱们先把他的遗体入土为安,然后再寻求答案!”
  古风当然赞同。
  就在寺中一块高地上,挖了个大坑,掩埋了老和尚的尸体。
  董卓英搬过一块大青石条,竖埋墓前土中,运起金刚指功,龙蛇飞舞的刻上了“故武林怪杰屠明大师之墓”。
  古风看了看,道:“你为何不刻上‘五虎岭’三个字?”
  董卓英道:“屠老前辈生前已厌倦了那个山岭生涯,何必死后还提它呢?”
  古风点点头,没再表示意见。
  董卓英最后在墓碑上,再写上“岁次乙丑季秋”六个字。
  琐事停当,已是晚鸦噪林,红霞满天的薄暮时分。
  二入席地而坐,先吃了点带来的干粮,寺中的古井,汲出来的井水,又清又凉,微带甜味。
  古风微喟了一声,无限婉惜的道:“大好甘泉,弃在此荒僻之乡,若是拿来酿酒,岂非胜过贵州茅台!,真是可惜!”
  董卓英淡然一笑,没说什么。
  二人吃完了干粮,也为沧桑古寺,凭添一份凄切的气氛。
  隔了半晌,董卓英道:“古风,咱们来研究一下那四句偈言……”
  古风道:“难解,在下想不通,还是你说吧!”
  董卓英思索了好一阵,才道:青中藏青,必是一个蓝字,因为蓝字化解开来,岂非青中有青?”
  古风点点头道:“好像有道理!”
  董卓英不去理会他,继续说道:“人在天外,所谓天外飞鸿,飞鸿是靠什么起飞,是靠羽毛,这或许是个羽字。”
  古风欢呼道:“对,对极了,你说得对极了!”
  董卓英道:“尘里飞石,尘者土也,土中含有大小石头,石头到处有,本不足奇,但飞来的石头,就不多见,你记不记得有个飞来峰的地方?”
  “这个……这个……”
  “峰即是石峰,这一句可能是个峰字。”
  古风不禁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最后一个字嘛……”
  古风忙问道:“是什么字?”
  董卓英苦苦思索,也想不出来。
  古风嘴里不由连连念着“蓝羽峰”三个字,但他念了十几遍,仍只是“蓝羽峰”三个字而已。
  董卓英突然叫道:“有了,最末一个字是个后面的后字。”
  古风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