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19 06:20      字数:4858
  氐髡幕驹虼蠹优昊鳎馕抟煊诙越饩鲋栏壮樾健1疚慕鼍屠钕壬摹敖饩鲋馈薄恋匾泻团┟竦盅捍睢胧郑岢鲆恍┎煌饧┨教帧?br />
  李先生在文章中一方面极为反对现行政策和法律(尤其是承包法)中限制乃至禁止承包地调整的规定,认为国家无权决定集体所有土地承包期有多长、是否调整,如何调整;另一方面又极力推崇把农民的土地纳入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和抵押贷款实现农民土地的潜在财富价值。殊不知:土地调整与土地抵押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的确,正如李先生所说,如果把农民土地这一巨大的财富纳入现代金融体系,农民的财富将大大增加,也可能在极大程度上缩小现有的城乡收入差别。但是,众所周知,要将农民的土地权利纳入现代金融体系,其先决条件就是农民的土地权利必须稳定,必须没有随时被调整的风险。我相信,李先生所说的土地银行和土地信用社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而是按现代市场规律运作的金融机构。尽管目前的法律不允许耕地使用权的抵押,但即便允许,无论是土地银行,还是土地信用社,发放抵押贷款的最重要依据,就是抵押物(在这里就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安全,是否没有他人对同一抵押物有权利主张,也就是说,贷款是否有风险。如果农民的土地权利像李先生所主张的那样,家中有人出嫁、死亡、进城就收回并调整给人口增加的家庭,那么,没有一家按市场规律办事的金融机构会接受这样的土地权利作为抵押物。道理很简单:假定农户甲以其30年土地使用权向土地金融机构贷款,这家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判定在这30年内该农户家中是否有人死亡,是否有人会进城,是否有女会出嫁。这一金融机构知道,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它无法拍卖抵押物清偿债务,因为抵押物已经在土地调整机制的运作下落入农户乙手中。常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在30年内都会出现死亡、出嫁、进城打工等情况。如果允许或者强行规定在出现这类情况时进行土地调整,那么具有风险意识的金融机构根本不会接受这种在30年内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抵押贷款申请。
  《农村土地承包法》正是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的土地权利,规定在30年承包期内土地不得调整的原则,除非极个别的特殊情形。贵州“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做法也正是在此原则下率先走出的一步。如果设想实现农民的土地产权(包括土地抵押权)是一座大楼,那么,无论是承包法的规定还是贵州的实践,都是为这座大楼打下的地基。
  中国自身的经验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估计有几十万亿的价值,城市居民的财富也因之而大大提高。尽管有多种原因促成这一市场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最主要的制度性原因就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和住房产权稳定,不会因为家庭人口增减而调整。根据我们对亚洲一些与中国农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的农地市场调查,中国18亿亩耕地的30年农用使用权潜在价值的保守估计达5万亿到6万亿之巨。要让这笔巨额的潜在财富真正成为农民手中的财富,只有全面贯彻落实承包法,让农民成为其30年使用权的主人。
  也许李先生是看到城市土地使用权和居民住房按揭的抵押实践萌发出对农村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的愤慨。我完全同意李先生的观点:不应该在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上制造城乡差别。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与农村土地使用权相比,城市的土地使用权稳定可靠,不会因为使用权持有人的家庭变故而被国家收回。同理,如果城市住房制度没有改革,还是原来的单位所有制,调入单位分房,调出单位收房,还会有人对单位住房进行耗费不菲的装修吗?会有银行接受这样的单位住房为个人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吗?
  李先生在“解决之道”中敏感地认识到农村土地这一具有巨大价值潜力的财富。但是,农村土地要真正具有李先生所预见的货币价值,必须依赖于土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而土地市场的发育必须要有稳定的、不受调整的农民土地权利。道理非常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个潜在的买主会购买权利不稳定、经常调整的土地使用权。比如,李先生设想,如果抵押人到期不偿还银行贷款,土地银行可以拍卖抵押物——土地。但是,谁会购买这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到调整、因而鸡飞蛋打的土地使用权呢?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土地调整和土地抵押都是不相兼容的。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解读健力宝事件
  南方周末   2004…12…23 14:47:16
  □本报记者 程涛 肖华
  健力宝由危机到重组,顺理成章地引发出此后一系列事件,历史与现实纠缠在一起,演变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怪象。但这些现象表明,健力宝并非无药可救的烂摊子,而是蕴藏着巨大价值的所在。
  最近一段时间的各种迹象表明,李经纬等团队复出的传言仅仅是个昙花一现的假象,而三水区政府重掌健力宝的愿望已渐渐成为现实。
  12月21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经销商们齐聚健力宝山庄,这是继18日健力宝华南地区经销商后的第二次订货会。
  订货会上,健力宝销售公司向经销商发出的一份《关于启动经销商信用保证金的通知》,要求经销商将其年度销售任务的8%到15%的信用保证金额,打进佛山市三水健力
  宝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力宝贸易公司)。而此前,经销商在健力宝集团的剩余账款也被要求全部转至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
  健力宝贸易公司是在健力宝风波发端时(12月6日)成立的新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法人股东为三水区公有资产委员会。
  订货会的状况似乎表明健力宝集团正沿着三水区政府设定的方向走去———以健力宝贸易公司来承接健力宝集团的品牌和销售。此时,手握健力宝集团91。1%股权的李志达归于沉默,张海高调回应媒体的指责。至此,此前的一系列问题仍令人充满疑惑———健力宝股权何以被出售?三水区政府为何在一夜之间接管健力宝?在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中天恒)入主健力宝之后,为什么陷入了一个争端之中?
  健力宝的真实价值
  让健力宝问题公之于众的是——今年8月25日,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在其牵头组织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张海不再担任健力宝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接替其总裁职务的是祝维沙,董事长的职位由魏小军担任。
  虽然健力宝集团否认了诸多利空传闻,但业界依然认定,张海的退位缘于健力宝集团的资金链紧张,以及偏离主业、玩资本游戏等因素。
  此前仍风平浪静的健力宝自此卷入旋涡之中。经销商齐聚三水要求健力宝退款、供应商因其欠款拒绝提供原材料,健力宝在国庆后不得不陷入停产困境。
  8月12日,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起诉健力宝集团,要求兑付一笔2924万的广告款后,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16日冻结了健力宝的账户。
  此事引起了作为主要债权人——银行的警惕。三水区各家银行等主要债权人以三水市工商银行为主组成了债权委员会。后经证实,工商银行冯行长出任债权委员会负责人。
  问题的出现,使相关各方都开始从自己的角度设计救赎健力宝的股权并购方案。但之所以有众多的方案出现,分明显示出大家对健力宝表面危机下的真实价值有共同的判断。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对健力宝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健力宝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健力宝目前的品牌价值被估为102亿元,而健力宝20年来累计经营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及二三级城市。
  “显然,这些还不是各方争夺健力宝的全部。”分析人士指出,在2002年张海掌控健力宝之后,在实业上虽无建树,但是在资本市场上获利丰厚。
  张海通过健康产业投资了平安保险、兴业银行、西北化工、陕西宝丰酒业以及成都豆瓣厂,这些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回报。仅仅是平安保险,利润超过10亿元,而即将上市的兴业银行更是拥有丰厚的获利空间。
  李志达委托大鹏投资所做的调查显示:健力宝总资产(不含品牌价值)约55亿元,其中负债41亿元,净资产约6亿元。
  此次参加订货会的一位经销商透露,即便是现在,做健力宝依然赚钱,即使包括拖欠的货款,他今年依然能盈利。
  这都说明,健力宝并非无药可救的烂摊子,而是蕴藏着巨大价值的所在。这也是各方通过设计方案争夺健力宝的关键之处。这也同时可以解释,收购者李志达在进入健力宝过程中虽频受挫折———不能进行财务状况调查,不能进行审计,不能进行企业工商注册资料变更———仍百折不挠地向健力宝投入巨资的原因。
  风波中的各种方案
  在张海方所出的方案中,最早出现的收购方是福建阳光集团。阳光集团是福州一家从事建材、房地产等的贸易集团公司。
  “当时,阳光主动表示出了并购意向。”张海在电话中向记者证实。
  但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为何无疾而终,记者并未从阳光集团得到答案。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很可能是心存疑虑的三水区政府否决了这一方案。
  接踵而至的是台湾统一集团。该集团于10月4日匆匆在北京与健力宝签下了一纸合作草案,定下收购健力宝的主业资产和承接18亿元债务的框架协议,据称收购价为1亿美元。随后,统一派驻财务人员进入健力宝大厦。但短暂的接触之后,统一突然撤出。
  撤出的原因是,统一只承诺接一部分银行的债务,然后把品牌带走,其他的不管。
  张海所接洽的最后一个收购者是汇中天恒公司的李志达,他最终成功地与健力宝股东签下协议,拿到了健力宝集团91。1%的股权。当然,政府最后以行动对此方案进行了抵制。
  在张海急于出售股权的过程中,持有健力宝集团8。9%股权的三水区政府并非无动于衷,在李志达进入健力宝后,三水区政府曾试图找菲律宾生力啤酒来接替李志达。
  广州生力啤酒公司刘天丽女士表示,广州生力啤酒是菲律宾生力啤酒在中国的投资公司。但她对此方案并不能发表看法。这种方案未能成功的原因至今仍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因为健力宝集团欠经销商的货款高达1。6亿元,经销商们也敏感地提出了一套以债权换股权的并购方案。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经销商的方案并没有获得来自政府的认可。”事实上,这一方案要获得其他股东的认可也很艰难。
  在各种方案的角力之后,李志达顺利地与健力宝主要股东签订协议并开始巨资投入,但在此时,三水区政府突然宣布接管健力宝集团。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全面接管健力宝之前,三水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专门召开了三次会议,当时定下的基调是:把健力宝恢复到张海进来之前的样子。
  后来的事实表明,政府此举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一旦李志达成功接手健力宝,政府受制于股权约束,对张海时代的问题调查将非常困难。如果如其他媒体所言,张海确实给健力宝造成巨大资金窟窿,政府不仅8。9%的股权会相应缩水,还将背负国有资产流失的包袱。
  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李志达曾经与张海达成协议,在李志达完成并购股权之后,张海以原投资价格回购其利用健康产业投资的平安保险以及兴业银行的投资项目。因为张海所购买的两个公司的股权均是法人股,无法流通兑现。
  这些也仅仅只是张海的有据可查的投资项目,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外,张海还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拥有大量的土地投资项目。但张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极力否认这些项目的存在。
  其次,政府对新进入的收购者也心存疑虑,而更愿意积极筹划自己控制健力宝的方式,这也就是健力宝贸易公司这家新公司出现的原因。“实际上,政府是想将健力宝变成一个健力宝饮料的加工厂,而由健力宝贸易公司负责品牌和销售。”知情人士透露。刚刚召开的订货会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引进战略投资者?
  但政府此举若想成功,还面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