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19 06:19      字数:4889
  可能性就越小,引发的问题会更多;如果上访规范越严,老百姓上访的成本越高,下情更难以上达,底层的问题会更多;如果新条例规范的对象实际只是老百姓,那后果更难设想。
  通过对信访制度长期细致的调研,于建嵘向国务院法制办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套完整建议。
  于建嵘建议从行政、法律、政治三个层面考虑对信访制度进行稳妥而有步骤的改革。他认为,短期的行政治标之策是给各级党政部门减压和给信访公民松绑,用以减小信访的规模和冲击性,维护社会稳定。首先是,中央减少对地方党政领导的压力,不按信访量给各地排名,取消信访责任追究制,不要求地方政府来京接访;其次,中央信访部门不再给省市开信访移办单;不对信访公民的信访级别作特别的限制。另外,由信访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因信访而发生的治安案件。
  于建嵘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减弱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降低群众对信访的预期,会迅速使一些信访案件平息,减少群众进京走访。“给地方政府减压,才能给中央减压,才能加强和巩固中央的政治权威。”
  法律层面的治理被于建嵘认为是中期步骤,即强化各级司法机关接受公民告诉、申诉及处理案件的责任和能力,由司法机关承办目前积压在信访部门的案件。显然,这一作法的目的是通过树立国家司法机构的权威,把社会矛盾的解决引导到正规的司法渠道,逐步减少信访以及伴随信访的非制度化公民的政治行动。
  于建嵘坚持认为,信访制度的长期政治治本之策是撤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把信访集中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来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这样,不仅使信访工作获得一个权力主体,同时也使信访工作具备了应有的问责性,即向人民负责的特质。”于建嵘始终强调应该加强人大的职能,“把信访集中到人大后,可以建立一套统一的科学的信访登记体系和检索体系,不仅可以准确统计信访量,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克服目前信访公民盲目投诉、反复投诉、多方投诉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和政治信任流失。”
  于建嵘提出依靠“法治”和“人大监督”的终极解决方案,被很多人认为过于“天真”。质疑的声音认为,很多人就是因为在当地的司法机关和人大机构苦告无门之后,才转而上访的,现在又把他们推回到这些机关面前,不是又回到矛盾的起点吗?
  于建嵘并非不清楚,信访问题的背后是一个需要进行系统改造的体制难题。但他认为,“即使给信访放权,我相信千分之二的解决率不会提高多少。”强化信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而以此为契机,促进司法救济功能和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才是改革的正途。
  争论还在继续,新条例可能即将通过。这个与中国政治体制、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访制度到底如何去从?也许不久就会有答案。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个性施政”渐露中国
  南方周末   2004…11…18 12:25:09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的官员从未像今天这样,各出奇招,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他们曾经表情严肃,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能在聚光灯下谈笑自若,滔滔不绝。他们曾经中规中矩,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不但主动表现,而且个性突出。
  曾经,最大限度地与他人保持共性,是官员们普遍的行为准则;如今,避免言语乏味、让别人记住自己的独特形象,方显过人之处。
  他们在公共形象和施政行为上的个性表现,再也难以“一言以蔽之”。
  从言词、形象,到举措、思路——一部分官员,正慢慢地从过去的极力突出共性,走向表现个性,力图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本报驻沪记者 徐楠
  形象一新的官员们
  有媒体将王岐山评论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生代政治家之一”。他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广为流传:“应当允许官员们说错话。”
  2003年5月的“危城”北京,王岐山到公园与晨练的老人们恳谈,他通过媒体对公众说:“大家说说,还有什么要提醒我们的?”在SARS最为紧急的时候,他“甚至希望办公室有一部直播电视,让老百姓天天看到”。
  而薄熙来施政举措与其“高大俊朗”的外形、“文雅风趣”的谈吐、“从不拖泥带水”的办事作风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内容。在薄熙来身上,施政个性与公众形象联系得如此紧密,他曾得到这样一句评价:“因为薄熙来擅长与媒体沟通,很容易成为一个符号性人物。”
  成都也很少像今天这样显露出个性。现任市委书记李春城,力主在公务活动中全面使用普通话;提议领导干部之间不以职务相称;他大力改造旧城,大张旗鼓地引来Intel公司,被媒体概括为“成都新梦想”;他主政期间,成都请来张艺谋的制作班底,开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先河,张艺谋用这样一句话收尾:“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李春城是一个喜欢和记者交往的官员。当地一位记者说,他有时会招呼记者们一起出去吃夜宵,自己不带任何随行人员。
  “笑眯眯”的李宪生,是又一位以个人公众形象将视线引向主政地的封疆大吏。两会期间“武汉在哪里”的发问,分寸得当又独具特色,刷新了地方大员的表达方式。很快,针对“中部塌陷”的具体应对,“新武汉观”成为他施政观点的集成。2003年除夕,他特意与10名出租车司机共进晚餐。“平民市长”的出身、历史学博士学位、数十年武汉渊源,所有这些定位特征组合在一起,一个媒体的焦点就此诞生。
  “花岗岩下面咋长得出大树?”
  个性的崭露,此前在最高层已渐有体现。
  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西蒙顿小镇观看牛仔竞技表演,他头戴牛仔帽向美国人挥手致意。当时有美国报纸评论:邓小平真诚亲吻美国儿童的场面,恐怕会让美国不少政治家重新学会如何亲吻孩子。
  1999年朱镕基访美。他给记者们讲故事:“洛杉矶市长夫人曾问我如何庆祝今年的50周年(国庆),我回答说,中国将展出中国制造的最现代化武器,而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市长夫人听后马上建议说,你们最好在武器上标明‘中国制造’。”一席话令克林顿总统也捧腹大笑。
  领导人的这些个性,融入了当今世界政坛的风尚。
  “温良恭俭让”的低调姿态,在公开场合尽力回避个性色彩的谨慎作风,曾经让官员这个群体显得千人一面。这种政治作风不仅源于我国的干部任免机制,也带有一定的儒家政治传统色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被动的施政形态正在开始向一种主动的施政形态转变。”
  剖析此中缘由,社科院学者党国英指出两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地方政府权力扩大,此其一;民间权力在扩张,向大社会小政府的方向渐进,此其二。前者使得各级官员表现自我有了底气,后者则使得官员们需要赢得公众支持。党国英说:“越到基层这两个特点就越突出。”
  今天的各显神通,是干部工作环境进一步宽松的结果。毛寿龙说:“我们的环境,已经开始可以容纳一些有个性的官员。这是好的现象。”一位基层官员的说法更为形象:“花岗岩下面咋能长得出大树?”
  在江苏省宿迁市,市委书记仇和的一位下属说:“我们觉得书记是个明星,我们这些人就是追星的。”
  “一把手”们从来不缺权力空间,却一度欠缺个性施政的真实表现。今天,这种场面正被一些“大胆”的官员慢慢突破。
  于是,一边是铁面一边是“青天”的仇和可以被思辨;说一不二令下属胆战心惊的吕日周可以被接受;于是,李春城可以在“李拆城”和“成都新梦想”这两个名号之间,坚持自己的主政思路。
  警惕“走偏”的个性表现
  官员个性风格的显现,符合民主政治和公众需求。在如今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中国,这样的施政作风也有利于抛弃陈规旧习,寻求耳目一新而又上下满意的改革之路。
  对于任何一个政治体系而言,对“政绩”的注重是极为自然的。不同的时期,“政绩”有着不同的主题。中国官员面临的诉求,经历了从政治到经济、从地方综合发展再到建设政治文明的一个循环式上升。
  随着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些主题,也就将对地方官员的诉求,提升到了一种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综合发展能力上来。它要求“一把手”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主政地、兼顾各方面因素,以最后的发展实效为评价标准,从而推动各地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官员的个性表现受到赞赏时,一些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只为升迁的“做秀”需要警惕。
  “经营城市”理念被肯定之后,跟着便是一拥而上的“宽马路、大广场”;在开放格局一步步确立的过程中,招商引资的指标被作为硬任务下达到各级部门、甚至学校。每一个时代,都有最核心的“关键词”悬在中国官员的头顶,决定着他们的施政要点。在江西省全南县,曾有一位环保局长因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被撤职、降职使用。此举引起舆论界非议。它正是一个“走偏”个案。
  而今,“建设政治文明”的中央精神和社会呼声叠合在一起,使得一些官员在争取“政绩表现”上出现了新动作。
  除了广场、马路、大工程等“硬件”,他们越来越重视在“软件”方面表现出作为,这些“软件”包括安全限度内的政改,以及对部属官员的整肃。此类举措既赢得民心,也受上级关注,同时风险也较小。
  有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推出了一些反腐创新之举。
  今年春节,临汾市的许多干部都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珍惜权力,远离腐败,拒绝诱惑,呵护职务,预防职务犯罪,维护公共权利……”临汾市反贪局分6次共发出100万条反腐短信。同样的“反腐举措”出现在其它一些省份。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条短信是:“口渴时觉得能喝下整个大海,这叫贪念……”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反腐扑克”。这套扑克的红桃K画面是这样的:一个男人躺在沙滩上,身上只盖了一条毛巾,而在他的头顶上,是个女人用裙子为他遮阳。意在影射“性贿赂”现象。52种职务犯罪的罪名、特点被配上漫画,印在扑克牌上。
  此外还有反腐台历、电视述廉等。中央党校的谢春涛教授对于这些反腐新举措的出发点给予了肯定,但他对它们的效果表示质疑。
  还有,孩子监督父母,妻子监督丈夫,越来越新奇的“招式”频频登台,各种追求“出位”表现的措施令人难以评说。
  目前,个性化的政治举措在地县级涌现最多。不同级别的个性化表现所带来的风险有所区别。地县级以下,其自主决策范围有限,财政体制也几乎不允许有所突破;而到了地县级以上,“注意力官场”的规则便几乎不再适用。
  不合时宜、违反规则的个性表现将适得其反。李兴民以安徽亳州市委书记的身份,居然在自己的主政地内搞了个阅兵式,他模仿中央首长的姿势呼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受检阅的人员高呼“首长好”、“首长辛苦了”。其后,李兴民因受贿罪被一审判处12年徒刑,他的这一阅兵举动亦成为笑谈。
  社科院学者党国英指出:“部分基层官员的举措,有拍脑门的嫌疑,这是官员产生机制和官员素质决定的。”对于地方来说,怕的就是跟风而上、简单复制。
  党国英以华北某县设立村级“人民代表会议”的举动为例:“这种运行方式的成本是很高的。我们的有些官员,就记了个‘三权分立’,学人皮毛。事实上在美国基层的很多环节,也是议政合一的。”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从宪法看“个案监督”
  南方周末   2004…11…18 12:38:14
  从宪法看“个案监督”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否有权对人民法院实行个案监督,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相当关注,在学术界、立法界和司法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些争议已经进入到正在进行的有关司法改革的方案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