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炒作      更新:2021-02-19 04:41      字数:4901
  舒尔茨先生写道:“每个斯塔巴克斯咖啡店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提高顾客看到、摸到、听到、闻到或尝到的一切事物的质量……当你走近一家斯塔巴克斯咖啡店时,首先注意到的是什么?几乎永远都是那种气味。气味要比任何其他感觉都能更强烈地促使你记忆,它显然在吸引客户来到我们咖啡店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要想保持这种纯净的咖啡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随后继续描写他们怎样着手禁烟(随后不吸烟便成为规定)、怎样为了保持地道的咖啡味而不出售某些食品、怎样只精心选择某些特定主题的背景音乐,以便使蒸馏咖啡机工作的嘶嘶声和舀新鲜咖啡豆的金属调羹发出的叮当声能声声入耳,如此等等。而这些体贴入微的设计都需要想象力!
  霍华德·舒尔茨“创造”斯塔巴克斯的经验与沃尔特·迪斯尼“由想象到现实”的非凡领导才华相互映衬。随便拿起某件迪斯尼的小玩意仔细看看,你便会注意到想象力催生出的令人吃惊的人性关怀。迪斯尼的旧交以及苹果电脑、通用电器等公司的创造性思维顾问迈克·万斯,在他的书作《跳出框框思考》中,对于迪斯尼乐园里“蓝色港湾”饭店的创立(这种构思随后又被迫斯尼世界复制)给出了这样的看法:
  如果你正在以某种新奥尔良的主题设计一家饭店如“蓝色港湾”饭店,你在脑子里会怎样描绘它呢?路易斯安那河口的乡村?看不太清楚的沼泽?还是别的什么?没有电光火石般的想象和灵感,任何朦胧而神秘的沼泽也无法描绘成功……在过去的新奥尔良上空回荡的那与众不同的气味如何?烤咖啡与菊苣一起掺杂,再加上法国街区那地道的情调。新鲜咖啡的菊苣气味,在饭店空调系统中穿梭回荡……背景音乐中迪克西兰爵士乐的旋律,再加上蟋蟀那富有特色的喳喳声和孤独的班卓琴的声音,使你从很远处就能辨别出一种懒洋洋的悠闲曲调。
  迈克说,至于这样那样的细节如何一一分开,你也许辨别不出,但如果联在一起,它们就能带你前往一个不同的时空。
  其实,每个参观过迪斯尼乐园和迪斯尼世界的人(无论是儿时还是长大以后),都会再次欣然前往——来到这里的人,100%都是回头客!这种繁荣景象并非偶然,是想象的力量得到了最实际的应用,使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然,也有许多人浪费了自己的想象力,随它消耗在漫无目的的白日梦和奇思异想中;没有真正意识到一旦有意运用它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太阳光如果四散照射,会让你觉得稍有点温暖,但如果用一把放大镜通过某种方式聚焦,它便能生火燃烧。
  漫无目的的想象会让你得到茶余饭后的消遣和娱乐。如果自觉地运用,它则能有效规划你的自我意象,从而形成你的自动成功机制,使它帮你实现一切选定的目标。
  你的自动成功机制怎样起作用
  你不是一台机器,不是计算机。但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讲,你手头拥有一台威力强大得可怕、与计算机相差无几的成功机器任你支配。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组成了一台供你使用的伺服机制,它的运行很像一台计算机,一台追寻目标实现的机构设备。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构成的目标追寻机构,能够自动操作以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很像一个自动搜寻的鱼雷或巡航导弹自动搜索目标,并径直向目标发起攻击。
  你的内置伺服机制既起了“制导系统”的作用,自动引导你朝正确方向实现既定目标,或者针对周围环境作出正确响应;又起了“电脑”的作用,能够自动运行以解决问题、给你想要的答案,并提出新观点或新灵感。
  “控制”一词来自希腊单词,字面意思可理解为“舵手”。伺服机制的结构设计,使其能自动沿着正确方向“导向”某个目标、靶子或“答案”。1948年,物理学家罗伯特·威纳开始用“控制”来代表动物、人和机器的操控与沟通这一研究领域。通过心理控制,我们将学会更有效地与自我意象沟通,并通过自我意象与外界沟通,从而更好地控制我们身上的伺服机制。
  伺服机制既能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也能成为一种自动失败机制,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象让它得到什么样的“出发令”或“程序”。
  把人脑和神经系统想成某种形式的伺服机制、按照控制学原则进行操作时,我们就会对“为什么人会那样行为、何以会出现那些行为”这个问题有全新的见解。
  我决定将这一新概念称为“心理控制”,即应用于人脑的控制原则。
  我必须再重复一遍。心理控制术并没有说人是一台计算机,而是说我们拥有一台可供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让我们看看计算机之类的机械化伺服机制和人脑之间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认识两种通用类型的伺服机制
  伺服机制大体可分为两类:1.靶子、目标或“答案”已知,其工作目标就是接近它或得到它:2.靶子或“答案”未知,其工作目标就是发现它或锁定它。人脑和神经系统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第一种的例子是自动导向的鱼雷或拦截导弹。靶子或目标是已知的——如一艘敌舰或敌机。伺服机制的目标就是接近并摧毁它。此类机械必须“明白”它们将要攻击的是什么目标,它们必须有某种推进系统,将它们沿着与目标方向大概一致的方向推动。它们还必须装备“传感器官”(雷达、声纳、热感知仪器等等),从目标处获取目标信息。这些“传感器官”使机械始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处在正确路线上(正反馈)、什么时候机械出错并偏离了轨道(负反馈)。机械对正反馈并不产生响应,只是继续做已经做着的正确的事、保持原态即可。
  然而,在响应负反馈时,必须有某种矫正装置。当负反馈通知机械偏离航向时(比如太靠右),矫正设备便会自动转移方向以便引导机械再回到左边。如果矫枉过正,前进的方向过于偏左,这一错误又会通过负反馈告知机械,于是矫正装置又将“方向盘”移向右边,以便引导机械回到右边来。鱼雷通过前进、出错、持续矫正错误这一程序来实现攻击目的。通过一系列“之”字形前进路线,它便能“摸索”出前往目标的路径。
  罗伯特,威纳博士曾在二战中率先研发了目标追寻装置。他相信,无论执行什么样的有目的行为,哪怕在简单到从桌子上拿一支铅笔这种目标追寻的情景下,人的神经系统都会出现与前述内容十分相似的现象。
  我们之所以能实现从桌子上拿铅笔的目的,是由于一种自动机制在起作用,光靠“意念”或有意识思考不行。有意识思考所做的,只是选择目标、通过欲望将其付诸实施,并将信息传输给自动机制,以便你的手能连续不断地纠正前进路线。
  威纳博士说,首先,只有解剖学家完全了解拿铅笔这个动作涉及哪些肌肉的运动。就算你也知道,你也不会有意识地对自己说:“我必须收缩肩部肌肉以抬高手臂,现在,我必须收缩三头肌以便手臂向前伸,等等。”你只是头朝前用手拿起铅笔,并不会有意识地给单个肌肉下命令,也不会精确计算肌肉需要收缩到什么程度。
  当你选择了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时,剩下的事交给某种自动机制去完成即可。第一,你以前拿过铅笔,或做过类似动作。自动机制已经对你需要怎样的正确反应“心中有数”。其次,自动机制要运用你通过眼睛提供给大脑的反馈资料,这些资料或信息会告诉它“在多大程度上铅笔拿不起来”。这种反馈资料使自动机制能持续纠正你的手部动作,直到你的手够到铅笔为止。
  拿起一支铅笔也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一动作同样激动人心,因为上面描述的,我们用于拿起铅笔或执行某种其他日常微不足道的任务的细小过程,和用于实现复杂得多、看似棘手得多的其他任务的过程一模一样。让人兴奋的是:你“主宰”着这一过程,并在不停使用它。你不需要任何其他力量来实现目标,仅此而已。
  换言之,如果能拿起一支铅笔,你就能自信而雄辩地面向众多听众发言,或者写出引人注目的广告词、经营某项事业、玩高尔夫,无论你想干什么,就能干好什么。因为你已经“主宰”了这一“过程”。
  婴儿在伸手去够拨浪鼓时,要学会运用自身的肌肉,以矫正手部动作,这一点非常显然。婴儿的脑海里几乎没有储存任何可供利用的信息。他的手在拿拨浪鼓时会左右蜿蜒前进,明显有些抖抖索索。随着这种学习的深化,他在纠正动作时也越来越精确。我们在刚开始学习驾车的人身上,也能看到这一点:新司机在驾车穿过街道时,总是“矫枉过正”、呈“之”字形前后穿梭。
  然而,一旦实现了某种正确或成功的响应,这种响应就会被人牢记以备将来使用。自动机制随后会复制这一成功响应,以便将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经受考验。此时,自动机制已经学会怎样成功响应。它记住了自己的成功经历,忘掉了失败经历,并且将成功的动作作为一种习惯不断重复。
  如果要问各行各业那些最老练、最有成就的成功者为什么在完成自己拿手的事情时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这便是其中原因所在。表现一流的专业推销员心里对客户讨厌什么、关心什么非常清楚,所以总能作出正确回答,能在恰当时机说该说的话。他们的回答和反应已经成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其实,任何人都达到了这一水平,因为人人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情。这一事实(即任何人都已经对自身特长驾轻就熟)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巩固强项,去实现选定的任何目标。
  大脑怎样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们再回头继续分析上面的“过程”。现在,假设铅笔所放的房间一团漆黑,你看不出铅笔在哪里。你只知道(或估计)桌子上有一支铅笔,它和许多其他东西放在一起。你的手开始本能地来回摸索,按照某个“之”字路线移动(或叫“扫描”),拿到东西后,一个接一个地否决掉,直到发现了铅笔并正确“辨认”出来。这便是第二种伺服机制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你一下子突然忘了某个人的姓名,但过一会儿又想了起来。大脑有个“扫描仪”,它在你的记忆库里游荡,直到认出那个正确的名字为止。
  电脑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此差不多。首先,你必须向电脑输入大量数据。这些经过存储或记录的信息,便是电脑的“记忆库”。然后,你要向这台机器提出某个问题。它会在自己的记忆库来回搜索,直到锁定那个唯一与问题一致并满足所有条件的正确答案。问题和答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场景或结构。当你向电脑提供场景或结构的一部分(即问题)时,它会锁定那恰好与其吻合的“失去部分”.以组成一个完整结构,或者可以说,找出尺寸大小正合适的砖块,以便将房子砌完。
  说起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或计算机软件中具有检索功能的模块你就清楚了。计算机中最早版本的引擎或模块,在搜索时速度相当缓慢、难用,而且效率低下。相比之下,如今版本的搜索引擎速度快如闪电,但与我们自己大脑中包含的同等“搜索引擎”相比,无论在范围还是威力上,它都要逊色许多。勤恳实践心理控制术的人,在运行内心的搜索引擎时很是得心应手。比如说,有许多作家和演讲家都向我讲过这样的故事:当他们在完成某项写作任务或者演讲任务,需要某一篇优秀的趣闻、故事、笑话或某个故事中已经遗漏的信息时,就会将需求形成无意识指令发送出去,然后小憩一会儿。醒来时,他们想要的那些素材便已经不多不少地“装进脑海”了。
  自动机制运行的威力
  拦截导弹能在刹那间计算出另一枚对象导弹的拦截点,而且在精确时机与其接触并摧毁它,这种神奇的能力让我们心驰神往。我们在美军“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目睹的“智能炸弹”,就运用了这种技术。如今的科技要比二战中潜艇发射的制导鱼雷运用的技术先进得多,甚至有人预期前总统里根倡导的所谓“星球大战”防御系统,有一天真能成为现实。
  不过,我们是否见过某种像棒球比赛时中场击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