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 节
作者:爱之冰点      更新:2021-02-19 02:10      字数:5139
  掌家舒服。
  岳仲尧没看他娘。只对老岳头说道:“爹。小满还未出门子,娘要不想分,就和二哥四弟这么过吧,将来又再说。只把族长和村长找来。写了分家文书,把儿子这一房先分出去就行。以后儿子大抵是要在外面讨生活的多了,就算年里回不来,每年的养老银子儿子都会捎回来的。在文书上也会写清楚。”
  老岳头听完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庄户人家给儿子娶了媳妇的,多会分家让他们另过。趁着父母都在,也有一份骨肉亲情可以联系。若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影响了兄弟间的感情,只怕等父母百年后,几个兄弟就不再走动了。
  这会他和吴氏还在,把老三分出去。若他在外闯出了名堂,趁这会三兄弟还有情分在,以后他夫妻二人走了,老三也能多拉扯一把这两个兄弟。
  老岳头想清楚后,对岳仲尧说道:“爹和你去你大伯和村长那里走一趟吧。把文书签了。你也好早做准备。是这两天就走吗?”
  岳仲尧想着在走之前还得去益州见妻女一面,之后再赶去京师。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日子也紧,还是要早些赶路的好。
  便说道:“是呢爹,这天也越来越凉了,被大雪阻在路上倒不好了。”
  老岳头一听,的确是这个理。便忙起了身,就要领着岳仲尧出门去。
  吴氏气恨不已,要动手去拉那二人。
  “你就消停些吧!老三就是分出去了,也不会短了你的吃食的。你还有老二老四守在你身边,你还怕没人养活?”
  老岳头瞪了吴氏一眼就背着手出去了,岳仲尧也跟了出去。
  孙氏和于氏有些心急,这不是要分家吗?怎的就分三房一家?她们这两房还是照旧?
  “爹,娘,那我们呢?”
  吴氏听了便骂道:“你们也想分呢?都想离了我们两个老的,自在过日子呢?老娘还没死呢!分个屁家!”
  孙氏和于氏对视了一眼,又看到自家男人朝他们投来的不满的目光,便抿起了嘴。
  事实上这分家,分了有分的好,而不分也有不分的好。
  没准这岳老三真能在外闯出名堂来,自家还能再沾沾光什么的。再说一年有十两的养老银子呢。要是分了家可没她们两家什么事。
  要是还在一起过,那吴氏吃肉,总不会看着两个孙子吃糠咽菜。
  那十两银落不到她们手里,总会露些到她们孩子身上。她们男人没什么本事,便让两个老的替他们养儿子也没什么不好,又不要她们花钱。
  再说老岳头还硬朗着呢,地里的活计一人能顶两,要是分了家,他们可不敢去使唤他去。
  况且分了家他们也得给养老银子。
  现在这样也挺好。
  两妯娌想明白后,便开心地去劝吴氏。
  吴氏虽心有不甘,可耐不住老岳头和岳仲尧铁了心要分家。拉不住人,便只好恨恨地在堂屋里骂开了。
  而那头老岳头带着岳仲尧已是到了族长和村长家里。
  那族长就是岳仲尧亲亲大伯,听他要分家,说是因为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便不要家中一文一毫。只写个文书让族长和村长做个中人就成。
  这样的分家法,简单方便,又不需要他们出面,也没什么纠纷,就一纸文书而已,他们自然乐得做个见证。
  不到半个时辰,岳仲尧就揣着分家文书回来了。
  因为已经决定要走,便在家收拾了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需要收拾的,就几件换洗的衣服,裹在包里。扎起来轻飘飘的都不见半丝重量。
  收拾好了东西。岳仲尧又在村里的屠夫那里定了肉。准备请亲近的几家人来喝酒。
  大伯和四叔两家人都是请到家里来吃酒的。而岳大雷和云锦他们两家则是在作坊请的……
  临走前那天夜里,岳仲尧一个人跑到乔明瑾家的院子外边转悠了好久……
  隔天一早起来,掏了十两银子偷偷拿给老岳头,又拿了四两银子给吴氏。又给了几两银子给岳小满添妆。
  岳小满成亲,他是不能在家观礼了。所幸给她找的人是旧日同僚,大家知根知底,未来妹夫的品性他也信得过,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如此一来,他自己身上便只留了不到十两的碎银和安郡王赏的一锭五两的金子了。
  临走,他也不要人送,只背着个旧包袱就大步出了院门。
  岳小满红着眼眶拿了两双她连夜赶制的鞋追了出来。
  岳仲尧接了塞进包里,回头看到老岳头正红着眼眶一脸不舍地站在院门口。
  吴氏也在一旁站着。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儿。便也抹着泪遥遥叮嘱了几句。而岳老二、岳老四也携妻带子的在门口相送。
  岳仲尧回头一一扫过他们,便转身走了……
  再说乔明瑾这边。
  岳仲尧出门的时候,他们已走了一半的路程。
  一家人除了乔父和蓝氏,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一路上看什么都新鲜。
  过了青川地界,又过了青川的州府永州。便觉得道路两旁的草啊树啊花的,都跟青川不同了起来。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一家人没少掀着车帘子贪看评说一二。
  那乔父和蓝氏虽然一路从益州过来的,但那时的心境怎能跟现在一样?
  便也跟着众人凑热闹。
  陪着一家人说笑,倒是消了几分不安忐忑之心。
  尤其一路上有琬儿叽叽喳喳兴奋叫嚷的声音,一家人心情都很不错。
  而明琦和明珩两个小的,有时候还跑到车辕上坐着看风景,也不顾尘土吹满面。有时候那几个镖师看明珩眼巴巴望着他们的目光,偶尔也会带着他在马上跑一段。
  现在虽然是太平年景,但官道也不是好走的。有时候那官道跟羊肠也没什么两样,一路颠簸是免不了了。
  一家人有蓝氏这个老的,又有琬儿这个小的,还有乔父这个体弱的,倒也不敢走得太快。
  走了十来天,还一半路程不到。
  丁二父子有些着急。
  他们这一趟出来都大半年了,不说惦记着家里,就是现在好不容易才寻到少爷和夫人,自然也是希望早些把少爷和夫人带回益州交差的。
  夜长梦多啊,这路上谁知道会出什么事?
  再说,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还要回去准备年节诸事。今年大少爷和夫人回来了,自然要由大少爷这一支来主持祭祖的,可不敢错过了年节。
  再说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再耽搁下去,不知这一伙老的小的,在路上可承受得住?若是有一两个生了病,没得又要耽误行程。
  只是这父子二人的焦急,乔家一家人可没多在意。照样该玩的玩,该看的看,该吃的吃。
  一家人除了乔父对回本家有些期盼外,乔明瑾等人是把这一趟当作出门旅行来看的。
  难得出门一趟,这沿路的风光自然是要好好欣赏了才行。
  蓝氏对回本家也没多少期盼。她们一家人现在日子过得和乐,何苦赶回去过那不清静不省心的日子?
  故她看到乔明瑾等人要下车观赏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自随了他们去。
  有时候,也兴致颇颇地陪着他们去看。
  她又体谅到乔母这一辈子的辛苦,难得出门一趟,也愿意陪她下车多走走。有时候还愿意耐心指点她一番人事交际之类的事。
  让乔母开了不少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受益非浅。
  一家人走走停停,一路上看了好些风景名胜,又吃了各种各样的特产小食,都觉得不枉此行了。
  不过即便他们走得再慢,路程也有走完的时候,这益州城便近在眼前了。
  一家人又不免忐忑了起来。不知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第二百七十章 到了
  益州乔家是个聚族而居的大姓,族人多聚居在益州东城。
  原来的乔家老祖只在穿花弄里建了一幢一进的小宅子。也不知是风水太好还是别的,自乔家老祖在东城建了宅子之后,后来就一直子息旺盛。
  人多了,一进的宅子便渐渐住不开了。慢慢便往外扩。
  自后来,乔家老祖又重视子孙教育,或送子孙入书院,或请人来家教习。子孙慢慢俱都染了书香气息。用心攻读之后,入仕者也渐渐多了起来。
  子孙有了出息之后,宅子也就越建越大。
  如今的穿花弄及乔家所处的东区,都已经成了乔家子孙的聚集地。
  乔家原来在穿花弄的老宅也慢慢成了乔家嫡系的祖宅。
  后来在祖宅里又修了家庙,设了祠堂,凡四时八节祭祖上供什么的都会在乔家祖宅里举行。
  故不论祖宅的嫡系是在益州本家还是在外入仕,族长一职都由嫡系来继承。若族长不在益州,便会由族内公选一个代族长出来执行族内事务。
  所以不论分出去的子孙有多出息,建的宅子多大,内里多富丽堂皇,就是比祖宅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比不上祖宅的地位和威望。
  就是祖宅的门房,那气势都要比分出去的旁支庶支子孙要盛一些。
  但如今祖宅里住的并不是族里公认的正宗的嫡系。
  故丁二当初传信回来,并没有传至祖宅,而是传到代族长和几个族老那里。当初也是这些人找了他去寻回乔景昆一家的。
  故祖宅里居住的人皆都不知。
  所以乔明瑾一家人进了益州地界,自然也没有什么十里相迎的场面。
  一直到进了益州城,才有族长打发来的管家候在城门口。
  “丁二管事!”
  “赵管家!”
  二人拱手打招呼。赵管家带来的两个小厮也忙上前帮着拉马的缰绳。
  赵管家则抻着脖子往几辆车上来回扫去,悄声问道:“可是寻回景昆少爷和蓝夫人了?”
  丁二管事点头。
  赵管家神色一敛,忙抻了抻身上的衣裳,小跑着到两个宽大些的车厢旁边,行礼道:“小的姓赵,是代族长家的管事。得了景昆少爷和蓝夫人回家的消息。就派了小的在此恭候了。小的见过景昆少爷,见过蓝夫人。”
  乔父在车厢里听他说完,应声道:“赵管家辛苦了。替我一家谢过族长和几位族老。”
  “景昆少爷客气了。”
  正想再说两句,又听另一车厢传出声音:“族长可是都安排好了,我们一家可还有住的地方?”
  赵管家擦了一把汗,心想这便是蓝氏夫人了。
  忙回道:“回夫人,三天前,族长听到你们一家要进城的消息后,便使人通知祖宅那边把正院收拾出来了,又让人收拾了东边的几个院子。那边虽然不明所以。但想必这会也是心里有数的。只是他们并不知少爷、夫人具体的归期。”
  说完。便垂手站好。
  隔了一会。才听蓝氏又问道:“原来的正院是谁在住着?三春堂现在又是谁住着?”
  赵管事腰又弯了两分,恭敬回道:“原来的正院在兴存老爷去后就一直空着。方夫人和刘夫人都有各自的院子。三春堂自蓝夫人走后一直空着。倒是景昆少爷的松院一直有人住着。现在住着是景仓少爷一家。”
  乔明瑾听得仔细。这个景仓,想必就是祖父的如夫人小方氏所出的庶长子了。
  赵管事说完没等来蓝氏的回应,便告了罪领着一行人往城里进。
  一路上就候在两个车子一侧。不时向乔父和蓝氏说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一些事。偶尔也提点乔父和蓝氏一番。
  乔父感谢族长的这一番安排,对那赵管家连声道谢。
  那赵管家原本并没见过乔父和蓝氏,只知这差事吃力不讨好。怕是要被祖宅的人暗恨。
  不想领了差,在此候了两天,这没见过面的少爷和夫人竟是这么谦和,完全没有祖宅那些人趾高气扬的模样。
  那些人连族长和几个族老都不放在眼里,哪里看到他这个管家?
  心里很是一番感慨。
  便越发恭敬起来。一路上蓝氏和乔父问什么,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乔明瑾等人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进了内城。车速便渐渐慢了下来。
  车外人声鼎沸,小贩们吆喝声不断,想来是极繁华的。几个小的手指痒痒,总想掀了车帘子抻手去看,只是有蓝氏在旁。便只好端坐着。
  乔明瑾只觉得晃晃悠悠的,也不知又过了几条道,走了几条弄堂,这才觉得人声渐渐小了,车子也渐渐慢了下来,直到停下。
  “来了来了!”
  乔明瑾听到外面有说话声,亦有细碎的脚步声,似乎人数不少。
  “是景昆吗?”
  马车在乔家祖宅前停了下来,至外面有人声脚步声,车内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