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节
作者:梦幻天书      更新:2021-02-19 01:04      字数:4926
  “玉姐姐,我看这个镯子也不是个普通的,想来就是老板要送也是看在玉姐姐的面子上送的,君子不夺人所好,既然玉姐姐喜欢,那就送给你吧。”珍儿把镯子给推了回去。
  吴玲玉面上一喜,慢慢的动着手指镯子就一点点的被她的手给包住了。
  “吴姑娘这回也得了不少好东西,想来也是不太看得上这个镯子的?再者,我到时觉得这个镯子跟吴姑娘一点儿也不配呢。”赵旸铭突然出声,吴玲玉往回缩的手一顿,心里再次忍不住问候赵家的列祖列宗。
  一把拉过珍儿的手,吴玲玉把镯子戴在她手上,本来还想对赵旸铭说两句狠话的,结果一看,珍儿戴着确实比她好看,顿时更加伤心了。
  看着镯子送出去了,赵旸铭就出来了。
  对着赵旸铭的背影,吴玲玉张牙舞爪的,惹得珍儿一脸诧异的看着她。这一趟楚州府之行,好像里面有好多故事啊。
  “珍儿,那都是血泪史,你这么善良的孩子还是不要听了。”吴玲玉说完,脚底抹油跑了。赵旸铭害她损失了一个镯子,总的让他出点血吧。
  很快铺子里就传来吴玲玉追着赵旸铭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珍儿没理会这些,盯着手里的镯子看,她有些闹不明白。这镯子算是谁送的?
  这回吴玲玉他们回来,带了不少东西,珍儿他们就留在铺子里把东西都给整理好了。然后又等叶白芷他们的铺子开业了,这才回了村子。
  叶家的铺子叫玲珑绣庄,里面除了卖布、棉被、荷包、帕子这些小东西,也卖些成衣。而开业当天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个半人高的插屏,都是用的金玉双面绣,当时就让很多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震惊了。很快玲珑绣庄有双面绣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传的街头巷闻,很多人都来看。也有人确定是真的双面绣了,就开始订绣大屏风。
  金玉双面绣绣工繁琐,要求极高,孙氏又是个谨慎的,每一针每一线她很讲究,就怕绣的不好砸了招牌,这样一来,绣活出的就慢。一个屏风至少要三个多月,很多人要绣就要提前预定。本来以为这样一来客人会少很多,却没想到,玲珑绣坊的名头却更大了。没两年,棘阳县的达官贵人都以拥有一件玲珑绣庄的绣品为荣,当然这是后话。
  回到村子已经到了十一月,已经下过一场小雪了,珍儿还怕下雪会把甘蔗给冻坏,没想到王大叔、叶五哥、钱顺他们早早就把甘蔗收了放地窖里了。
  严师傅比珍儿还早回的村子,赵旸铭带着严师傅在作坊里都忙了四五天了,还把作坊有个重新整理了一遍。在手工艺这一方面,内行人跟外行人的区别很是明显。珍儿一进作坊就觉得跟之前不太一样,看着顺眼多了。
  作坊里不能没有人主事,以后要是真的能制出糖来,事情更多,得有一个能管事的人才成。赵顺知道珍儿忧心这个,当即笑道:“我当是什么事,要说管事啊,我看赵旸铭就成。他会识字,而且学问也不差,人情世故更是个中高手。虽说年纪小了些,对于做生意也是个新手,不过他跟着我学了一段时间,进步快就不说了,他也勤奋,懂得举一反三。我看着作坊至少也得个大半年才能红火起来,有他一路学着摸索着就成。”
  他这样推举赵旸铭,珍儿惊讶的同时,也有些担心,赵旸铭毕竟不是签了卖身契的或是土生土长的棘阳县人,珍儿倒不怕他拿了制糖方子跑了,而是担心他突然想要回家,到时候去哪儿找个能接手作坊的人。
  赵顺没想到珍儿担心的是这个,一想,赵旸铭的年纪也不小了,这要是在家里这个时候也是该谈论婚事了。可这一时之间倒不好找管事,这事就只好阁下了,作坊也暂时交给赵旸铭管着,方海给他打下手。
  明天就是能出糖的日子,这是严师傅第一回在作坊里做糖,不止珍儿紧张,家里很多人都睡不着。
  第二天一早,珍儿有些头脑昏胀的起床,还没站稳,就觉得下身一阵清凉的感觉。她前世也是经历过这些的,虽然是在她死前半年才来。
  找到简月娘,珍儿支支吾吾半天才把话说明白,简月娘愣了一愣,脸上就绽开了一朵花,她担心了大半年,总算是之前的努力没白费。给珍儿收拾好了,又亲自熬了老鸭红枣汤让她喝,简约娘翘起的嘴角一下都没落下,吴玲玉偷偷跟珍儿说,“那是连小雪都给融化了。”惹得珍儿揉着肚子也跟着笑起来。
  方海风风火火的冲进院子里喊作坊做出糖的时候,把珍儿他们吓了一跳,收拾了一下,一行人就往后面作坊去。
  简月娘见珍儿把手炉放下了,瞪了她一眼,道:“你不舒服就拿着,谁还能说你不成。”
  这还没有下大雪就成天抱着手炉,哪里有那么娇贵?珍儿不想搞的太特殊,一直推辞着。
  吴玲玉心里想去看新做出来的糖,受不了她们一直推来推去的,一把抢过手炉放到珍儿怀里,道:“你的脸色都是煞白的,一看就是生病了,你抱着吧,没人会说你什么的。”更何况她的手还一直捂着肚子,眉头也时不时的皱起来,一看就知道她的身体状况。
  珍儿没再坚持,捂着手炉跟吴玲玉他们一起去了作坊。
  第三百五十三章 喜事
  作坊里也是一片喜气洋洋,除了严师傅在检查糖渣,赵旸铭跟在旁边问话,钱顺、南星都一脸喜色的时不时捏几粒糖塞到嘴里。
  珍儿他们一进门,南星就拿了个调羹舀了一勺糖递过来,“东家,你快尝尝,这是严师傅做出来的糖,味道真好。”
  吴玲玉抢先一步抓过调羹,把糖抖回去一些,浅浅的尝了一点,也忍不住赞道:“嗯,跟外面卖的一样,就是这颜色还带着些焦黄,要是纯白的就好了。”
  南星瞪大了眼睛瞅着她,纯白的糖,那得二百文钱一斤呢,就连整个棘阳县也没有几家有卖的。
  严师傅跟赵旸铭到处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没什么遗漏跟问题了,才过来跟珍儿回话。
  “严师傅辛苦了!”珍儿道,简约娘就掏出一个荷包递过去。
  严师傅高兴的结果荷包,用手捏了捏,感觉是银子,顿时心里一喜,态度也更恭敬,“这是我应该做得。”他不是签了契约的下人,跟珍儿也只是雇佣关系,是以不用用奴才来称呼自己。再者,珍儿也从来没让赵大婶、管仲他们用奴才来称呼,所以也不在乎这些。
  “东家过来看,”赵旸铭引着珍儿他们往装着糖的两个陶罐看去,“这边一个是按照严师傅的法子制的糖,这边是按东家那本书上做得。两个陶罐里的糖颜色差不多,但是味道却有细微的差别,东家的方子做出来的糖味道要稍微甜一些。”
  珍儿往陶罐看去,这要是不说,她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还以为是同一种法子制出来的。
  吴玲玉也两边都尝了尝,凝眉感受了一下,在众人的目光中开口道:“我没感觉到有差别啊。”
  “我也尝过了。没感觉到啊。”南星也跟着附和。刚刚他们都尝过了,也没尝出来有什么不同。
  严师傅接过赵旸铭递过来的纸,解释道:“我这个方子是之前在作坊做工的时候跟着别人学的。在作坊里,为了怕方子泄露出去,都是一个人负责一部分的,我也是在作坊了做了十几年的工才能把所有的工序都学会。而且我看过,我的工序没有问题,做出来的糖也跟外面卖的一样。东家这个方子做得糖却是是好一些,我的味蕾比较好,一些很细小的味道差别我也能感觉出来。再者。用东家的方子制糖,剩下的糖渣里面比较干净,不像用我的方子。糖渣里还带有少许糖分。”
  “那是什么意思?”南星好奇的问,糖渣都是不要了的, 检查那么仔细干啥。
  严师傅笑了笑,道:“糖渣里带的糖分少,就说明里面的糖分全部炸出来了。这样的话。用同样多的甘蔗制出来的糖就多一些。”
  南星一脸受教的点点头,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些讲究跟门道。
  珍儿眼前一花,腿脚软了一下,好在简月娘一直在她身边,早手脚麻利的扶住她了,看她脸色苍白的可怕。就想劝她回去歇着。
  又商量了两句以后制糖的事,珍儿才满眼发花的被简月娘给搀扶走了。
  除了赵旸铭跟严师傅他们看出来珍儿的脸色不正常,南星、方海、钱顺一直围着两罐糖。嬉嬉闹闹的在笑着。
  严师傅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珍儿的那张方子会好一些,扭过头又去检查了一遍。
  一直到淡红色裙角消失在门口,赵旸铭才收回视线,问着旁边吴玲玉道:“珍儿生病了吗?”
  “什么生病,来初癸了。肚子疼呗!”吴玲玉手里拿调羹在陶罐里扒来扒去的,没心没肺的道。“唉,这要是能制出来红糖就好了,女人来了癸水肚子疼,喝被红糖水就好了。”
  察觉到一阵探究的眼神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的,吴玲玉手一顿,后知后觉的想起来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话。讪讪的丢开调羹,笑的一脸的谄媚:“啊,珍儿脸色白成那样,我这心里实在是不放心,我去看看她啊。你忙,你忙。”
  看着风一样消失的人,赵旸铭觉得惊奇,他其实猜错了吧,这样的人怎么会出自那样的家族?可是他每次拿这个要挟她的时候,她却又束手无策,明显他是猜对了,到底中间有什么差错呢?
  吴玲玉一脸懊悔的狂奔着,她怎么会这么大意呢?虽然前世小学生上了生理课都知道女子是有月经这一说的,甚至上了初中还有好多男生为心仪的女生买卫生棉,可是这是在古代呀!是封建礼教下的古代,她要是在别人面前说这个,肯定早被人当成那啥啥的女人了!唉,她就不能大意,成天没个约束的,她肯定很快就会把学的规矩都忘光了的!谨言慎行,一定要谨言慎行!
  又喝了碗热汤,珍儿就睡了。
  天快黑的时候珍儿才醒,动了动身子,她明显感觉到肚子没之前那么疼了,心里顿时轻松起来。她以前疼可是疼好几天的,没想到现在身子好了,这个也跟着好了。
  年前的时候格外忙碌,作坊渐渐进入正轨,做出来的糖也天天的增加。好在当初建地窖的时候建的够大,甘蔗放进去了也还有空余,里面照例放了些蔬菜等到过年的时候吃。
  作坊里做出来的糖都送到铺子里去卖了,年底备年货,这个东西有条件的家庭都会买一些,炸油果、做汤圆都要用的。
  同在一个村子,不可能什么事都瞒着别人。不知道谁知道珍儿家的作坊开工了,还能制出糖来,村里顿时轰动了。不少人没事都跑到作坊周围打转,就连村长、里正他们也来问了珍儿。
  反正以后要在村子里招工人的,珍儿也没瞒着,除了她有方子的事瞒下了,其他都一五一十说了。
  村里人听说珍儿是从楚州府请的师傅来做糖,羡慕完了以后,也没别的想法。毕竟人家有钱,请得到人也是人家的本事,这别人要是谁有钱有本事,那也能去请呀!
  不过也有人打着要去作坊做工的心思,天天往珍儿家跟叶家跑。
  叶家现在也有了自己的铺子,叶白芷、孙氏、叶白芨她们忙着做针线活,就连女工一般的胡氏也趁着冬天没事做,跟着孙氏他们一起做些荷包在铺子里卖。而铺子则是由叶苏木管着的。
  为了到时候不再发生纠纷,这回玲珑绣庄是叶白芷她们二房自己出钱开起来的,叶苏木是作为一个请的掌柜在铺子里主持事情的。
  当初说这个提议的时候,叶苏木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后来他准备私下跟胡氏解释的时候,没想到胡氏很通情达理,也没有因为铺子没有他们一房的东西而不开心。
  叶苏木一直都跟着他爹下地做活,就算小时候生活在城里,家里也开着药铺,可他有爷爷还有三个叔叔,哪里轮得到他掌事。后来回到村里,对这些就更不懂了,再加上他是个老实的性子,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诚恳。
  这回他也是去学习的,他们家以后肯定会有自己的铺子,他现在不学着如何打理,以后肯定会赔钱。
  蒋氏眼看着大房二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特别是她最看不起的二房,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铺子,每天还有不少媒婆过门来提亲,就连叶白芷要招婿都有人愿意,而叶白果却没人问津,想想就让她有气。
  不管别人怎么想,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叶苏木要忙活绣庄的事,那收蘑菇就不能再指望他了。他给珍儿推荐了一个人,也是叶氏族里的一个人,说来按辈分他跟叶苏木年纪差不多,却还要叫他一声叔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