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节
作者:老山文学      更新:2021-02-19 00:15      字数:4902
  方太后早就厌了景惠长公主,一听景惠长公主说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冷冷道,“阖着你是来抱怨哀家的?”
  “儿臣岂敢。儿臣是求母后将疼孙女的心略分一些给儿臣姐妹们,也省处外头人误会咱们。”昭文帝站着时,景惠长公主尚且忍方太后一时,如今昭文帝都躺下了,眼瞅着方太后威风就要大打折扣,景惠长公主也不再惧她,说话大胆起来。
  方太后皱眉,不欲与景惠长公主计较,道,“哀家是瞧着你们个顶个儿的有家有业的,才不想扰了你们。”
  景 惠长公主笑,“是啊,咱们也知道母后是一片疼爱咱们的心。不过,我府中事务清净,就是景惠皇姐与景贤皇姐,亦是有孙子孙女的人了,我担保她们府中也没什么 事儿的。倒是芸儿,因她不能在秦家尽孙媳的孝心,人秦家都给孙子纳二房了。我们年纪大了,说是不如芸丫头会讨母后欢心,侍疾还是做得来的。要我说,不如母 后叫芸丫头赶紧回秦家,也省得外头人指指点点。”
  这话,方太后就不爱听了,方太后一瞪眼,“指指点点?哀家身子不适,叫孙女到床前说说话儿,谁指点了?”
  景惠长公主笑笑,不说话了。
  景 淑长公主对穆芸之事也有所不满,她倒不是不满穆芸到宫里来讨好方太后。天底下,谁人不讨好方太后?穆芸趁机进宫讨好,太正常了。关键是,你自己的事,也不 要连累到他人才好。秦家这么一上表章,孙媳妇没空在家侍候太婆婆,进宫来服侍太后皇祖母,人们还不得问,方太后自己的儿女都到哪儿去了?怎么有儿女不用, 反倒要个出嫁的孙女来宫里侍疾?这不是明晃晃的打她们这些长公主的脸,是什么?
  景淑长公主温声道,“外头人哪里会说母后,倒是芸丫头为难了。如今有我们在,母后便叫芸丫头回淑家吧。”
  方太后偏生执拗起来,“莫非哀家的身子尚不如秦老太太的要紧。”
  景淑长公主结方太后噎个半死,景贤长公主根本就是来陪坐的,见方太后不悦,更不知要如何劝解。
  方太后瞧着三位老奸巨滑的长公主更没了心思,依旧打发她们出宫了,却不知,第二日,更大的风暴转眼袭来。
  左都御史郑博直接把仁德亲王府与三位长公主以大不孝之名参了。
  内阁彭老相爷险些没吐了血,原本昭文帝病重,帝都没了主心骨儿,彭老相爷并不乐意搀和皇家的事,偏生这时候郑博还要来这么一手。
  方太后原本不过是嘴上不舒坦罢了,郑御史一本奏章,方太后当真就得躺下了。
  三位长公主不管方太后说什么,死活要留在宫里侍疾,便是仁德亲王与仁德郡王妃也都去了慈宁宫,大不孝的罪名,谁都担的起。
  若说昨日长公主们只是对穆芸微有不满,到今日已恨不能撕了这个混账。还好长公主们这把年纪,十分注意风度仪表,尽管心里对穆芸极是不悦,也不会如泼妇般那般不计形象去寻穆芸的晦气,只不过不理会她罢了。
  当然,不理会只是表象,穆芸不知怎的,下晌午总是干呕。
  景惠长公主道,“哟,芸丫头不会是有了吧?”
  穆芸与秦峥,也不过是洞房那一夜罢了。景惠长公主这话刺得穆芸心下生疼,当下反唇相讥,“我倒是忘了,当年馨妹妹的身子就是景惠姑姑妈照顾的,姑妈对女人有身子格外的留意啊。我这个,倒是姑妈看差了。”
  景惠长公主的瞳孔有一瞬间的收缩,继而没事人一样的笑了,扶一扶鬓间玉钗,“是啊,我想差了,你哪儿有这个机会呢。”说着一叹,“我这可怜的侄女,竟比我那可怜的馨儿还要无福。”
  穆 芸刚要说什么,景淑长公主已道,“都少说几句吧,这是母后宫里。”她虽然与方太后走的亲近,只是,昭文帝病重昏迷,将来何去何从,景淑长公主实在心里没 底。景惠长公主曾与她说过,“不论谁登基咱们都是大长公主,只有更尊贵的。哪怕没有从龙之功,难道新帝会为难咱们一界女流不成?”
  景淑长公主自然明白景惠长公主的私心,不过,昭文帝这一病,她也实在不看好方太后一系。无他,中宫育有嫡皇子,何况,昭文帝先前曾提及立储一事,九皇子的出身,实在太硬了。
  在这种情形下,景淑长公主是不愿意得罪宋嘉言的。
  不知穆芸是侍疾累着了,还是怎么回事,当天晚上就发起高烧来。景惠长公主皱眉,“母后本就凤体不适,她如今又病了,赶紧移出去方好。”瞧一眼在穆芸身畔急的团团转的仁德王妃道,“仁德王嫂既不放心,去照顾芸丫头也好。”
  仁德王妃的确不放心女儿,道,“这么晚了,宫匙已落,要出宫也太迟了。”
  景惠长公主柳眉一扬,打发心腹宫人道,“去长福宫一趟,问戚贵妃一声,她定能安排妥当的。”
  当天夜里,戚贵妃让人将穆芸与仁德王妃接到先时公主所中端睿公主的院里安置,又宣太医给穆芸瞧病,第二日便打发人送这母女二人出宫回府。
  这次,仁德亲王根本没叫穆芸在王府停留,直接吩咐将人送到了秦家去。
  ☆、168晋江原创发表
  尽管仁德王妃有一千个不放心;不过;眼瞅着仁德亲王就要翻脸的模样;仁德王妃也不敢有二话,只得吩咐丫环们精心服侍女儿罢了。
  仁德亲王府把个病得半死不活的芸县君送到秦家,秦家也不能拒收。
  只是;芸县君先时还只是高热;请了御医,高热却依旧不退,非但如此,当天下午,芸县君脸上还出现了一个个红色的小疹子。那御医望闻问切后;叹道,“县君这是出痘儿了。”一般人出痘儿都在少时;成人出痘儿的比较少,故此便有几分凶险。
  穆芸身边儿的朱嬷嬷忙问,“请问太医,县君的痘出的可还顺?”
  太医微微点头,“倒还顺,不过也要好生看护。我这就开方子。”
  朱嬷嬷便请太医到外间儿开方,一时待太医开好方子,朱嬷嬷亲自送太医出去,望着太医远去,朱嬷嬷轻轻的叹了口气。县君病到这般,秦峥犹是不露一面,无情无义至此,还能指望秦家什么呢?
  穆芸病了,秦家也不是没反应,只是秦家的反应不在穆芸身上罢了。
  都知道痘诊传人,穆芸出身亲王府,还有县君的身份,怎么着也不能把穆芸送到外头去,于是秦老太太一合计,干脆带着孙男弟女的去了城外的温泉庄子。她这把年纪,早该享享清福,家里这些事儿,她也不乐意管了。
  穆芸发了疹子,原本只是小事一桩,皆因秦家请的是御医,结果,这事儿就给宫里知道了。
  戚 贵妃先跟三位长公主说了,道,“那御医也是一片赤诚忠心,太后娘娘凤体不适,因前头几日县君逗留慈宁宫,御医也是担心宫内不洁,遂回禀于我。我素来无甚主 见,担心太后娘娘,又不敢将此事回禀太后娘娘知晓,不然老人家一着急,于病情无益。皇后娘娘日夜守侯在陛下身畔,我想着,先跟长公主们商量一二。”
  景 惠长公主素来当仁不让,道,“太后娘娘的脾气,谁敢瞒着她去?如今不要说太后娘娘,就是咱们几个,也不是没有跟芸丫头接触过,景贤皇姐少时是出过痘儿的不 怕,我可没出过那东西,也不知现在是怎么着了?昨日还嫌我说她,若不是她这般没个轻重,怎么会连累到太后娘娘?”
  景淑长公主皱眉道,“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还是想个法子的好。”
  景 惠长公主道,“这能有什么法子?宫里的规矩,自来传人的病都要隔离,若平日还好,如今陛下病了,宫里乱糟糟的。戚贵妃是一片好心,担忧母后知道实情后心里 不好过,只是,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瞒着,不然,真出了大事,咱们谁担得起呢?”说着,景惠长公主看了一眼在座诸人。
  别看景惠长公主素有刻薄名声,在帝都宗室人缘儿也不咋地,不过,她说的话的确是字字在理。方太后是死是活都没关系,但,方太后如何死如何活,这关系就很大了。
  譬如,穆芸出了痘疹,这本身是有一定传染性的病。如果真传染给方太后,若事前明知有这种可能,而没有跟上头回禀,万一方太后有个好歹,她们也得跟着吃挂落。
  谁愿意担此干系?
  景惠长公主这样一说,几人立刻统一战线。
  方太后听说穆芸正在出痘,心里也慌了片刻,问,“芸丫头可还要紧?”不仅疼小儿子,连小儿子家的孙子孙女,方太后一样有感情。何况,穆芸的确挺合她老人家的心意。
  景 惠长公主一脸晦气,“若不是她出了痘儿,咱们还不知道呢?有御医瞧着,不会有什么事的。当今之要,是母后娘娘的凤体。说句实在话,谁知道那丫头有没有将这 病传到别处儿去?她可是在母后身边服侍了好些天的。依儿臣的意思,不如宣太医来给母后请脉。这个时候,母后的安危最要紧。”
  不论任何时候,尤其是在方太后眼中,自己的安危都很要紧。
  这个年纪的老人,富贵双全,尤其怕死。
  宣来的太医不仅是给方太后诊脉,连带着几位长公主、戚贵妃等都一一诊脉,并未有什么痘疹的端倪,不过,太医为求保险道,“太后娘娘、长公主殿下先喝几日臣开的预防的汤药,若七日内并无不豫,则凤体无碍。”
  事关性命安危,方太后倒是很听御医的话,戚贵妃问,“饮食可有什么忌讳?”
  “忌荤腥、忌辛辣生冷,这七日请娘娘们勿必好生调养。一会儿微臣再开些预防的汤药给宫女内侍服用,七日内,宫人内侍勿要他处走动方好。”
  为小命着想,方太后自然一一应下,又有些不放心,“哀家这一病,皇帝那边没个照顾的人,可如何是好?”
  听了方太后这话,景惠长公主险些讥笑出声,她帕子一掩唇,清声脆语道,“是啊,先时儿臣也是担心皇兄来着。好在有皇后娘娘在陛下身畔日夜服侍,皇后娘娘素来妥当,母后安心就是。”
  方太后不放心也得放心了。
  至此,宋嘉言彻底耳根清静了。
  方太后在后宫老实的预防痘疹,内阁在忙于国事,连带仁德亲王因痘疹之事,一时半会儿的也进不了宫。在这前所未有的安静祥和中,宋嘉言召见了太医正。
  “陛下已经昏迷七日了。”望着太医正的老脸,宋嘉言问,“陛下何时会醒来?”
  太医正战战兢兢,“娘娘,陛下自有天佑……”
  “若指望着天佑,还要你们有什么用?”宋嘉言声音冰冷,“自打陛下发病初起,我便一直在陛下身边,这几天,陛下的病丝毫不见好转。好在,也没有变得更差。”
  “我 看了太医正在太医署的记录,你家世代为医,入太医院已经有三代人了。你以金针见长,青出于蓝,比父祖都有出息,掌太医院。我愿意相信,太医正医术了得。需 要什么,不论是东西还是人,你都可以提。七天之内,让陛下清醒。”宋嘉言道,“自古至今,史书从未有给大夫立传的先例,你让陛下清醒,我会命史官为你著书 立说,将来,你会在东穆正史中占得一席之地。”
  “这样的荣耀,前所未有。”宋嘉言未忽略太医正脸上的一抹动容之色,沉声道,“好了,准备为陛下诊脉吧。”
  这年头儿,人们爱名声甚于自己的性命。
  官员们宦海沉浮一辈子,为的不过是青史留名。
  太医也是人。
  ******
  宋嘉言一直安安静静的在昭德殿侍疾,也没见她如何威风八面、霸气天成,结果,内阁安生了,后宫也安生了,乱糟糟的局面就这么安静了下来。
  此 刻,只要是眼尖心明的人,纵使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儿,只看如今帝都形势,也得道一声中宫手段非凡。没的说,内阁从宋嘉言手里拿到代理国政之权,哪怕彭老相 爷,对宋嘉言就得敬畏着些。慈宁宫方太后倒是身份最贵,却因病被困慈宁宫。此时,这后宫,自然是宋嘉言说了算的。
  宋嘉言唤了袁忠过来,问,“监察司的事,大总管知道多少?”
  袁 忠心下一跳,他跟在昭文帝身边几十年,也算是阅人无数,有些见识。自来响鼓不用重锤,方太后挟太后之尊尚不及宋嘉言翻云覆雨的本事,何况宋嘉言又有九皇子 这张王牌,这些天,袁忠也一直在向宋嘉言靠拢,他恭谨的禀道,“监察司的事情,老奴知道的不多。倒是监察司大头领林随林大人,老奴侥幸见过几面。”
  宋嘉言道,“现在就出宫,去跟林随说,我请他入宫一见。”
  闻此语,袁忠顿时心惊肉跳,监察司可是昭文帝的特务机构,昭文帝虽说昏迷,毕竟还没咽气。这时候对监察司伸手,万一昭文帝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