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节
作者:老山文学      更新:2021-02-19 00:15      字数:4951
  说着话,宋嘉言忽而“扑哧”乐了。
  宋嘉言笑的莫名其妙,昭文帝问,“笑什么呢?”
  “我是想着,九皇子跟着母后听道长弘扬道法,说不得学的第一句话或不是‘父皇、母后、皇祖母’,而是‘无量天尊’呢。”
  昭文帝轻斥,“别胡说。”
  “我是担心九皇子,母后想带孙子,人老了,年纪在这儿呢。陛下多叮嘱嬷嬷宫人用心才好。”宋嘉言笑,“我不大会婉转着说话儿,若直来直去,倒显着对母后不放心似的,叫老人家心里多寻思,不大妥当。”
  反正,顾虑什么的,都跟昭文帝说了,宋嘉言也就乐得看方太后烧香参道,与永寿道长一起供奉无量天尊。
  宋嘉言私下对端睿公主道,“公主是陛下的长女,且你们年轻女孩儿,水葱一样的年纪,佛道之事,不可多沾。但凡道长进宫,公主看着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些,能劝就劝着她们,少在道长跟前凑。”
  端睿公主笑应了,“皇祖母笃信道长,我看母后似乎不大信。”
  宋嘉言浅笑,“我凡肤俗子一个,没有仙缘。”
  端睿公主向母亲道,“皇后娘娘真是个怪人,看九皇子送到慈宁宫,皇后娘娘半点儿不急。”真是个稳得住的。
  戚 贵妃轻叹,“做母亲的,生生与亲生子分离,皇后娘娘怎会不急呢?”如今瞧着不急,不过是皇后还有后手或是时机未到罢了。她是管过宫务的,方太后如今一门心 思的与道长弘扬道法,宫权已经渐渐的握在皇后掌中了。方太后只以为握住宋嘉言的孩子就一切稳妥了,也太小看宋嘉言了。在宫中,孩子虽然重要,但,远不是最 重要的。
  宋嘉言只是将一部分心思放在了宫中,她的眼光,依旧在宫外。
  一日,宋嘉言对昭文帝道,“书院的事不知如何了?”
  昭文帝笑,“有子熙在,他做事向来稳妥。”
  “陛下记不记得,我曾经说过,想着与陛下一道去书院走走,好叫书院中的孩子们知道‘君恩深重’。”宋嘉言笑盈盈地望着昭文帝,“陛下何时有空,咱们去书院好不好?”
  昭文帝心情刚好不错,便应了宋嘉言。
  宋嘉言捧过昭文帝的脸,响亮的亲了一口,将他扑到榻上,灵敏无比的压在昭文帝身上,直接把人吃干抹净。
  带足了侍卫随从,宋嘉言换了青衣男装,两人微服至树人书院。
  宋荣正在一株老槐树下瞧着分果子,见到宋嘉言与昭文帝到了,着实吓了一跳。因未在衙门当差,宋荣的穿着相当随意,少了几分往日的肃整,多了几许旷达味道。他原本就生的眉目俊美,如今年过不惑,俊美沉淀为雅致温煦,于秋风中走来,真似闲云野鹤一般。
  宋嘉言笑,唤一声,“爹爹。”在她心中,宋荣就应该是这样,既坐得庙堂之高,又受得了江湖之远。
  宋荣连忙过去,并未行大礼,只深深一揖,道,“你们怎么来了?”
  宋嘉言笑着扶起宋荣,“我跟老爷来书院看看,许久不来,我还怪挂念的。”
  已是深秋,天有些冷了,不过,今日天气不差,头晌日头足,老槐树下就置着桌椅。大家便一并在老槐树下坐了,自有书童捧上时令鲜果。
  宋荣指了指瓜果,道,“你庄子上产的果子,我着人卖了一部分,余者每日有人摘了送来,给这些孩子们吃,多少是这么个意思。”说的是宋嘉言的私产。
  宋嘉言在宫里,总不能亲自打点庄铺,宋荣反正没事,就一并代劳了。其实,宋荣也只是做个总揽罢了,真叫一国国丈去管庄园,着实大材小用了。
  宋嘉言道,“先时我在附近买了块地,原本想盖别院,一直没动土。还有先时烧去的别院,地方也不小。我想着,不如开工再建几所房子。”
  宋荣笑,“你的银子,你看着用。如今嫁了人,行事要有商有量方好。”
  昭文帝并不在意,宋嘉言这么撺掇着想来书院,自然是有事要做的。昭文帝笑,“嘉言有心行善,是好事。只是,你这书院再扩大规模,地方有了,来念书的孩子自然会增加。再者,书院里要请先生,还有书院本身的维护。都是支出,你银子可够用?”
  宋嘉言伸出一只素净的掌心放在昭文帝面前,笑,“不够的,不是还有你么。”
  昭文帝拍她掌心一记,“怪道今天一道要叫我一道来,原来早相中了我的银子。”
  握住昭文帝的手,宋嘉言笑,“那是。”
  昭文帝大方的很,“那就叫内务府动工盖吧。”
  “叫内务府动工,不知多费多少银子钱呢。”宋嘉言笑,“民间有句话这样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又不是盖什么宫阙楼台,用不了那样的精工细匠,也用不着精雕细琢,木材用工一应不必考究,里头油水少的很。叫内务府动工,他们也是不乐意的。”
  “爹爹,你跟李睿商量着办吧。”
  宋荣笑应。
  书院的事并不多,宋嘉言与宋荣说了许多小公主的趣事,宋荣听的颇是开怀。宋嘉言与昭文帝直接在书院用过午饭,虽无山珍海味,好在菜色清香,原汁原味儿,也颇有可品之处。两个一直在书院逗留至下晌方赶回宫中。
  在车中,宋嘉言倚在昭文帝肩上,叹道,“我是想来看看爹爹了,我知道他一直不放心我。”
  抚摸着宋嘉言翅青的乌发,昭文帝温声道,“朕会对你好。以后,你想出来时,跟朕说,朕带你出来逛逛。”
  “那可好。”宋嘉言笑,“我出来,又总是不放心宫中。”
  “宫中有母后在,不必担心。”
  宋嘉言笑,“就是怕有什么急事,叫母后跟着担心,就是我们的不是了。”接着,宋嘉言转变了话题,“陛下知道以往李睿为我打理生意的事么?”
  昭文帝“嗯”了一声,宋嘉言悄悄的在昭文帝耳际低语道,“如今,我在福闽有一个船队。陛下可知,海运生意,其利数倍。”
  “是要拉朕入伙不成?”
  “入伙?”宋嘉言轻轻的哼一声,“我听闻,大凤王朝时,船队远至万里之遥。只是朝代更迭,战乱纷起,许多海图都丢失了。如今海外,我朝主要是与杜若国交易罢了。我想着,我先做个试验,若是真有大利可图,再拉陛下入伙。陛下看,如何?”
  昭文帝怎会看不破宋嘉言的心思,笑,“皇后有些私产不算什么。”
  “我是担心别人多嘴,说我与商人争利之类,先跟陛下说一声。”宋嘉言笑吟吟地,“自来,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天下巨利之事,自当收归国家的,如盐铁茶之利。陛下若是想增加国库收入,福闽的海贸来往,不可小觑。”
  昭文帝道,“福闽海贸,每年税银不过几十万两,有限的很。”
  “海贸规模有限,自然税银有限。”
  昭文帝笑而不语。
  事关朝政,宋嘉言聪明的没有再问。只要昭文帝不禁止她差谴李睿做生意就好。
  宋嘉言的话总有一些预言性,譬如,帝后二人一回宫,换着衣裳,吕嬷嬷就在一畔回禀,“下晌淑宜宫来报,说七皇子身上不大好。奴婢奉娘娘口谕,宣了太医院张太医去淑宜宫看望皇子。”
  宋嘉言以为第一个动的会是宋嘉言,不想,更加耐不住性子的人竟是秦淑妃。
  宋嘉言问,“太医怎么说?七皇子是哪里不妥当?”
  吕嬷嬷道,“说是有些惊风的症侯,已经开了方子,也熬了药。”
  宋嘉言问,“太后娘娘过去了吗?”
  吕嬷嬷道,“是。”
  宋嘉言忙对昭文帝道,“我这就去淑宜宫瞧瞧七皇子去,陛下要一起么?”
  昭文帝道,“一起吧。”
  到淑宜宫时,七皇子正睡着。秦淑妃是个文雅安静的性子,七皇子不过三岁,平日里也是个文雅的,人倒是有几分聪慧,听说秦淑妃已经教着七皇子念了大半本的《三字经》。
  宋嘉言又例行垂问几句,秦淑妃恭敬答了,宋嘉言道,“你是个妥当人,一定要照顾好皇子。”
  秦淑妃低眉顺眼的应了声是。
  之后,两人又去了慈宁宫。
  自从方太后笃信了永寿道长后,慈宁宫就总是有这么一股子若有若无的丹药味儿。
  见两人过来请安,方太后脸色很不大好。昭文帝这点担当总是有的,笑道,“今日没事,朕就带着皇后出宫转了转。”
  方太后不悦道,“皇后是后宫之主,寻日里这宫中哪里离得了她?不说别的,今儿个七皇子身子不大好,宫人报到凤仪宫,竟找不到个作主儿的人?还是跑到哀家这里,哀家做主传了太医进来。这幸而有哀家在,不然,万一耽搁了七皇子的病情,可如何是好?”
  宋嘉言柔顺无比,“媳妇知错了。幸而祖宗保佑,七皇子有惊无险,不然,媳妇无地自容。”
  方太后这才不再说什么,道,“皇后年轻不知事,怎么皇帝也陪着她胡闹。以后万不可如此了。”
  昭文帝忙应了。
  方太后逮到机会,发作一番,亦是人之常情。
  只是,七皇子病情反复,好好坏坏的,着实令人担忧。太医的药一日三时的按医嘱服下,依旧不见什么效用。秦淑妃日夜照顾儿子病情,人都瘦了一圈儿,容光黯淡,令人陡生怜意。
  医士无用,秦淑妃转而想着求助永寿道长。
  永寿道长是外男,无谕不得进宫。秦淑妃便求到了凤仪宫。
  宋嘉言道,“太医尚且束手无策,道家丹方之术,只怕小孩子禁不起。”
  秦淑妃哭的泪人儿一般,眼肿如桃儿,声音嘶哑,“臣妾只求七皇子平安,哪怕叫臣妾死在当前也心甘情愿。”
  宋嘉言依旧犹豫,推托道,“此事,我做不得主。母后见多识广,阅历深厚,不如淑妃去问问母后与陛下的意思。”
  秦淑妃又在方太后面前一番痛哭,方太后宣永寿道长进宫。也不知这永寿道长有何仙家仙法,不过三帖药下去,七皇子便大安了。
  经此一事,永寿道长之名更盛。
  宋嘉言是个很特别的人,不论宫中人如何笃信永寿道长,宋嘉言从来不会接近永寿道长。直至九皇子一场暴病。
  九 皇子自三月上被抱到慈宁宫,一直平平安安的养在方太后跟前。方太后虽极厌宋嘉言,但,这是嫡出的孙子,好端端的交到她手里,方太后并不敢有半分亏待九皇 子,更不会使什么小动作。无他,九皇子就养在慈宁宫,有半丝不是,方太后就是第一嫌疑人。若把嫡皇子养死,方太后所面临的,就不只是嫌疑了。
  方太后把九皇子抱到膝前,不过两样私心,一是想着把九皇子养熟,日后总有她老人家的好处;二则,就是为了叫宋嘉言收敛些,拿着九皇子威慑宋嘉言。
  九皇子突然暴病,方太后都是在意料之外。
  宋嘉言更是恨不能日日住在慈宁宫,不肯离九皇子分毫,还着宫人嬷嬷抱着公主来看望九皇子,宋嘉言落泪道,“龙凤双生兄妹,总会有些感应。”
  方太后亦是急的了不得,求神拜佛的法子都用上了。
  宋嘉言哭道,“都说九皇子星象大吉大利,三个月就能来替母后娘娘消灾挡难,现在这是怎么了呢。如今九皇子这般,再不能替我在母后跟前尽孝了,我只求带他回凤仪宫去……”
  方太后也跟着捶胸顿足的哭,“都是我这老婆子没用……”
  昭文帝给老婆老娘哭的头大,宫妃们听说九皇子病的险,纷纷过来探望,连带着皇子皇女们都来了。方太后一见到小脸儿乖巧可人的七皇子,顿时精神一振,道,“上次七皇子病的险,太医不中用,还是道长医好了七皇子。”接着就要宣永寿道长进宫来。
  病急乱投医,七皇子已经被永寿道长治过了,方太后宣永寿道长进宫,竟无一人阻拦。或许,连同昭文帝都盼着,神仙显灵,救幼子一命。
  道士救人,无一不是丹方药术。
  永寿道人给九皇子望闻问切一番,拿出两粒药丸,命人用温水化开给九皇子服下。当晚,九皇子的病情就缓解许多,方太后直呼永寿道长神仙之名。
  宋嘉言的心也落了地,当着太医院院史的面儿训斥道,“国家养着你们,我与陛下这样信任你们,不想你们这样的不中用,对皇子的病症束手无策,简直比不上道长一指。太医院之名,不过如此!”
  接着,宋嘉言大笔赏赐了永寿道人。
  永寿道人谦而又谦的方收下了赏赐。
  九皇子病了一场,想到九皇子的孪生妹妹五公主生的白胖可爱,从未有什么灾啊痛的,偏九皇子叫人操心。昭文帝已经动了把九皇子送回凤仪宫抚育的心思,只是甫一开口,就被方太后眼泪模糊的挡了回去。
  方太后从未料到,她会栽到活神仙永寿道长身上。
  永寿道长非但在宫中名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