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节
作者:幽雨      更新:2021-02-18 20:30      字数:4950
  绣儿说:“我才不会和老人计较呢,我也觉得大姨人不错。”
  第二天晚上,刘张氏对绣儿和王成说:“我在这里住的时间挺长了,成子家你对我也是真的好,但是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再说了,我出来了将近一个月,也想家了。成子明天送我回去吧!”
  绣儿也觉得刘陈氏到了该走的时间了。但是绣儿肯定不能说大姨你在这里住的时间够长了,赶紧走吧。
  绣儿说:“大姨,你要走我也不留你了,你什么时候想再来,就叫人捎口信来,叫我家当家的去接你。”
  绣儿把给刘陈氏做的衣服鞋子装到刘陈氏的小包袱里。
  王成送刘陈氏后,他再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绣儿见王成回来了就说:“相公,洗洗脸,洗洗手赶紧吃饭吧。是不是饿了?”
  王成见菜和饭都在锅里没有动过,就知道绣儿自己也没吃饭,等着自己呢。王成说:“娘子,以后我回来的晚了,你就先吃饭,就不用等我了。”
  绣儿说:“那可不行,下次还要等着你。”
  王成笑笑没有说话。
  晚上的时候,王成觉得自己和绣儿该说说孩子的事了,从前天刘张氏和他说了绣儿着急要孩子的事,王成也觉得绣儿对要孩子的事是太着急了。
  王成对绣儿说:“娘子,咱今天说说孩子的是吧!”
  绣儿想她自己就够着急的了,怎么你还催我,这样想着绣儿就没有好气的“嗯”了一声。
  如果往常绣儿表现出不愿意,王成肯定会依着绣儿,但是今天的王成在心里想着刘陈氏前天给自己说的话,他就没注意到,绣儿突然没了好心情。
  王成讲:“娘子,孩子的事,不用这么着急,咱俩刚刚成亲三个多月,真的不用着急……”
  王成说了好多的话,主要的意思就是:要孩子的事咱就顺其自然吧,别着急。
  绣儿越听越觉得王成说的对,自己确实太着急了,绣儿说:“相公,是我不对,我太着急了。”
  王成说:“哪是你不对?是因为你太为我着想了,娘子你不就是看我年龄大了,想给我添一个孩子吗?”
  绣儿和王成成亲以来,已经知道王成心里对他比她大的介意,就对王成说:“谁说你年纪大了,我姑姑说了,年纪稍微大点会疼媳妇,我也觉得咱俩正合适。”
  于是绣儿与王成开始把话越扯越远,最后俩人都不知道怎么说起两个人小时候的事了。
  过了一个来月,苹果花和梨花都落了,绣儿恍然间发现已经进入五月了。
  绣儿种在菜院子里的韭菜已经被绣儿割过一次,做了馅饼,其余的菜也长得绿油油的,看让去十分喜人。绣儿捉来的小鸡已经长大了,不过时间太短,母鸡还没有开始下蛋,现在绣儿吃的鸡蛋不是她买的就是王张氏给提来的。绣儿在王婶子家抱来的小狗也已经在绣儿家里生活了一个多月了。
  绣儿总觉得最近忘了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挺重要的事,可是绣儿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到了中午,绣儿问王成说:“相公,我是不是忘了件事啊?”
  王成怎么会知道绣儿有没有忘事,王成想想绣儿和他说过的话,他也没有发现绣儿忘了什么事?
  王成说:“没有啊,你想多了。”
  绣儿觉得王成肯定不会骗自己的,就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没有忘事。但是绣儿又想到,最近王成因为想在家多待一段日子,就在家多接了一活,所以王成白天一般都是在后院,万一自己忘掉的事没和王成说呢?
  到了晚上,绣儿还是想自己忘了什么事。王成看绣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说:“还在想自己忘了什么事啊?”
  绣儿说:“可不是嘛?”
  王成说:“别想了,咱快睡觉吧。对了,你不是说明天回娘家,是不是这件事?”
  绣儿立即说:“不是,不想了,睡觉。”
  今天,绣儿的侄子们的教书先生先生有事,所以绣儿到她大哥张柱家里的时候,张榆和张杨都没有去上镇上的私塾。
  绣儿看见他哥家的院子门开着,进了院子就喊:“大哥,大嫂。”
  张榆和张杨从屋里出来说:“小姑姑,我爹和我娘都去地里拔草了。”
  绣儿把手里提着的鱼肉,放到张榆的手里说:“你先把这东西放到灶房里去,对了,你俩今天怎么没去私塾呢?”
  张榆接过鱼肉,转身去了灶房,张杨一边牵着绣儿的手往屋里走一边大声的说:“小姑姑,今天私塾里的先生有事,所以昨天的时候,先生就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五天都不用去私塾。”
  绣儿揉揉张杨的脸说:“那你和你哥哥在家做了什么啊?,怎么没去地里呢?”
  张杨说:“正在屋里描大字,我爹说今天地里的活不多了,让我们在在家多看几个字。”
  张榆放好东西,他进来对张杨说:“张杨,赶紧去地里找咱爹咱娘回来。”
  绣儿说:“张杨,不用去了,我又没有什么事,你俩在家赶紧做先生留的功课吧!”
  绣儿知道她大哥张柱俩口子留的地多,她可不想耽搁大哥大嫂在地里忙活的时间。
  绣儿一两个月没有回来了,她也不进屋,就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绣儿看见她大哥家养的肥猪,心想她也回家去抓只小猪喂,现在开始喂,到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杀年猪。
  日头已经很高了,将近中午了,张榆和张杨就准备做中午饭。张榆和张杨进了灶房,看见绣儿已经在烧火做饭了。
  张榆和张杨就都乐了说:“小姑姑,你来了可真好,你不知道,我爹和我娘说今天不用去上地拔草了,但是中午饭要我们俩在家做了,去给她们送去,小姑姑你是不知道,我俩做的饭,我俩都不想吃。”
  绣儿听见她侄子这么说,就说:“做的不好吃,你就学呗。”
  张榆和张杨是真不想做饭,于是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君子远庖厨。”
  绣儿听了直笑“就你俩还君子?”
  张榆和张杨知道他小姑姑做饭,就用不到他俩了,俩个人就去喂猪了。
  做好饭,绣儿对张榆和张杨说:“我去给你爹、你娘送饭,你俩在家准备吃饭吧,不用等我了,我在地里和你爹娘他俩一起吃。”
  绣儿提着装饭的篮子,就去地里了。路上遇上了几个村里的人,绣儿担心饭凉了,只说了几句,赶紧往地里赶去。
  这时候麦子已经抽穗了,绣儿想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一个丰收年。绣儿想‘不知道今年王福家能给她家几石麦子当租子’。
  现在正是地里的草疯长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地里拔草,就是怕草分了庄稼的肥力,庄稼长不好。
  绣儿到地里的时候,张柱和张秦氏正坐在地头上休息。
  一开始,张秦氏看着远远地走来一个人,看着很像绣儿,就说:“当家的,你看那是不是绣儿?”
  张柱连看都没有看,喝了一口水说:“怎么可能,绣儿可没说最近要来,你看错了。”
  张秦氏也以为自己看错了,直到绣儿走的近一些,张秦氏才知道还真是绣儿。
  绣儿走到地头上说:“大哥,大嫂,你们饿了吧!赶紧吃吧!”
  张秦氏说:“绣儿,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叫张榆和张杨来叫我呢?咱回家吧!”
  绣儿自己来送饭,没叫张榆和张杨来就是怕大嫂知道他来了,要回家,那多耽误事,再说了,绣儿也想着来帮帮忙。
  绣儿说:“大嫂,回去干什么?我就是想来地里帮你和大哥干些活才来的。大嫂,你和大哥赶紧吃饭吧!我也没吃呢,吃饱了,我去拔草。”
  张秦氏可不想绣儿去拔草,张秦氏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姑子被大姑王张氏养的娇,地里的活基本上不会做,而且张秦氏从绣儿成亲后去过绣儿那里两次,知道绣儿在王家也没干什么活。
  张秦氏说:“地里的草不多了,你没看见我都没叫你两个侄子来地里吗?”
  绣儿说:“我干点,你和我大哥不就少干点吗?”
  ☆、第三十章 让人无语的绣儿
  张柱听了绣儿的话,觉得自己的妹妹就是懂事,他说:“绣儿想干就叫她干吧,不过,绣儿,你要是觉得累了就回去。”
  绣儿自己就进了地,现在的麦子地里的麦子已经一尺多高了,开始抽穗了,绣儿蹲在麦子地里拔草。过了一会儿,绣儿的手里就起了一个水泡,绣儿当时也没有觉得疼。
  绣儿拔草那是使了大力气,但是拔草拔得还是很慢。一个时辰后,绣儿见他大哥大嫂在自己前面很多了,心里也暗暗着急。
  又坚持了一刻钟,张秦氏又一个来回,看见绣儿的样子,就知道绣儿拔草是下了力气,就是不会使用巧劲儿。
  张秦氏看绣儿这样就说:“拔草也不能你这样,你以为这是在你家的菜园子了呢,没等感到累,草就拔完了。你这样拔草拔得多了,不仅累,而且还慢。况且拔草一般都是两只手一起的,不是一只手闲着。你先歇歇吧!”
  绣儿确实觉得很累,但是看到自己拔得草的才是张秦氏的一半,绣儿还是不好意思停下来休息,她就说:“大嫂子,我不用歇,我真不累。”
  张秦氏心里明白绣儿不好意思自己休息,张秦氏就说:“我也累了,咱俩休息会儿吧!”
  绣儿停下来,坐在地埂才发现自己的右手上起了一个水泡,绣儿的左手轻轻地按了按了右手上水泡。
  张秦氏看见绣儿的动作,也发现绣儿的手上起了水泡,张秦氏心里到是没有不好的想法,她就是觉得自己的小姑子的命真的不错,在娘家时自在,在夫家时也不受屈。在庄户人家就没有做了人家媳妇、拔了一个时辰的草就手心起水泡的人。张秦氏知道她小姑子是因为没干过这么多活,所以手比较嫩,才起了水泡。
  张秦氏问:“是不是起了水泡,你赶紧回家,把针在火上烤烤,用针挑破了就行。”张秦氏可不想绣儿继续在这了,绣儿手上的水泡叫王成看见可不好。绣儿的手上起泡了,还不知道王成心里怎么想呢?张秦氏可不想王成埋怨她,也不想让王成认为绣儿回趟娘家还干重活。
  张秦氏就想着最好叫绣儿赶紧在地里回去,绣儿在这其实并不能帮上多少忙。不是张秦氏看不起绣儿,在她看来绣儿拔草还不如张柳,也不是绣儿笨,只是绣儿拔草比张柳拔草的时间少。
  绣儿七八岁了,王可海还看着她。但是张柳今年八岁,从去年春就开始给家里的猪拔草。绣儿大了,就和绣娘去学女红了,所以绣儿长这么大拔草的时间不如张柳长,绣儿做这些真是力不从心。
  张秦氏将鬓角的碎头发拂到耳后说:“绣儿,你这次来这里,去没去你二嫂子那边看看?今天,你回去还是在这住几天?”
  绣儿赶紧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大嫂子,你不说我忘了,我打算今天就回去,对了,大嫂子,二哥和二嫂子在地里还是在家里?”
  张秦氏说:“你来地里之前,你二嫂子回家了,说是地里的草拔完了,最近又不需要浇地,你二嫂子现在应该在家里 。”
  绣儿想了想说:“大嫂子,那我去我二嫂子那边看看。”
  张秦氏笑笑说:“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
  绣儿说:“不用了,大嫂子,我自己去就行了,你忙吧!”
  绣儿又冲着离得远的张柱大声喊:“大哥,我去我二哥家了。”
  张柱说:“知道了。”
  绣儿走了后,张柱口渴了想喝水,又想着干的快些,今天就能干完,头都没抬起就对张秦氏喊:“给我倒碗水!”
  张秦氏倒了水,给张柱送过去,她说:“你不知道,绣儿的手都起泡。”
  张柱毕竟是男子,他的心不如张秦氏细腻,喝了一口水就问:“好好地怎么起泡了?”
  张秦氏说:“还不是拔草造成的。”
  绣儿在她二哥家没多待。过了不长时间,绣儿看着天色不早了,就回家了。
  绣儿回到家,用烤过针把她手上的水泡挑破,才觉得水泡破了比不破的时候疼。
  绣儿怕自己破了的手,沾上水更疼,她洗手洗菜的时候都用一只手。
  王成看着绣儿,他就觉得绣儿不对劲儿啊,怎么回了一次娘家就不用右手了呢?
  王成问绣儿:“娘子,你的手怎么了?”
  绣儿在别人面前,肯定不好意思说,她今天拔了一个时辰的草,她的手就起水泡了。但是王成问了,绣儿就不觉得不好意思,她甚至心里有着连她自己也不明白的小心思,就想着说给王成听,叫他心疼心疼自己。绣儿都不想想手上起了个水泡是多小的事,就和绣花的时候不小心扎了自己几下一样。
  绣儿说:“相公,手伤到了。”
  王成听绣儿说手伤到了,他就以为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