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幽雨      更新:2021-02-18 20:30      字数:4839
  王成见绣儿给自己使眼色,只好硬着头皮劝王春刚。王成就说:“我要是有孩子这样,我也绝对生气。”王春刚这是在今天第一次听到这么直接支持自己的话,当下就就接话:“这样的孩子,我都不知道对他说什么好,要不是看他快成亲了,我不揍他?”
  王成见王春刚这样说,也不敢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王成真怕王春刚揍王伯东。
  这时王张氏说话了“绣儿,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你们和我出来,让他们商量吧,咱不掺和了。”四个人就跟着王张氏出去进了另外一件屋子。
  小王张氏进了屋就哭了。王张氏对小王张氏这个大儿媳妇是很满意的。虽然小王张氏平时爱贴补娘家,但是小王张吃的下去苦、受的了累,可以说家里家外小王张氏都能料理的好,而且还给自己生了三个孙子。
  王张氏见小王张氏哭,也觉得能理解她,谁处在小王张氏的位置上都想哭。王张氏递给了小王氏一个帕子,说:“别哭了,我知道你不容易。”
  小王张氏看婆婆递给自己帕子,心里就更难受了,小王张氏一直就觉得自己的婆婆是个难得的婆婆,从来没有刁难过自己,而且自己贴补娘家也从没说过什么。
  小王张氏也知道自己贴补娘家不对,但是谁叫自己娘家大哥没了,只有一个病大嫂拉扯着自己的三个侄女和一个侄子。小王张氏也是不得已,小王张氏也有自己的苦,她一个人关心两个家,还担心管的太多了怕自己丈夫不同意,又怕管少了,自己的侄子侄女没法活,但是她忍着,直到今天才哭了起来。
  如果一个人哭了没有人搭理,流几滴泪就止住了,可是王张氏这么一安慰小王张氏就觉得自己的娘家娘在的话,也许也是这样对自己的,哭得更厉害了。
  王张氏真的是一个好婆婆,她就觉得自己的大儿媳妇的命是最苦的,见大儿媳妇哭的这么厉害也知道她想发泄发泄,也就由着她哭。
  绣儿、王秦氏、王杨氏也没有劝小王张氏。小王张氏在她们心里是真正能干的好嫂子,她们都服小王张氏。小王张氏都难办的事,她们也没办法,也不知道怎么劝。
  最后还是等着小王张氏自己停下来,王张氏才对着绣儿、小王张氏、王秦氏、王杨氏说:“我们老两口其实是觉得伯山这孩子去学门手艺是不错的,其实现在就等着你们两口子点头。我看伯山这孩子是拿定了主意要学的,你拦着不一定管用。”
  小王张氏也知道自己拦着不管用,小王张氏有时候想想也是挺郁闷的,为什么自己家里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正,做了决定那是用牛拉都不管用。
  小王张氏就说:“哎,我也不管了,他们爷俩总有一个会低头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明天我去镇上把铺子开了,今天因为这事就关门了。”
  绣儿、王秦氏、王杨氏听了也对小王张氏说:“大嫂子,你这样想就对了,反正不管结果是是什么,伯东那孩子也不会胡来。”一人一句地慢慢把话题岔开了。
  小王张氏虽然在嘴上说不管了,但是心里还是放不下心来,总归是自己最亲的人之间有矛盾,小王张氏心里还是很不好受的。小王张氏想着反正总归要有一个人妥协,你倒是快点儿啊,叫我提心吊胆的可是什么破事?迟早的事,不如痛痛快快地下决定。
  五个女人谁也没心情说说笑笑,眼看都快大中午了,男人们还没有说到底怎么办?都在心里着急。王张氏毕竟年纪大了,经历的事多了,在王张氏看来这件事算不上太大的事,不过关系到自己的大孙子也不是小事儿就对了。
  王张氏说:“准备准备午饭吧,做好饭以后叫他们来吃饭。随便做点儿就行,不用讲究。”
  王可海,王秋刚哥三个、王成、王伯东出来的时候,谁的脸上都没有一个笑模样,绣儿就知道这是还没有结果,王伯东学木匠这件事还有的磨。绣儿就不明白了,自己姑父怎么就不明确地说出他支持王伯东呢?只要自己姑父说了,就算不愿意,大表哥也就□□成地不会反对了。
  吃饭的时候,又多了三个人,那就是王伯田(7岁)带着王伯野(3岁)、杨超。至于其他的孩子都去哪了?别孩子的都去镇上私塾了,午饭在私塾里吃,所以中午就不回家。
  ☆、第二十一章 怎么样都可以
  大大小小的十三口人吃饭,在一个桌子是有些挤的。王张氏说:“分两桌吃吧!”所以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就准备吃饭。
  两个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还是会看大人的脸色的。王伯田和王伯野见大人们的心情不好,老老实实地坐在饭桌傍边等着吃饭。杨超本来就是在亲戚家,有些拘束,年龄也比较大所以也不闹。等个屋子里安安静静地,只有吃饭的声音。
  吃完饭,王可海就对绣儿说:“绣儿,你和成子就先回去吧,你家里应该还有事吧?”绣儿就说:“姑父,家里没事。”王张氏也说:“就是家里没事,你一大早出来了,家里就没有需要收拾的地方吗?还有老二家、老三家也回去吧!”
  绣儿和王成、杨超、王夏刚一家、王秋刚一家只好回家了,毕竟他们在王可海家里确实帮不上什么忙。
  绣儿与王成回到家,两人还在想王伯东的事。王成就想着自己也真够不幸,这不就是王伯东父子两个斗法,自己就是夹在他俩中间的马前卒,这是真难办。
  绣儿见王成怎么也发愁啊?这件事与自己家关系应该不会很大吧?绣儿问王成:“相公,我还没见你这么愁过呢,到底你们在里面说了什么啊?”
  王成不想瞒着绣儿:“娘子,你是不知道,今天大哥说什么都不同意,还对我说不能教伯东。”绣儿问:“如果伯东自己来了,那你怎么办?”王成也没有好办法。
  王成说:“到时候再说吧!如果我干活的时候,伯东来了,总不能撵出去吧!那你还不和我急?”绣儿说:“这不是我和你急不急的事,不然你出门一次算了,在等你回来,伯东这件事差不多就定下来了。”
  王成可舍不得离开绣儿,他俩都成亲一个月多了,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不到半个月。王成说:“难不成伯东这件事定不下来,要我就要一直躲着不成?”
  绣儿听王成这么说也觉得自己说的不是什么好主意。绣儿就说:“我就是担心你夹在中间难办,万一伯东真找来你怎么办?我是真的担心,你说是不是孩子大了都这么有主意?”
  王成又没有接触很多的孩子,王成怎么可能知道。王成只好说:“孩子有主意总比没主意的好,爹娘总不能给孩子拿一辈子的主意。”绣儿觉得王成说的有理,万一孩子自己没主意就是父母走的时候也不放心。
  不过绣儿还是说:“就怕他主意太正,说什么都不改,就算是错的他也不改,做父母真难。不过,做一个有主意的孩子也不好受,你看伯东这孩子现在心里肯定不好受。”
  王成附和绣儿说:“哎,还真是这样。”
  绣儿文王成:“相公,经过今天上午,你觉得伯东那孩子学木匠好吗?”王成其实从内心里还是觉得学木匠不错,特别是王伯东自己从内心里想学。
  既然绣儿这样问王成,王成可没有将自己的心里话不告诉绣儿的想法。王成说:“我是赞同伯东的,伯东今年十六了,也差不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现在学,师父不藏私再加上努力学的话,用不上几年就会出师。”
  绣儿想伯东跟着王成学,王成一定是不会藏私的,也就是说伯东只要学上几年就可以出头。绣儿还有疑问要问,王成就说:“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就问吧。”
  绣儿继续问:“如果伯东学好后自己出师了,那咱家怎么办?”王成听了耐心地对绣儿说:“这不用担心,其实外面的活还是很多的,而且咱这边的木匠少,一般的人家都已种地没谋生。”
  绣儿“嗯”了声,表示自己知道了接着说:“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咱俩的孩子都不想学木匠怎么办?难道咱家就把木匠这门手艺丢了不成。想想有些可惜呢。”
  王成说:“什么丢不丢的,这不是有徒弟吗?再说了如果孩子真不想学,我能怎么办?我也没办法。万一咱孩子读书好呢,不想学木匠我高兴还来不及,我还盼着咱俩的孩子可以好好读书,当个读书人呢。”
  绣儿听了点点头,王成的想法其实和绣儿的想法不谋而合。绣儿也想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绣儿想自己以后一定要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只有孩子不去读书了,在想其余的谋生手段。绣儿不想在自己孩子一出生就被自己当做木匠或者农夫,尽管自己家是种地的做木匠的。
  王成想自己在王可海家吃的不多,就有点儿担心绣儿在那样的气氛下也吃的不好,就问绣儿:“你吃的好吗?如果不好,我再给你做点吃的。”
  绣儿确实没吃好,不过现在不想吃。绣儿听见王成这样问了,就想起王成应该吃的也不好,就说:“我去给你下碗面吧!”王成想绣儿做的面确实比自己做的面要好吃的很多,就没有反对。
  绣儿问:“杨超,你还要吃些面吗?”其实杨超见桌子上的人都没有吃很多就放下来筷子,杨超也没有吃饱。杨超想吃面但是不好意思。在来王成这里的时候,杨家大哥给他说了一些学徒的待遇,就是怕杨超以为有亲戚关系就失去了学徒的本分。
  杨超就摇摇头说:“吃饱了。”王成是和杨超在一个桌子上吃的,王成看见杨超只吃了不到一个馒头,就知道杨超没吃饱。王成自己就是在学徒的时候走过来的,他知道杨超为什么这么说。王成想杨超这孩子能做到这样是真的挺好的。
  但是王成不是一个狠心的人,再说杨超还和自己有亲戚关系,自己家也不指望杨超这一口吃的发财,就对绣儿说:“多下点儿面吧,都没吃饱。”
  绣儿听了王成要自己多下面也不生气,绣儿不是个小气的人,也能理解杨超为什么这么说。绣儿就说:“杨超你以后不用这么客气,我对你就像对伯山他们一样。”绣儿揉揉杨超的头“你就把我当你姑姑就行。”
  杨超被绣儿揉了揉头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杨超的右手摸了摸头说:“可是,你是师娘啊?”绣儿说:“以前你还喊我表姑呢?怎么现在不喊了,你是不认我了呀?”
  杨超急急地说:“不是的,师父叫我喊你师娘的。”绣儿这才明白为什么明明前一天还喊自己表姑,第二天来的时候就喊自己师娘了,原来都是王成教的。
  王成在王可海家呆了一上午,板车一点儿也没有做。王成就怕做不完会耽误人家用,就抓紧时间去干活。王成去后院的时候就叫杨超跟着,杨超跟着王成在外面带了二十多天,一些简单的活儿还是能帮上忙的,而且杨超也知道自己跟着师父多做些也更容易学成,也愿意跟着王成忙活。
  绣儿做好了面。就去后院叫王成和杨超吃面。这次才是绣儿第一次真正见王成做活,至于张柳的小板车因为小,所以工作量要少很多。王成和杨超正在收拾木头。
  因为杨超长得小,所以王成只能自己锯木头。王成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拿着锯一只脚踩着木头正在费力地锯木头,有好多的木屑都沾在王成的身上了。
  杨超也没有闲着正在另一边将锯好的木头都搬到后院的小棚子里。绣儿这才知道木匠到底有多么地累。
  绣儿进了后院,王成也没有注意。绣儿说:“相公,该吃面去了。”绣儿说着还往王成那边走,王成赶忙说:“这边怪脏的,你别过来。”绣儿不听,还是往王成的身边走,王成也没办法就说:“娘子,有些人沾上木屑会痒的。”
  绣儿怕痒,这才停下来。绣儿说:“相公,你为了咱家真不容易。”王成只是笑笑说:“没什么不容易的,娘子,你这句话说了多少遍了,我这两天怎么经常听到。”
  绣儿假装生气说:“我说多少遍都是心疼你,怎么你烦了?”
  王成知道绣儿没有真生气,说:“真是有点儿烦了怎么办,娘子,说真的,真想你这样说到咱俩七老八十,孩子都大了。”
  杨超搬好一次木头回来,正听见自己的师父和师娘在说这样的话,一时进退两难,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提醒两位旁边还有一个叫杨超的徒弟你呢?
  好不容易绣儿和王成才想到现在家里还有别的人,绣儿赶紧看看杨超在不在身边,结果发现杨超正费力地拖着一块儿木头往棚子那边地走着,绣儿就明白刚才自己和王成讲的话,肯定叫杨超听见了。
  绣儿瞪了王成一眼,怎么不提醒自己杨超在咱家啊!王成被绣儿瞪了一眼,左手蹭了蹭鼻子尖表示自己无辜。王成也确实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