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幽雨      更新:2021-02-18 20:30      字数:4864
  王成相处的时候也没觉得不好意思。
  第二天上午,张柳竟然主动找绣儿学习针线活。绣儿高兴地不知道要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绣儿一直觉得女儿家要在厨艺针线方面做的好,毕竟女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照顾丈夫孩子,甚至老人的吃穿。
  张柳上午的表现特别的好,自己已经能做一方上面没有什么花样儿的帕子了。张柳做的帕子虽然针脚稚嫩,但也看出张柳是下了一番功夫地认认真真在学。
  绣儿又心软了,下午再叫张柳和自己在一块学习。毕竟绣儿也是在小时候走过来的,绣儿很能理解当自己不想做一件事时,被大人强制要求时,心底的哪种抵触。绣儿想着张柳学针线也不是很着急,今天先让她玩一下午,以后再慢慢地让她适应一整天做针线的生活。
  绣儿对张柳说:“今天中午吃完饭,你可以去玩,你不是认识你姑奶奶家吗?你自己去你姑奶奶家玩行不行?”
  张柳当然很高兴地说:“可以。”张柳觉得在屋子里待了一上午就很难挨了,非常想出门透透气。张柳催促绣儿说:“小姑姑,你赶紧去做饭吧!我饿了。”其实,张柳一点儿也不饿,他就是想快些吃饭好快点儿出去玩。
  下午,张柳一个人去张王氏家里。绣儿对张柳一人去张王氏家里还是很放心的。王成家和王可海家一个住在村东头,一个住在村西头,张柳只需沿着一条路直走,走到村子尽头,再向南拐就是王可海家了。根本就不用担心张柳迷路。
  张柳一个人在路上边走边玩,路上遇到晒太阳的老人,给村里的孩子讲故事。张柳在那听完故事,还交到了自己在张家村的第一个朋友杏花。杏花告诉张柳自己家姐妹六个,现在娘又要生小弟弟了。
  张柳觉得家里有姐妹这么多很好,不像自己的哥哥们,做事不喜欢带着自己。
  这时的张柳还不太明白重男轻女的事,还有孩子多家里负担重的事,她只想着不用出门就可以有人陪着自己玩。
  张柳想明天继续和杏花玩,告诉杏花说:“杏花,明天你就去找我玩吧,我就住在村子东头我小姑姑家里,对了,村子里的人都叫我姑父王木匠。”
  杏花也想去找张柳玩,但是又想到今天自己有时间玩,是因为爹娘领着大姐荷花、四妹桃花、五妹菊花、六妹梅花去了外婆家,今天家里只有自己和三妹妹梨花在家。明天爹娘回来,自己还要帮着带五妹,杏花就对张柳说:“不行啊,明天我要看孩子,没有时间去找你玩。”
  张柳听了就说:“那你明天和你五妹一起找我吧,你放心,我小姑姑人特别的好。你去找我玩儿,我小姑姑说不定还会给你糖吃呢?”于是两个小女孩愉快地决定明天继续在一起玩。
  张柳再路上,又是听故事又是交朋友,到张王氏的家中已经不早了。张柳还没到王张氏家里,就在院子门口,大声地喊:“姑奶奶,在家吗?姑奶奶。”
  王张氏刚开始听见张柳的声音还以为听错了,听到第二声才知道真的是自己的侄孙女。
  王张氏从屋里走出来,见到只有张柳一个人,就问:“你一个人来的吗?”
  张柳说:"姑奶奶我是自己来的。”
  王张氏就以为张柳是在张家村自己来的。王张氏想着"平时看着张栓两口子,对张柳那是很是很上心地,怎么这次来,也不叫石头他们把张柳送来呢?”王张氏就对张柳说,“你自己来的过河的时候有没有在桥上钻桥洞?”
  张家村和王家村中间隔着一条河,河上有座有着桥洞的桥,村里的孩子有时候会钻桥洞玩儿。王张氏担心张柳自己一个人来,在桥上钻桥洞。
  张柳说:“我在小姑姑家里来的,中间就没有桥洞好不好?姑奶奶。”还将在路上听到的故事讲给张王氏听,逗得王张氏笑的脸上的皱纹都多了。
  这时,王伯山来了,看上去很着急,进了门就问:“奶奶,我爹在不在这?今天吃过中午饭后,我爹说来这里和爷爷商量买黄豆种子的事,现在还没回家。”
  ☆、第十一章 路痴王秋刚
  王张氏听见三儿子从中午出来,到现在也没有到这里来,也没有回家,竟然是一点儿也不着急地样子。
  其实,王张氏也想着急,只是这个三儿子从小到大迷路的时候太多了,几乎每次找到他的时候,他都是在村里的路上来回的走着,有时甚至是在只离着家百十来米的地方硬是找不到家。王张氏对此已经习惯了。
  因此,王秋刚家在搬家的时候,在村子的最西面建了房,这样王秋刚去别处回来只要沿着村里的主大道一直往西走就可以到家。
  王张氏想着,这次三儿子迷路,大概是中午自己改了主意,先去了绣儿家里,但是再去绣儿家里的时候不小心迷路了。
  张柳听见四表哥王伯山的话,小大人似的说:“四表哥,你先别着急,每次三表叔迷路不是都找到了吗?我也和你一起去找三表叔。”
  这时院子里传来说话声:“爹,我听说县上新来了一批好的黄豆种子,咱们家需不需要买一些,万一买的黄豆种子比咱自家留的好呢?”这正是王秋刚的声音。
  张柳说:“姑奶奶,四表哥,三表叔竟然自己到家了。”
  这次其实并不是王秋刚自己找到的家,王秋刚正围着村子不分东西的乱转。因为冬天村里的人们大多数一直在家里呆着,除了正午的时候会有老人在北墙根山太阳,所以王秋刚在外面半天,也没碰到村里的人问路。如果不是王可海去别的村子里办事回来,恰好看见王秋刚,王秋刚不是等到家里人找回来,就是随便去户人家问路。
  王可海看见王秋刚又迷路的时候,心里已经不会有任何反应了,实在是王秋刚的路痴强大到别人不可理解的地步。
  王可海看见王秋刚,直接说了句“老三,在外面这是围着村子转了几圈啊?”
  进了屋子以后没有人对王秋刚跟着王可海回来,表示意外。如果王可海自己回到家,王张氏这一家人才会表示“竟然自己回来了,这真是不容易。”
  王可海看见张柳在这,就摸摸张柳的头发说:“什么时候来的啊?今天晚上跟着去我家,让你三表婶给你做你喜欢吃的红烧肉。”
  张柳赶紧摇头,心想跟着你走,不知道在路上走多长时间呢,我就是跟着伯山表哥走也比跟着你走好啊!
  王伯山这时对着王秋刚说:“爹,赶紧回家吧!我大舅和我大舅娘来了,我娘叫我来找你回家。”王秋刚才对王张氏说:“娘,那我走了。”王张氏说:“知道了,你和伯山一块儿回去。”
  张柳见时间不早了对着王张氏和王可海说:“姑奶奶,姑爷爷我要回我姑家了,我小姑姑今天晚上说给我做好吃的,对了,小姑姑说,她脚不方便,晚饭做好了,让我和我姑父给你送过来,你们今天晚上就别自己做饭了。”
  王张氏和王可海不愧是四十多年地夫妻,听了都想,怎么还专门送来,我老两口自己去就行。王可海说:“张柳,你对你小姑姑说,今天我去她那吃饭,还有对你姑父说,准备点酒。”王张氏当然也同意。
  张柳回到家就对绣儿说:“小姑姑,今天姑奶奶和姑爷爷说,不用我和姑父去给她送饭,今天晚上姑奶奶和姑爷爷会来着里吃饭。小姑姑,我姑父在家吗?”
  绣儿答道:“在后院给你做小板车呢,今天,应该能做好。”张柳听了很高兴,跑到后院看见王成已经把小板车做好了,王成正在拉着小板车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动改动。
  张柳对着王成说:“姑父,你干的好快啊,这才两天啊,你就做好了一个板车。姑父我能不能拉一下这个小车。”
  王成就说:“行啊,你试试能不能拉的动。”张柳试了试,感觉着小车拉着很轻松,就说:“姑父,我真能拉的动板车呢?”
  张柳这才想起还有正事没和姑父王成说呢。张柳说:“姑父,今天姑爷爷要来家里吃饭,姑爷爷还说要姑父你准备好酒。”
  王成听了说:“知道了,你去叫你小姑姑今天晚上再多做两个菜。”张柳这才不舍得将小板车放下去找绣儿。
  绣儿这时已经在灶房里了。绣儿见到张柳进来,看玩笑似的说:“我大侄女怎么来灶房了?”张柳说:“我姑父叫我进来传话,小姑姑你猜猜,是什么话还要我当传话的?”
  绣儿假装思考,不确定地说:“难不成是多加两个菜。”
  张柳听了,十分震惊地睁大眼睛,有点不确定地问:“小姑姑你是不是听见我姑父说话了?不然你怎么知道姑父就是叫我进来说这话的。”张柳不仅这样说,还点点头说:“一定是这样的。”
  绣儿将排骨剁好,对张柳说:“你不是一直嫌弃我二嫂子做的红烧肉不如我做的好吃吗?今天姑姑教给你做红烧肉好不好?”
  只要不是做针线,张柳还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张柳说:“小姑姑,等我学会了,我就做个你们吃,我做的一定比我娘做的好吃。”
  绣儿说:“你现在还没有学呢,等你会做了再说好不好吃。”红烧肉是一道大菜,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特别考验。毕竟村里的人家,谁家也不会三五不时的吃肉,更别说是红烧肉这种又放油有放糖的菜,只有家里来亲戚或是办见什么事请客的时候才会做红烧肉。因为做的次数少,做红烧肉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糖炒过了发苦,或者糖没到火候肉很甜的情况。
  绣儿继续说:“做红烧肉先用大火,再用小火收汁。”张柳点着火,绣儿把油倒在大锅里。绣儿说,“接下来你可要好好看着我是怎么做红烧肉的。”
  张柳只见绣儿在锅里的有热后放入一勺糖,将糖炒到了糊,这时锅里都往外冒烟了,张柳说:“小姑姑,是不是火太大了?需不需要火小一点?”
  绣儿说:“火正合适。"
  绣儿又将切好的肉片的姜、成瓣的蒜头、桂皮、干辣椒、八角放到锅里,大火爆炒三分钟,这时肉变成了深红色;加入盐、一勺酱油,刚刚没过勺底的醋、半勺糖、两勺白酒。
  绣儿对张柳说:“这时候加水,水不要多了,刚刚没过肉就行,这以后只要炖就行了,炖别的肉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就好了 。”
  红烧肉做好了,香气特别地勾人,张柳强忍着才没有偷偷吃一口。
  张柳说:“小姑姑,今天我去姑奶奶家的时候,我有恰巧碰见表叔迷路了。”绣儿听了三表哥迷路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绣儿还记得的小时候,让三表哥带着自己去粘知了,在村子里就迷路了,那时候自己小也不认识路,还是村里的一个大娘,将自己和三表哥送回家的。从那以后,只要去不认识路的地方,自己坚决不和三表哥两个人去,实在是三表哥迷路的境界已经是无人能及的了。
  红烧肉做好后,绣儿又做了醋炒白菜。因为今天晚上炖排骨,有这两个菜就可以了。
  要说今天为什么炖排骨,那是因为和王成在一起做活的人,捎信来说,县城有户人家搬新宅子,要打一套新的家具,时间有点儿紧,他自己忙不完,叫王成也去。绣儿见王成要出门才决定做一些好的,毕竟王成这次出门,时间长要一个月,短的话也要二十来天。
  说真的王成这次心里有点儿不想去,毕竟和绣儿成亲才五天,自己香喷喷地媳妇还没吃到嘴里,但是这次又是大活儿,错过了就会少赚不少地钱。王成家的银钱现在除了绣儿的陪嫁银子外,只有三两多点儿的银子。
  王成肯定不会动绣儿的陪嫁银子,三两多得银子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也是要忙活一年出去家用才能攒下的银子。但是对于王成来说,这是不够的。
  王成在这五天对于自己娘子的了解就是,绣儿讲究吃穿,冬天两三天换件里衣,做饭的时候调料放的特别的全。王成想幸亏自己上次在县城里调料铺子里买了一些农户不常用的调料,不然绣儿这几天还不知道在心里怎么抱怨自己家里什么东西都缺呢。
  王成甚至想着,这次去县城回来以后,自己也许会吃到自己香喷喷的媳妇了。王成想着绣儿白皙的脸庞,优美地脖颈,突然脚心手心发热。王成不敢再想下去,去打了盆凉水洗了洗,这才觉得好些。
  这时王张氏和王可海,走进了院子。王成赶紧打招呼,“姑姑,姑父,你们赶紧进屋,屋里暖和。"
  王张氏和王可海也不跟王成客气,王可海直接进了屋,而王张氏就直接进了灶房。
  路痴王秋刚和自己的大儿子王伯山回到家,见自己的大舅子正在等着自己,自己媳妇和孩子他舅妈已经帮忙做饭了。
  王秋刚的媳妇王杨氏和她大哥的关系特别的好。王杨氏的娘家穷,王杨氏是因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