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节
作者:丁格      更新:2021-02-18 03:18      字数:4900
  天承十年,孝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卧床后;总算是撑不下去了。她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浑浑噩噩地到了后来;就纯粹是想要跟娜木钟和博果尔较劲了。
  她不甘心看到昔日的手下败将高高在上;反倒强压了她一头。她也不甘心博果尔竟然能当皇帝;他哪里比福临强了?
  这么多年下来;都是抱着让自己活着,给博果尔母子添堵的念头;孝庄觉得自己活着一天,他们就不痛快一天;屁股下的位子也会坐不稳一天。
  所以她要活着,咬牙切齿、痛不欲生也要活下去,恨的力量撑着她一直活到了现在。
  打破她这种自欺欺人幻想的人是苏麻喇姑;这位老仆人老朋友年近花甲,头发花白,但看着却很有精神。孝庄一看就知道,自她被遣送出宫的这八年,日子是过得很不错的。
  两人的关系说是主仆,其实早就把彼此当做亲人一样看待了,在卧病在床的这十多年,孝庄最挂念的,一个是生死未知的福临,还一个就是她了。
  见到苏麻喇姑过得舒坦,也算是放下了心,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孝庄口不能言,手臂微微一动。
  苏麻喇姑跟她早就有默契,就算相隔这么多年,仍然懂了她的心意,上前来用颤抖的手帮她捻好被角,含泪道:“奴婢在宫外时,日夜思念娘娘,生怕那起子小人有所怠慢。现如今看到娘娘,一颗心才算是有了着落。”
  她当然不能明着说孝庄过得不错,毕竟以孝庄的脾性看,这十年里每活着一天都对她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折磨。
  可要是按照客观标准来看,孝庄就是过得不错,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苏麻在宫外也听过当今皇上至孝,每日风雨无阻都会来给两宫太后请安,有时还会亲自侍奉孝庄汤药。
  本来对于传言,苏麻喇姑是只相信了一半,毕竟她远离宫中,并不知道孝庄过的日子具体如何,谁知道这是不是博果尔沽名钓誉的手段?
  然而今天亲眼见了孝庄,苏麻喇姑留心打量慈宁宫里里外外,见一应摆设都是顶好的,并不比福临当皇帝时差上一丝半豪,甚至还要稍胜一筹。
  再看孝庄的穿着,也是江南织造供的料子,博果尔这几年对苏麻也算荣宠,她也得了几匹料子,看质地花色是上品,和孝庄身上穿的却没得比。
  再看宫中众人的伺候,恭敬温顺,没有一点照顾不周之处。从孝庄的神色来看,分明早就习惯如此,并不是因着她来探望孝庄,这群人才有意装样子的。
  博果尔究竟是打着什么主意这样善待孝庄这个理当有仇的人,苏麻喇姑不好说,可想想要是福临如今还活着,孝庄可未必能过得这样舒坦。
  苏麻喇姑看她犹自不能看开,过了十多年了还在日夜折磨着自己,心头也是难受,含泪道:“娘娘,奴婢不日就要离开京都,和静妃娘娘一并返还科尔沁部落,留下娘娘一个人在此,奴婢等也是难安。”
  博果尔早在自己登基之初,就答应科尔沁台吉吴克善亲王,早晚有一天会放静妃回草原,重得自由之身。
  不过那时候毕竟福临刚刚“离世”,总不能前脚他哥哥刚死了,他后脚就把嫂子送出去做人情。
  静妃毕竟身份极为特殊,跟那些不值钱的小庶妃不一样,博果尔一直拖了十年,觉得时机成熟了,先帝妃子在他的朝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才松口答应让静妃回科尔沁。
  跟着一块走的还有苏麻喇姑,人留在京城,在别人眼里总归是曾经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大红人,许多人还不死心想要做文章,一个是想要跟她搭上线,另一个就是去蹿撵福全了。
  苏麻喇姑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她也早就认命了,对于一切心怀鬼胎的人都不假辞色。可她知道自己守得住,可福全年纪还小,未必能够承受得住这群人的花言巧语。
  ——苏麻喇姑也不相信在博果尔登基十年后,还有人不死心敢拿他继位之事做文章,这些来挑拨他们的人,恐怕是博果尔另一种试探的手段。
  她能看得清,却生怕福全上了当,把自己给陷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了。苏麻喇姑觉得自己还留在京城,就是在帮着那群小人坑害福全,所以她必须得走,为了太后,为了先皇留下的最后一点子血脉。
  她今日特意进宫,就是为了向孝庄辞别的,博果尔也给她行了这个方便。
  孝庄闻言,面色微微一变,露出不舍之意,顿了一会儿,突然艰难地扬了扬下巴。
  这是她有话想要说时的举动,苏麻喇姑急忙侧耳凑了过去:“娘娘有何吩咐?”
  她的病情这几年略有起色,倒是能慢慢挤出字来了,孝庄含糊道:“胡……林……”
  苏麻喇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垂首半天后才勉强笑道:“皇上的遗体早就迁入皇陵了,作为东陵的首陵。”
  她没有说的是,顺治“死”后,博果尔特意追封了跟着殉情的贤妃为皇后,她的棺材就摆在福临的旁边,这两个人数百年都会共同享用子孙供奉。
  这消息太让人心塞了,苏麻喇姑觉得福临本人也许会很高兴——她压根没有想过福临此时其实早就恨死了董鄂氏——但孝庄绝对不会喜欢听,也就按下不表了。
  福临究竟是死是活,他们还当真不得而知,苏麻喇姑知道孝庄肯定早就从博果尔或者谁谁的口中得知了这条消息,可是她不肯相信,非要捱到了今天,要听她亲口说出来。
  孝庄又道:“胡还……”
  苏麻喇姑猜到她肯定会问福全之事,这下倒是放松了些:“二阿哥在尚书房随皇阿哥们一起读书识字,从小一块长大的,关系极为亲近,皇上对二阿哥也很宠爱。”
  这个倒是实话,博果尔暗中如何看待福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当着全天下人的面,他是绝对不会亏待福全一分一毫的,日后福全最低也是个郡王,封铁帽子都很有可能。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福全跟着博果尔,过得肯定能比董鄂氏的儿子当皇帝过得要舒服,只能说时也命也,作为角逐各势力中最弱小的一方,他从头到尾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孝庄听到孙子无恙,心中也放轻松了很多,福全不是她最喜欢的孙子,却是活到最后的孙子,只盼他一世周全,富贵平安。
  这条消息让她的戾气减轻了大半,孝庄沉默了很久,又问道:“博……和尔……皇……”
  她的意思表达得并不清楚,但苏麻喇姑想了想,倒是也明白了。但是意思是明白了,这个问题却实在有点让人难回答,她犹豫了很久,才低声道:“皇上……确实是位好皇帝……”
  时至今日,谁都不能否认这一点,苏麻喇姑出宫这几年,看得格外清楚,尤其博果尔极为重视农业商业的发展,开放通商口岸,同周遭几个国家互通有无。
  ——现在的大清朝,说句“万国来朝,德化远播”虽有些过,但已经相去不远了。
  这才是博果尔登基十年的光景,他正值壮年,正是最为意气风发的年纪。他花了十年时间把这片土地优异的生产力转变为综合国力,大清的铁骑正在南洋征战,横扫四方,一个时代才刚刚开启。
  大清朝有了一位好皇帝,苏麻喇姑是亲眼看着福临长大的,可她却做不到乐观地自欺欺人,说若是福临还活着,能做得比博果尔更好。
  她已经平心静气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可是要让孝庄接受,肯定就不会这么容易了。苏麻喇姑也能猜到,孝庄专门问她这个问题,恐怕并不希望听到她这样的回答。
  果然,本来已经面部和缓下来了的孝庄一瞬间脸色都阴沉了下来,她的嘴唇哆嗦了两下,显出暴怒之色,呼吸变得粗重了,像是坏了的风箱。
  十几年来撑着她的幻想,就是博果尔是一个受千夫所指的暴君,百姓们过得不好了,才更能感念福临临朝时的日子。
  可苏麻喇姑今天的一番话无疑打破了她的幻想,孝庄根本就不能接受,浑身颤抖不住,吓得苏麻喇姑赶忙叫了太医。
  点破太后仅存的幻想,当然显得很残忍,可苏麻喇姑并不后悔,她这样做是真心为了孝庄着想。
  抱着虚幻的想象自欺欺人地活下去,痛苦和仇恨在每一次呼吸中吞吐,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苏麻喇姑觉得杀敌一千,自损两千,明明痛不欲生还要抱着打击敌人的目的硬撑着的孝庄很可怜,她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幻想着要打败博果尔这个敌人,可她的“敌人”,眼中早就没有了她。
  对于现在的博果尔来说,孝庄是死是活确实早就无所谓了,他放下了上辈子的执念,无论是孝庄还是福临或者是 董鄂氏,早就不值得他浪费力气去恨了。
  人不会跟臭虫计较,时至今日,他的目光所向,是整个世界的万里云天。
  作者有话要说:卧槽,写得简直不忍直视,好苏啊……
  亲爱的们光棍节快乐~~(≧▽≦)/~
  第91章 最终之章
  天承十九年;董鄂氏重病;药石无医而亡;她比博果尔要年长几岁,也不过四十出头;但根据去冷宫收敛尸体的人说;贤妃娘娘看着却像是花甲的老妪。
  来禀报的人还说;娘娘卧病在床时一直都呼唤着皇上的名讳,临死前都没有改口。这个博果尔倒是早就知道,从董鄂氏病倒,冷宫那边就有消息传过来。
  留守在冷宫外围的太监想着万一皇上觉得折磨了他们这么多年还不解恨想最后再打一次脸呢,就巴巴地把消息报给了他。
  跟这条消息一块送过来的,还有董鄂氏这十多年都发疯似的不停地给博果尔画像的事情。在冷宫中她虽然只能对着福临相看两厌;可吃穿用度都没有缺少过。
  对着福临那张麻子脸和扭曲歪斜的四肢;董鄂氏根本就没有弹琴下棋的兴趣,她情愿背对着福临躺着的那张床,一遍遍在宣纸上作画。
  最开始的时候,画上的博果尔还是穿着龙袍的,等到了十年后,他身上穿的就变成了便服,而且是博果尔和董鄂氏在教堂初见时穿的那一身,连他手中的折扇都差不多相仿。
  这都是董鄂氏从回忆中抠出来的细节,兜兜转转半辈子,她发现记忆深处,自己惦恋的竟然还是最开始那个轻摇折扇的英俊少年。
  董鄂氏抱着这段回忆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她也只剩下回忆了。她一直奢望着博果尔能秉承着胜利者的姿态再去冷宫一趟,哪怕是说一番冷嘲热讽的话也好,让她再见他一面,可惜直到她死,博果尔再也没有露面。
  要是换了十几年前,博果尔要是知道董鄂氏最终爱上或者她自以为爱上的那个人是自己,并且到死了都没有看开,说不定还会小爽一下。
  可现在他早就已经放下了,董鄂氏离世的消息根本没有激起他心中的半点波澜。博果尔看完密折,随手就将其放到了一边,抬眼看着下方站着的两个儿子,微微笑了一下。
  下面一左一右站着的是大阿哥德瑟勒克和二阿哥阿克墩,德瑟勒克长得像赫舍里氏,身量像他,俊美非常,蜂腰猿臂。阿克墩面相上就差了一些,但是比他的大哥更加壮实。
  他们二人的距离站得不远也不近,隐隐显出疏远之意来,听到上方的博果尔道:“你们二妹妹在草原上住得还惯吗?”
  二格格宁楚格是这一朝唯一的固伦公主,赫舍里氏最小的孩子,也是博果尔最为疼爱的女儿。
  博果尔把她嫁入了自己这几年扶持的蒙古最古老的部落乞颜部,为乞颜部加重砝码,算是彻底稳固了蒙古三方势力争权夺势的局面。
  德瑟勒克笑道:“回皇阿玛,乞颜部上上下下对能得到我大清嫡公主下嫁都欢欣鼓舞,公主府儿臣也去看过了,根据二妹妹的喜好,另让人改了好多地方。”
  他虽然是嫡长子,在汉臣心中非常值钱,可德瑟勒克并不觉得他在他皇阿玛心中有多么特殊,比起他来,阿玛似乎更器重阿克墩一些。
  像这次,阿克墩带领海军去东洋征战历练,他就只捞到了一个去蒙古草原给妹妹备嫁的边角差事,甚至连成嫔马尔丹氏生的三阿哥都比他受宠,更别说那些十岁不到的小的了,皇阿玛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他们,宠爱得不得了。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皇阿玛铁腕强权,威严不容许丝毫不敬,德瑟勒克对此不敢抱怨什么,他能做的就是更加小心、谨慎地办差,一步都不能走错。
  见自己说完后,博果尔满意地点了头,德瑟勒克才微微放松下来,站得更加笔直了。旁边的阿克墩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嘴角极小幅度地微微一撇。
  博果尔道:“你去坤宁宫跟你皇额娘说说这一路上的见闻,免得她再挂念宁楚格,犯了头疼的毛病。”
  他特意说到赫舍里氏,让德瑟勒克和阿克墩都心头微微一动,两兄弟这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