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节
作者:九十八度      更新:2021-02-18 00:47      字数:4873
  2003年10月24日周五晴
  韩国的行政建制及称谓受中国的影响深重。与我国省、专区、县相对应的,韩国有道、郡、邑。尽管他们的一个道管辖范围不过咱们一个专区大。道、郡、邑的行政长官保持了古代中国特色的称呼:道有道知事、郡有郡守、邑有邑令。看他们用中文书写的一些行政公文,恍惚中还以为在读我国汉、唐、明时期的政府公告呢。
  今天中文系前系主任KDJ教授及华侨W教授驾车领我和H去了属全罗南道宝城郡的乐安邑民俗村参观游览。民俗村实际上就是朝鲜时代保留下来的乐安邑城。真巧,上世纪70年代我就在江西省的乐安县度过下乡3年做工6年的光阴。想不到30年后在遥远的韩国也遇上另一个乐安邑了。这座邑城很小,据旅游材料介绍,城墙周长才1400多米,邑城里基本上原汁原味保留了朝鲜时代(1415—1910年)的风貌。邑城中央有一座邑(县)衙门,衙门里的布局与我在国内看到过的山西平遥县城、北京郊区一个县的古代衙门差不多,但衙门的面积、设施、房屋气派、质地就比国内古代衙门差远了。民俗村(即乐安邑城里)还保留了108幢茅草屋,每幢房屋里都有独立的庭院,庭院中种有蔬菜、果树、有水井。里面的古代生活用具、农具一应齐全。不少房屋还住有人家。不过邑城里如今也通了电、自来水、广播电视,多少破坏了古城的原生态。
  每年十月都在乐安邑城举行全罗南道的饮食文化节,因此今天虽然不是周末,但民俗村里用人山人海形容并不为过。穿着传统韩服的游客不少,我和他们在一起拍了几张相片。还有全罗南道的好几所大学学生组成的文艺团体表演了高句丽民间鼓乐、音乐、歌舞。下午我们返回时,KDJ教授特地绕些道送我回和顺。路上一个多小时车程中,我们四人聊的多是中文系教授的家庭生活包括财产状况,从中
  得不少韩中产阶层信息。
  虽然教授的收入有多高是个令人忌讳的话题。但听KDJ教授说,他除光州有处住房外,几年前在汉城还买有一处40多坪(约130平方米)的住宅,花了1。2亿韩元,用于出租,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最近十年汉城房产价值翻了一番,KDJ教授资产大幅升值了。他还在光州周围买了两座山,各花了一千万韩元,在山上植了各种果树。韩国人购置山产据说主要是作为今后家族中人的世葬地。韩国的山丘绿化得很好,与私人可以投资购买山产看来有很大关系。听KDJ教授说,他还热衷于炒股,但近一年亏了近千万韩元,现在开的车是四年前花2000万韩元买下的。夫人不工作,他们有两个男孩子,老大在美国读大学一年级,老二在光州读高一。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并不算热门专业的韩国大学教授的经济社会地位及状况吧。
  听H说,前几天她随L教授到了中文系KGD教授家取东西,不是专门造访。但KGD教授一家还是热情欢迎了这位中国来的不速之客。他的家足足有200多平方米(60多坪)。KGD教授的家给人一种非常典雅舒适的感觉。韩国的公寓房出售时都基本装修好了(连灯具都安好了),所以从装修上是看不出一个家庭豪华程度来的。
  ***************
  *第二部分
  ***************
  韩国女性海外分娩自90年代初就露出端倪,指的是为了让新生儿子得了一个外国国籍,产妇不惜花巨资到外国去生育并渡产假,当然是到英语国家,首选国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再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股风自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越刮越盛,开始时还只限于一些富豪阶层,近年已经扩展到中产阶层。这与韩国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国民对国家渐失信心大有关系。 ——
  姜良信公务员一家——
  2003年11月1日周六晴
  上午九点半,L教授开车送那位女老师及行李到和顺,随后将我及行李接到城里的新家——南光州市场附近。新家只有一间房子,另有小厨房和洗手间,没有客厅。有点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高校为青年教师解困用筒子楼改建的简易公寓房。一下子从三房一厅的和顺搬到此屋,标准真是一下子降低了好几个等级。不过好处也是明显的:离市中心全罗南道政府(道厅)步行也只要十五分钟,去朝鲜大学步行约十分钟。方便与学生们及熟悉的中韩朋友见面和约谈。要去什么名胜古迹景点也很便利,因为一趟直达可供选择的车路很多。真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失之桑榆,补之东隅。
  L教授给我联系好了,让我从十一点钟在家等KT(韩国通讯公司)电脑工程师上门来办移网接入新址(从和顺移到光州市南区)服务,不想一直等到下午五点不见人来,L教授很抱歉地打来电话,说KT工程师周末太忙,没人上门,要周一才能来。这意味着这两天在家不能上网了。好在离学校近,可到办公室发紧急电子邮件、读新闻。
  ()免费TXT小说下载
  晚上与周三在和顺爬山认识的光州市南区政府的公务员姜良信先生联系上了,他开车来朝鲜大学大门口与我会合。我们先去了我的办公室聊会天,顺便看有无电子信件。然后再开车到我在南光州市场附近的新家,他的汉语会话能力比我教的中文系三年级学生中等水平的还差些。但是还能交流,尽管不时还要借助纸笔。
  周一至周五,他下了班还要去补习班学汉语一小时。他告诉我,光州的汉语补习学校并不景气,远不如汉城那样火爆。他的班上只有二个学生,老师是毕业于哈尔滨某高校数学系的,新娘是大陆嫁到韩国来的。学费很便宜,一个月20小时,仅八万韩元。一次才四千元,合人民币不到30元,可学生少,几乎是老师一对一的教啊。也不知这种不景气的补习班能撑多久。
  他来自韩国最南的地方——海南,也属全罗南道,父母都是农民。他告诉我,韩国过去城乡差别也非常大,现在农民比市民生活程度仍然要低很多。我不由得想起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就是在韩国,到处可见到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太太,满脸的沧桑,背几乎弯得与腰成直角,拄着手杖,有的还在干活,生活的重担将她们压得连身心都成了畸形。我在和顺居住时,在集市上见得尤其多,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姜先生父母已经年过七十,还在老家种田,他有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在读大学的弟弟。已经成家立业的四个子女每人每月给父母五万韩元赡养费,真不算多。韩国父母与中国父母一样,只盼着孩子在外有出息,自己在老家再苦再累都心甘。自然小辈的都很尊重老人,每逢节日,都会回到乡村老家,看望老人。姜先生似乎很满足他目前的状况,他说,以一个只有高中毕业的资格能混到目前的七级公务员,已经很不简单了。他是1989年高中一毕业就考上公务员的。现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将公务员当作就业的首选了。过去年轻人都将大学毕业后能进入三星、现代、乐喜这样的大型公司作为人生的目标,自从1997年金融危机后,大公司招收新员工很少,还有遇到经济景气差,企业裁员,四十岁以后的员工就最有可能首当其冲。而政府公务员相对还是铁饭碗,可干到五十七八岁退休为止。
  姜先生一年总收入估计不会超过3500万韩元。维持一个四口之家,处处要勤俭。但已经通过分期付款买了一套30多坪的(差不多100平方米)的公寓(还有四年就可付清购房贷款),价值1。2亿元。去年买了一辆二手的韩国产的起亚轿车,花了1000万韩元。全家一月固定支出有:电话及手机、网费等通讯费用约15万元;汽油费5万元;自己学习汉语费用8万元;给夫妻双方的老人共10万元。再除去交供房的还贷款,余下可作全家的日常用度就不宽裕了。我从报纸上知道,如果四口之家,如果月收入低于116万元就属于绝对贫困家庭。姜先生说,我们家还没有沦为此种境地的危险。不过,现在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二岁,还没到上学年龄,届时可是一项大的支出了。虽说,韩国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学费并不花钱,但哪个家庭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为孩子作教育投资呢?妻子是他上广播电视大学时的同学,结婚后与传统的韩国妇女一样,辞职在家相夫教子,也许等孩子上学了,她又会去找工作。不过,届时应聘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像现在三四十岁的韩国妇女在家和就业的大概各占一半。老公每月将薪水交给老婆管理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尽管如此,男人私设秘密账户(小金库)非常普遍,公司的高级白领处情人的现象也司空见惯了,姜先生说是一种现代社会病。他自己是一个低级公务员,说这话,不知是不是一种“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中国人出门怕着火,韩国人出门怕摔跌——
  2003年11月7日周五晴
  中国人节俭,喜欢储蓄,再穷的家庭在银行里都有些许存款,一般的人家借别人钱,睡觉都睡不着,至少我们家是如此。类似分期付款购物、今天花明天的钱的观念尽管也推行了些年,但国人根深蒂固的“隔夜要有存粮”的理财观念并没多大改变,当然年轻一代比我们时尚一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只见到全国银行储蓄余额一个劲往上涨,现在该有近十万亿人民币了吧。正是国人的储蓄率高,支撑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转,否则那些银行有那么高的不良债务,不破产才怪。韩国与中国同属受儒教影响的东方国家,其他方面相似点甚多,同样也勤俭持家,可在储蓄理念上差别可大了。
  读韩国的《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常可看到家庭不良信用者众多已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的报道。韩国金融界是这样定义不良信用家庭的:一个家庭贷款30万韩元以上,逾期3个月以上不能归还者。2002年《朝鲜日报》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中有一条是:家庭负债急增,国民经济陷入困境。这年因各金融机构盲目发放家庭贷款,每个家庭的平均负债高达2900万韩元。整个韩国,家庭债务竟相当于GDP的51%,比2001年增加了74%。不良信用者增长,对韩国经济影响是致命的。一方面政府怕不良债务越积越多,为防止银行体系崩溃,导致金融风险出现,而要求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信用卡公司)收紧银根,追回贷款,这样则会导致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尤其是住房、汽车这类大宗交易更是不景气。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一旦成为不良信用者,将无法再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在经济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前几天报载,韩全国不良信用家庭已接近400万户,就是说,将近1/3的家庭是不良信用者。
  诚然,韩国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高些,消费理念超前、现代也可以理解。据今年4月一个家计调查,样本6188户,家庭规模平均为3。48人,有收入的成员为1。46人(韩国妇女就业率虽然近年有大幅提高,但在家不工作的仍比例很高),韩国有63。55%家庭有自己的住房、62。18%家庭有私车。要买房买车确实不能完全靠存款解决,需要借助消费信贷。客观上这会造成韩国人不良信用者增多。但是,我认为与他们传统的“今天敢花明天钱”的观念不无关系。今天与华侨W教授一起午饭,席间聊起韩国不良信用者多问题,他说了一句韩国华侨中流行的笑话:“中国人出门怕着火,韩国人出门怕摔跌”。意思是:中国人(指的是华侨)节省,喜欢置家产,好东西都放在家里供人看以示体面,所以怕家里着火,家产付之一炬。韩国人有钱都花掉,全穿在身上了,所以怕跌跤,把衣服摔破了,家当都毁了。W教授的经验之谈印证了我的推断:中韩有不同的理财观念,中国人喜欢储蓄,韩国人喜欢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也许是韩国家庭不良信用者多的文化根源。以后我当继续观察这一现象——
  目击区政府大院的罢工行动——
  2003年11月12日周三晴
  淅淅沥沥下了三天雨,今天终天放晴了。
  昨晚接到广东《新经济》杂志编辑电邮,让我再补充一些有关韩国最新罢工的资料,最好要有自己实地考察到的罢工场景。这真是一个难题。恰好这几天电视、报纸正在热报韩国民主劳总(韩第二大工会组织)在汉城举行示威的情况,可算是最新的材料了。我马上又跟姜良信先生打电话,问在南区政府内示威静坐的工人散去了没有。他回答说,今天又有200多工人在区政府大院,工会还开来了宣传车,如果我有兴趣的话,他可以来接我体验感受一下。约一刻钟后,他已经到了我住宅楼前,我们驱车进了大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