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节
作者:溜溜      更新:2021-02-17 23:47      字数:4020
  递到御案前。
  周琰的这份折子成功入了康熙的眼,朝臣压根没得到音信。康熙拿起折子的时候还是平常心,他都习惯了,只要京城有点什么动荡,御史台就闲不住,折子不要命的往他跟前送,昨日群臣联名推举老八,他训斥了一同,不过这事还没完……御史台的折子十有八/九是让他严办此案的。
  什么叫众望所归?
  是指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个职位。
  老八有那么给力能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
  虽然先皇的儿子少,虽然有孝庄太后的扶持……康熙也是经历过夺嫡战的,他知道这个过程多惨烈,呵呵,满朝文武代表的势力多了去,他们能统一?忽悠谁啊。
  康熙下定决心,要是御史台说得有理有据,这回就痛快的给他们面子,好好教训老八,他打开折子一看,我草。
  不是追加责任而是揭露秘辛的?
  八阿哥胤禩是受到一个算命人的蛊惑才等不及想要坐上储君之位。那人是城东头的张半仙。说到这种程度,不用更详细康熙就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将折子啪的拍在御案上,半晌才吩咐道:“李德全,传朕口谕,八阿哥一案由大理寺接手,让他们同御史台周琰联系,按照已知的线索查明真相。”
  李德全不敢耽搁,立刻行动。
  虽然知道八爷要倒霉,没想到还有后招,落井下石的真不少。
  在换过两任头头之后,大理寺的查案效率比顺天府就高多了,一天时间,他们将半仙张明德投进大牢,一番刑讯之后就明白了真相,他们作好记录让那神棍按手印,当晚就把折子递进宫中,康熙看过以后雷霆震怒。他招十四阿哥胤祯进宫,将折子砸到他头上:“关于城东头那个算命的,你有什么话说?”
  十四阿哥表现得十分惶恐:“儿子不认识什么半仙。”
  “朕还没说,你就知道是半仙……”
  他连磕了好几个头,痛哭流涕道:“皇阿玛息怒,是八哥告诉我的,他说有个神算在一个月前告诉他,太子无德,不堪继承皇位。我就是随便听听而已,没想到后来真的应验了,儿子心里一直很忐忑,担心八哥做出什么无法挽救之事,没想到就有了联名保举这一出。”
  康熙面无表情的问:“你为何不老实说?”
  “……八阿哥对我好,不能对不起他。”
  呵呵。
  和老八的手足之情超过了胤禛这个同母哥哥,超过父子,超过君臣。
  十四还真敢说。
  康熙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道:“尔闻张明德狂言,知胤禩图谋竟不上奏,即日起停手中事务,于府中闭门思过。”
  胤祯抖了抖,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样的惩罚,他心有不甘,依然咬牙应承:“儿臣遵旨。”
  知情不报罪不重,这样的惩罚也只是意思意思。发去八阿哥府的圣旨才要人命。康熙革除了他贝子之衔,为闲散宗室。杀鸡儆猴,以儆效尤。至于妄言朝事,散布谣言的神棍张明德,其用心只险恶,竟欲挑拨离间,煽动胤禩做大逆不道之事,罪不可赦,凌迟处死。
  听李德全念完之后,郭络罗氏直接晕了过去,胤禩也好似遭到痛击。
  革除贝子之衔?
  贬为闲散宗室?
  ……这意味着他与皇位再无缘分。
  胤禩死死咬住牙根,他接下圣旨,正想叩头谢恩,就一口血喷在黄绸上。
  天道不公啊!
  老四从来没努力过,他成了孝懿仁皇后的亲儿子,身份最高的阿哥,正儿八经的嫡子。而自己呢?算计了多少年,好不容易盼来太子被革除宗籍……他以为自己的春天到了,没想到却是酷暑寒冬。
  就算是对联名保举不满,皇阿玛也不该这样残忍,这其中定有猫腻。
  胤禩看着李德全,说:“我不明白,还请李总管指点一二。”胤禩就算失了势,他也是万岁爷的亲儿子,这么虚心求教李德全还是要给面子的。“是御史台上的折子,皇上命大理寺查明真相,结果出来之后,就禁了十四爷的足,然后下了这道旨意,至于别的,奴才也不清楚,八爷宽心。”都这种时候了,他也没等着拿红包,转身走了人。胤禩受了不小的打击,李德全走后,他又呕了一口血。
  “小春子,你去给郭络罗家递个信,让他们把这事查清楚,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陷害爷!”他倒霉就算了,还连累了十四弟,真是愧疚得很。他还不知道这套就是十四阿哥胤祯下的,周琰是他的人,那个张明德也是假的,一切只为将罪名扣在胤禩头上。
  禁足算什么?
  有九哥这个关心兄弟的小伙伴,他很快就能被放出来。
  而胤禩将永远和皇位无缘。
  能够同他争一争的就只剩下三哥四哥。
  老大老八都是被皇阿玛指着鼻子骂过的,还是在朝堂上,只要不是阿哥都死绝了,铁定轮不到他们。
  别看只是发去八阿哥府,不出半天,这道圣旨就尽人皆知了。郭络罗家简直气坏了,他们咋就这么衰?先是为郭络罗雪莹把九阿哥开罪了,连宜妃娘娘也不见,专心扶植八阿哥。
  不是努力就会有回报。
  有个词叫天意弄人。
  太子被革了黄带子才半个月,八阿哥也倒了,朝堂上又要变风向。难不成他们要在三、四和十四之间重新选择支持的对象?郭络罗家几位大佬紧急碰头,他们议论半晌也没拿出个可执行的办法。最终决定再观望一阵子,不要急着下筹码。瞧太后娘娘,她的人生这样艰辛,不也好好活到现在了,万岁爷刚过知天命之年,日子还长着。
  夺嫡战最热门的两个人选相继落马,大臣们不敢乱来,就自觉消停了。朝上风气也肃清了不少,而八阿哥那边,他有心查探真相,张明德却死了,想逼问周琰,对方却不落单,总能拉着御史台的同僚义正言辞的抨击老八手底下的人。
  奴才们回来告状,想让八爷出马收拾那贱人,胤禩却不敢出头。
  为啥?
  他已经被皇阿玛写入黑名单,若再惹出事,指不定就要跟着太子混了。
  虽然没了继承皇位的可能,他好歹还是皇家人,宗籍尚在。
  “这事先放着,他迟早要露出马脚,你们莫要急功近利。”
  “派个人去大阿哥府走一趟,问问那边的意思。”
  宜妃的两个儿子是最先淘汰出局的,老五成了暗卫统领,老九成了御用钱袋子。她这个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皇位是没戏了,靠俩儿子她也能过上舒坦日子。继她之后,惠妃也走上这条路,和郭络罗氏相比,她就惨多了。
  大阿哥当初被皇上当朝斥责,说他没有手足之情什么的……他失去希望之后,就将筹码压到了胤禩身上,老八毕竟是养在惠妃跟前的,同其他的相比,他俩勉强还有点情谊。一切按照计划,半数大臣都站在八阿哥身后,他们约好了联名保举,惠妃以为大事可成,没想到又是悲剧一场。
  万岁爷的心思谁也别猜,你觉得是大势所趋,他觉得是意图谋反。
  屎盆子扣下来你洗也洗不清。
  哦对了,那些忠实的八爷党将胤禩落马的罪过算到了老三头上,谁让他是万岁爷的真爱?八爷倒了得利最多的不就是他么。本来因为那口无遮拦的倒霉福晋,他都成了夺嫡战的边缘人,现在好了,排除掉实力最强劲的几个,他又回到核心圈。这事稍微用点脑子就能明白,捅刀子的铁定是三阿哥。
  第091章
  朝堂上风风雨雨,弹劾同僚比吃饭喝水更容易;一时间人人自危。好在万岁爷并没有彻底肃清朝廷的意思;禁了十四爷的足;灭了八爷的念想之后又除了两个大贪官,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之后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能够入朝的大多数都是人才,因为数量较小的贪污受贿行为将他们一棒子打死这是朝廷的损失……朝堂上清廉到底的能有几个人?但凡有一丁点失格都抹杀的话;这得换多少血?
  康熙比谁都看得清楚;杀了两个之后,别的就养着;只要不是想造反。老九某次进宫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不务公职的刻薄百姓的,除去顶上乌纱;偶有失职的;记小账,写上黑名单;贪污受贿的,小打小闹就装作不知道,越过那道坎儿,上升完全无法接受的等级,那就找个罪名发落他,斩首抄家。”
  这话说得忒有理,康熙拍板,就这么执行。
  迈上二月的坎儿,日子就和顺起来。
  胤禟将满二十五,在他过去的生命之中,第一次把日子过得这样精彩,从传出生子秘方开始,他们就好似在戏台子上唱大戏一样,太子感觉到压力,他终于抓住机会在康熙带着别的兄弟冬猎的时候反了,却被五哥无情的镇压。表妹流产,德妃作死,四哥改玉牒,八哥发难想要坐上储君之位却被皇阿玛打入尘埃,顺便还捎带上了老十四。
  所有的事就这么撞到一起,作为局外人,胤禟看得很开心。
  曾几何时,他也天真的以为是老三在背后捅了刀子,让八哥这么惨,然后他遇到了一票悉知详情的鬼,从它们口中了解到真相。
  捅刀子的是十四?
  周琰是他的人并且还搞死了真的张明德,安插了假货过去。
  以他家人的生命安全做要挟,逼着对方咬八哥一口。
  老十四真不是简单的,他连皇阿玛的反应也算到了,被禁足的话,八哥就不会轻易怀疑他。毕竟……搞死胤禩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胤祯不愧是宫斗小能手德妃娘娘一手养大的儿子,手段真真不一般。
  知道真相又如何?
  胤禟也没有要揭发的意思,让八哥早点没了念想是为他好,如今才四十七年初,离帝位交接少说还有几年,明知道新皇是四阿哥胤禛,八哥早些失去继位的可能成为闲散宗室也好,少拉仇恨少遭嫉恨活得长久。
  与他一道搞清楚状况的还有五阿哥胤祺,他掌握着皇宫暗卫,消息渠道不一般。同胤禟交谈之后,胤祺也放弃搅和进去,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安逸日子,谁也不想再折腾。
  有因就有果,这么搞下去,迟早有一天要踢到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