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节
作者:嘟嘟      更新:2021-02-17 23:36      字数:4744
  琢恕?br />
  若是全国的政事持续的压在他身上,他的肩膀又能担得了几时?
  “顾侯,您老人家也要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了。”杨乘风首先道。
  “放心,我没事儿。”才说了自己没事儿的顾昭,忽然眼见一黑,身子一歪,差点就摔倒,幸亏他身边的许博文扶住了他。聂景看了,心中也着急上火啊。
  “皇后娘娘驾到。”随着内侍们的报唱,王淑之走了进来。
  “爹,你怎么了?”看到父亲被许博文扶着,淑之赶紧走过去,扶住他的手臂,关切的问道。
  “没事儿,刚才脚一滑。”顾昭放开许博文,掩饰的说道。
  “许侯,我爹这是怎么了?你可不能帮助他骗我?”淑之错开老爹,问想许博文。“顾侯这是身子虚的,操劳太过了。如今国家百业待兴,陛下又受了重伤在昏迷之中,顾侯又是个极为尽责的人。所以……”
  “我明白了。”淑之看着老爹心虚的样子,没好气的翻了他一个白眼。
  “父亲,”淑之看向太上皇道“父亲,以后我来处理朝政吧,爹爹上了年岁,让他每日处理半日的政务就可以了。你看行吗?”
  “这没问题,我原本还打算让他在家里休息一段日子,他这些年实在是辛苦。”聂景也唏嘘的说道。
  “爹爹操劳国政,也不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确实需要调养一阵子,这样吧,爹你先休息一旬,然后再上朝处理公务。”淑之跟顾昭商量道。
  “那怎么行?如今国家地大而官员少,百废待兴,我怎么不在朝中?再说,你要照顾聂政,你还要照顾小琰儿,小娴儿,你肚子还有着孩子,你婆婆也病着,内宫的事情已然不少,你再到前朝来?爹觉得你还是不要到……”顾昭心疼女儿,一个女人家,孩子还那么小,丈夫又受了重伤昏迷,什么都指望不上了,这若换成普通的女子怕是要哭死了,也就是淑之性子好强,才能忍得住。
  孩子已经够命苦的了,顾昭是真的心疼舍不得她啊……
  “爹,你放心,我能够处理好的。以前是因为爹爹的身子骨好,我又想着偷懒,所以才不管不顾都推给爹爹,如今爹爹身子骨不健壮,恐怕还是当年受伤没有好透。爹,你先歇歇,好好看看你家闺女是不是真的能够处理好这些国事。”淑之带着安抚的说道,但是眼中从容自信却是骗不了人的。
  “淑之,这……”顾昭的表情还是很犹豫的,他其实宁可自己的辛苦,也不愿意唯一的女儿累着了,尤其她还怀着孩子呢。
  “爹,你相信我一次嘛,就一次,我真的能够做好。”淑之拉着他的袖子,央求道。
  “就让淑之试试吧。”聂景也开口同意了。其实他心中对这个儿媳妇也是相当的担心的,但是他武道可以,文治却不成。不是他不上心,而是他真的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政儿年纪轻到还可以从头学起,他呢?他都多大岁数了啊,可是孙子还小,现在能顶上也就只有媳妇儿了。
  其实他也未尝没有后悔,让儿子多娶几个媳妇儿就好了,至少有人能够为她分担一下压力,但是这种事儿,他却是想来想去也没有开口的,毕竟人家夫妻感情好,才不娶旁人,若是真因为娶了旁人,而导致淑之跟政儿闹崩了,那最后他后悔药都没地方买去。
  “就让淑之试试吧。”聂景又重复了一遍道“淑之,若是感觉到累了,就赶紧歇手。”
  “父亲放心。”
  听到淑之的话,聂景觉得淑之是在安慰他,忍不住叹息了一口气对淑之道“淑之啊,你还不知道,如今的形势很严峻,政儿一直没有醒来,国家没有能主话的君主,朝臣们,甚至是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还有人嚷着要换皇帝,那怎么可以呢?我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什么时候谁吵吵换皇帝,就得换皇帝?他们凭什么?”淑之脸色一寒。
  “哼,这个时候,想着法不责众的人很多,在有就是另有其它心思,想要趁乱图谋的人,像一些世族,还有一些豪绅,哼,哼……”聂景接连发了几声的冷哼,显然已经接近他容忍的极限了。
  “(⊙o⊙)哦,看来别有心思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这样吧,既然他们在下面不稳,那么就让他们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被看着吧。等教够了他们规矩,让他们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周国之主后,我会给他们找点事儿做的。”淑之冷厉的道。
  这个时候的淑之,浑身上下一股冷煞之气,滚滚翻涌,一方便是因为聂政的昏迷,让她心中焦躁,另外一方便就是这朝政不稳,却是趁乱而谋,让她心中深深气了记恨之心。
  第266章 小马拉大车
  第二日的大朝,走上皇帝宝座,安然的座在上面的竟然是皇后王淑之,顿时让满朝文武,深深的吃了一惊。其实在早聂政在外领兵的时候,淑之就临朝摄政过一段时间,不过那段时间淑之主抓经济,步步都是为了给聂政打开局面,筹集资金和储备各项后勤物资,其它的方面她过问的不多。
  所以大家也就互相都能够和平相处,不过这一次,在皇帝明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清醒过来的情况下,皇后坐在皇帝宝座上,一副代理皇帝模样,这就惹人乱思了,这不会皇后想当皇帝了吧?
  这也太扯了,满朝文武能够接受一个草包皇帝,却接受不了一个女人皇帝,这就是红果果的母鸡司晨,乾坤颠倒。
  “敢问,皇后娘娘今日临朝是……”有人忍不住站出来问了。
  “皇帝昏迷之中,本宫暂时摄政,处理国事。”淑之看着群臣疑问的目光,自若的说道。
  “皇后娘娘,恕臣多言,皇后娘娘本是女子,纵然您在聪慧多才,这朝政大事毕竟不是小儿嬉闹,皇后娘娘宫内有病重的陛下需要照顾,还有皇长子和公主殿下离不开皇后的关爱,皇后娘娘您又有孕在身,为了娘娘您的身体考量,臣觉得娘娘还是回到后宫为上。”另有一大臣走上来奏谏道。
  “皇帝昏迷期间,本宫暂时摄政,处理国事。”淑之继续道“你们之中有谁不愿意本宫摄政的,那是你们的事情,若是耽误的本宫的事情,不会饶过你们的。”淑之态度极为平静,眼神都没有波动。“本宫时间繁忙,没有那么说时间跟你们废话磨嘴皮子。
  据闻,皇帝病重,国内世族,豪绅多有怨言,说是皇帝病了,就忽略了他们,让他们难以上答天听,有冤有苦无处申诉~皇帝仁爱,本宫皇帝仁爱之志向,征兆大周国内的所有世族和豪绅到上京,上京以北平原地区,山水秀丽,适合居住,本宫已拟着人新建上京的外城墙,向北方平原地区开拓。以容纳周国的世族,豪绅们的到来。
  此乃皇帝泽被天下之大好事,纪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先让许侯给你拟写一份名单,然后按照名单上的人户,一户一户的都给本宫按时迁来。对了,给你一万兵马,护送这些世族和豪绅们进京。你可还有何疑问?”
  连问问愿意不愿意完成都省了,也就是说这是强制任务?
  纪真顿时心中一凛,心说以前他就晓得皇后娘娘为人和善,善于理财,如今自己能够依靠的只有皇帝跟皇后,这指定是得罪人的迁户活计,看来是不干也得干了。
  “微臣没有任何疑问,定然完成娘娘的交代。”
  “很好,纪真加封镇远侯,赏金一千两,完成本宫交代之后,另有厚赐。”纪真一听淑之这样说,顿时眼中神光闪闪,心说,干了,这小皇后虽然难为人,但是给赏赐的时候还真是爽快啊。
  这干点的罪人的活,就加封了一侯,皇后太爽利了,这爵位真好赚啊。就连杨乘风都不自觉的以羡慕的眼光看着纪真,他纵然也是侯,但是二等的,就连刺号都没有,可是纪真办点的罪人的事儿,这侯的封号都给了,这小子一下子就在越居他之上了。厉害啊~
  “末将领命。”纪真答应的声音也特别的大。
  只是,除了聂氏的嫡系这一部分人,其它的朝臣们和世族势力的贵族官员们却纷纷的沉默了,这种强迁的事情,不是要挖了他们的根吗?
  世族和豪族全部都迁徙到上京,都在皇后的眼皮子底下,那以后想干点什么可就难了。这个,不能迁族啊~
  “皇后娘娘,世族跟豪族是地方稳定的基石,有了他们才能够帮助陛下治理地方的上的百姓。更何况陛下仁爱,怎么忍心看着世族跟豪族的子弟们背井离乡……”这不,才一会儿就有上臣跳出来反对了。
  “你这话说的没到底,帮助陛下治理地方的,有地方上的各地官员,怎么成了世族跟豪族了?莫非,他们竟然能够越过陛下插手地方上的事务?若真如此,长此以往百姓们岂不是要只认他们,而不认陛下了?
  再有,我迁他们的家族到来,也是为了国家征选人选,你们也知道,我们整个周国都是才新建立起来的,如今我们精兵至少有三十几万,百姓人口也有数百万之巨,可是我们的朝官呢?如今上京的物品以上的朝官,才仅仅有四百余人,这不小马拉大车吗?
  本宫问你们,你们最近干活累不累啊?能不能干完啊?”王淑之忽然问道。
  “我们……我们……”
  “我想你们应该是累的,我都累得整天看奏章看的头昏眼花,更何况你们应该比我每日看到更多的全国各地的奏报,那些琐碎的奏报,我还得指望你们帮我处理一部分,整理一部分,最后才同意松到我的手里。
  如今咱们朝中的官员们太少了,累都要累死了,所以临时大量征辟官员势在必行。
  但是我信不过你们上个奏本就举荐一个,谁知道那人怎么样啊?我只相信我的眼睛,他们人来了,我见了,从仪表,从谈吐,从他们所拟写的一些良好的建议奏疏中我看了他们的才华,那么他们就可以直接做官。
  白衣可以出相入卿,只要他是人才。
  好了,本宫另外给你交个底儿,世族跟豪族在原地的家产和田地还都是你们的,不用迁来,只要找管家管理管理就行了,干嘛呢,一群有本事的儿郎,整天种地养花啊?这不是浪费咱们周国的大群大群的杰出才俊了吗?”
  呵呵,呵呵呵,殿上传来一阵一阵的笑声。
  “娘娘,能不能本地留下一部分族人,其它的有志出仕的迁来上京?”有官儿又跳出来说道。
  “可以啊,本当如此,本宫只要有才学的,指挥斗狗遛鸟的就别让他们来了。(⊙o⊙)哦,对了,我这儿有名单,有才华,都上了名册了,你们要是互通消息,隐匿不让出山为国效力,那可别怪本宫心狠,不能为周国处理的,我也不会让他活着为其它的国家出力~本宫说到做到。”
  王淑之的语气是那么的舒缓,但是殿上的满朝文武,纷纷心中一凛。
  “另外如今上京内外官员都太少了,你们想法子,给本宫找合适的人吧,举荐,征辟,儿子,孙子,女婿都上阵都可以。只要你们有才华,咱们周国别的不多,就是官位太多,却人干活。”
  哈哈哈……哈哈哈……淑之这样一说,顿时殿上有开始遍布着笑声。这可是好事儿,皇后让人举荐官员,还不避讳亲族,这可是大好事儿啊。
  等到一下了朝,整个上京顿时就沸腾了。
  据说周国上下,官位空出的奇多,皇后娘娘说了,咱们周国如今啥都不缺,就缺能当官干活的人。
  顿时有不少世家子弟坐不住了,大家族人口多,即使族长你不喜欢周国的皇室,但是只要人家给官做,族内想要出仕,整个天地的年轻人还是比比皆是。但是很多人都自家的族长压制了,所以第二天真正到吏部去征询报备的年轻人不算多,但是也有吏部那点官儿忙得头昏眼花了,这平时大家都不干事儿,还能清闲着过日子,但是皇后娘娘一句话,他们今天就累的差点跑短了腿儿,这官员奇缺的事儿确实太恶心人了。
  改日大朝,吏部的尚书就开始汇报有多少人前来投靠报备,想要当官儿,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才名不显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寒门子弟。
  “有多少人?”
  “带该有二百余人。”吏部尚书赶紧说道。
  “让他们人人写一份,我若是县令,如何让百姓们生活幸福的设想书。字句不通的你就不用拿给我看了,其它的都给我拿来看看,若是可以我就见见,好了,这件事情就这样处理。”
  很快一百五十八份设想书就摆放到了淑之的书案之上,她是学过速读的,若不然也忙不了那么多的工作。其中十二份,淑之觉得还可以,就挑了出来,然后把剩下的找来吴颛,直接扔给他道“去查查这些人,有没有品行不端,为人渣滓的。若是有就告诉我,没有的话,这些人就会下去成为各地的县令了。你清楚县令对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