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天马行空      更新:2024-04-29 10:43      字数:4721
  老喇嘛在对着天珠说话时,我注意到有很多次发出了两个音节“思怡”,于是我问道:“思怡在藏语里是什么意思?”
  “就是天珠的意思,没想到你的听力这么好。”年轻喇嘛称赞道。
  老喇嘛小心翼翼地把他的九眼天珠收好,然后他对年轻喇嘛轻语了几句,年轻喇嘛就立即翻译道:“师傅想请你一同回寺里一趟,不知道你愿意吗?”
  我一听立即傻了眼,帮喇嘛拿了一会儿东西就要把我带回寺里,然后剃度吗?或者没有这么夸张,也许是想给我什么宝贝?于是,我好奇地问道:“叫我和你们一起去?有什么事情吗?”
  “没事,师傅想给你一样东西,说是你和佛有缘。”年轻喇嘛答道。
  我看他们俩个不像骗子,老喇嘛的淡定从容的气质,还有那与西藏泥土一样的肤色,这不是骗子能装扮出来的。尽管如此,我却还是不愿意前行,因为还得跟着林月,否则来西藏岂不是自找苦吃。列车已经停了几分钟,要是再不去追林月,那就很难找到她的身影了。我婉拒了老喇嘛的好意,心里却想着既然想给我好东西,干嘛不给九眼天珠。老喇嘛似笑非笑地看着我,然后又和年轻喇嘛说了几句藏话,年轻喇嘛转身对我说:“师傅说你有事情就先去忙吧,他说如果真的和佛有缘,以后会再见面的。”
  我无奈地笑了笑了,道别了喇嘛就匆匆地离开了,不过心里仍然对老喇嘛的话很在意,想起以前看的电影,总觉得怪怪的,特别别扭。莫非我遇到的老喇嘛是个高人,还能掐指算命不成?林月已经下了列车,我焦急地四处寻找,好在车站人群并不拥挤,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林月的踪影。她已经出了列车站,正准备搭乘一辆的士,的士可不同于火车,它的空间极其有限,要是我直接跑上车,除非林月是个瞎子,否则肯定能发现我,再说了的士怎么可能搭别的乘客。犹豫之际,林月已经坐上的士,瞬间就开走了,我想上车也是徒劳。
  我叫了几辆的士,想叫他们跟上前面的车子,哪知道司机一开口都是藏语,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不过此时情况特殊,我看到另有一辆公共汽车开到车站门口,很多人都挤了上去,于是自己也茫然地走了上去。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经常坐错公共汽车,所以几乎是很少坐公共汽车,以免被拉到不认识的地方。小时候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对公共汽车向来是敬而远之。我还没到过拉萨,不知道这个车站在拉萨的哪个位置,反正嘴长在脸上,要是迷路了就问别人,也无须过分担心。车子上写有十三路,我看着就觉得特别不吉利,沿路就是一些站点的名字,可我都没听过这些地方。
  车子开了很久,只见林月登的车已经开出很远,但勉强还能看到它。这辆公车一直跟着前面的车子,过了很多站也没见到林月下车。我也没打算下车,就当作环游拉萨,这次拉萨行也算值回票价。车子最后开出了市区,到了郊外,外面的景色却比市区更加藏化,我恨不得停下来欣赏。此时,道路出现了分岔,林月搭乘的车子拐进了岔路,而我的车子则开往另一条路。我急着大叫停车,没想到话音刚落车子就停下了,本以为司机大叔不肯停,没成想司机大叔态度很不错。哪知道,司机大叔无奈地回过头,说了句汉语:“车抛锚了。”
  这路车果然很不吉祥,我刚叫停车它就真的停了,而且还是抛锚了。乘客们纷纷留在车上,没人愿意下车,可能是大家觉得天气太冷,想留在车里取暖。我下来后就走到公路旁想搭乘别的车跟上林月,无奈的我在公路旁徘徊着,忽然看到路旁有个牌子,说的是这里是拉萨郊外,另一条路的方向是去林芝地区。
  墨脱归为林芝地区,这么说林月已经马不停蹄地赶去了,而我却在这里干瞪眼。正在这个时候,远处停下了一辆丰田4500,下来的人竟然就是那两个喇嘛。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见面了,果然给老喇嘛言中,而且他们居然坐的是丰田4500,居然这么时髦。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老喇嘛微笑地看着我,年轻喇嘛则说:“我们又见面了,师傅说的果然没错。”
  我听了年轻喇嘛的话,不知道该如何言语,只好跟着老喇嘛一起笑。年轻喇嘛又翻译道:“我们的寺庙就在这儿附近,如果你不着急的话,可以去看看。”
  看来老喇嘛知道我着急,那就不要再拉我到处闲逛了,于是我就说:“不了,我急着去墨脱,可是没车了。”
  “你怎么会搭公车到这里,这里又没去那里的车,要不是你的公车坏了,就要被拉到别的地方了。”年轻喇嘛说道。
  “真是背,没想到白跑了。”
  “你别急,我们坐的车,是师傅老朋友的车,他们刚好要去林芝,你可以顺路的。”年轻喇嘛的话让我瞬间感到了温暖,真是出门遇贵人了。
  “真的可以吗,谢谢你们!”我激动地说道。
  老喇嘛的寺庙就在郊外,这里也有青山绿水,没想到拉萨也会有江南般的风景,而那座寺庙就隐没在山林里。老喇嘛在我前行时又说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让我从墨脱回来后,一定要到寺里住上一宿。西藏的人们都很好客,我想着等回来肯定腰酸背痛,如果实在不走不动了就来这里休息一会儿。
  丰田4500很适合越野,能在西藏拥有这种车,想必车的主人也是富贵之人。林芝地区的首府是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也是交通中心。过去拉萨到八一镇的土路要走两三天,现在路况很好,共464公里的柏油马路,车行8小时左右可到。从拉萨到林芝的道路是西藏最好的路之一,目前到林芝旅游,汽车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有些没有通公路的地方,就像墨脱,必须徒步行走,不过最近可以间断性地通车了。
  上了丰田4500,老喇嘛又嘱咐了几句,意思又是叫我记得回来看看他,我不忍欺骗老人家,于是又再次允诺道:“好的,我会的,谢谢你们了,记得帮我谢谢你师傅。”
  车上只有一名三十来岁的藏族服饰男人,我刚想问问他怎么称呼,哪知道年轻喇嘛马上说:“他也不懂汉语,我们已经和他说好了,他会带你到八一镇的,具体的事情你到那里再问当地人吧。”
  一路上,我没有和车上的人说话,这感觉简直像坐牢一般,不过能有人带着去墨脱,也是件好事情。反正这条路通往林芝,在终点能遇到林月也不一定。到达八一镇已经是晚上七点,这里的灯光没有大城市的辉煌,天空是原始的黑,有一种很深邃的感觉。车子的主人下车后对我说了几句藏语,可是我都听不明白。这位大哥见我不明白,就拉着我往一幢建筑走,大概是想要我住在他家吧。他的家里有个十来岁的孩子,孩子充当翻译,不过孩子的汉语还是有点别扭。孩子告诉我,他爸爸是想要我住在他家里,第2天会带我去办一些证件。原来,我还需要在八一镇办理到墨脱和米林的边境通行证,沿途许多地方都要查看。这里已经是祖国的边境地带了,要办理这些不足为奇,上次去南海不也这样,好在我什么证件都带齐了。
  这位司机大哥的家里挂有许多天珠,各种各样的都有,不过都是赝品,和老喇嘛的就不能比较了。我问了孩子为什么他爸爸会认识老喇嘛,孩子的解释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老喇嘛是这位司机大哥的爷爷,那位老喇嘛居然已经近百岁了,真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孩子很少见到外面的人,他很健谈,于是我们聊了很久。我看到他们墙上挂的天珠,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有很多天珠嘛,但不像是真的。”
  “是不真,真的天珠以前有很多,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真的天珠就消失了,还有那颗最大的天珠也不见了。”孩子操着很不熟练的汉语说道。
  “是什么事情,好象没听过。”我蜷缩起身子,但是两眼却发光着。
  “不说,不能说,这是秘密。”孩子说完这几句后就是一大堆藏语,让我不知所云。
  05。小孩子
  小孩子说完话就不理我了,他只是在一旁玩耍,司机大叔则领着我去吃晚饭。虽然奔波了一天一夜,但是到了八一镇以后,身体却恢复了不少,高原反应也减轻了。林芝地区的海拔要比拉萨低很多,到了墨脱以后,海拔就只有一千多米,这简直就是西藏地区的江南。本想问问这位司机大哥的名字,不过想想也听不明白他的话,所以只好作罢。
  晚饭终于要开始了,饥饿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大吃一顿,可是碍于面子还是得矜持一点。此时此刻,我终于了解了语言不通的难受,譬如想问厕所在哪里都不行,只能先忍着。司机大哥摆出了碗筷,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碗却不是今时今日的陶瓷碗,而是精巧的木碗。这些木碗都是以橘红色为主调,给人感觉明亮、华丽的感觉,看到司机大哥把酥油茶倒进木碗里,我就好奇地问道:“你们不用瓷碗吗,这些木碗这么漂亮,用了多可惜。”
  “我们都是用木碗的,传统嘛。”司机大哥的妻子从里屋走出来,用汉语说道。
  “你会说汉语?”我诧异地问道。
  “我本来就是汉人,因为来林芝工作,就在这里安家了。”司机大哥的妻子说到这里就害羞地打住了,看来她是在这里工作然后就看上了司机大哥。
  “对了,叫我小林吧。”司机大哥的妻子笑着说道,“他不会说汉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我,我做你的翻译。”
  “小林?这合适吗?”我尴尬地说道。
  “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我也和你差不多大,只是来这里做民政工作,就留在这里了。”小林甜甜地说道。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汉语灵光的人,我感觉就像是被从牢房里释放出来一样,总算是可以畅快地说话了。小林说再等一会儿晚饭就弄好了,叫我稍微等一会儿。我在电视上看到西藏人都是吃大块肉的,想到这里不禁地吞了吞口水,哪知道等了好一会儿,小林端上一个石锅,里面只有少量的肉,其他多是蔬菜。接着,小林又端上一个木碗,里面盛的是盐巴、奶渣和辣椒面混合成的糊状食物。我不好意思说自己非常失望,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小林说他丈夫不常吃米饭,他们都是一边喝酒,一边用石锅里的菜拌着木碗里的辣椒糊吃。这真是很特殊的吃法,我一点也不习惯,好在小林是汉人,她给我端上一碗热米饭,这样吃起来才习惯了一点。木碗里的辣椒辣得要人命,我的嘴巴都快翻过来了,简直比湖南的辣椒还辣。
  “真没想到藏人是这样吃饭的。”我对着小林说道。
  “谁跟你说我丈夫他是藏人,林芝地区的人很多都是门巴人,是门巴族。”小林笑着说道。
  “门巴人?对啊,这里是林芝了。”我恍然醒悟道。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必须熟知各民族的风俗,这样才能对各地的考古得心应手。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我这个人比较懒散,对于人数很少的民族几乎是看过一遍就算了,并没有深入了解。当时,书上也有介绍,只不过当我看到书上说门巴族在西藏偏远的地方,而且仅有7475人的时候,就打消继续看下去的念头了。这么小的民族,能有什么考古发现,看下去只能是浪费时间。因此,当时我就把书一合,把门巴族丢在了一旁。不过,考古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一般坚持学下来的人记忆力都非常好,我虽然只是看了一遍,但是也记住了些内容。
  就像木碗,那是门巴人的特色,门巴人的木碗是响誉世界的。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而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的江南。这里的原始森林非常茂密,可是这里地形艰险,所以一直保持原始的样貌。八一镇和墨脱县大多都是门巴人聚居,因为一直是原始的生活方式,所以被叫作“远古文化的化石”。具体的事情我倒回忆不起来了,反正去墨脱又不是为了和门巴人打交道,只是跟着林月而已。林月如果要去墨脱,那应该会在八一镇办理边关证,到时候可以再碰上。
  我一边吃着饭菜,一边想着门巴人的历史,忽然我却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大学的时候,有个来自西藏的同学告诉我,门巴人会下毒,因为他们认为把别人毒死了,这个人的运气会转到他们身上,所以最好不要吃门巴人的东西和水,特别是出了墨脱走3、4、5个小时后过的三个村庄,他说那里甚是古怪,能不停留就不要停留了。不过门巴人也很热情,有些赶路的门巴人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