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别克陆上公务舱      更新:2024-04-18 10:48      字数:4748
  换祷扒笊癜铩K馐兜降笔苯峄椴煌ü饺撕筒敷叩暮戏ㄊ中遣恍械摹5彼抛砸训牟撇薜矫ゼ乙浴?
  后遭遇是怎么样呢?三岁为妇, 和你结婚多年来,靡室劳突。 我把家事一手挑,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勤劳动,靡有朝矣。 累死累活非一期。言既遂矣, 婚后生活既安定,至于暴矣。 打我骂我真疾暴。兄弟不知, 兄弟不知我处境,咥其笑矣。 见我回家哈哈笑。经济好转,年老色衰,她就要被虐被弃了。她孤苦无告,甚至连自己的兄弟都不了解她。在这种不合理的待遇面前,她愤怒地诉说女也不爽, 我是妇女没过错,士贰其行。 男人行为大差劲。士也罔极, 男人胡搞没定准,二三其德。 前后不一坏德行。她悲痛地告诫少女们说:
  于嗟女兮! 唉呀年轻姑娘们,无与士耽。 见了男人别胡缠。士之耽兮, 男人胡缠女人呵,狄可说也; 说甩就甩他有权;女之耽兮, 女人胡缠男人呵,不可说也。 撒手摆脱难上难。这些,都牵涉到旧社会的本质问题,她的眼光确实很尖锐,真可说是当时头脑清醒的一位女子。其他如《中谷有蓷》的作者,因为被男人抛弃,毫无办法,只好眼泪汪汪地悲泣。《遵大路》的作者,在路上拉着丈夫衣袖,恳求丈夫回家,不要嫌她丑,要念旧情。但是有什么用呢,这两首诗,同样反映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被迫害与无自主权的现象。正因为如此这些诗也往往遭到封建文人的歪曲,如对于《氓》,朱熹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他骂《氓》诗人为“淫妇”,但是并不能消除人们对这位妇女的同情,反而暴露出自己封建卫道士的面目来。
  六 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后的诗歌西周在文、武、成、康时代,史称盛世。实际上是由于武王灭商后,让人民有私田有农具,变奴隶为农奴,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矛盾暂时缓和罢了。其后从昭、穆至夷王,在政治上虽没有新的措施,但尚能维持旧的局面。传至厉王,暴虐无道,任用巫教僧侣去控制人民的言论,任用贪污的荣夷公,残酷地搜刮民财,因此上下离心,使社会矛盾尖锐化,引起了国人的反叛,即史所谓“彘之乱”,厉王逃亡而死。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激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这时产生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厉王的儿子宣王即位,内修政治,外定边患,史称中兴,产生了一些平定四夷的史诗。幽王继立,增赋税,宠褒似,任小人,也是一个大昏君。这时政治黑暗到极点,终于身为犬戎所杀,而西周的统一局面,从此结束。接着就是诸侯互相兼并,周天子名存实亡的东周时代了。幽王时也产生了一些政治讽刘诗。这些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诗多编在《二雅》里。它们的作者,多半是统治阶级
  内部受压抑的人物。统治阶级内部,为了田产而发生争讼是常有的事,《小雅·节南山》是幽王时大夫家父讽刺太师尹氏执政不平,任用小人的诗。但《齐诗》说:“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无)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可见《节南山》写作的真正动机是为了“争田之讼”。《小雅·何人斯》是卿大夫的绝交诗,作者苏公大骂暴公用心险恶,反复无常。是什么事引起苏公发这么大的脾气呢?根据古书记载,二人结怨的根源还是在争田。《大雅·瞻卬》作者讽刺幽王说:人有土田, 人家的土地,女反有之。 你反占有它。人有民人, 人家的人民,女复夺之。 你反强夺他。这就反映了贵族间争田夺人民的事实。《十月之交》的作者,更是咒骂皇父毁坏他的房屋,损伤他的田产,怨恨争田的情绪滋于言表。
  除了土地外,统治阶级内部还常为争夺政权而发生激烈的争斗。前面说过,房王是一个暴虐而又贪财的人,与民争利,被国人毁谤,后来又被赶掉,这是人民与国人联合推翻统治者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情况,《史记·周本纪》记载道:“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国人其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厉王太子清匿召公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在这次大暴动中出现了两个政府:一个是以周公、召公为首的共和政府,《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一个是以共伯和为首的共和政府,《竹书纪年》:“厉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即于王位。”《庄子·让王篇》:“故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共首。”郭象注:“共伯者,周王之孙也。怀道抱德,食封于共。厉王之难,诸侯立之。宣王立,乃废。立之不喜,废之不怒。”两派相争的结果,周、召派最后成功,宣王继位。《大雅·桑柔》即反映这时社会情况,以及两派政权的彼此对立。朱熹说得好:“此诗之作,不知的在何时。其言‘灭我立王’,则疑在共和之后也。”朱熹依据诗的内容,打破“厉王时芮良夫谏不听,作《桑
  柔》”的旧说,断定它是共和后的作品,是比较正确的。据《吕氏春伙》知道共伯和是当时人民所爱戴的国君。《慎人篇》说:“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周厉王之难,天子旷纪,而天下皆来请矣。”这种情况,《桑柔》诗中亦有反映:维此惠君, 这位顺理的君主,民人所瞻。 他为人民所瞻仰。秉心宣犹, 心地光明懂道理,考慎其相。 慎重考虑用事相。维彼不顺, 那位净理的君主,自独俾臧。 吃好穿好享受忙。自有肺肠, 别有一副怪心肠,俾民卒狂。 使民迷惑象发狂。………诗中赞美共伯和为“惠君”、“圣人”、“良人”,斥责周、召政府为“不顺”、“愚人”‘忍心”,可见当时两个共和政府斗争的剧烈了。据魏源《诗古微》考证,知道共伯和就是“凡伯”,共国古在卫国的地方,内有共山和凡城,故共伯又称凡伯。退位后,仍归老于凡。他在即位前,曾作《板》诗
  劝告同僚,攻击厉王争权夺利的结果,必然造成统治阶级内部贫富悬殊和劳逸不均的现象。《小雅·北山》说:或燕燕居息, 有的坐家中安乐享受,或尽瘁事国。 有的忙国事皮包骨头。或息偃在床, 有的吃饱饭高枕无忧,或不已于行。 有的在路上日夜奔走。或不知叫号, 有的从不知民间疾苦,或惨惨劬劳。 有的忧国事朝朝暮暮。或栖迟偃仰, 有的赏风景悠闲自得,或王事鞅掌。 有的为王事忙忙碌碌。或湛乐饮酒, 有的寻欢作乐饮美酒,或惨惨畏咎。 有的整天担心出纸漏。或出入风议, 有的夸夸其谈凭张嘴,或靡事不为。 有的大小享情要动手。六个对比,反复歌唱,表现了作者愤愤不平的情绪。诗的作者是一个“士”,他讽刺的对象是“大
  夫”。《左传》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的地位低于大夫,所以他不得不辛辛苦苦地做事。但是当他看到比他等级高的人却在舒舒服服地享乐而不干活时,他不服气了,唱出了这首抗议式的诗篇。这种抗议正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有时也达到很尖锐的程度。如《巷伯》诗人说:取彼谮人, 抓住那个小丑,投畀豺虎! 捆起来丢给虎猿。豺虎不食, 虎狠嫌他太航胜,投界有北! 把他摔到北大荒。有北不受, 北大荒嫌他卑鄙,投畀有昊! 送他上老天的公堂对于那些造遥诽谤的当权者,真可说是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了。这些谴责,虽然出于切身利益的受损害,但受压抑的人物,还是比较正直的。七 周族史诗《大雅》里有五篇祭歌,反映周族起源,发展
  以至建国的情况,属于史诗性质。它们的篇名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生民》歌颂的是周族的始祖后稷,他是氏族社会酋长姜嫄的儿子。诗中带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首先记叙后稷出生的灵异。母系社会是一个野合杂交时代,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史记》说契母吞燕卵而生契,《孝经·钩命决》、《路史》都说伏羲、帝臀的母亲都是履大人迹而生子,这和后梭出生的传说同是一个起源。后稷的母亲姜嫄,可能是有邰氏部落的一位首长,是周族最早的祖先,可见在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里已有周族。诗中又称颂后稷小时就有播种百谷的天才,他教导百性怎样种庄稼,领导大家在邰这个地方成家立室。诞实匍匐, 后稷刚会地上爬,克岐克嶷, 就有知识聪明相,以就口食, 会找吃的充饥肠。蓺之荏菽, 他会播种黄豆籽,荏菽旆旆。 豆叶串串真兴旺,禾役穟穟, 禾穗重重多漂亮。麻麦幪幪, 麻麦蒙蒙密成行,
  瓜瓞唪唪。 大瓜小瓜结了秧。诞后稷之穑, 后稷种地种得妙,有相之道。 他有生产好法宝茀厥丰草, 拔掉没膝的野草,种之黄茂。 播种良种长势好。实方实苞, 开始吐芽渐含苞,实种实褎, 短苗冒出渐渐高,实发实秀, 发茎生穗结香稻,实坚实好, 谷粒坚饱形味好,实颖实栗, 禾穗下垂收获多,即有邰家室。 定居邰地乐陶陶。这样在由母系制向父系制的转化中,后稷便成为父系时代周族的第一个祖先。由于他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所以被后世尊为谷神,并用他的名字“稷”,代表五谷的名称古书中有一些关于后稷的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国语·鲁语》;“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孟子·滕文公》:“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
  民人育。”最早谈后稷的莫过于《尚书·益稷》了。可见后稷确有其人,确实是我们中国发明播种五谷的创始人。不过,《生民》把他神化了。《公刘》是歌颂公刘率领周族人民由邰迁豳的英雄事迹。据说公刘是后稷的曾孙,夏代末期周族的酋长。当他居住在邰地的时候,受其他部落的侵扰,不能安居,故决定迁徙。《史记·周本纪》:“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可见公刘所以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主要在于带领人民从事农业生产,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公刘》诗中也确是这样描写的:度其隰原, 测量平原扎营房,彻田为粮。 开垦田地种稻粱。度其夕阳, 勘察西山搞农桑,豳居允荒。 豳地居住真宽敞。涉渭为乱, 横流渡过渭河去,取厉取锻。 准备磨石制工具。
  止基乃理, 确定基地治田亩,爰众爰有。 人口众多又富庶。诗中通过具体事实,刻划公刘的英雄形象,表现周族如何兴起的史实。吕祖谦《吕氏家塾读书记》说:“跻攀跋涉,残者之事,非贵者所能堪也。公刘涉巘降原,其劳如此;视其何所佩服乎?则‘维玉及瑶,鞞琫容刀’,也。以如是之佩服,亲如是之劳苦,斯其所以为厚于民也欤!”他这一段话,指出了公刘为什么被周族人民尊为忠厚酋长的原因。《绵》是歌颂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领周族由豳迁岐的事迹。由于周族不断受戎狄的侵略,才选择岐山之下肥沃的高原,作为根据地。初迁岐时,没有房子住,躲在土洞和土窟里生活。人民在太王的领导下才“乃疆乃理,乃宣乃亩”地开辟田地,“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地建筑房屋,“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地砍树开路。杨公骥先生在《中国文学》中说:“诗中不仅有形有色地描写了建筑房子的过程,而且表现了周人对新生活方式的欢欣。”这段评语是很对的。《史记·周本纪》说古公亶父“乃与私属遂去豳渡漆沮,
  踰梁山,止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乐之,颂其德。”这一段记载,可与《绵》诗内容互相对照,可见他迁岐后有三大进步,一是贬戎狄之俗而建筑城郭宫室,二是设置五官有司的宫职,三是作灭商的准备,从而看出周人开国奠基的历史。《皇矣》是叙述太王、王季的德行,描写文王伐密、伐崇的战绩。《大明》是描叙武王伐纣的战绩。它们赞扬文、武的武功,以为周的建国是“有命自天”、“上帝耆之”。这是歪曲现实的诗歌。《生民》、《公刘》、《绵)则。。 杂着民间神话传说,比较具体而生动。《生民》写后稷的树艺五谷,《公刘》写公刘的相土、建都、筑室。《绵》写古公亶父迁岐、划田、建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