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9
  没有。还不要分别,执著没有就没有了,执著没有六道就没有,就证阿罗汉果。你有执著那肯定就有,为什么?它从执著里变现出来,六道是从执著变现出来,有执著就有六道,自作自受。没有执著,六道没有了;没有妄想、分别,十法界没有了;统统没有了,没有,一真法界。极乐、华藏都是一真法界。
  六祖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圆满的。这个东西是不好懂,千变万化本自具足。我倒想到一个东西,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叫万花筒。用三片玻璃做个小圆筒,里面有颜色的纸片,你放一些在里面,然后你转转看,转转它里面组成很多很美的图案,你一天转到晚,你转到一年没有一个相同的。自性什么东西它具足,这就好像什么?三界六道你在这里面打滚,就像万花筒一样,有很美的,也有不好看的。六道说实在的,六道都在万花筒里头,不过万花筒里面,那里面的色彩好的不多,不好看的很多,就是这样的。其实六道里头有善恶,四圣法界里面善恶没有了,有净,他们是清净的,没有善恶。染里头有善恶,所以六凡是染,四圣是清净,染净一对。染里面有善恶,三善道是善,三恶道是恶,有善恶,这说什么?你愈迷愈深。其实全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的相虚妄的,十法界的相也是虚妄的。离开虚妄才能回到一真,真正证得一真才晓得真妄不二,入不二法门,那才真正的叫大自在、大解脱。
  这段经文里面给我们讲大愿,四弘誓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性德的流露。只要放下少许,不要多,放下一点点的执著,这个性德就现前。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千言万语,应身示现,教什么?就是教一切众生看破放下而已。学与不学不重要,你看看很多念佛往生人,占决定大多数是一些贫穷,生活很困苦的老婆婆、老公公。他们听说极乐世界好,因为自己生活一生太苦了,希望有个好的环境,听说这么好,拼命念佛,他什么也不懂。就像谛闲老和尚给锅漏匠的教法一样,锅漏匠一生太苦了,命苦!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过。所以谛闲法师教他一句。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想出家,看到谛闲法师出家,他也想出家。谛闲法师念过书,会讲经。他年岁差不多将近四十岁,学认识字困难,就连学敲打唱念他都不会,人很笨,那这样出家住在寺庙里,没人瞧得起你。谛闲法师很聪明,给他剃了头,放在乡下一个小庙,破庙没有人住的,找这么个地方叫他一个人住。就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他会念。你就一直念下去,天天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这个真好,没有压力,念累了就去睡觉去,睡醒了就接著再念,三年成功,站著往生。这种人好教,他没有妄念,真的是一心念佛。谛老先传他的时候告诉他,你好好念以后准有好处。实际上他也不晓得什么好处,果然得到最殊胜的好处。所以谛老赞叹他,你的成就,讲经说法、弘宗研教的这些大德比不上你,丛林的方丈主席比不上你。这话是真话,句句都是真话。三年时间不长,人家就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什么原因?一生苦吃尽了,他知苦。那我们这世间人不知道世间苦,所以那个心发不起来;吃尽苦头的人,教他有个地方没有苦的,他怎么会不去!道理在此地。
  佛陀给我们示现,示现叫我们吃苦,他老人家走的时候丢了两句话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多重要,你要想成就,你要持戒、你要吃苦,为什么?吃苦,对人间没有留恋,真放下了。不能持戒,又不能吃苦,那怎么办?来生再来吧!这一生不行。可是这来生很长,来生你不晓得到哪一道去了,来生不容易闻到佛法,这麻烦大!所以世尊这句话就重要了,以苦为师,你要能吃得了苦,你对这个世间才没有留恋。所以住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他往往就贪恋这个地方,这不错!用不著,极乐世界不知道是真有、是假有?疑心就生起来。所以要住在个破庙里面,生活很清苦,道心就起来;一富裕、一享受,道心就没有了。佛陀真有先见之明,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不听话。「积财丧道」,这句话大小乘经里面佛说很多次,常常讲。所以真修行,真想脱离六道,不管是在家出家最好不要有财富,有财富你就去不了。为什么?你财富不晓得怎么用法,还没有处理妥当,阿弥陀佛来接引,就是感应那一刹那,时间很短,刹那之间那个感应,一个念头错了,阿弥陀佛就不见了,再想他来不容易了。为什么?再想他来是妄想不是真心,一念是真心,二念就是妄心,妄心不起感应,这个要晓得。
  自己既然大愿宿成,那我们的希望是真有,可能性很大,不要自暴自弃,真的,要真正下决心,我这一生成就。物质生活得过且过,决定不求享受,最低的标准是什么?我这个体力能受得了就行了。所以饮食卫生,不要吃出病出来,少吃,不要贪,没有贪心。从日常生活里训练除去贪、除去瞋、除去痴、不疑惑,这些是什么?这些讲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本功。基本功夫你都有了,再发愿、再念佛,你说怎么会不成就!
  佛法在世间,缘分,这个话佛讲得太多了,「佛法因缘生」。缘,不结世缘,只结法缘,这重要,与一切人有缘往来,就要把净土介绍给他,就要把人生的苦介绍给他。你现在是有富贵,你在享受,你有没有看到富贵人家一旦丢掉了,后果怎么样?佛说「财富是五家共有」,你能保得住吗?尤其现在灾难太多,这五家,火会烧掉,水会淹没你,盗贼会夺取你,败家子会把你的财产全部散光;现在所谓是天然的灾害,地震、海啸、战争、人祸在所不免,所以不是自己的。相信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不求了,只求生活能过得去,比什么都好。修养自己的德行,自然性德里面的福报会现前,龙天善神拥护你,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所求得的,用尽心机求得的,是你命里所有的,无论用什么心机,绝对不会在你命里所有的再加一点点,不可能。你命里有的,阎罗王、天神也不能把它拿去一点点,不可能的。命里有,从哪里来的?是你修的,你前世修的。前世修,这一生又修,财怎么修法?布施,财布施就是修。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决定不要保留,那就完全正确。你能这样做,到晚年你的财用没有止境,为什么?太多。过去生中有财库,这一生又拼命在修,那还得了!法布施长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昨天有个同修从加拿大来的,那边我一个老朋友陈风子,还在,他今年九十六岁,去年还登泰山,到中国来旅游的时候,他到泰山最高峰。这是个艺术家,印章刻得真好,我有几个图章是他刻的,我们净宗学会,「净宗学会之玺」,那六个字他刻的,刻得非常好。心地清净,一生的兴趣就是搞这个东西,刻印、写字就搞这个。生活是知足常乐,晚年这么多年,几十年在外国他就靠刻印章,他的印章是价钱很高,靠这个生活就够了。我没有想到九十六岁,他们告诉我,最近他又考取驾照,希有!九十六岁自己还开车,政府给他驾照,可见得他身体体力真好。如果体力不好,人家不会给驾照给他,很难得。怎么养生的?就是养心。心地清净、安详、不浮躁,饮食起居有规律,健康长寿,他住在温哥华。所以相信大愿宿成,那我们相信有愿必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六三卷)  2007/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6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二十大喻,我从第十八二颂看起,「众声悦意喻,喻四辩悦机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男子女人种种声。一切鸟兽诸音声。大海川流雷震声。皆能称悦众生意。】
  这首是比喻,前面两句是有情众生的音声,『男子女人,一切鸟兽』,代表所有的有情。第三句是讲无情,就是器世间,『海』,海波涛的声音,海浪的声音。『川流』,这是流水的声音。『雷震』,这是风雨的声音都包括在其中。这有情无情所发种种声音,都『能称悦众生意』。也不尽然,有些音声很恐怖的,但是悦耳的音声确实也不少,所以提供予大众欣赏。佛用这种比喻,来比喻菩萨。后面这首是讲菩萨,我们一看这就晓得都是说的法身菩萨。
  【况复知声性如响。】
  这是法身菩萨,普通的菩萨还不知道。这说什么?音声也不是真的。『响』是回音,像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你就听到回音,响就是比喻的回音。见性的菩萨知道,眼见性见色性,耳闻闻声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我们凡夫眼见的是色相,不是色性;耳听的是声音,不是声性,这没见性。加上个性字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见性的菩萨吃东西,那不是这味道,味性,六根所对的都是性。性从哪个根连它的根说,实际上性它是通的,性没有差别。这六性没有差,六性是一性,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个道理要懂。性是么?性是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相上好像是有,有就是无,《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讲色性。音声亦复如是,不但六尘的性如是,就是六识都不例外,它讲受想行识,那讲了六识,所以性是一个。见到性就是见到什么?能现能变的;六根、六尘、六识是所现所变的,所现所变的都是幻相,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决定不可以执著,执著就迷。不但不能执著,起心动念就迷。什么时候你能见到事实真相?不起心、不动念,你的六根像镜子一样,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见。眼见色是照见,耳闻声也是照见,六根起作用对六尘都叫做照见。这里头含的意思很深,显示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叫万法归一。它显示这个意思在里头,我们总要能够体会得到。能体会得到这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是什么?我们还享受不到,必须要用功夫去求证,证悟之后那就得受用了。得什么受用?这二十个比喻全现前。不是说的外人,说的是自己。
  这是众声悦意,就是你心里面感觉得很愉快,欣赏这些美妙的音声。这比喻菩萨四辩,四无碍辩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悟入佛境界。在这里我们要把「四无碍辩」简单的做个介绍,四是四种,无碍辩才,这是性德;机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听佛菩萨说法没有不欢喜的;悦是欢喜。那我们的辩才失掉了,怎么失掉?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称性的辩才没有了。可是世间还有很多很聪明伶俐的,我们听他讲东西也是辩才无碍。细心观察,他分别执著并没有断,这种无碍辩才是修得的,不是称性的,是修得的。虽然修得,在佛法里面叫做世智辩聪,那是世间的智慧,不是真智慧,世间的智慧、聪明、辩才,这我们统统都要清楚、要明了。为什么叫他世智辩聪?因为他的分别执著没放下。放下分别执著,那就是佛法里面的「四辩悦机德」。由此可知,放下是多么重要,放下之后是现成的,自性里面有这德能、有这种德相自然现前。看到这里都是讲的法身菩萨,用不著羡慕,自己本来就是。
  在佛法里面讲「四无碍辩」,也叫「四无碍智」,智慧,这是「诸菩萨说法的智慧辩才」。诸菩萨就不一定说法身,法身的性德流露圆满。那我们要问,权教菩萨没见性的,有没有辩才?有。阿罗汉没有见性,有没有辩才?有。实在讲不要说阿罗汉,还没有出离六道的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这些人的辩才不输过天女。为什么?他是因为烦恼虽然没断,大心发了,这大心不可思议,能有大心决定得三宝加持。为什么?三宝心量大。怎么知道他心量大?他有大愿,念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念念不忘。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迷而不觉的众生,这些众生我们佛法里面讲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众生都没有见性。见性,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是一真法界,像华藏、极乐,是诸佛的报土。没有见性,这在方便土、在同居土,那都没有见性。所以心量一大,四弘誓愿真发了,那不是假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真有这个愿,念念不舍,你自然得佛菩萨威神加持。你修净土、弘净土,哪有不得西方三圣加持的道理!如果你四弘誓愿是有口无心,那就没法子,那就得不到加持。
  所以拓开心量,我们今天讲断见思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