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7
  在提醒都醒不过来,还是执著身是自己,还是执著自私自利,还是搞名闻利养,在这造业。业造太多了,造得太重了,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话我们都耳熟了,自己也会说,可是怎么样?天天还是照干。这就是我所说的,圣贤教诲听了不相信。所以信佛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在台中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信的标准是做到,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尤其是大乘佛法,章嘉大师一再给我说,佛法是知难行易,你认识它很难,你明白、了解它很难,那真的是深;可是你要是真照做的话很容易,一点都不难。所以佛家的教学两种人最好教,上智与下愚,中国古人也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是他不变,就是什么?他能制之一处。上智是绝顶聪明,一说他明白了,他会制之一处,他成就了。下下根人,愚人,他虽然愚痴,什么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你跟他讲他也不了解,你教他怎么做,行!他决定不变。你叫他老实念佛,最好的榜样,谛闲法师那个徒弟锅漏匠,三十年前倓虚老法师在此地常常讲,每年都要讲好多次,举出这个例子来鼓励大家念佛。他是下愚,他能制之一处,所以他念佛三年就成功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走的。谛闲法师一生学生很多,成就无比殊胜的就是锅漏匠。谛老自己也常说,国内这些丛林方丈,讲经的这些大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走了以后站三天等他办后事,真不容易!这就是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行不难,知真难。像锅漏匠那样他什么都不知道,谛闲法师只传给他一句六字洪名,告诉他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你看这个方法这么简单,又很活泼、又很自在,无拘无束,他就依教奉行,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干。谛闲老和尚告诉他,只要你真干,将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想好处,也不问什么好处,你教我这么干我就干。这是末法时期最好的典型,最好的榜样。
  我在讲席里面也常常提醒同学,世尊跟六祖惠能大师这两个人示现的样子,我们要会看,要细心去体会,是我们的好榜样;世尊为我们示现的是学习,学习十二年,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没学。这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学可以,不学也可以,那是做样子给我们看,最重要的是放下。世尊所学的,学了十二年,如果不把分别执著放下,十二年所学的叫世间法;如果把分别执著放下,那叫佛法。换句话说,像现在我们在读书,我们从小念幼儿园、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学了十几年,如果我们能把分别执著放下,这十几年所学的全是佛法;如果放不下,放不下是世间法。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我们也学了十几年,学了几十年,如果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你这几十年所学的是世间法,这要知道;如果把分别执著放下,那全是佛法。两个人的示现给我们最好的启示,我们终於明白、终於搞清楚了。搞清楚之后,学也得,不学也得,不学就老实念佛。
  总而言之记住,佛心、佛语、佛行,你像个佛弟子、像个修行人,这一生没有白来。如果你不是佛心,你就是轮回心;不是佛语,就是轮回语;不是佛行,你就干轮回行,造轮回业。轮回心,身口造轮回业,那你自己好好去想想,你所想的、你所说的、你所做的,你自己细心思惟观察,就知道你来生到哪里去,不要问人。标准在哪里?这三个都是标准,不高,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是最低的标准。你仔细看看这里面讲的善跟恶,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拿来对照一下,这善我有多少、恶我有多少?这帐一算就知道你会到哪里去,不必问人。你问人,人家也不会告诉你,真正修行人他对你赞叹,不会说你;不是真正修行人也不会批评,不想跟你做冤家。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纵然过去今生造作的恶业很多,不要害怕,不要恐惧,不要怀疑,圣贤、佛菩萨所讲的句句是真实话,只要回头都有救,回头是岸,这是真的。所以入佛门叫三皈依,皈就是回头,依就是依靠。我从过去今生种种不善回过头来,依佛菩萨、祖师大德教诲,这叫真正的皈依。皈依达到终极的目标,皈依自性三宝,你看与外头境界不相干。所以皈依是有次第的,有浅深差别不同。我们初学的人根本就不晓得什么是自性,所以依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这样就没错了。
  这个教诲最具体的,《弟子规》是中国老祖宗传统的教诲,儒家做代表,《感应篇》是道家圣贤大德的教诲,《十善业道》是佛菩萨的教诲。依靠这个教诲修学成就的,无论世出世间法,几千年了,这几千年是历史给我们作证,几千年当中依这个方法修行成就的人有多少,这就是证明!我们今天依照这个方法修学,那怎么会错?现在人提出新的方法,老的东西不要了,新的方法没有通过历史的检验,它到底有真的好处、假的好处?好处多少?没有人能讲清楚,也没有人能肯定。古圣先贤的东西简单明了,讲得很清楚,有历史作证,我们冷静去观察,这可以相信,对你有好处。
  实在怀疑,真有,我年轻的时候在台中,李老师劝我修净土,看到我老是对他敷衍,他看得出来,最后劝我,跟我怎么讲?佛传净土三千年,这三千年当中多少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比我们高得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们那些人都修净土,如果都上了当,我们上一次当也无所谓。李老师用这个话来劝我,真叫苦口婆心。可是我怎么样?我还是没有接受。我到什么时候接受净土?讲《华严经》。第一次讲《华严经》讲到一半的时候,这一次是第二次讲;《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华严》差不多也讲了一半,有天突然心血来潮,想想《华严经》上二大菩萨,文殊、普贤,他们修什么法门?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到底学哪个法门?这些我们都没讲到的,往后一翻翻到后面,原来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这我非常惊讶,文殊普贤修净土的,那善财是文殊得意门生,是文殊菩萨的传人,那当然修净土,总不能跟老师学不同的法门。我就查证,查五十三参,没错。再看他去参学,第一个德云比丘修般舟三昧,专修净土,求生极乐世界,第一个。第一个重要,为什么?中国跟印度都有这个说法,先入为主,第一个一定是一生主修的法门。然后再翻到最后,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这才相信净土法门,才接受,真不容易!
  接受这个之后,我想想我过去学《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没有发现大势至是第一,没发现。只是一般祖师大德这些注解,都是注解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是特别法门,文殊菩萨拣选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选择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大势至就略过了。我在《华严经》里面看到文殊、普贤、善财童子统统都是修净土,都是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相信了。再看「大势至圆通章」不一样了,我看明白了,原来大势至跟观世音菩萨是同等,都属於特别法门。大势至菩萨这个念佛法门,他是对遍法界虚空界,普及一切众生的根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只契合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我才发现这一点,仔细一看果然没错。观世音菩萨没有按次序排列,太明显了,因为观世音菩萨照理说他排列排在第二,他是耳根,眼耳,排第二。所以很明显,他排在最后,像唱戏一样压轴戏,最好的一出放在最后。大势至菩萨他的排列也没有按照次序,他这个次序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二十五门。前面三六十八,加上七,二十五门,二十五圆通。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大势至菩萨是见大,弥勒菩萨是识大,所以大势至菩萨的顺序排在弥勒菩萨的前面。结果他跟弥勒菩萨两个对调,弥勒菩萨排二十三,大势至菩萨排二十四,观世音菩萨排二十五,他两个是不按顺序的。我就看出这一点,以前学《楞严经》,《楞严经》讲好多遍都没发现。
  我是学《华严经》再信净土的。什么人把我引进来的?文殊、普贤、善财童子,他们三个人把我劝过来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回过头来比别人就认真。知难行易,我没有搞清楚、搞明白,你叫我相信这个,很不容易,太难了!当年在台中李老师没有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清楚我会相信、会接受。而是等我自己讲《华严经》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那这样更好,自己把路子摸到了。这总是要晓得,如理如法修行,感应就现前。感应不能现前是章嘉大师讲的,你自己有业障,要把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这话是非常有道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四卷)  2007/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最后一大段,「寂用无涯三昧门」。这段的文长,我们看第二小段「正显业用」,我们读到「通显於三世间自在」的第一小段。这一共有四段,第一小段「明根境相对以辨自在」一共有十二首偈颂,分为六对。六对就是六个小段,我们还是从第一个小段,眼根、色尘的这一对念起:
  【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尘中从定出。示现色性不思议。一切天人莫能知。於色尘中入正定。於眼起定心不乱。说眼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
  实际上这段经文只要这一对我们明白了,后面的耳鼻舌身意就全都明了。这六对的经文都非常相似,清凉大师注得很多,也注得很详细。我们前面一堂学到理事二门,清凉大师讲,你要想知道为什么会那么样自在无碍,先应该了解定慧。经文里面讲「三昧起」,这是慧观,这是慧,经文上说的,『於色尘中从定出』,这就是三昧起,这是观;『於眼根中入正定』,这是定,这正受,注解上讲的「入正受者」,这是定。「定慧虽多」,不出这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事跟理。「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这是事定;「能观心性,契理不动」,这是理定。
  我们前面学习的就是事定,现在我们接著再看「能观心性,契理不动」,这比前面的意思深。在经文里面,就是『示现色性不思议』、『性空寂灭无所作』,都是说这桩事情,观理。心性,在大乘法里面,有时候通用,心就是性,性就是心,心性说的是一桩事情;也有时候把它说做两桩事情,性就是自性,真如本性,心是自性带著迷惑,就是自性上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我们就叫它做心。所以八识也叫八心王,性就变成识,识也称为心,八识也称为八心,这就有差别。虽说有差别,体还是一个,体就是性。性,在佛法里也常讲「心性空寂」,这句话说得好,也就是说,性是清净寂灭,心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性变成识,它才现相;如果不变成识,它不会现相。所以性要现相,一定要识,没有识做它的缘,它不能现相,它能现一切相,所以说这个相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在心确实是这个样子,在性上没有,性没有因缘。要讲到性上,什么都说不上,这是很难懂的。
  能观心性,心性是理,你自然就不动,不动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什么境界?这是如来的境界,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是真实,不是虚妄。这个境界,我们同学现在都知道,这个境界是住一真法界,他不是住在十法界。但是他在十法界能现身、能表演,表演什么?像这经上说的,「出入自在无碍」。入是入定,出是起作用。入定是什么意思,这我们不能不懂,入定就是放下,放下是自性本定,《楞严经》里面佛说的「首楞严大定」。自性本定不是修的,实在说,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从来没有动过,所以这自性本定。本无动摇就是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我们现在是妄念纷飞,前念才灭,后念就起来,念念相续,这是什么?维持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念念相续,一念断了,这依正庄严就没有了。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现在知道电影银幕这个画面是放映机里面的底片在转动,转动的速度很快,所以让我们在这银幕上看到画面好像是真的一样。它有一张断掉,这画面马上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像那放映机的底片不断在转动,没有一张断掉。断掉一张,那就「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世界就没有了。所以佛在经上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