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3
  且谎阉缘袅恕;褂腥思夜┭某薄⑶遥币彩呛馨乖啵嗌偃嗣模膊徊仄鹄矗思夜┭缘簦姓飧霰臼隆K芎芏嗵觳怀苑梗芤徊统约甘耄舛际钦娴摹R郧霸谔ㄍ逵幸晃焕止劾戏ㄊΓ谝黄鹱」母鲈拢吹剿允送敕埂H撕艽缺磐矫扛鋈颂矸估垂┭虾蜕校芸斐缘簦愿矗歉鲇掷矗粤耸送搿K谂员呔透嫠咝磐剑耗忝遣荒茉俸戏ㄊα耍〔恍校嗔耍圆幌恕C钌品ㄊμ搅耍嫠咚辉霾患酢K四涿睢K粤瞬辉霾患酰饩褪鞘裁矗克姓庵帜芰Γ芑獾簟?br />
  那一年,我在台湾讲,好像是第一次讲《弥陀经》莲池大师的《疏钞》,那时候没有经本。乐观法师听说我讲这部经,他很欢喜,正好他印了一千本跟大家结缘,就派人来问我,他说我讲这个《疏钞》有没有经本?我说没有。他说我还剩一百本,送给你好了。我非常欢喜。这个老人很慈悲,我看他写金山活佛的传奇,看到他跟金山活佛的一段因缘,告诉我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说他确实有神通,我们心里想什么东西他全知道。所以从这些,这些人都是给我们来做证明的,佛经上所说的不是假的。能力,他有,你也有,我也有,每个人都有!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智慧,无量的智慧,具足德能,神通包括在德能里面,具足相好。
  现在我们对这些道理逐渐明白了,原理是什么?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既然是心现识变的,我们的心识就能够改变一切。於是我们就得到这个讯息了,心行不善,性识不善,就把外面境界搞乱了,所谓破坏了。不正常的念头、言行,最重要是念头,把正常的色声香味破坏,就变成毒害。心里没有这个东西,外面物质上也没有,可是我们心里有三毒,外面物相上就有三毒,境随心转,这是真理。我们内心里面没有三毒,贪瞋痴没有了,外面带著毒的,像这一切食物带著毒的,到我这个地方来,它毒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的免疫能力,你有能力不受这些毒害,跟它接触不受。大慈悲心能够化解,一接触它自然就没有了、就化解了,不需要用解药,慈悲是解药,清净、平等是免疫。真心就是慈悲心,法性就是慈悲心,那我们的修学终於找到目标跟方向,修什么?就是修真诚,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用真诚心,都要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你就是佛菩萨。
  佛菩萨的心能转境界,转恶为善,转染为净,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些高僧大德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一般凡人,现在我们知道,我们跟他没两样,为什么他能受,我们受不了?那个破铜烂铁我们去咬,一定牙齿都咬坏,他的牙齿跟我们牙齿一样,他也不是钢的。他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诸位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有分别、有执著,说这个决定不行,那就不行了。一切法在意念,意念能改变一切境界。上周我们看到一篇讯息,从夏威夷传过来的,夏威夷一个土著以意念治病。方法很简单,不麻烦,可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信心,你没有信心,你就转不了境界。实在讲,他这个理论跟方法、效果都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能转境界。人人都能转,并不是只有他特殊,不是的,人人都能,只要你自己有信心,你自己先把你的清净心恢复,你的能力就现前。
  这个因,修因是「供佛供僧及父母」,出家人也不例外。出家人得的供养,一般人不能用,母亲可以用,为什么?母亲的恩德跟佛是平等的。可是出家人所得的供养,出家人布施给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可以用。一切众生在有苦难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接受出家人的布施,这个道理也要晓得。你要不晓得,这是三宝物,我们不敢用。看什么时候,真有苦难,这是三宝布施给你的,这个可以接受。『恒』是不断,事有断的时候,供佛、供养父母的心不能中断。佛不在了,那是释迦牟尼佛不在了,过去佛不在了;现在佛,我们肉眼凡夫业障很重,也见不到;可是未来佛在,要知道供养未来佛。出家人供养最重要的是法供养,法供养里头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养,这是真供养。佛菩萨在经论里面教诲,我们一条一条全做到,这是真供养。我告诉大家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要没有做到,你没有供养,你这一生没供养父母,也没有供养佛菩萨。为什么?你来生还是在六道搞轮回,你没有依教奉行。佛菩萨的教诲,《弟子规》字字句句都在佛经里头。
  不仅是如此,永明延寿大师,这大家都晓得,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讲《大藏经》,《大藏经》分量太多,《大藏经》里面最好的教训,把它编成一册叫《宗镜录》。那本书是《大藏经》精华,所以过去人说这是小藏经。你读了这个东西,整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东西全都在里头,一百卷。雍正皇帝对於这本书,我相信他念了很多遍,他非常佩服。在印度,佩服释迦牟尼佛,在中国,他一生当中就佩服永明延寿,他说永明延寿大师就是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他把这一百卷再浓缩成二十卷,一百卷太多,在里面再节录,节录成二十卷。我在这里面看到一条,他引用释迦牟尼佛说的,本师说的,「所有外道经书不是外道书,全是佛书」。那《弟子规》这儒家的经,你说是不是佛书?你能不好好的学吗?你真做到,你就是供佛,就是供僧,就是供养父母。我们今天提倡的扎根,《弟子规》之外,《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四个根。能这样供养,你就得到味清净,你就能够转所有一切的食物,食物、用品里面之毒全都能化解。
  再看后面一首「触」,触比较长,触有两首偈,我们先看第一首:
  【又放光名触清净。能令恶触皆柔软。戈鋋剑戟从空雨。皆令变作妙华鬘。】
  前面所说的,现在人叫天灾,这个地方所讲的是人祸,你在战乱当中你不会受伤害。天灾人祸统统能避免,不必要有意去躲避,接受到的时候,打不到你、伤害不到你。触是讲身体的接触,『能令恶触皆柔软』,下面举个比喻,『戈鋋剑戟』这是从前的兵器。「鋋」是防身的短兵器,像匕首,防身的,短的这些刀剑,短的,防身的,现在是手枪。所以枪弹、炮弹这些东西都不会伤害你,到你面前,它自然就落下去,它不会碰到你身体。这是不思议的境界,这是意念能化解,《高僧传》里面有个例子,像这种例子很多,我们还是看得少。有一位灵运法师,他住在山上,有一天他跟四个朋友,大概都是出家人,上山遇到野火,火烧山,四面火烧山,都包围起来了,那三个跑掉了。他心里想,心外没有火,如果真有火,我命里头要真的是被火烧死,我逃也逃不掉。所以他一切放下,身心清净,火烧到他面前之后,就不再往他身上这边烧了,就有一段距离;火并不是灭掉,火还在烧,但是它就不靠近他身边。有这么个例子。好像有个界线一样,火不越过这个界线,四面烧,他当中有个圈,火就不越过界线。由此可知他心清净,这说明什么?他没有瞋恚心,这一点我们要能够理解。他没有疑惑,没有瞋恚,肯定这个法师平常待人接物很慈悲,所以像这样灾难,他不需要避免。
  例子很多,你看我们有很多看到地震,严重地震的时候,旁边房屋都倒了,这一家他不倒,他没有损害,那是个念佛人。我们一般讲护法神保佑他,其实护法神保佑他,佛菩萨加持他,还是他自己净业所感,我们常讲是纯净纯善,这个可以避免一切灾变,这是人为的。所以这个地方举的例子,这个地方举的可以讲自然灾害,底下一句是战争,遇到这些灾难统统都能够避免。这些例子在感应录里面很多,《太上感应篇汇编》,古人笔记小说里面记载的也非常多,像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容斋随笔》都是讲这些事情;还有一部流传很广的《聊斋志异》,这看的人很多,里面这一类感应的事情很多。什么感?净善的心能感。现在我们晓得,佛门知道有佛菩萨加持,实际上自己定力、信心、意念能够化解这些灾难。纵不能化解,这是共业,众生造的恶业太严重,不能化解,自己不受这个灾害,这是肯定的。
  明白这个道理,同时想到我们现前整个世界,这不是局部,这全部了,整个世界的动乱不安,灾害频传,我们要想避免这些灾祸,古人所谓趋吉避凶,你采取什么方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哪里用功?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只要我们会用真诚心,真就不是假的,诚不是虚妄的,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高下。所以真正能成就德行,永远要记住一个字,谦卑。《易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不知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都有凶,唯独谦卦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这一卦,你就晓得谦卑的人有福,谦卑的人不遭灾难。
  世出世间的学问要从谦卑里面才能成就,稍稍有一点傲慢就完了。《论语》里头有一句话孔夫子说得好,他说假使这个人的才华「如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拜的人,最仰慕的人,圣人。假设遇到这么一个人,他的才华、能力像周公一样,「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矣」。这个人还有一点傲慢,还有吝啬,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这句话我们要记住,要想自己这一生当中,世出世法有成就,决定不能有一点点傲慢,不能有一点点吝啬。吝啬是该帮助别人的时候舍不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不肯照顾他,你有能力而不愿意照顾他,这个不能成就。世法尚且不能成就,何况佛法!
  别人有苦难,全心全力帮助他,舍尽了,明天,明天还没到,何必为明天操心?这才叫真正有仁有义。帮助人,除非缘不足,这个就无可奈何,因缘具足,慷慨助人。平常总要有一个敬爱人的心、关怀人的心、照顾人的心,要有这些念头。时时刻刻你都不中断,无论这个人是认识不认识,是我们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同族人还是异族人,都不要分别,凡是人,皆须爱。你能有这样的心,你决定不会遭到这些天灾人祸,你遭受不到。既使灾难现前,你也是如如不动,你不会惊慌,你不会恐怖,你心是定的,只要心一定,问题全解决了。这种灾难无论是现在所讲是自然灾害、战争人为的灾害,心一乱,一恐怖,灾难马上就来了,你就逃不过,不惊不怖反而没事。像灵运法师一样,碰到山火,四面都烧燃了,不惊不怖。居然这个火好像有一条界线一样,它不会越界线,他能保全。如果我们在古籍里面多读这些、多看这些感应的事迹,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你就愈清楚愈明了,也愈有信心。
  这首末后一句『皆令变作妙华鬘』,「妙华鬘」是人人喜爱的,鬘是花,串成一个花环,通常是戴在脖子上。这句是比喻,确实是谚语里面所讲的,「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们今天读这个几首偈子,想到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的混乱、灾难之多,如何来消除?这个教诲真是适当其时,现在读了真管用,提醒我们应该怎样修学。不要去找地方去躲避,躲不过,谚语也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到哪里去躲?改变念头,断恶修善,自然就改变了外面境界,这真正是一个化解灾难的方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0九卷)  2007/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前面讲到第四十一,香光、味光、触光。我们读了这几首颂感慨很多,好像就是我们现前所遭遇到的困难。全球频传灾害,有旱灾,有严重的水灾,有风灾,有地震,还有惊人的闪电,都是异常的现象。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科学家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可是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明,特别是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跟《心赋》可以说讲得最透彻、最明白。他是从一切大乘教里面摘取世尊所说诸法实相的精华,肯定心现识变。整个宇宙,在佛法讲法界,法界虚空界里面森罗万象,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世间里面讲的太空,这里面无量的星球、星系,这里面的森罗万物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将来它要到哪里去?佛法说得清楚,说得明了。佛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