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雨来不躲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979
  臁?br />
  日本的少男少女对明星的迷恋,大概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亚洲杯赛时,日本队下榻的旅馆门前,直至凌晨都有球迷在门前等候,以一睹球星风采为快。这与我们的“追星旅”差不多。
  我在球场上见过不少球迷,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还有不少女孩子。他们像欧洲人那样,在脸上画上日本的太阳旗。或者涂上她所喜爱的球员的名字。在看台边上,大横幅上写着球星的名字,如“高木”、“北泽豪”、“三浦”等。
  看球时,那些年轻人一刻也没有安静的时候。站在座椅上大喊大叫,如痴如狂。如果不看肤色,真会让人感觉置身在欧美国家。当然,除了小喇叭外,他们所喊的号子,也都是欧美那里“批发”来的。
  日本球迷虽狂,但是非常守秩序,懂礼貌,很少有越轨举止。当运动员和我们记者坐的车开出体育场时,那些正在路上行走的球迷们会自动闪到一边,非常友好地向车上的人们招手致意。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
  球迷确实是一特殊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了解到他们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他们国民的精神状态,可以了解到他们国家的传统、国情和安康。
  
  Number : 7355
  Title :中国足球专辑
  Author :
  Issue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天津青年报
  Date :1993。6。26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给中国足球队:
  我丈夫是从来不喝酒的。但这回他喝得人事不,可嘴里还在叨叨。别埋怨他们。
  一个担忧的妻子留
  给未来儿子:死去原如万事空,但悲不见足球赢。足球冲出亚洲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一个绝望的青年球迷留
  给国脚:
  “香港脚”一次就见效,“中国脚”百用都徒劳。
  “脚癣一次净”留
  给中国足球队:
  失败乃成功之母。现在,失败乃是处女,你们何时才能为她找个丈夫,哪怕是情人也行。
  绝望球迷留
  给中国足球迷:
  回来吧!毕竟那不是我们的世界。
  伤心球迷留
  给全国球迷:
  再等4年
  !绝不放弃的天津铁杆球迷留
  致施大夫:
  中国足球队在场上前紧后松,遇弱反败这病,那些中医们治了十几年没好,可你这西医来了,怎么还不见好,看来是没治了。
  一寻“丹”球迷
  给中国足球队:
  我不敢、不想、不应该再看你们比赛,却又不忍心放弃对你们的关怀。
  “贼”心不死的球迷
  给中国足球队:
  魂为你,梦为你,可你为什么总让我魂飞梦散?
  一痛心球迷留
  给国脚们:
  我小时候就听说你们要走向世界,到现在护照还没办下来吗?我去公安处替你们讨个说法。
  长胡子的老球迷留
  给体育播音员:
  “中国队射门,被挡出来,再射,打在对方身上,再射,又打在门柱上,再射……偏了。”
  希望你闭嘴的球迷留
  
  Number : 7356
  Title :忘不了!那双碧蓝眼睛
  Author :时永梅
  Issue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艾勒罗·伯根年仅一岁,就如她爸爸所说:“你从没看到过比她的眼睛更蓝的眼睛。”听起来叫人难以置信。1991年7月8日,在加利福尼亚,艾勒罗溺死在水桶里。
  2岁的白兰德·艾伦在浴室玩耍的时候,看见了插上电源的电吹风。当妈妈再看到他时,他的脸浸在水里,电吹风浸没在孩子的尸体旁。
  你也许会说,这不可能在你的孩子身上发生,然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死于此类事情。
  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让我们研究一些令人惊奇的普通物件。
  床——“爱丽莎哪去了?”玛丽娅回家后,发现4个月的孩子没在婴儿床上,便问:“她在这儿。”丈夫睡眼朦胧地说,“和我在一起。”
  玛丽娅掀开床单,她发现熟睡的丈夫放在孩子娇弱身体上的胳膊已使孩子室息而死。爱丽莎·考拉多成为1985—1989年中200多名死于成人床的不幸者之一。他们或是死于成人身体的重压,或是死于滑落床下。
  注意:“婴儿期不属于成人床。”美国消费者产品保险委员会理事李·波克斯特说,“他们应属于童床。”
  水桶——艾勒罗·伯根的母亲带娜打扫卫生时,她的女儿在附近玩。当蒂娜走时,艾勒罗爬到妈妈用的5加仑水桶边,跌入水桶死了。
  每个星期,都有一个美国孩子像艾勒罗一样死去,通常,水桶只有1英尺高的液体,但刚学步的小孩的大脑瓜使他们头重脚轻。
  注意:永远不要把孩子留在装满水的水桶旁。
  塑料袋——4个月大的小男孩伊利诺斯熟睡时,滚到床上的塑料袋上。呼吸时,他的鼻子和嘴吸吮着塑料袋,形成一个密封型面罩。几分钟后,他的爸爸发现他死了。
  注意“永远不要积存塑料袋,把它们捆起来扔掉。永远不要让孩子在塑料袋上或塑料袋附近睡觉。
  气球——“气球比任何其他产品更能使人产生窒息。”美国预防伤害和毒品儿科学术委员会前任主席杰克·威德姆博士说,“孩子们都喜欢吹吸和咀嚼它们。如果孩子突然发笑时吸入气球会滑入气管,在那儿是很难弄出来的。”
  注意:不要让你的孩子玩瘪了或碎了的气球。要买那些大大的、充满气的气球。
  电吹风—电吹风和落地电线一样能致人于死地。即使机器关了,当它浸入水中时,也可能短路、释放致死的电震。
  注意:电吹风要放在抽屉或橱子里。要买那种带防沉装置的电吹风,这样即使开着,若掉入水中,也会减少电震的危险。
  显而易见,做父母的不可能阻止每件事故的发生。然而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不可能是白费的。弄清楚这一点,采取更为“积极”的保护措施,要做到即使你不在身边,也能杜绝悲剧的发生。
  
  Number : 7357
  Title :反问
  Author :
  Issue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刘石庵是清朝乾隆时有名的书法家,他致力于独创,形成丰腴厚重的独特风格。
  刘石庵有一个学生,是另一位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方纲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为典范。不像之处,便认为是败笔。有一次,女婿问岳父对刘石庵书法的看法,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去问问你老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
  女婿没注意到这句话的挖若含意,真的去问老师,刘石庵沉思了一会答道:“你回去也问问你岳父,他的书法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
  Number : 7358
  Title :儿童的天堂
  Author :王周生
  Issue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妇女之友
  Date :199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几年前,我带儿子去美国伴读。由于打工的需要,我们一家曾与美国人家同住,我帮他们的带孩子,我的儿子上小学。4年间,在人称“儿童的天堂”的美国,所见所闻,使我大开眼界。
  吮手指又何妨
  我为姓科尔的一对美国夫妇带一个不到周岁的孩子,那孩子老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我总是把他的手指拔出来。科尔夫人惊讶地说:“怎么了,他并没有防碍你呀!不要阻止他,让他享受吧。”我很奇怪,我说吮手指不卫生,你不怕孩子染上疾病?她说:“正因为这样,你应该多给孩子洗洗手。”为了说服我,她还告诉我她吮手指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干涉过,直到她自己觉得不再是一种享受为止。
  一次,我陪孩子看连环画,那孩子老是把书往嘴里塞,我阻止他,科尔夫人立刻说:“没关系,这书是用棉布做的,能洗,你就让他啃吧!”我仔细一看,果然,纸张是由厚厚的布做的,咬不破,撕不坏。她说,美国有的书一咬一抓还会散发出食物的香味,引起儿童更大的兴趣。为了提供孩子嘴书撕书的享受,有人正试验一种能吃下去的书,又香又甜,又有营养。“你们中国人对孩子限制太多,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她说,“我们美国的孩子从小自由地发展,个性强,胆子大,敢冒险,这样才好。”我说:“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总应该让孩子对错误的事有所约束吧?比如撕书,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不”,科尔夫人连连摇头,“对1岁以内的孩子做这样的要求显然太高了。如果你能使他了解书是什么,那么你才能要求他不撕书,如果你没法让他理解这一点,却用强制的方法阻止他,这就是不明智了。我们既要让婴儿看书,又不怕他撕书,所以,就创造出这种布做的书。”我听了,无言对对。
  必须让孩子单独睡
  美国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一个人睡在自己的卧室里,我带的孩子也不例外,他的卧室里有一张有栏杆的小床和一张大床。孩子还小,睡在小床里。我睡的房间离孩子卧室有两层楼。为了便于知道他的动静。科尔夫人买了一个婴儿监听器,一头放在孩子的床边上,一头放在我身边。我可以从那个小小的“窃听器”里听出那孩子是否醒了,是否在哭,他翻身就吮手指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白天倒没什么,晚上如果孩子生病,我就得一次次爬两层楼去他房间。我很奇怪,为什么美国人不让孩子和大人睡一间屋子,这样既方便大人,孩子又能得到细心的照顾。我想睡在孩子房间那张大床上,省得一趟趟来回跑。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科尔夫人,她说:“这不好,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和大人一起睡有许多弊病,比如胆小怕事,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行为变得怪异等等。”她说,对同性恋者和变性人的大量调查显示,这些人从小和父母睡在一起的时候过多,恋母情结使一些男孩子成为同性恋。
  自此,我打消了睡到孩子房间里去的念头,免得科尔夫人的孩子将来有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
  画画课,像玩儿似的
  我儿子在美国读小学。在我看来,他们的美术课就是玩耍。拿着一大堆蜡笔、彩纸,画画剪剪,随心所欲,不像中国小学那样规定大家画同样的东西,受到严格的训练。好几次,我问孩子,老师有没有教画画基本功,比如透视什么的,他说从来没有,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开始时,我对这种教育方法很不以为然。
  1987年10月1日,洛杉矾发生一次6。1级地震,时间正是上班上学的高峰,突如其来的地震惊吓了无数百姓,也吓着了上学的孩子,这一天,洛杉矾所有的学校都没有上课,老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赶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地震知识,排解紧张情绪。有的学校让孩子们做游戏,有的学校作画,老师告诉学生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要尽量放松,孩子们几乎都画和地震有关的事,他们把内心的恐惧和疑虑通过想象力从画中尽情地表现出来。
  几天后,我在好莱坞图书馆的门厅里看到了孩子们的杰作:有个孩子地震时正跟妈妈在超级市场买东西,亲眼看见货物从货架上纷纷落地的情景,都是用彩纸剪贴上去的,很生动,很有立体感;有个孩子根据老师讲解的地震知识联想开去,一个巨大的魔鬼,像卡通片里的人物,潜伏在加州的地得喘不过气来,挣扎了一下,就把地面上的房子、汽车都震坏了……这些画没有一幅是雷同的,都是那样色彩缤纷、栩栩如生、充满了童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从此使我对美国的教育法刮目相看。
  推销巧克力
  有一天,儿子放学因家向我要30美元,说是要去学校买巧克力糖回来推销。我吃了一惊:小小年纪竟然要做生意!孩子拿出一张学校通知书,原来这是学校组织的一项活动,要孩了们为一家糖果每个人能得到一张麦克唐纳快餐店的免费就餐券。老师号召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多扎伊尔,邻居家、朋友家,街头摆摊都可以,价格自定。
  一种传统的观念使我对这个活动很反感,怎么能从小教孩子做生意赚别人的钱呢?可是不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又不好,总不能让孩了拖了全班同学的后腿。想了想,我拿出15元钱叫儿子把糖买回来自己吃算了。儿子不喜欢吃糖,他想和同学一起出去销售。见他噘着嘴,我只得告诉他,我们要回中国去,中国的孩子从小不做生意,要好好学习。他听了只得服从。
  第二天,邻居的一个10岁男孩来敲门,提着个塑料袋,问我要不要买巧克力,他说他的巧克力比别家的好,我连忙说,我家冰箱里刚买来许多,暂时不要。他说,巧克力糖又不坏,邻居们都买了他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