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津股巡览      更新:2024-04-09 19:52      字数:4720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5日 09:47
  主讲人简介: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回到祖国任教;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著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
  内容简介:1904年,王国维在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后,发表了《红楼梦评论》,在这篇文章里,他运用叔本华的悲观哲学诠释了《红楼梦》人物的悲剧命运。他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是着重描写普通人痛苦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多数人的共鸣,从而得出了《红楼梦》的精神就是教人以解脱之道,它真正揭示了人生痛苦的真相。在他的解读中,隐含了王国维对人生苦难的体验、对国运衰亡的忧患以及对人民麻木乐天的慨叹。《红楼梦》中的人名带“玉”字的很多,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玉钏等等,在王国维看来,这些都代表了“生活之欲”,他牵强附会地硬把它们拉扯到一起,显然是曲解了曹雪芹的意思。“玉”字在中国古代女孩子名字中相当普遍,决非代表“生活之欲”。尤其是王国维解读“贾宝玉”名字的来历时,认为生活的欲望是先人生而存在的,他把艺术上的暗示和哲学上的主张直接等同了起来。
  如果《红楼梦》就是曹雪芹依据自身的感受而作,我们可以从贾宝玉出世、不走仕途的人生选择中依稀看出曹雪芹的人生轨迹。据史料考证,曹雪芹的曾祖母曾做过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曹玺及其祖父、父亲等三代四人做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巡曹家曾接驾四次,可谓皇恩浩荡。雍正初年,曹家由于受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被抄家,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曹家衰败后,年幼的曹雪芹随家人来到北京,他在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后深感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在艰难困苦的生存境遇中愤笔激书写就了千古绝唱《红楼梦》。而王国维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认为读书做官均为势力之欲,有欲望所以有生活的苦痛,贾宝玉摆脱欲望的缠绕而出家是真正达到了解脱。
  (全文)
  我介绍了王国维先生的红楼梦评论以后,我虽然是很景仰,说是王国维先生能够在那么早期能够引用西方的文学哲学上的理论,写出这样有逻辑思辨性的一篇文学的评赏的论文是很了不起的,这种成就是很了不起的。可是我认为,我现在要说我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对,大家每个人都可以有你们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评论》,我们不能够完全接受的一点,就是《红楼梦评论》是完全套用了叔本华的哲学,我认为文学里边可以反映人生,文学当然是反映人生的,文学既然反映了人生,文学里边当然就有哲学,文学有一个表达的形式,表达形式当然就有美学。我们从文学里边寻求哲学和美学,这是不错的。可是我们所要针对的是这一个作品的本身,而不是把一个现成的理论,套在它的上面。我认为王国维先生之所以有了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那个时候毕竟只有27岁,还很年轻,而且他那个时候没有一般人接受西方的理论,能够把它灵活地运用,我们所接受的西方的理论,不应该生搬硬套,是西方的理论可以给我们一种启示,可以给我们一个视角,一个观察评论的角度。我们不能够把叔本华的哲学完全套到《红楼梦》上,《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是根据叔本华的哲学来写的这个《红楼梦》,而且他有一点我尤其是觉得不能同意的,就是他用生活的欲望来讲《红楼梦》,而且他用谐音的办法,欲望的“欲”不是念yu吗,贾宝玉的“玉”也念yu。所以他说贾宝玉的玉就代表了是生活之欲,这一点我完全不同意他,我认为我们要看《红楼梦》,我们要针对《红楼梦》的本身来看。
  我认为很应该注意的就是,其实《红楼梦》开端,在《红楼梦》的第一回就说到这一块顽石,就是贾宝玉的前身。这个顽石上边刻了很多很多的文字,就是说这个顽石不是入世了吗?然后他把他的经历就写下来,在这个石头上,那么说的是什么呢?说这一块顽石,本来是当年神话上的传说,说是女娲补天,炼石来补苍天,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的炼石补天的传说了。说当时这个女娲就炼了多少,有一个数目,我现在记不得这个数目,多少多少块石头,都用来修补了苍天,可是最后就剩下这一块石头没有用它,就放在青埂峰下。有人说“青埂”两个字就是“情根”的谐音,这块顽石为什么入世?就因为它有一念的未死的情根。它如果果然从早就出世解脱了,它就不用再入世一遭了。所以是在青埂峰下的一个当年被炼的一块石,而没有用它去补天。我认为这个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刚才我们说了你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在哪里?你白白地活在世界上几十年,你成就了是什么?你的意义价值在哪里?所以左思写过一首诗,他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思,晋朝的左思,他说就是一把刀,这个刀当然最好就是钢刀,《水浒传》上杨志卖刀,吹毛得过,这是一把钢刀。左思说是铅刀,我这把刀是铅做的刀,铅的刀当然不锋利了,既没有钢刀的锋利,恐怕也还没有铁片刀的锋利呢。他说可是你既然叫刀,你为什么叫刀?什么东西叫刀?就是说你可以切割东西的你才叫刀。他说我就算是一把铅刀,就算我生来是无才无能的,可是我既然作为一个人,我难道不该完成些什么事情吗?他说我就是一把铅刀,我的可贵的价值就是你总有一割之用,至少要用你切过一次,你才没有白活这一趟,“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所以中国古代的,不管是中国的诗人,杜甫、李白,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他以为以他的理想,以他的志愿、抱负他能够使国君成为尧舜之君,使当时的人民真的过上太平安乐的生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李太白说能够功业完成,我就“拂衣归五湖”,都是要完成功业。李商隐说“欲回天地”才“入扁舟”,我要把天地都挽回来,把所有的人间的不幸都挽回,我才到扁舟上去隐居。古代的仕隐,常常是对立的。
  我在国外教书,有一个写论文的学生,写的论文是李白,李白总是说功成拂衣去,什么功业一朝就我就怎么样,就是“功成”就“归五湖”,都是写功成名就就“归”。那我们国外的这些博士考试,不能只要导师给他通过了,那还得了。所以就要请外系的人,那就请了外文系的,也是研究西方文学的,而且是西方人,因为我在加拿大来给他考试。就讲到李白啊、杜甫啊,总是说,像李商隐啦,“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说我是永远想着我要到江湖去,我要归隐到江湖。什么时候归隐到江湖?白发的时候,事功都做好了,我都成功立业了。永忆江湖,白发才归,“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挽回了天地,我就上了“扁舟”。这外国人就不懂了,外国人就说你们中国人什么意思啊?要出来做事就做事,干嘛老说隐居?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意思,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一方面做事一方面就说隐居呢?因为隐居表示你不追求功名利禄。那些个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的,说什么 “一届清知府,五万雪花银”,而且是清朝的时候有买官的制度,你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去买,买了这个官你怎么不把这本捞回来呢?所以贪赃枉法。只有那些志不在功名的,是心怀着隐居的志性的人,才能够做好了官,而不是贪赃枉法。他没有隐居的出世的这种修养、这种理想,他就难得超越他贪赃枉法的利禄的欲望。这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一边做官一边说我可是要隐居,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矛盾。可是呢,你知道那隐居,你当初就不要出来就好了,是不是,你就一直隐居,可是他总想还要出来,就是你作为一个人,你难道不完成你自己吗?所以功成我才能归五湖呢。永忆江湖归白发,我要回了天地才入扁舟。所以这块顽石,我顽石如果未经炼过,也还则罢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石头,根本就不能补天,那我也心甘情愿,我就不补了。那我还被你女娲炼过,我应该是有一个能力的,我应该是可以做出点什么来。为什么居然没有用了?为什么把我居然就抛弃在青埂峰下?这是这顽石的悲哀,所以顽石就想要入世。
  你看现在,所以《红楼梦》第一回就写了一首诗,说“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他说“无才可去补苍天”,我也被女娲炼过,可是我被废弃了,丢在这里,没有用我去补苍天。我想要到红尘之间做一番事业,可是枉入红尘,我白白地生在尘世一趟,我在尘世也没有完成什么,“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身前是那块顽石,身后就是宝玉这个人。如果是以顽石来说,顽石是本身,宝玉是幻身。如果以人来说呢,宝玉才是真正的这个人,顽石是假托。他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你要知道,贾宝玉说“枉入红尘若许年”,那贾宝玉所说的因为什么,因为当时贾宝玉所看到的那为官作宦的,说贾雨村你如果不是为官作宦,你如果不是贪赃枉法,你就在官场上立不住足。所以《红楼梦》上有一段是讲到,说贾雨村来,要见一见贾宝玉,这个贾宝玉当时在他住的地方,当时史湘云就劝他,说你也应该学一些仕途经济之道了,学一学这些为官作宦的仕途经济之道。贾宝玉就说了,说那你就请出去,不要在我这里沾污了你这些有经济仕宦的大道理的人。所以贾宝玉就是说,他所不愿意,他为什么不愿意去科考?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官?为什么不要去学仕途经济之学?因为那仕途经济之学,他看透了那些人的贪赃枉法、为非作歹的那些污浊的、邪恶的这些个社会上的这样的风气。我在我的关于《红楼梦》的评论里边,我曾经给贾宝玉做了几个比较,一个我是说,在《红楼梦》这本书,作为一个小说来说,它是一个突破。因为中国过去的小说,常常他们所写的要不然就是历史,要不然就是神话。所以你像《封神演义》,什么《三国演义》,要不然就是笔记小说,什么传奇杂记了,都是这个。可是只有《红楼梦》是一部真正的创作。它不是依傍于历史,也不是依傍于传奇的奇闻轶事,而是真正的作者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而且不只是感受和体会,他自己的反省他自己的观察,所以,他跳出了中国旧传统的小说的范围。如果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红楼梦》的成就有一点和李后主相似之处。
  这个大家以为我拟不于伦,李后主所写的是词,曹雪芹所写的是小说。我是说,他们在突破传统的那一点有相似之处。怎么样相似之处?在李后主以前《花间集》里边的一些作品,《花间集》里边的作品,你看《花间集》的叙说是什么呢?那是歌宴酒席之间,写给歌女去歌唱的歌词,所以以词的起源来说,词对于诗是一种背离,就是对诗的传统,是一种背叛,是一种离弃。为什么呢?因为诗歌的传统是言志,“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诗所写的是你自己内心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意愿,所以诗是言志的。可是词呢?在早期是写给歌女去歌唱的歌词。作者说词里边所写的不是我自己,不是我的思想感情。所以宋朝的笔记记了一段故事,说黄山谷,苏东坡的好朋友,黄山谷写诗也写词,那黄山谷有一个学道的朋友,这学道的朋友叫做法云秀,法云秀就跟黄山谷说,说诗你多作这个很好,没有害处,说“艳歌小词可罢之”。所以词就是歌词,而且是艳歌,因为是写给歌女去唱的,所以里边所写的都是美女、都是爱情,都是香艳的。这样的作品罢之,你不要再写了。这个是黄山谷的朋友劝他,说艳歌小词可罢之,黄山谷说,“空中语耳”,说我艳歌小词里边写的美女和爱情是假的,没那回事,是空中语,不是我认识一个美女,我对美女有爱情,完全不是。那就是一个歌词嘛,不是言志的,所以他说“空中语”。所以本来词是歌词之词,本来是空中语。可是从李后主就不然了,李后主经过破国亡家的变故以后,说什么?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