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4-03-18 14:44      字数:4964
  龆ǜ谋洳呗裕嫉鞑榉沟昃硭行巳さ氖隆?br />
  他在饭店里安插了情报人员,知道饭店经理是美国饭店协会的会员,而且热心协会的事,还担任了国家饭店协会的会长;凡协会召开的会议,不管在何地举行,他都一定乘飞机前往。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迪巴诺便到了图书馆查阅了协会的资料。第二天,便去拜访了饭店经理,自然以协会为话题,双方谈的十分投机,使饭店经理两眼放光,认为遇到了知音。在谈话中,迪巴诺丝毫不提面包二字。
  几天以后,饭店的采购部门先给迪巴诺打了一个电话,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格表送去,迪巴诺赶到饭店后,采购组长第一句话就是“你用了什么绝招?使我们老板这么赏识你。”
  迪巴诺公司是驰名远近的,然而,迪巴诺的长期的正面攻势并未收效,一个面包也没售出;而仅仅与饭店经理谈了一下对方关注的事,形势却大为改观。因此,若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要让对方认同,使自己被人喜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对方所关心的事为话题。
  万全计篇忤合①第六'原文'凡趋合倍反②,计有适合。化转③环属④,各有形势⑤。反复相求,因事为制⑥。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⑦合于计谋⑧,与之为主⑨。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⑩,必有反件。反(11)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12)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13)而后(14)行之以忤合之术(15)。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16)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17)。故伊尹(18)五就汤(19)、五就桀(20),然后合(21)于汤。吕尚(22)
  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23),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24);材质不惠,不能用兵(25);忠实无真,不能知人(26)。
  故忤合之道,已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注释'①忤合:忤,抵触、背逆。合,符合,不违背。忤合,在这里是指以忤求合,先忤后合。
  ②趋合倍反:趋合是趋向合一,相当于“合”;倍反是背逆,相当于“忤”。
  倍,同“背”。
  ③化转:变化转移。
  ④环属:像铁环一般连锁起来而没有裂缝。
  ⑤形势:事物发展变化的态势。
  ⑥因事为制:因,依据、凭借;制,法则,法度,控制。这里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⑦成于事:把事情办成功。
  ⑧合于计谋,实现或符合预定的计谋。
  ⑨与之为主:与之,与他们。为主,为主人。指都是各为其主。
  ⑩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忠,忠实;反,背反,忤,抵触,背逆。任何计谋都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主人,必然要相抵触。
  (11)反:此处当顺从解释。
  (12)材能:才质和能力。
  (13)计定:确定计谋。
  (14)而后:然后。
  (15)忤合之术:即反台之术。
  (16)忤合:逆合。
  (17)合:耦合。
  (18)伊尹:古代传说人物,辅弼商汤消灭夏桀,是商朝开国名相。
  (19)汤:商朝的开国之君,重用伊尹消灭夏桀,开创商王朝,推行善政。
  (20)桀:古代传说人物,他是夏朝最后一个暴君,被商王汤消灭。
  (21)合:契合。
  (22)吕尚:即太公望,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对周朝的建立贡献极大,是齐国的始封主。
  (23)天命之钳:天命的制约。
  (24)成名:树立名声。
  (25)兵:这里指军队。
  (26)知人:了解他人。
  '译文'大凡联合与对抗的行动,都有相应合宜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连锁而无中断。然而,变幻着的事物各有具体情况,彼此间互相依赖,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是为了教化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观察天时,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据此先把握实质,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事物没有永恒的师长和榜样,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重要的是不违背预定的计谋。如果为了自己的君主,合乎这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那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权衡之;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权衡之;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族,就必然要把整个家族都放在“忤合”之中权衡之;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权衡之。总之运用“忤合”之术的范围或大或小,其功用是相同的。
  所作之事都要预先谋划、分析、计算之后再实行“忤合”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以背离一方、趋向一方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驾驭着四海之内的各家势力,控制各个诸侯,在“忤合”中促成转化,然后达到“合”
  于圣贤君主的目的。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然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其行动目的仍未显露于世人,最后归服了周文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明主而毫不犹豫。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是不能驾驭天下的;如果不用心冥思是不可能揭示事物的规律的;如果不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情,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规律是:首先估量自我聪明才智,度量自身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内还比不上谁。这样就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了。
  '解析'“忤合”篇是讨论“以反求合”之术的。
  在谈笑中,要达到某一目的,实现某一意愿常常要曲折地、灵活地应变,以求成功,这正是“忤合”之术。
  事物总在变化中,正如本篇所言“世无常贵,事无常师”,所以“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或“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
  由此可知,“忤合”是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应变常规。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逆顺的发展形式,施用“忤合”之术的前提是必须对具体事物多方研究,从而采取具体的应变方法。缺乏针对性的以反求合,不仅不能实现原先意图,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实施忤合之术,必须充分认识万物皆在变化中,变化才有发展,所以有效的忤合智谋必须使实施者相信要超过自己的对手有两个必备条件,其一是知己知彼。知已知彼才能进退纵横,游刃有余。其次是应在对方处于谋略、攻势状态中,即在不如我方谋略的情况下,行忤合之术,必将使我方获得主动权。
  诈退之法常被军事家广泛使用,曹操就曾用此计巧取阳平关。
  公元215 年春,曹操率兵攻伐汉中张鲁,自陈仓出发,一路夺关斩将,进行得极为顺利。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将为张鲁之弟张卫与大将杨昂,他们在山顶筑长墙10 余里,更增加了进攻的难度。几次攻击之后,曹操损兵折将,却没有踏上阳平关半步。这时,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见阳平关着实难以攻破,便引军后退。敌人见曹操大军已退,守备也就松弛下来。不料曹操的退兵乃是诈退,正欲以松懈敌人守备。他立即命令张郃、夏侯渊领兵乘夜愉袭,终获大胜,登上了阳平关。阳平关一破,汉中已无险阻,张鲁仓皇逃走,曹操遂占有汉中。
  在军事上,诈降之术,诈败之法均为“忤合”之计。
  公元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这一年8 月,原来占据荆州的东汉皇族刘表病故,其子刘琮继位。9 月,刘琮不敌曹操,束手投降。
  原来投靠刘表的刘备,带领2 万人退守夏口。曹操率军20 万人,号称80 万,直逼夏口。刘备自知单靠自身的力量抵挡不住曹军的进攻,在危急之中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以便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孙权深知,曹操的力量强大,如果荆州被曹军攻占,江东也难以保全,于是派周瑜、程普、鲁肃率3 万军队前去同刘备共御曹操。曹操自恃实力雄厚,率水军自江陵顺长江而下。
  曹操的大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初次交锋,曹军不利,于是退守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战船虽多,但多数船只小,为了防止船只遇风不稳,便用铁索把战船连锁在一起。
  正在加紧备战的孙刘联军见此情形,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定下计策,派遣周瑜的部下黄盖带船过江,假装投降曹操。
  周瑜鸣鼓升帐,令诸将各领3 个月粮草,准备御敌。黄盖却进前说:“别说3 个月,就是20 个月也不济事,应弃甲倒戈,北面而降!”周瑜勃然大怒:“我奉主公之命,督军破曹,今两军相敌,你竟敢出此言,涣散军心,推出斩首!”黄盖也大怒骂道:“我是三世老臣,随主公纵横疆场,哪有你来?”
  周瑜气得连连喊叫速斩!甘宁求情被乱棒打出,众官都跪下保黄盖。周瑜看在众官面上,免黄盖死罪,却将其拖翻在地,打了50 脊杖,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并流,昏厥多次,文武官员无不落泪。黄盖被扶入本寨躺在床上,各位将领纷纷来安慰他,他长吁短叹,流露出对周瑜恨怨不平的样子。但当参谋阚泽来时,黄盖叱退左右,悄悄地将自己与周瑜密谋苦肉计之事告诉阚泽,并希望阚泽到曹营中献诈降书。阚泽能言善辩,胆识过人,且与黄盖极好,见黄盖对东吴如此忠诚,甚是感动。欣然答应。
  阚泽带着黄盖早已写好的诈降书,当夜扮作渔翁,驾着一叶小舟,乘着满天星斗,划向北岸曹军水寨,被曹兵拿住,去见曹操,曹操正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灯火辉煌。众将分立两旁,阚泽从容地献上降书。曹操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以江东六郡之卒抵挡曹丞相百万之师,犹如以卵击石!
  周瑜小儿自负其能,不自量力,又不听劝告,反而责打我三世老臣,我仇恨已极,想率领本部人马、粮草、车仗投降曹丞相,以报仇雪恨??“奸雄曹操将信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忽然拍案大怒:”黄盖用苦肉计,让你下诈降书,好乘机取胜。你竟敢欺骗我?“叫左右将阚泽推出斩首。阚泽面不改色,仰天大笑说:”黄盖不认人哪!“曹操喝令推回来,责问阚泽:”既是真投降,为什么不约好时间?“阚泽故意耻笑曹操不懂兵书,乃无学之辈!竞不知”背主作窃,不可定期“的道理。曹操听了立即下拜,取酒款待阚泽。饮酒间,又接一密信,乃是被派往吴军中充当奸细的蔡中、蔡和报告黄盖与周瑜意见不和反遭毒打之事,曹操更加深信不疑。
  东南风刮起来了,黄盖急忙率领20 只战船,里面装满于柴、火药等易燃物,船头高挑着青龙牙旗,上写“先锋黄盖”四个大字。趁傍晚月光明亮之时,直向北营进发,船借风势,行走如飞。此时北营将士及曹操均站在船头上,高兴地等待黄盖来降,谁知距北营不到2 里处,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20 只火船如箭一般撞入曹兵水寨,曹寨中船只一齐着火,又被连环铁锁连在一起,无法分开,更无法逃避,正在危急之际,只听一声炮响,四下里火船齐到,江面之上,一片火光,席卷连营,烟焰满天。曹操被大将张辽救走,其余将士大部葬身于火红的江面之中。可叹80 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诱敌中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