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4-03-18 14:44      字数:4844
  常诧异,问道:“难道我的政事不如过去吗?”魏征见皇上这么发问,便说:“陛下权威比贞观初年是高了,但人心悦服则不如过去。”太宗不解地问:“何以见得呢?”魏征答道:“陛下过去总担心国家,所以政绩越来越好;现在则以为治好了,心安理得,所以说不如过去。”太宗说:“我现在所作的,还是过去那一些,你怎么说不同了呢?”魏征回答说:“贞观年初,陛下惟恐群臣不提意见,常鼓励大家,遇到有人进谏,能愉快地接受;这一二年来,虽然接受一些意见,可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大宗听了有点吃惊,忙问:“你有什么根据吗?”魏怔顺势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判元律师死罪。大臣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应该判以死刑,陛下接受了意见,并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园子赏给他。有人说赏得太厚了,您说,‘即位以来,还没有人向我提过意见,孙伏伽是第一个,所以得厚厚地奖赏他。’这是您主动引导人们进谏。”接着说:“前不久皇甫德参上书,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严重地剥削老百姓,妇女流行高髻是宫中传出来的。”
  陛下狠狠他说:“这人是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文钱,宫女都没有头发,才心满意足呢!‘并想以诽谤罪惩办皇甫德参,只是因为臣当时苦苦劝说:”自古臣子上书,若不激烈直率,就引不起君主的注意,而激烈直率就近于毁谤’,陛下才没有治罪于皇甫德参。这就是勉强接受意见了。“
  唐太宗因为喜得孙儿,兴致非常好,所以听了魏征的长篇大论之后,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拍掌大笑说:“我要把你刚才所说的抄录在屋中的屏障上,早晚阅读,提醒自己,并要史官写入历史中。”
  魏征批评太宗,是趁太宗高兴和发问时候,这是使皇帝接受动谏的最佳时机。他抓住这个机会,大胆地向皇帝进谏,使皇帝欣然接受了他的诤言。
  《鬼谷子》第一篇就是“捭阖”,“捭阖”的本义就是开合。
  它在《鬼谷子》一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但是基本含义还是指开合。
  《鬼谷子》一书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它是掌握事物的关键,因而它也是进行游说活动的最基本的和常用的方法。
  《鬼谷子》一书的“捭阖术”在中国传统智慧中是独有的,它是纵横家们在斗智、论辩中行之有效的一木。
  纵横家运用捭阖术的过程一般是:估量对方的贤、勇等,方面的情况。
  依情况,或者先使对方开启,即“捭之”,或者先使对方“闭藏”,即“阖之”。让对方开启是为了掌握对方的情况,让对方闭藏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意。一开一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将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对对方作出准确的估计,然后根据不断探恻,实施说服。说服时也是或者捭之,或者阖之,有时候口只能吃饭,而不能说话,说之必夫,这时候就要阖;有时候口必须张开,用讲道理去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一开一合的反复,就像一个圆环,开合环绕其上,开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合,合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开。往复无穷地运用,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自古以来,朝廷中的将相大臣,或者因一言一行不合帝王口味,或者受某些奸佞小人的诬告陷害,而触怒了皇帝,都会立刻有杀身之祸、灭顶之灾。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这话千真万确。
  但是神奇的是,每当处于这种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能够救授蒙受冤屈的将相大臣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旁观者能说出一番很得体的话语,触动皇帝的心,使他恍然大悟,那么马上就可以消灾弭难,甚至转祸为福。
  如汉代的著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肯定是接受老百姓和商人们大量钱财,才公然替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下令中央最高司法官员廷尉将萧何逮捕下狱,审查治罪。那时候廷尉专门替朝廷办理案子。
  只要皇帝认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大刑使犯人服罪,以讨好皇上,所以如果真的把萧何交给廷尉处理,那么肯定会屈打成招,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有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陈豨、黯布相继谋反,陛下都亲自带兵东讨的时候?那几年,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又非常拥戴丞相。
  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会是陛下的了。萧丞相不在那个时候去自己谋大利,反而会在这个时候去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一席话,击中了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忠心,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策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就在大祸将要降临这位可怜的功臣元勋头上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当皇上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周勃手里拿着先皇留给你的皇帝玉玺,又统帅着主力部队北军,是谋反最有利的时机,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我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退休回到自己的小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谋反呢?”
  文帝一听,心中疑虑顿时烟消云散,立即下令赦免周老丞相之罪。
  以上萧何和周勃二人,可以说是到了灾难临头,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了,可是却在一席言论之中顿时转祸为福,一切相安无事,这都是一席妙语的巨大威力。
  不过,妙语虽然能转祸为福,却也要看是不是面对着一个贤明的君主。
  如果皇帝昏庸愚昧,那么结果就不尽如此了。
  再举一个汉代的例子。西汉末年,宣帝死去后,丞相萧望之受宣帝遗诏辅助幼主汉元帝。由于萧望之深受汉元帝的器重,因此被当时的一些奸臣门下:侍中许章、车骑史高、宦官弘恭和石显等人所嫉妒。弘恭、石显二人看准时机,在元帝面前诬告萧望之与周堪、刘更生等人内外勾结、专擅朝政,建议将萧望之等人“召致廷尉”。当时汉元帝糊里糊涂,还不知道“廷尉”
  到底是于什么的,以为“召致廷尉”也无关紧要,于是就不加思索地同意了这一建议。后无帝有事要召见萧望之等人。回报说已被关禁在监狱里了。元帝一听大惊,急忙放他们出狱,回到朝廷继续主持政务。这时史高受恭、显指使,出来上奏元帝说:“陛下刚刚继位,还没有以道德教化布告天下,而先审查自己的师傅,既然已经把他送进了廷尉狱,就应该立刻罢免他的官职,然后赦免出狱,以示恩德。”元帝不审其意,于是将萧望之等人贬为庶人。
  汉高祖、汉文帝是一代明君,所以能够接受忠言劝告;而汉无帝昏庸无能,听任奸臣摆布,这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帝王的权威往往如雷霆万钧,无所不及。作为皇帝身边的臣仆,畏君如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言不当,一事不慎都可以被削官为民,甚至身首异处。
  对帝王来说,他们一方面强调君权神授的思想理论,采取各种手段驾驭百官、驱使百姓,维护其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帝王身处深宫,不可能详细体察百官、了解下情。这样一来,在与臣仆或百僚的有限接触中,帝王就常常依据臣僚的一言一行而产生喜怒,决定取舍。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许多“一言、一事之官”。
  汉武帝当政时,未央宫御马官上官桀,养马得法,很受汉武帝喜欢。汉武帝曾经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不能坐朝视事和在宫庭外骑马游猎。等汉武帝病体痊愈后,他猛然发现宫中御马比以前瘦了不少,这位非常爱马的帝王把上官桀找来,气愤地指责他说:“你是不是以为寡人一病不起,连御马都不能再看上一眼了?”
  说完便准备把上官桀关起来治罪,上官桀机敏而又真诚地申辩道:“吓死臣也不敢这么想!一听说陛下圣体欠安,臣就日日忧虑、夜不能寐,哪还有心思放在喂养御马上呢?臣失职,陛下愿杀愿罚,都请自便,只要陛下圣体健康,臣死而无憾!”
  这一席话未说完,上官桀已泣不成声。汉武帝被上官桀的忠诚打动,从此对他格外器重,把他从一个养马官逐步提拔到骑都尉,汉武帝晚年又使上官桀受遗诏辅佐少主。可谓皇恩浩荡。
  无独有偶,西汉另一位大臣金日碑,早年人宫在皇门养马。汉武帝游宴观马,后宫的入都随从而来。大多马官牵马从皇帝眼前经过时都禁不住偷眼看汉武帝几眼,惟独金日碑接受检阅时容貌威严、目不斜视,马又养得肥壮高大。汉武帝深为金日碑的态度所感动,当即封金日碑为马监。后来,金日c 作了驸马都尉,受到汉武帝的特别宠爱。在汉武帝死后受遗诏和上官桀、霍光一起作了辅政大臣。金日碑和上官桀“都由养马而受到知遇,从中可见武帝选取人的英明,不会遗漏哪个角落。真是有时无声胜有声呀!
  鬼谷子认为在运用捭、阖两种游说技巧时,必须根据阴阳两种不同人物来加以使用。在使用这一智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捭还是用阖。用阳还是用阴,以及如何交叉运用。
  2。应分清阴阳。哪些人物属阴类,哪些属于阳类,哪些事物属于阴类,哪些事物属于阳类。这是运用捭阖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对正面人物和对反面人物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往往相背。
  《鬼谷子》的开合之法,运用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也很重要。如“耕地”
  问题,保持土地合理利用效益,需用“开合之法”,“开法”为“用”,“闭法”为“养”,“养”与“用”相结合,即可扩大生产,增加效益。
  沈阳市于洪区彰驿村办砖厂,几年来坚持使用一亩地还一亩耕地的做法,收到明显效果,共还耕地200 余亩,创纯利润人民币40 多万元。
  前几年,这个厂取土随意性较大。怎么方便就怎么取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有人形容说:“到处取土,遍地开花,坑坑洼洼,难种庄稼”。后来,村领导算了一笔帐,烧砖取土用的是亩产千斤水稻的良田,每年用耕地40亩,就等于少产2 万公斤水稻,十年就是20 方公斤啊。如果有计划、规范性取土,用一亩还一亩,尽管复耕后前两年少收点粮食,每亩至少产三四百公斤。于是他们采用“平行、平面、平伸”取土法,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用一还一”,在使用开发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找到了最佳结合点,目前一些地区讲开发,就忽视了保护耕地,有的则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的。还以砖厂力例,有些砖厂只顾赚钱,取土无原则、无规划,取一片就废一片,废一片荒一片,虽然开发了,土地却浪费了。彰驿村村办砖厂,坚持“用一还一”,使土地呈现良性循环。目前,这个砖厂又开办两个分厂,实际上是“一变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这一智谋方法多用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在工作、生活、斗争中捭阖之术也很有用处。
  钧言术反应第二'原文'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②;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③虚实④之理,不合来今⑤,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⑥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⑦;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⑧。言有不合⑨者,反而求之,其应⑩必出。言有象(11),事有比(12)。其有象比(13),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14)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15)而取兽也,多张其会(16)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17),乃为之变(18),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19)。己反往,彼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