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4 节
作者:匆匆      更新:2021-02-17 21:58      字数:4731
  龙军团秘密护送一支部队前去增援圣火国,与波拉丁一起对抗狄龙。丹西答应,只要马赫迪出兵,就同意在结束东线战役后与妻兄联手进攻狄龙。如果马赫迪能在圣火国挡住狄龙一年时间,可获得四分之一的半岛份额,如果能拖住狄龙四年时间,丹西将整个半岛拱手相让。
  这确是一招损棋。
  谁都不可能去援助圣火国异教徒,但马赫迪出兵却是名正言顺,因沙漠帝国与波拉丁早就订有盟约。 有这支部队加盟,狄龙在兵力上迅速转为劣势,陷入泥沼的可能性大增。割让半岛的承诺,更对马赫迪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马赫迪亦没有办法,惟有一试。他的实力尚不足以单独面对狄龙,必须找到可以联合作战的同盟军,尤其是他手里没有海军舰队,必须有蛟龙军团配合。丹西不同意他直接进攻半岛,他也就只有在鲨鱼岛上干瞪眼,连登上大陆的船只都没有。
  进入圣火国与波拉丁并肩作战,不仅能获得在大陆上的一块立足点,而且与教胞和盟国联手,且能获得丹西的巨额奖励。在圣火国的国土上击败狄龙,削弱其实力,即使丹西不履约,将来以这里为基地进攻半岛,受到的阻力也会大大减轻。
  基于以上考虑,马赫迪最终接受了出兵建议。
  这次协助马赫迪登陆圣火国,保密性工作完成得非常好,但猛虎军团还须做足表面文章,以便摆脱干系,不给别人留下任何话柄。
  卸下异教徒后,舰队继续启航。二十艘三桅帆舰当然是立刻返航,开向战火连天的半岛南部海域,而余下的商船则继续向西,沿着预定航线行进。 商船队除运载马赫迪部众之外,还确有一半的船只上载着货物,其中有一船半岛土特产,是丹西用来献给费文及贿赂东教廷各位高阶神职人员的。
  战舰不再护送商船而返航,理由也相当充分:离开异教徒控制的水域,进入东教会国家领海,船队已经安全了,无须再担惊受怕。
  第三十二集 第九章
  中央走廊东部,是指包括库姆奇、苏来尔、海亚尔、塞尔东境一小部分在内的广阔区域。除了上述涉及到的大中型国家之外,还包括一些附庸公国、封建主领地和众多独立城市。
  整个走廊东部,人们形象地用这么一句话来描绘:“两条飘带夹着三级台阶。”
  所谓的两条飘带是指北部原始森林构成的绿色飘带和南部海岸线构成的蓝色飘带。
  南北向的灰岩山脉与东西向的断肠山脉呈钝角相交,勾画出中央走廊的北部和东北部边界。自两大山脉的交角处起,一路往西,直抵以铁掌坡为中心的熊族山区领地,是一条狭长的寒温带原始森林地带,郁郁莽莽,无边无际。在地图上望去,确实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飘带,故而它的名字就叫做“绿色飘带”森林。绿色飘带森林还有另一个别称,中部大陆之肺。因为这片占地极其广阔的森林,起着净化空气,为中部大陆呼吸吐纳的重要功能。
  绿色飘带与库姆奇、苏来尔、海亚尔三国北部和熊族领地东部接壤,但它的归属权却一直未定。绿色飘带森林里,树木密匝,藤蔓如墙,野兽出没,如一座天然的迷宫,不存在人迹,也没有道路。人类还在为适合耕种的优质土地杀得天昏地暗,此时的科技水平也不足以征服原始森林,因而根本没有余暇顾及,来开发这一林区。
  库姆奇、苏来尔、海亚尔,猛虎自治领代表熊族领地,四个国家都在外交场合宣称本国对绿色飘带拥有主权,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国家真正派人进入森林大举开发,只有少数冒险家曾进入森林探索,在外围转悠一圈就浅尝辄止了,无人能够突入绿色迷宫的核心。
  蓝色飘带是指南部的濒海地区。
  两盟半岛的海岸线平直而少凹凸,故而海湾和岛屿较少,优良的港口不多,非常珍贵。这就不同于对绿色飘带那种只有口头不见行动的态度了,各国对这些优良港口的争夺非常激烈。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除了塞尔之外,库姆奇和苏来尔都没有抢到出海口,海亚尔是内陆国,自然也不会有。
  走廊东部的蓝色飘带,除了西边的塞尔占了一小段之外,被三个独立领和一个公国瓜分。四个狭长的沿海小国如四条蚯蚓一般霸占了蓝色飘带。最东边的是库姆奇的附庸国——白塔公国,随后从东往西依次为三块具有独立主权的领地,红杉独立领、千湖独立领、靛河独立领。
  这种格局深刻地反映出各国对区域霸权的明争暗斗。
  苏来尔虽然富庶,但并不强盛。它非常希望向南部海岸拓展空间,摆脱在贸易上受制于人,须经他国转运的窘境,不过,三个独立领紧密团结,互相援助,共同对抗北方的威胁,西边大国塞尔插手其间,暗中支持三个独立领,致使苏来尔人一直无法遂愿。
  塞尔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实力远大于苏来尔,是走廊里数一数二的强国,该国也具有自给自足的完善的农商体系,而矿业国苏来尔和农业国海亚尔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经济互补关系,故而苏来尔又与海亚尔结盟,共同对抗塞尔。这也是苏来尔与海亚尔两国间具有长期传统友谊的真正原因。
  库姆奇距离塞尔较远,且该国需要将全副精力用于提防东部的呼兰之威胁,不愿介入西面纠纷,故而两国矛盾不大,库姆奇通过其附属国白塔公国获得了出海口。
  一绿一蓝,一北一南,两条飘带为走廊东部镶嵌下两条明丽的边幅。在它们中间,是三级台阶。
  走廊东部的地势,大致呈阶梯状逐次降低。
  东部边境的灰岩山脉和通天山脉,高耸入云,隔断了中央走廊与呼兰大草原的联系,仅留下摩云关一个通道隘口。
  往西是库姆奇高原,也是最高的一级台阶。
  高原等地形都是相对于周边地区而言的,不能纯以海拔而论。海拔两千米的盆地和海拔数百米的高原都是存在的,关键看它周围是些什么地方。库姆奇高原属于典型的矮个子高原,海拔不到千米,比之摩里王国的云庭高原、走廊西部的不里埃高原等,不可同日而语。
  因海拔不高,地面平坦,故而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量充足,可耕可牧。
  北部是绿色飘带,自不必提。南部的蓝色飘带,大部分海岸都是悬崖陡壁,惊涛拍岸,白浪四溅。白塔公国的整个海岸线上只有两个港口可以出海。
  库姆奇高原,顾名思义,当然大部分地区都被中等国家库姆奇王国所占据。此外,这里尚有两个库姆奇王国的附庸小国,东部与摩云关直接相连的柚云公国,南部的白塔公国。
  柚云大公和白塔大公都是隶属于库姆奇国王的公爵,享有领地内的自治权,但在政治和军事与宗主国同进共退。王室与两位大公之间以联姻方式加强血缘纽带,结为永久同盟,三者关系非常牢固。
  库姆奇高原往西是第二级台阶,是以苏来尔为主体的,一片丘陵、山地和沼泽交织的过渡性地带。这片地区,农业以坡地梯田为主,产量不高,但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被盛产黄金和各种矿产的中型国家——苏来尔王国所占据。
  这个地区的海岸线稍微复杂一点,港口多一些,但蓝色飘带被红杉独立领、千湖独立领、靛河独立领完全控制。三个独立领都位于南部地区,碾转连结,互相嵌合,恰好把南部海岸线占满,使得苏来尔成为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矿业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级台阶和第一级台阶之间,紧靠着大陆公路,存在一片缓冲带。库姆奇盯着东面的巨无霸呼兰不敢有丝毫懈怠,苏来尔揪心西边的塞尔而担惊受怕,两国一个朝东,一个朝西,主要精力都无法顾及中间交界处。
  凡有权力真空,必有人来填补,于是乎,在这个地区冒出了很多独立的商业城市。这些城市散落在库姆奇高原西部和苏来尔丘陵东部,大多与大陆公路相连,借助这条商业大动脉发财致富。它们或卡住大陆公路,或占有附近某片矿区,或控制某块高效产粮地带,以这些方式获得收入,保证本城的开支和生存。
  这个以大陆公路为中轴,散落数十座小城的地区,又称为“环路城市带”。
  环路城市带虽然号称是两盟半岛商业城市群落的小一号的翻版,但实际上两者完全不同。两盟半岛的商业城市属于自由城邦体制,而环路城市带的各大小城市则基本上都是城主一手遮天,军阀专制割据的小诸侯。
  环路城市带的局势非常复杂。虽然有强硬的城主卓然中立,但大多数城主没有这等魄力和实力。他们有的投奔库姆奇,有的亲近苏来尔,有的与呼兰关系密切,有的跟塞尔眉来眼去,而且,根据“娘”的奶水的丰厚程度,根据各国的实力消长,不断变换着靠山。
  在这些城市里头,比较着名的有:卢卡城主坐镇的白鹿城,他是一个一直保持中立的异类,曾跟随丹西一起抢购粮食,不仅保证了本城人民的需要,还发了一笔小财;跟呼兰穿一条裤子,靠转运东方丝绢发了大财的丝绢城;号称是远古大英雄维克托之苗裔,以饲养水鸭起家的水鸭城;由崇尚暴力、喜欢动武的半野蛮民族吠人建立的以制砖闻名的青砖城等。
  第二级台阶再往西,第三级台阶就是肥沃的农业平原区,北部为海亚尔的黑土平原,南部为塞尔平原之一部分。
  海亚尔拥有全大陆罕见的黑土平原。它由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农作物不仅品质优良,产出能力也非常惊人,是其他农耕地区的几倍。
  南部是日照充足的塞尔平原,宜农宜牧。
  相较于其他国家,塞尔拥有完整的海岸线,农牧渔商等各部门经济齐全,国土广阔,兵势强盛,虽然特色不明显,但各方面都有比较高的平均水平。该国在走廊东部树立区域霸权,其他国家联合反抗这一霸权,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区域外交必须与全局方针相适应,国际关系也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牢不可破的结盟或不共戴天的对抗。根据总体形势的变化,局部利益必须有取有舍,各种力量亦在不断地分化组合。
  过去,塞尔要是跟闪特、詹鲁在走廊中心地带争霸,那里是它的主要进攻方向;如果呼兰帝国西侵,那么所有走廊里的大国又会全部联合起来,纠集所有盟军与之对抗。塞尔跟东部国家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一忽儿是盟友,一忽儿是敌人,没有什么固定模式。
  这些年来,随着猛虎自治领在三大强国的夹缝中蓦然崛起,不仅改变了走廊中部的形势,也令整个中部大陆的力量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猛虎军团北上闪特,力拒蛮族,突入草原;南下詹鲁,打败异教徒,瓜分半岛。第一阶段的扩张,总体上是在走一条南北纵向发展的道路,把国境线从苦寒的草原一直推进到温润的亚热带海域。
  当自治领在第一发展阶段时,东部各国就意识到危险,垂涎于财富,曾放弃歧见,趁猛虎军团主力北上之机齐攻巨木堡,但最终却以惨败收场。失利大损实力,但也令东部各国的结盟关系更加牢固。当丹西陷身半岛,与异教徒对垒时,塞尔、海亚尔、苏来尔三国又勾结呼兰,试图再次趁人之危,不意这却激起了自治领的第二次扩张狂潮。
  这一次,是由西向东,横向发展。
  塞尔人引火烧身,国破家亡,被迫屈服。海亚尔咎由自取,所托非人,只能仓惶逃窜。猛虎军团乘胜追击,一直杀到两国的东部边境。
  但这两个国家也不是没有破后重生的机会,因为在猛虎军团大举东侵的同时,呼兰帝国西征集团也在一路急行,穿越各国各城领地,开始与他们正式接触。
  两支相隔遥远,不仅从未交锋,也从未见过面的劲旅,即将正面踫撞……
  靛河,水深流缓,河面宽阔,是塞尔、苏来尔以及靛河独立领三方的分界河。塞尔在西,苏来尔在东,靛河独立领占据东南一小片狭长地区。
  圣龙号铁甲舰带头,率领由一百艘铁甲舰,五十艘三桅帆舰,两百多艘辅助运输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出现在靛河河口。
  查理率蛟龙军团的庞大水师一路东侵,攻占沿岸港口城市,运送兵力抵达各处战场,终于在秋末时节抵达了塞尔的东部边境。
  到了这里,蛟龙军团远征舰队一分为二,查理带着铁甲舰队缓缓地溯河而上,阿尔古带领帆船舰队继续沿岸东进。
  靛河西岸,一支骑队排成一条金线,如梳子一般在河岸来回扫荡,那是跛子别亚麾下的侦察骑兵在沿河搜索敌情。
  靛河东岸,警钟长鸣,苏来尔的巡航河舰纷纷向码?